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42个亮点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全方位解读两会热点延迟符可删除
    • 2. 前言2019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42个亮点!带你读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延迟符可删除
    • 3. 1、科技支撑能力延迟符可删除报告原文: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扩大国际创新合作。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热点解读:“科技支撑能力”是近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中的一个新提法,类似的提法已经在2016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出现,按照此前的提法,科技创新支撑的是“社会生产力、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国家安全的战略”。 提升“支撑能力”的重点是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这一点在2018年的一系列事件中已经得到验证——“关键核心技术”也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词汇。 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报告中开出了一系列的方式,重点提炼出来包括3点: 一是研发经费支持;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三是科研体制理顺。
    • 4. 1、科技支撑能力热点解读:在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能发现一些东部省份正在大幅度提高研发经费的支持力度,并鼓励企业参与到科技研发之中,此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相信很快科研界将会对此有所感受。 知识产权保护随着国务院机构的调整、新专利法酝酿出台、诸如知识产权法院在内的司法体制完善,已经呈现出逐渐明晰的态势。 真正的重点还在科研体制方案,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科研体制以及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都是科技领域的重中之重,从科研成果处置权、收益权到所有权,政策的意图逐渐加强。 但是,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从科研经费管理一直是科研人员的“心病”,一些冗余复杂和缺乏实践可行性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严重的限制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甚至成为其在进行科研和知识成果转化时的“雷”,让科研人员承担了一些不必要的司法风险。在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科研经费管理有所提及,但是在今年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向“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呈现出给予科研人员更大自由度的趋势。
    • 5. 2、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延迟符可删除报告原文: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776亿元,比去年增加400亿元。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热点解读:2019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位6%-6.5%,与2018年6.5%的目标相较,展现了更多的弹性,但是考虑到2019年“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完成这一目标面临众多挑战。 这也意味着,扩大投资依然是2019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投资投向哪儿? 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三个方向:一个是以川藏铁路为主的重大项目;一个是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三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6. 2、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热点解读:钱从哪来? 中央财政将会主要着力于重点基建项目,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相较2018年增加了400亿,这一资金应该将会主要流向重点项目。此外,铁总等基建上游核心公司也是重点基建项目的助理,2019年铁总工作会议提出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要保持强度规模。 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将会主要依靠各级地方财政和PPP等新的投融资模式。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述“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在这一背景下为地方基建支出开的前门“专项债”将会越加重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所述,2019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在2018年年底所提出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明晰,重点落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领域,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均已有开始发力的迹象,多地政府报告提及要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中央财政也有这一领域的预算拨款,但是总体而言,其比例和金额与传统基建相去甚远。 与传统基建相较,“新基建”领域呈现了更强的市场性,这也意味着相关企业和社会资本很可能将会成为这一投资领域的主力之一,这一领域也有可能形成一个与传统“铁公机”截然不同的基建投融资体制。
    • 7. 3、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加大,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营造预期稳定的营商环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企业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充分竞争。提振市场信心,需要促进民营经济充分发展,要提供连贯、一致的政策环境,加快政府自身改革;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也需实施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法治保障。对内资和外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8. 4、GDP增长预期目标6%-6.5%延迟符可删除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设定GDP增长目标6.5%-7%,2019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6.5%。经济增长目标区间下移,中国经济选择主动降速以此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2019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多方压力,宏观政策进行适度调整的同时,更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增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 9. 5、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延迟符可删除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报告原文热点解读:工业互联网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等技术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可以帮助传统企业降本增效。但实际情况是,即便工信部曾称中国工业互联网已经从概念普及进入深入形成时期,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实际应用还处于早期,即便已开展一系列试点示范,但成为数字化领军者的企业仍是少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打造,在不同行业企业中分布不均匀,而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认知、经营、决策落实层面上有待突破。
