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怎样培养孩子的关键社会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积极主动性怎样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朱慕菊
    • 2. 前面的话 作为年轻的父母,一定对小宝宝的人生前景有着美好的遐想,都想尽早地让孩子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但什么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识字?是算数?是拼音?还是各种“特长”?
    • 3. 国际上关于早期儿童发展的研究成果揭示出,在儿童早期,一些关键社会能力的发展对孩子未来融入社会,事业成功,婚姻幸福等都有着很强的预测作用。 研究特别强调相关教育措施在儿童早期介入的重要性。孩子需要在关爱和引导中,建立起对人类社会的爱和基本信赖,从而逐步将正确的价值观、社会的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形成关键的社会能力,为他们的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 4. 本丛书的内容包括: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自尊心、自律能力、情绪能力、积极主动性和亲社会行为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虽是分册写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水乳交融,互为关联的。每册书将围绕三方面的内容展开,一是简介这些社会能力在儿童早期的产生和发展;二是提出怎样培养孩子这些社会能力;三是提醒家长如何避免不当的教育行为。
    • 5. 一. 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交往能力婴儿伊始 愉快交往习得技能 顺利交往寻求朋友 深度交往避免攻击 积极交往
    • 6. (一)婴儿伊始 愉快交往 婴儿有很强的感觉能力、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 从出生开始,即会与父母交流情感。不仅身体发育很快,还会产生自我意识,探索周围环境,与父母、伙伴进行积极的互动。 婴儿的养育不仅是生活的基本护理,还需要判断孩子的需要,理解孩子的表达,采取恰当的行动,在自己和孩子之间建立亲密而默契的互动关系。 与婴儿愉快交往的策略,
    • 7. 与婴儿建立积极的联系培养期待的能力发现真正的需求建立信任的关系亲密的肌肤相亲
    • 8. 与婴儿愉快地对话易懂的句子和短语发声多用元音耐心期待孩子的反应面对面的谈话和抑扬顿挫的语调
    • 9. 鼓励婴儿探索和学习探索环境探索玩具互动与鼓励
    • 10. 让婴儿感到安全和温暖 保持稳定有序的环境 采用适当姿势传递积极表情
    • 11. (二)习得技能 顺利交往 较小的儿童自我中心的倾向突出,在交往中,更多地考虑别人能为我做什么;更愿意发起活动,而不积极响应别人的活动;往往轻易地拒绝别的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想交朋友的愿望十分强烈,会积极尝试建立友谊; 有的儿童采取热情主动的方式,被同伴很好地接受;有一些儿童由于方法不当,如威胁、条件交换、抱怨、霸道等方式,经常被拒绝; 儿童要被同伴接受,需要经历一些过程,学习一些技能;
    • 12. 习得技能 顺利交往学习礼貌待人 与小朋友建立联系融入小朋友的游戏 学习 “待客之道”学习与同伴一起游戏
    • 13. 融入小朋友的游戏 积极主动,诚恳请求孩子与同伴交往,父母不可替代 为参与活动“讨好”同伴,不宜劝阻 参与活动的策略
    • 14. 参与活动的策略学会分享自愿服务积极建议自我推荐
    • 15. 学习与同伴一起游戏互相协商 选择游戏合理分工 尝试合作讨论规则 人人遵守体验责任 轮流领导
    • 16. (三)寻求朋友 深度交往 儿童与父母的互动一般来说,很难是平等的,而同伴的互动则比较平等,因为,如想友好相处,必须学会理解对方,学会协商、让步和合作。 尝试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会为儿童提供练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学习一些交往技能包括:交流、解决冲突、建立和维持信任、建立亲密的关系等; 没有朋友,就失去了练习和提高社会交往技能的机会,而这些技能,对维持一生的社会关系至关重要
    • 17. 寻求朋友 深度交往找到朋友,建立友谊 促进孩子与朋友的友谊 引导孩子学习解决与同伴的冲突父母如何避免影响孩子的友谊
    • 18. 找到朋友,建立友谊表达对同伴事情的兴趣表达对同伴困境的同情愿意轮流、分享、合作 愿意倾听别人的建议学会欣赏、赞扬同伴逐步建立朋友交往的原则
    • 19. 促进孩子与朋友的友谊 认真对待孩子与朋友的友谊 帮助孩子认识别人好意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当行为
    • 20. 引导孩子学习解决与同伴的冲突控制冲突,取得谅解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提出解决方案并解释理由学会提出折衷方案
    • 21. (四) 避免攻击 积极交往 学前儿童产生攻击性的原因很复杂,但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攻击性有直接关系; 在溺爱型的家里,孩子随意发脾气、用强硬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东西、好斗的行为等,由于没有得到严格的制止,客观上变得合法了,就更强化了这一行为; 在高压型家庭里,父母对孩子过于苛刻、冷漠,使孩子缺乏关爱,情感受挫,他们逐步学会用攻击性行为来表达意愿和解决问题; 有些父母经常当着孩子争吵,互相讽刺、挖苦甚至动武,孩子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也学会了用攻击性行为解决问题。
    • 22. 避免攻击 积极交往如何对待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如何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哪些做法是不当的?
