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做一个有 幸福感的教师
    • 2. 一、幸福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追求教师职业 的幸福感?三、怎样才能做一个有幸福 感的教师?
    • 3. 幸福,是依偎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 幸福,是依靠在爱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 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 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幸福,是……一、幸福是什么?
    • 4. 幸福是一个人在物质、精神和心理 上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或逐步实现既定目 标过程中内心的积极而快乐的情感体验。
    • 5. 有人说:“真正的幸福感是不能描写 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感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是一种美好的感受;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价值的追求。”
    • 6. 二、为什么要追求教师职业 的幸福感?
    • 7. 1.我们要努力追求幸福的生活,就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有幸福感。 人已经生下来了,人最终要死,这是命运。这两个东西我们决定不了。但是中间这个过程我们是可以影响的。人活着不容易,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寻找自己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要努力把工作看作是生活。
    • 8. 工作本身就是生活。所以我们要像热爱生活一样热爱工作。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更幸福,就要努力让自己的工作更愉快,更充实。
    • 9. 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2.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获得幸福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就是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可以想象,当教师丧失幸福感时,他能教导学生去感受幸福吗?
    • 10. 3.不久的将来,在我们教育领域,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将成为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
    • 11. 亚里斯多德说幸福有动力性。为了幸福,我们可以付出努力,追求幸福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朝着某个方向去努力。三、怎样才能做一个 有幸福感的教师
    • 12. 1、要有自己追求的目标。 因为有目标,就会去奋斗,一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 13. 西西弗斯受到上帝的惩罚,上帝让他将一块巨大的圆石从山脚往山顶上推。推到山顶后,在西西弗斯转身时,这石头又滚到了山下。西西弗斯又得从山脚下把它推上去。可以说,上帝的惩罚的意图很明显,是要用这种毫无希望的劳作,让西西弗斯屈服,让西西弗斯感觉到痛苦。这是惩罚他的一种方法。但是,在西西弗斯看来,在这个劳作当中,他不是感觉到痛苦,他在每走一步都欣赏自己的力量,欣赏自己的创造。他把这种劳动不是当成痛苦而是当成一种审美对象,从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审美的力量。
    • 14. 因为师爱的感化和陶冶,能使自卑者自尊,使落后者上进,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燃起激情。 2、用心去爱你的学生。 冰心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老师用心去温暖学生,和学生一道含英咀华,在爱和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教师最大的快乐”。
    • 15. 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更何况问题生。只要我们用慈母一般的心肠体贴他们,用火一般的真情感化他们,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微小进步倍加珍惜,信任他、鼓励他,就能使那些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增强他们前进的决心,逐步把教师对他的要求变为他自身的内在需要。
    • 16. 教育学生需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孩子中的一次摩擦、一句刺耳的话、甚至一个夸张的动作可能都是老师引导孩子明理、纠错的好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善于观察,耐心倾听,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学生犯错时,注意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讲话,允许学生争辩,留给学生反思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想转化。 通过自己的努力,孩子们进步了,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 17. 所以,用心去爱你的学生吧,你 一定会得到很多很多的快乐!你一定是个幸福的教师!
