• 1.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教学课件使用班级:2013级思政 使用时间: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 2. 第一章 绪 论
    • 3.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 4.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 ㈠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提出和形成 1951年,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概念 ——刘少奇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 十一届山中全会前:“政治思想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 5. 3.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覆盖了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但并不包括它们的全部。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 6. 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①一般意义上,二者在概念上可以通用。 ②前者的含义较广,后者的含义则狭小一些。后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 ③在实际工作中,工厂、农村、机关等多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用语;在学校主要使用“思想政治教育”。
    • 7. 4.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的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8.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 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的学问。 但不能因此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是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其中的重要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 9.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
    • 10. (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 (2)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 (3)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如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教育着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可以看做是上述特殊矛盾的具体表现。
    • 11. 3.研究对象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 12.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前者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以人为作用对象,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样做” 后者是一门科学。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目的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和“为什么”
    • 13.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因学者的各自研究角度不同而不同。 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 起点范畴是思想和行为;中心范畴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中介范畴包括疏通和引导、言教和身教、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结果范畴是内化和外化;终点范畴是个人与社会。 基本范畴有五个:
    • 14. 1.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共同体。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 15. 2.思想与行为思想与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思想转化为行为的条件 外部条件:社会风气、社会习俗、社会舆论、后效影响 内部条件:动机、态度
    • 16. 3.内化与外化二者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重要范畴。 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二者关系: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又有内化。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
    • 17. 4.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二者是反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的基本范畴。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教育对象,是客体。 同时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界限是相对的。
    • 18. 5.教育与管理教育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 二者关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两者性质不同,功能有异,但又密切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 19.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特征。 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党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阶级性与真理性是高度统一、完全一致的。研究对象、指导思想、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大公无私。
    • 20. 2.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应用型科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21. 3.综合性 这首先表现为它在探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时,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时,总是对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乃至一些自然环境因素作多变量的综合考察。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本领域问题所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 22.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它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 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 它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有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思想政治教育史 它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的理论。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 23.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 形成与发展一、学科建设进程 1.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4) 1978年,叶剑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毛主席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明确地将有关政治工作的学说看作一门学科。
    • 24. 1980年5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新命题及其研究设想。 1981年,《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论文集出版 1983年《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专著出版,作者:张蔚萍等。开始系统化规范化
    • 25. 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 提出“增设政治工作专业”,“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 1983年教育部暑期政工专业论证会确定学科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初步议定了专业课程设置,并决定1984年开始招生。
    • 26. 2.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 1984年有12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生。它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形成。
    • 27. 1984年起,思想政治教育学走上了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发展阶段。成就主要表现为: 一是学科专业体系逐渐形成,教学和研究队伍逐渐扩大;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成果丰硕;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论题不断深化。
    • 28. 3.全面建设时期(1999至今) 1999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有关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个文件。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发,这一文件成为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 29. 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思想政治教育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所属的5个二级学科之一,从根本上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问题,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 30. 二、学科建设经验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博彩众长相结合 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 4.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
    • 31.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走向(一)理论体系走向成熟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将有突飞猛进地发展,进而构建起成熟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 (二)研究活动百花齐放 研究队伍专业化程度提高,实践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其结果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 32. (三)研究方式立体多维 单一平面的研究虽然重要,但更多地采用先进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四)应用性研究日趋加强 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新载体、新方法的研究,将被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特殊重要的位置。
    • 33. (五)理论研究进一步系统化 在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的同时,又把思想政治教育分为若干子系统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六)开始形成学科群 如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理论等。
    • 3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有助于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顺利进行。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35.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文献法 文献法是从各种文献(包括报刊、图书、文件、档案、报表、报告以及各种音像材料等)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 2.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系统地、直接地了解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方法。它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 36.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按照设计程序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加以观察、记录、分析而直接获取资料,以作出研究结论的方法。 它可以分为标准试验和自然实验。
    • 37. 4.社会调查法 它包括社会调查的方式和具体方法。 调查方式主要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 方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 注意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
    • 38. 5.总结经验法 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既要总结历史经验,又要注意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 39.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 4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 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
    • 41. 一、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十分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遵循这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防止和克服过去出现过的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倾向。
    • 42.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即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 43. 1.坚持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 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实质。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 44.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一脉相承的“脉”
    • 45. ⑵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生动的体现。 内容包括: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基本原理。 二是政治经济学揭示的基本原理。 三是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基本原理。
    • 46. 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基本原理的外在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系统根本区别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分层次的。 第一层次是列宁所说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层次是开放性、动态性、创新性,这是第一层次特征的必然要求和具体的体现。
    • 47. 2.如何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一,必须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包括发展史、基本原理 只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才能真正领会其立场、观点、方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反对任何对马克思主义的割裂、肢解、歪曲、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以偏概全、庸俗化以及实用主义的态度。