    • 10. 6、壮大数字经济延迟符可删除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受移动互联网带动,从消费者、工业企业到城市社区,都在逐步走向万物互联,开始全面数字化转型,这其中包括改变个人生活的智能穿戴社会、助力制造业企业转型的工业互联网,以及新零售、共享单车等新兴业态,这些新兴业态的实现都依赖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而在壮大数字经济的要求下,首先要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软件方面,以及半导体、新材料等硬件的支撑。
    • 11. 7、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在实际执行中,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又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报告原文热点解读: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今年的货币政策表述未提“保持中性”,强调松紧适度,而且明确在“实际执行”中,既不搞“大水漫灌”,又要灵活运用多种工具来输血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这其实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及时预调微调应对潜在的经济下行压力。不过,总体而言,今年的货币环境要比往年宽松一些。
    • 12. 8、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清理规范银行及中介服务收费。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报告原文热点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单独将“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列为工作任务之一,足见对实体融资问题的重视。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所言,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报告提出一揽子措施,如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这是不是意味着,除了降准,降息也在政策考量之中呢,我们拭目以待。
    • 13. 9、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机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支持发展创业投资。报告原文热点解读:正如预期,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写入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注意到科创板是放在“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任务之下,也不难看出科创板设立的目的,正如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首秀”所言,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包容性,更好地服务具有核心技术、行业领先、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口碑的企业,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截至目前,有关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规则制度基本落地,它在上市企业选择、发行制度、定价方法,尤其是估值模式上,都会是全新的,不同于现有资本市场的体系,也是很多年以来A股资本市场想要改革的目标,可以说是真正的新资本市场。我们认为,未来科创板形成的“鲇鱼效应”,也会激活A股存量市场进行改革。
    • 14. 10、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报告原文热点解读: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提出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这次会上明确提出,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端正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这也为如何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指明了方向。
    • 15. 11、提高股权融资比重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可运用的政策工具多,我们有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报告原文热点解读: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方式以银行信贷为主,发展直接融资的政策方向最早可追溯至2000年以前。目前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占比合计达24%,这一比例相较于2002年的4.94%已经明显扩大,但同时需看到我国直接融资占比相较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股权融资占比十几年来尚未明显提升,直接融资占比的提升主要由债券融资推动。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当前科创板的推出正是该纲领性文件的贯彻。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可以看出政府对直接融资及股权融资的重视程度。未来融资市场从过去的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是大势所趋,这也意味着 A 股市场筹码的供给将大大增加,A 股市场过去的博弈市或将逐渐成长为变成价值增长市,市场生态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 有券商分析,以股权融资支持“新经济”接力是未来提振经济的重要抓手,也将是新一轮股权融资扩大的起点,并已重新成为资本市场的长期主线。
    • 16. 12、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生活服务设施。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报告原文热点解读:中国城镇化趋势没有改变,房地产调控政策主基调没有改变,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依然是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 17. 13、2019年安排2.15万亿地方债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也为更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创造条件。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继续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减轻地方利息负担。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妥善解决融资平台到期债务问题,不能搞“半拉子”工程。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地方债,多是以新换旧。