    • 18. 3、合理定位,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 19. 4、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 苏格拉底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 有人说:“一个人的幸福指数的高低,取决于他所拥有的自由度的多少------思想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学术的自由、经济的宽松或者说适度的自由、行为的宽松或者说适度的自由。”
    • 20. 杨四耕教授说: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教学精致有磁性的教师;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有执著的教育信念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确信自己是真正的教育家, 行动的领航人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能真正领略教育之幸福 与快乐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有精神感召力的教师;
    • 21. 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把教材作为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材料,在训练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知识。我的教育思想:
    • 22. 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北京的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说: “为了让学生取得好的分数,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猜题、压题,进行大量练习,采用题海战术;”
    • 23.  2.现在的中小学教学衔接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另一条路呢?“是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智慧的头脑,凭它,去答卷子,这时好成绩自然在其中了。当然,这种做法不见得是最好的,更不是唯一的,但实践证明,它是有效的。”
    • 24. 初中一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多,特别表现在例题——习题坡度大,习题变化多。小学教材中练习形式相对单一,例题到习题坡度相对较小。小学教师对学生思维要求可能估计过低,初中教师对学生思维上的要求估计过高。
    • 25. 相信学生是有潜力的,一节课中尽量给学生的信息量多些。设想:一个人从小每餐只吃一匙饭,六年吃下来,到了初中一下子要他吃一碗“饭”,他怎么能适应?所以从小要加强这方面训练,每天或每年给他增加少量的“饭”,使他到初中能自然地适应。 3.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认知、思维和能力等方面。
    • 26. 认知理论告诉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旧知识中,把孤立的知识点组成知识链,使知识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 1.把握并沟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我的一些策略:
    • 27. 又如:二下年级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 28. 1、让学生创造算式。理解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体验数学的简洁、形象。 一、创造算式,初步了解除法算式的由来,感悟除法与乘法、加法、减法之间关联。 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
    • 29. 乘法形式表示:2×(5)=10 用加法形式表示:2+2+2+2+2=10 用减法形式表示:10-2-2-2-2-2=0, 4.在比较中感受除法与乘法、加法、减法之间的 联系,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美。 2.认识除法,初步了解除法算式的由来,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3.教学除法各部分名称。5、巩固除法算式的意义。
    • 30. 有12个桃子,每只猴子分6个桃子,可以分给( )只猴子。 212 ÷6= 2(只)
    • 31. 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 每只猴子可以吃( )个。312 ÷4= 3(个)
    • 32. 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6份, 每只猴子可以吃( )个.212 ÷6= 2(个)
    • 33. (1)6除以3等于2。(2)除数是3,被除数是15,商是几?请列出算式,能算出 得数的更棒.(3)4个5相加得多少? 6.综合练习:
    • 34. (6)18里面连续减去( )个3,得0(5)8个苹果,每4个一份,可以分几份?(4)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 35. 比一比谁是数学小能手: 18 ÷6=3 你能写出与这题有联系的其它算式吗?
    • 36. 2.挖掘教材的思维价值,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林崇德教授认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入手,特别是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的培养。概括是思维深刻性的实质,它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过程的灵活程度。灵活性的实质是迁移。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让学生进行概括的机会,进行迁移的机会,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3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9. 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时创设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目的是通过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两种解法: (1)(4+2)×25 (2)4×25+2×25 = 6×25                           = 100+50 = 150(人)                         = 150(人) 再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4+2)×25=4×25+2×25,并请说明理由。然后观察等式两边数的规律,列举类似的式子,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首先,我引导学生把乘法分配律这个新知识与乘法的意义进行沟通,把它纳入到乘法意义的结构中 。简便方法计算: 125×(8+4) 28×6 + 28×4 35×99 + 35
    • 40. 在探索乘法分配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你又可以推想出什么呢? 然后我给学生概括的机会,迁移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41. 生3:我想(a + b) ÷c可能会等于a÷c + b÷c 生4:我猜想:a÷(b + c)= a÷b + a÷c”。 生2:我想到a×(b - c)可能会等于a×b - a×c生1:我想到a×(b + c + d) 会 等于a×b + a×c + a×d
    • 42. 同桌合作自己来证明这些猜想的正确与否。 结论: a×(b+c+d) =a×b + a×c+a×d a×(b-c)=a×b - a×c (a+b) ÷c=a÷c+b÷c。 a÷(b+c)≠a÷b + a÷c 这样的过程,既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渗透了和谐扩展的数学思想,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43. 3.提炼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 44. 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重要性:《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张奠宙教授说:要使数学变得有血有肉,“应该直面原初的现象或数学问题,从中引出数学的思想方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
    • 45. 低级水平是介绍数学概念,陈述数学定理和公式,指出解题的程式和套路。高级水平是着眼于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经过思维训练,获得数学美学的享受。 有人说:数学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水平。
    • 46. 4+3-2=5 4-2+3=5如:一上加减混合运算 例题是
    • 47. 教学重点: 1.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或摆小棒等去解决问题)。 2.理解并说出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 48. 我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3+2+1= 1+3+3= 5+3+2= 8-2-3= 10-5-3= 你能给这些算式分类吗?你是按什么分类的? 计算上面各题,计算后先让学生说说计算5+3+2和10-5-3时分别先计算什么,后算什么?