    • 48. 第二,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勇敢的回应各种挑战和攻击,旗帜鲜明的地捍卫马克思主义。 如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出现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破产论”、“社会主义失败论”、“意识形态论”等。 再如,面对国内经济组织多样化、择业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多样化、经济利益多样化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困境,我们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49. 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解决中国重大的实际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 50. 第四,必须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
    • 51. 五、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 它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
    • 52. 今天,国际国内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灌输的理论、原则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对灌输的要求更高了,灌输的条件也比革命年代好多了。
    • 53.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 54. 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 55.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一、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 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导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是传递主导意识形态的最主要形式。 传递主导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 56. “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列宁
    • 57. 二、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体现和活动目的。
    • 5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所摆的位置恰当,它就能促进革命战争或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反之,就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损失。可见,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对它的战略地位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 59.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共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必须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的理论教育。只有如此,马克思主义共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才具有现实意义。
    • 60. 二、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江泽民
    • 61. “中心环节”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的高度概括。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们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保证发展方向,提高工作效能。
    • 62.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基础工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 6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它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适当的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在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基础上,还应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 64.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及分类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和影响。
    • 65. 2.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第一,客观性 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决定,人们只能影响这种功能发挥的水平和程度,但不能无视和消灭它;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会受到一定的环境因素和物质设施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 66. 第二,多面性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决定的。
    • 67. 第三,发展性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强化或弱化某些已有功能; 创建新的功能:如“生态功能” 发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保持旺盛之所在。
    • 68. 第四,长期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发挥是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来体现的,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特别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完成。
    • 69. 3.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分类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由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两部分组成。 所谓个体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个体产生的客观影响。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 个体性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直接目的的表现,可以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
    • 70. 社会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积极性作用。 具体地说,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发生的作用,表现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 个体性功能是社会性功能的基础,社会性功能是衡量个体性功能的重要尺度。
    • 71.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 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的含义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则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 72. ⑵主要表现 ①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和理解人的物质追求,通过促进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不断改善人的生活条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人的物质需求的尊重上,而是应引导人们实现从功利物欲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 73. 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意识世界的建构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的物质生活的顺利进行。 教给人生存应有规范、观念、原则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沟通方式。
    • 74.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含义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 75. ⑵主要体现 第一,引导政治方向 就是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促使人们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76. 如何引导? 目标导向 政策导向 舆论导向:赞赏、激励、批评、监督
    • 77. 第二,约束规范行为 就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理解并认同社会规范,使人们的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
    • 78. 第三,激发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体现为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们努力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强大的精神动力。
    • 79. 积极性是指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是人在行为活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主动自觉、认真负责、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 人的积极性来源于人的需要、动机。 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
    • 80. 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人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民主激励 参与决策、管理、监督 榜样激励 先进典型示范 情感激励 关心、理解、尊重、信任 奖惩激励 奖励或惩罚的方式进行强化
    • 81. 第四,塑造个体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就在于塑造个体健全的品格,使社会成员形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 8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个性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和途径。表现在: 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的主体地位、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理想;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提高适应和改变环境能力; 帮助人们摆脱传统文化中依附性、保守性、被动性的束缚,积极参与,主动创造。
    • 83. 3.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每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 84. 如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发展和完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从一个方面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逐渐形成高尚的人生意境,处于这种意境之中,人们就可以以一种审美心态去瞰视人生,从中获得审美愉悦。 发展和完善个体的德性,能使他们体认和享用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一个人如果没有一颗经教育培养而发展完善的道德心灵,他也就无法去体验人世间存在的一切善良和美好。
    • 85.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 ⑴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具备特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受教育者以推动政治发展的作用。 ⑵地位: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种社会性功能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 86. ⑶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主要表现 第一,传导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 具体来讲,就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支持和倡导先进而健康的精神产品。同时,还要揭露和批评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思想,限制和取缔不健康的精神上车精神产品。
    • 87. 第二,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规范,有助于培养人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人们的政治判断力、鉴别力和选择力,发展其政治参与的意识,形成较高的政治素养,从而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形成和谐的政治关系。 思考:今天中国的主导政治意识是什么?
    • 88. 第三,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促使人们将社会意识形态内化,认同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倾听群众的呼声,积极反馈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之成为领导政治决策的依据。
    • 89. 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生活进行调节的主要途径心理调适:解决思想问题、增进心理健康、营造 良好的心理环境 人际关系调适:化解矛盾、缓解冲突、促进和谐、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情绪调控:化解矛盾、稳定情绪、疏通思想、宣泄情绪、转移和升华情绪,减少不安定因素 利益调适:关心人民疾苦、教育群众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引导人们理性追求利益
    • 90.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指的是它对社会文化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 从文化的运行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传播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造功能等。
    • 91. (1)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文化、伦理文化的传播过程,其目的是要实现个体的政治、道德社会化。
    • 92.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传播,并不是对原有文化的原本照搬,而是一种选择的过程,它包含了对文化的撷取与吸收、排斥与舍弃。。
    • 93.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文化选择的自觉性; 其次,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吸收和批判改造,加强对西方文化的合理借鉴和批判改造,即积极主动及时地对各种文化进行科学分析、鉴别、筛选、利用; 再次,要加强对人们进行文化选择的引导,让人们学会在文化交流和冲突中正确进行文化选择和合理吸收。 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 94.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主要就是通过培养具有创造性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来实现的。 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政治文化、伦理文化的过程中,不是一个机械的“传声筒”,而是不断地对其进行整理、组合,并以最恰当的方式进行传递,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 95. 4.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 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念,并以此指导自身行为,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作用。
    • 96. 具体表现: 第一,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生态意识; 第二,引导受教育者遵守生态法规,调控生态行为;生态法律意识、生态红线观念 第三,引导生态思潮、创新生态文化;价值观角度 第四,鼓励绿色消费,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 97. 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淡化的原因(一)漠视思想工作 (二)泛政治化(忽视经济价值、人才培养价值)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较低 (四)理论脱离实际 (五)教育者心口不一
    • 98.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 99.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方向,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方法的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实效的基本前提。
    • 100.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换句话说,是教育者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动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