    • 18. 14、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工作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预算公开改革力度,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可运用的政策工具多,我们有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报告原文热点解读:无论是推出房地产税,规范地方债,还是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最终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19. 15、汽车产业开放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大幅压缩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金融、汽车等行业开放,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新设外资企业增长近70%。报告原文热点解读:汽车产业的开放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个重要的承诺,包括关税降低和股比限制取消等。2018年,中国政府兑现承诺,分别取消了汽车产业投资股比限制并下调了汽车关税。按照中国政府官方表态,中国将分阶段取消汽车行业股比限制。其中,在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而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目前,宝马已经改变了在中国合资公司股比,特斯拉等也独资在中国建厂,汽车行业的开放前所未有。未来,随着负面清单制度的建立,汽车产业中外资的身影将会越来越多,这对中国本土汽车而言,将是重大的挑战。
    • 20. 16、汽车产业减税、减负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 报告原文: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清理电价附加收费,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报告原文热点解读:2018年5月起,中国政府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去年新税率实行的第一天,而多家汽车企业已经响应国家政策,对旗下汽车产品价格进行下调。今年,制造业继续减税,减税幅度远大于去年,这对于稳定汽车产业有重要意义。汽车产业在2018年遭遇到28年来第一次负增长,汽车消费萎靡不振,汽车产业链上资金困难,不少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压力。此次减税之后,汽车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促进汽车消费。此外,不仅仅是增值税下降,在电力改革中针对制造业用电的价格降低10%,这对于汽车制造业这个用电大户来说,成本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汽车行业全年总利润达到6458亿元,是制造业最高的,但增速是相对最低的。税费和电力价格的下调,展现了中国政府对制造业的进一步支持。
    • 21. 17、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群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新能源汽车仍然是中国制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代表了中国汽车乃至中国制造未来的方向。新能源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等。今年两会中,有多位人大代表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自己提出议案之一,这是之前没有的情况。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向在2020年去补贴之后,在市场选择下究竟会怎样变化?目前还很难预测。
    • 22. 18、稳定汽车消费稳定汽车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报告原文热点解读:稳定汽车消费再次在国家层面提出。今年1月,中国政府实际上已经启动了稳定汽车消费的措施,发改委等十部委共同提出了六条汽车消费刺激措施,涉及汽车下乡、皮卡进城、二手车销售、购车指标盘活、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新能源货车通行管理等多个层面。但从效果来看,可能不及预期,根据政策上一轮汽车下乡由中央财政拨款,而此次轮汽车下乡由地方财政自主裁量。 新能源汽车财税支持是这两年两会的重点。截至目前,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一直未出,有外媒报道说,原因在于中美贸易谈判中对中国补贴新能源汽车存在较大争议。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新能源汽车补贴没有提及,只是延续了去年的说法,“购置优惠政策”所指应该是新能源汽车购买免购置税政策,而不是新能源汽车补贴。不过,中汽协在近日透露,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变化是地方补贴全部取消,这意味着补贴下降幅度在50%左右,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 23. 19、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报告原文热点解读:目前物流车的推广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占整体物流车市场保有总量比例仍然较低。为未来城市物流系统的建设将促进城市物流车的繁荣,而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未来新能源物流车将由此受益。2018年前三季度新能源物流车产量为4.09万辆,同比减少3.5%。去年下降是因为部分企业因前期垫付国家补贴过大,资金周转紧张,许多企业有订单但不愿意生产。但从长期来看,新能源物流车是未来城市物流的发展方向。 目前,存在的路权、成本、使用便利性以及产品性能等问题,影响了物流公司和司机使用电动物流车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动物流车大规模推广。今年两会上,一些汽车行业的代表也针对新能源物流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提议针对物流车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 24. 20、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推动降低过路过桥费用,治理对客货运车辆不合理审批和乱收费、乱罚款。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取消或降低一批铁路、港口收费。专项治理中介服务收费。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快收费清单“一张网”建设,让收费公开透明,让乱收费无处藏身。报告原文热点解读: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是交通部在2018年5月公布的消息,当时并没有设定时间限制,而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两年的时间点。而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体制机制的重构,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准备工作。而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可以提升通行效率,其次,还有利于节能减排。但需要明确的是,取消省界高速公路收费站,并非取消收费。
    • 25. 21、赋予自贸区改革创新自主权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新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报告原文热点解读:自2013年中国在上海设立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目前已经覆盖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区域。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已形成超过百余项改革试点经验。 自贸区的改革经验是根据各自贸试验区发展定位,结合地方发展特点的,体现了差别化探索,具有很强的创新意义和当地特色。中国的自贸区要继续取得突破,就要充分放权给自贸区一线的管理部门,通过他们对于市场主体要求的直观理解,大胆提出创新政策,勇于尝试,在充分自主的情况下探索适合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
    • 26. 22、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报告原文热点解读:教育一直是政府工作的关切领域。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还指出要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督。经过一年的努力,以上三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政府的关注点转移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学前教育供给、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方面。教育是国之大计,需一直关注,也需随着时代变迁有针对性地解决阶段性难题。