    • 49. 二、引入课题,明确学习任务,渗透观察、比较的方法: 1.在复习题后面的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5+3-2 10-5+3 请你仔细观察 这两道题与上面的题,再比较一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下面这两题还是连加或连减吗?为什么?那我们给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也起个名,叫什么呢?(先让学生说)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加减混合题计算方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两道题与以前学的不同点的?(板书:观察、比较)
    • 50. 三、探索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用实物举例验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化归思想。让学生明白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或用小棒摆一摆去解决问题是一个好方法。1.提出问题,学生探索。 你猜想5+3-2得数会是几呢?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探索结果,并讲讲计算过程。 (1)学生汇报:A:从左到右计算。(板书计算过程)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我根据5+3+2计算方法想到的,) B:先算3-2=1,再算5+1=6,你怎么想到这样算呢?(学生:我觉得3-2很简单,所以这样做了)
    • 51. (2)研讨:大家的猜想到底对吗?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呢?(学生1说:我可以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呀,……学生2:用小棒来摆一摆就知道了) 学生试后小结(板书:跟生活联系起来想) (用小棒来摆一摆) 3.试试10-5+3 用这两种方法答案一样吗?你觉得那个答案是对的? 这说明用从左到右的方法两道题都可以用,而先算右边的,再算左边的有些题可以,有些题不可以,那么你认为选哪种方法可用的机会多呢?板书:(从左到右)
    • 52. 四、巩固计算方法,渗透化归思想。五.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引入:我们去看看这种加减混合题在生活中有没有好吗? 大家看: 1金鱼图。学生说图意列算式计算。2小鸟图 3上下车图1.再用从左到右的方法计算这两题。(你看我们在计算时,其实都是把它化成几个数相加?(板书: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2.你能自己出一道加减混合的题目,再把它算出来吗? 3.同桌合作,请你做小老师,帮助同坐批改好。抽查批改情况。
    • 53. 六、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收获吗?学生得出: 1认识了加减混合题。 2.知道了运算顺序。 3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来学到新本领 。 4.可以用摆小棒来证明自己的方法想得对不对。 5可以跟生活联系起来证明自己想得对不对。 6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七:作业:
    • 54. 4.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激活信息的能力。激活信息能力的强弱,都将影响着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与否。
    • 55. 5.感悟教材中蕴含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轻负高效的前提。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爱,通过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引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能引起学生持久的浓厚兴趣的应该是数学学科本身的魅力。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 56.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美的教育,无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己要深深感悟到这种美。只有教师亲自感受到这种美,才能将它呈现给孩子,用它感染孩子,使孩子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 57. 从发展自己的专业的角度来说,我更劝大家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从中吸取精华,提升自己的思想。 思想从哪里来?A.思想从阅读中来。
    • 58. B.思想还可以从你身边的人——学生、同事或专家中来。特别提醒大家有可能的话,要结交一两位热心的教育专家或学者,有他们给你点拨,有时你会豁然开朗,你的思想会提升得更快。
    • 59. C.思想从实践中来。毛泽东主席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就是:思想是从实践中来的,再通过实践来验证思想的正确性。有了思想,还要敢于实践,要论证自己的想法的正确与否。一旦成功,你会感受到很快乐。
    • 6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古诺特说:“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叫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我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 61. 1、把学生的品德放在第一位。 2、制订班级奋斗目标,并使之深 入人心。 3、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性。 4、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同等的地位去处理问题。 5、把班级中取得的成绩归功学生。 我的管理经验:
    • 62. 6.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拘形式地夸奖他,并诚恳地指出他的缺点。 7、重视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没有很严重的问题,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学生。 8、经常用诚恳的态度去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正确的意见老师马上能改正,使学生感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老师也在不断地努力,改正缺点。 9.给学生锻炼能力的时间和空间 。
    • 63. 有人说:班级管理的“管”是一种技术,而“理”是一种艺术,需要用心去琢磨。只有当你用心去把它做成一件艺术时,才能化琐碎为简易,化麻烦为条理,才有工作的成就感、愉悦感。我感觉我很傻,也很勇敢,我想做的我要努力去实践。我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我不后悔,当班主任再任教两个班数学,虽然真的很苦很累,但我实现了我的愿望,我的人生又多了一次做班主任的体验,又收获了一份经历,我真的很自豪。
    • 64.   幸福的教师充满自信。自信使人自强,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至极致,既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无穷潜力,也要相信自己的无穷潜力,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5 要对自己充满自信
    • 65. 幸福的真谛在于给予。微笑着面对人生,用心去关怀和爱你的家人、朋友、学生以及这个世界,你的心会得到净化。结束语:
    • 66.   我们赞成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然而,我要说,有了爱,我们就是幸福的教师。
    • 67. 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