    • 27. 23、网络提速降费 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开展城市千兆宽带入户示范,改造提升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推动移动网络基站扩容升级,让用户切实感受到网速更快更稳定。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使降费实实在在、消费者明明白白。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网络提速降费后,中国手机上网流量平均单价降幅超过60%。2019年1月1日起全面上线异地补卡销号服务,携号转网服务也启用了新流程。三大运营商目前也已经全面取消了手机长途漫游费、流量漫游费。随着5G步伐的加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明确提出网络提速降费的标准,这一让利于民的优惠政策还将继续推进。
    • 28. 24、“智能+”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报告原文热点解读: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造传统产业”就已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中,而随着中国5G、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将进一步助推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智能+”的理念。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并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国际竞争新焦点。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新时代加速过渡,AI将加速赋能,并为医疗、智造、金融、安防、教育、交通、物流等各类传统行业带来机遇与发展潜力。 2019年,人工智能将进入大规模场景应用落地的黄金爆发期,AI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人工智能与生产性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将催化未来3-5年产业格局成型,诞生行业龙头。
    • 29. 25、人工智能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报告原文热点解读: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代表之一,人工智能正由科技研发走向行业应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自2017年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去年备受多位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今年“人工智能”依旧是两会的焦点。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发达国家的领先优势并不突出,但我国正因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使之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由此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包括BAT巨头、创新型企业在内的中国科技企业们,都在大力投资布局人工智能领域,而这也是布局未来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阔商机。毋庸置疑,人工智能俨然成为决定中国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
    • 30. 26、技术成果转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大力优化创新生态,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中心等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将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扩大至所有企业。制定支持双创深入发展的政策措施。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以上。 报告原文: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扩大国际创新合作。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决不能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就一定能够迎来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报告原文
    • 31. 26、技术成果转化热点解读:从2015年,国家修订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开始,就不断出台相关规定和政策,推动高校院所的技术成果转化。2018年12月4日,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对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对在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的主体进行惩戒,有效保护技术成果转化。 这些政策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经济正处于商业模式创新向技术创新时代转轨的时期,来自学院派的技术崛起,正在成为这个创业时代的新力量。 但于此同时,技术成果转化仍面临着不少政策、市场和投资方面的问题。例如,政策落地上,相应的配套细则尚未完善,使得许多政策无法落地。一面是政策给予离岗创业的科研人员激励和扶持,一面是仅有比例极低的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现实;政策不断给予转化人员更多比例的成果转化激励,但换来的是创新能力仍然低下的中小企业;尽管政策给予职务发明人股权奖励,但奖励的延迟也限制了转化人的积极性。由于政策细则和免责机制的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的阴霾未散,限制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科研和生产之间的“死亡之谷”,使得许多技术成果在实验室终止。从研发到转化,再到形成产品,每一步都是“惊险一跃”。主流评价体系的单一,让一些从事产业化的科研人员感到“不被主流评价体系认可”等等。更重要的是,本该承担创新主体的企业,却由于投入资金多,周期长等原因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承接技术成果的转化。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上,专门点明了科技成果转化上面临的上述问题,也期待后续的配套细则。
    • 32. 27、就业与人才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 报告原文: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等综合优势,改革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大力培育专业精神,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报告原文: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优化归国留学人员和外籍人才服务。把面向市场需求和弘扬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善聚善用各类人才,中国创新一定能更好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报告原文
    • 33. 27、就业与人才热点解读: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优先被再一次提出。“就业优先”——这一在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出现的表述,成了今年两会的热词。在官方不停发出“动员令”的背后,是对未来经济转向的把脉,就业成了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风向标之一。 就业的另一面,是对人才的需求。 正如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加快人才发展,实际上是对企业人才观念的一次创新。在追求高速度发展时代,企业对人才的追求是数量的满足,企业缺人了,就招人,只要有足够数量的人才,企业就能在经济大潮中取得一席之地, 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企业赚钱的速度慢了,利润空间压缩了,行业竞争加剧了,企业对人才的追求开始从数量的满足转向价值的满足。这对企业来说,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如何正确认识人才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价值,如何管理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是企业面临的又一重要管理课题。
    • 34. 28、居民医保人均补助增加30元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近些年来,民生水平一直在不断提升,包括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要在发展基础上办利民的实事,多解决民生的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到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般用与大病保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明确,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 35. 29、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目前,中国的慢性病已经成为一个老百姓以及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慢性病患者数已经以亿计算,而慢性病患者门诊用药只能通过一定的疾病认定政策,才能享受医保报销。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要做好慢性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直接纳入医保。这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显然是一个福音。或许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后,未来有更多种慢性病也将陆续纳入门诊医保。
    • 36. 30、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到2019年,中国新医改已经走到第10个年头。在未来的医改和医疗服务体系中,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坚持预防为主,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 37. 31、药品、疫苗架设“高压线”药品疫苗攸关生命安全,必须强化全程监管,对违法者要严惩不贷,对失职渎职者要严肃查办,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2018年,疫苗事件多发,而药品领域的降价等等利好不断传出。药品、疫苗,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药品疫苗攸关生命安全,必须强化全程监管,对违法者要严惩不贷,对失职渎职者要严肃查办,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随着疫苗、药品“高压线”的设置和严管,或许未来老百姓对国产疫苗的信心将会逐步增强,且随着药品价格的不断下降,老百姓的医疗负担会进一步降低。
    • 38. 32、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将成重点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中国的医疗卫生发展和改革中,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和基层做好守门人一直在持续不断的推动。或许,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家庭医生模式会成为更多老年人健康管理核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质量一词首次代替数量,在报告中被明确要求。重质量的视角转变,首先会落实到每一位签约居民的感受中,不仅以往那种签而不约的状态将得到扭转,家庭医生该提供哪些具体的服务项目、如何进行考核评价、这项工作如何长久开展等,也都会转变为具有生命力的制度,带给每一个人生活方式、看病路线、健康维护上的转变。
    • 39. 33、市场活力只要市场主体有活力,就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加活跃。从根本上说,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源于亿万人民积极性的发挥。报告原文热点解读:市场活力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及其潜力。从投资角度,主要涉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固定投资率(资本积累率)和储蓄率及其变化等。在国际环境日趋变化的环境中,我国多措并举扩大内需、适度提高总需求增长速度来增加市场活力。从逻辑上看,扩大需求的核心是扩大消费需求。为此,必须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必须增加就业,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近年来,我国支持总需求增速提高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加。必须及时把握这些积极变化,与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努力稳定出口,增加有效投资,适度提高总需求增速。
    • 40. 34、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对于资本市场的全新表述使得资本市场开始重新燃起热情和具有很高期待。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做出新的表述,即“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同时,提出了工作重点,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推动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目前科创板的即将推出使得一些尚未盈利和新模式的新兴产业领域企业获得对接资本市场的机会,有利于国内新兴板块的发展。
    • 41. 35、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强化监管和服务能力。目前我国已有的17家民营银行,在业务模式、客户定位、风控技术方面初步形成自身特色,弥补了现有银行体系不足,提高了金融服务可得性,对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类机构对当地情况更了解、扎根更深,决策链条相对比较短、市场反应更快。
    • 42. 36、允许更多领域外资独资运营加大吸引外资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落实金融等行业改革开放举措,完善债券市场开放政策。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执行一致性,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独资与合资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主要是由市场主体决定的。据了解,2019年监管将推动尽早出台《外商投资法》,组织各地、各部门废止修订与现行开放政策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动在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全面清理取消针对外资的准入限制。除此之外,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按下快进键,而根据目前监管部门透露出的信号,今后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将迎来更大力度的扩大和深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政策值得期待。
    • 43. 37、减税终于落地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抓好年初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这次减税,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发展后劲并考虑财政可持续,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是完善税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重大抉择。报告原文热点解读:减税降费是从2018年下半年从高层到财税部门主管一直在吹风,此次终于落地,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如何实施呢?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着详细的描述,首先是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其次才是详细的减税措施,分别是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6%降为13%,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的税率从10%降为9%。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则是增加抵扣。 通过降低增值税税率,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特别是资金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利的促进稳增长和稳就业。
    • 44. 38、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预算公开改革力度,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报告原文热点解读:目前,全面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根本措施需要加速推进财税改革,减少地方政府等软约束主体的“挤出效应”,降低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各项生产要素的成本,提高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激发市场经济主体的内生活力。同时,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此次报告中提出要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将是金融制度改革和银行业特色化经营的重要一环,其产生的“鲶鱼效应”也将加速传统银行的特色化创新之路。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这一议题,曾在2018年12月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被多次提及。这说明,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可能将再次迎来加快批筹的窗口期。
    • 45. 38、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热点解读:当前我国的17家民营银行总注册资本464亿,根据2017年各家银行或其大股东的财报数据,17家银行中12家公布财务指标的银行中总资产大部分在100亿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营业收入分别是67.5亿和42.8亿,净利润分别是14.5亿和4亿。 社区银行则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以支行级别以下的分支网点作为社区银行的标准,包括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分理处、办事处、营业所、储蓄所、其他储蓄机构和邮储代理营业所,根据我国银监会公布的持牌数据,截至2019年1月2日我国共有持牌社区银行59284家,按照成立时间来看80年以后社区银行成立的数量逐渐走高,社区银行成立的高峰主要在两个时间段,一是1985-1996年,二是2005-2012年,2013-2016年又呈现一个小高峰,2018年我国共成立277家社区银行,同比减少30%。
    • 46. 39、全方位对外开放政府工作报告说,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 促进外贸稳中提质。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改革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扶持政策。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向中西部转移,发挥好综合保税区作用。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加快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在加强外商合法权益保护。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新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中国投资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机遇一定会越来越多。报告原文报告要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意味着中国将不断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执行一致性,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
    • 47. 40、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加快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继续推动中美经贸磋商。中国秉持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我们对作出的承诺认真履行,对自身合法权益坚决维护。报告原文热点解读: 在过去一年推出对外开放一系列重大举措,体现出改革体系化已经成型。在进出口政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加大吸引外商投资、一带一路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实践和贡献等四个层面。具体重点领域包括金融等行业的改革开放、债券市场的开放、跨境电商的营商环境,进出口服务、外企在华独资独营等。
    • 48. 41、推进“厕所革命”,建设美丽乡村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报告原文热点解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考察调研时就指出,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像反对‘四风’一样,下决心整治旅游不文明的各种顽疾陋习。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曾经,谈及中国的厕所,很多人的感受不佳。在街道、景区等公共场所,厕所脏、乱、差、偏、少,如厕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厕所的状况,关乎百姓生活,折射文明风尚,关系国家形象。这是一项民生难点,也是体现文明进步的尺度。
    • 49. 41、推进“厕所革命”,建设美丽乡村热点解读: 近期,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明确提出3年完成农村改厕任务的总体目标,强调要因地制宜,合理编制实施方案,杜绝“形象工程”。并规定实行“中央部署、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组织领导机制,指出要积极组织开展A级乡村旅游厕所、最美农村公共厕所、文明卫生清洁户等多种形式的推选激励活动,探索推广“以商建厕、以商养厕”等创新模式,堪称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的行动纲领和具体指南。
    • 50. 42、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报告原文热点解读:2018年,中央正式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一系列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措施正式实施。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推开、纵深推进阶段。近日,广东发布一系列文件确定将按“三步走”推进大湾区建设。其中第一步便是:到2020年,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构建起协调联动、运作高效的大湾区建设工作机制,在规则相互衔接和资源要素便捷有序流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由于粤港澳大湾区横跨三个关税区、三个行政区和三种社会法律环境,因此三地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方面如何进一步融合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也曾强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聚焦关键问题,在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科研样本、实验试剂和遗传资源出入境、科研物资、设备跨境使用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便利措施。同时,重点提到了要为港澳居民提供更优惠的税收政策。
    • 51. 感谢聆听演讲人:通用名全方位解读两会热点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