    • 23. 如何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鼓励孩子学习用协商的方式 减少孩子的挫败感 警觉孩子的攻击性游戏培养亲社会行为明确表扬孩子用非攻击性行为解决问题
    • 24. 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与他们在自我认识、情绪、认知、语言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而不仅仅是交往技能的学习,因此,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将带来儿童整体的、全面的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还特别强调,积极的、有效果的交往,是通过与小伙伴的合作得到的,儿童之间的讨论和争论,是儿童道德判断力发展所必须的。 如果父母能积极为孩子和同伴的交往提供机会;提出正确的指导;支持和维护孩子与同伴的友谊;指导孩子避免攻击性行为等,孩子就有能力结交更多的朋友,更容易被伙伴所接受,这将极大地促进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
    • 25. 二 怎样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儿童的情绪能力是怎么发展的怎样帮助孩子发展情绪能力伤害孩子情绪的教育误区
    • 26. 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非常重要 孩子产生情绪困扰时,往往不会诉说和自我化解,需要父母和老师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转化不良情绪,培育愉快、与人亲近的积极情绪。 在儿童早期,孩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控制自己、交友困难等现象较为普遍地存在。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指向了儿童对社会规则的认知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 27. 每一个孩子未来都将融入社会,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规则和传统文化中生活,必须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学前阶段要特别重视儿童对自己情绪的理解和表达,以及和同伴进行交流时,能否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同伴维持积极的关系。
    • 28. (一)儿童的情绪能力是怎么发展的 学前期是儿童对自己情绪和别人情绪的理解力发展迅速的阶段,儿童在与人和物的互动中,逐步理解了别人所表达的情绪和原因,并开始学习在特定的环境中,适宜地表达自己情绪,控制和调节不恰当的情绪,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回应。
    • 29. 儿童情绪的发展是有顺序的 0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4-7个月时能表达生气、伤心等;6-12个月时能表达害怕、害羞、惊喜、分离焦虑2岁末-第三年能表达热爱、妒忌、骄傲、羞愧、内疚
    • 30. 儿童情绪的发展是经过分化的 愉快快乐、满足、喜悦、得意生气厌恶、愤怒、嫉妒、厌倦害怕不高兴、伤心、泄气伤心焦虑、担心、惊慌
    • 31. 儿童的情绪能力儿童的情绪能力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
    • 32. 影响儿童情绪能力的主要因素 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父母的关注与支持妈妈的情绪表现对评价标准和规则的理解语言与认知能力
    • 33. (二)帮助孩子发展情绪能力 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理解和指导,而对孩子的指导,一定要基于孩子所处年龄段情绪发展的规律如,婴儿期应注重发展信任感和安全感,2-3岁应注重发展自主性;4-5岁则注重发展主动性等,因此,抓住各年龄段的基本任务,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 34. 不同年龄段情绪能力发展的主要任务 婴儿期:信任感和安全感2-3岁:自主性的发展4-5岁:主动性的发展
    • 35. 支持孩子表达情绪的8个策略 8个策略理解孩子的消极情绪帮助孩子表达积极情绪为孩子谈论感情示范帮助儿童坦然表达情绪对孩子的情绪表现作出适宜反馈对孩子的情绪表现给予直接指导教给孩子一些合适的词汇引导孩子的情绪表达要尽可能符合文化传统
    • 36. 帮助儿童理解他人情绪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关注孩子与同伴的交流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处理好情绪问题帮助儿童处理强烈情绪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和内疚感
    • 37. 帮助孩子处理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伤心 害怕生气分离焦虑嫉妒羞愧
    • 38. 案例儿童也会嫉妒如,觉得爸爸妈妈更夸奖别的小朋友;自己做不好的事而别人做好了;别人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老师关注别人而不关注我;自己的朋友老和别人玩儿……等等。 儿童的嫉妒反应了他对自己重要性、能力、影响力的怀疑,这种怀疑可能源于父母、老师不经意间的谈话,或其他原因。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拥有自己的长处,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要避免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其他孩子比较,也不要认为某个孩子是最好的。
    • 39. 帮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 关心他人认可自己保持亲昵的氛围积极评价孩子让家里充满音乐发挥幽默的力量教给孩子应急的策略根除不必要的竞争
    • 40. (三)避免伤害儿童的情绪   父母在孩子面前爆发冲突和愤怒忽视儿童情绪否定儿童情绪把自己的坏情绪带给孩子用惩罚来快速解决问题让电视、录像、游戏机来陪伴孩子;
    • 41. 学前儿童虽然还很小,但情绪能力的培养对他们有着现实和未来的意义。有研究表明,不少青少年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暴躁的脾气、偏激的性格等,追溯到童年,都会发现一些由于家庭环境、养育方式、文化影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儿童早期关注他们情绪能力的培养,会使孩子的终身受益。
    • 42. 三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研究表明,成人对儿童所传达的积极或消极的信息,是儿童形成高自尊或低自尊的关键因素,父母和老师的行为,即可促使儿童对自己作出积极的评价,也能导致儿童对自己作出消极的评价
    • 43. 了解自尊的含义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儿童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比较、与自己过去的比较中获得的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和情感体验。 伴随着成长过程,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逐步发展,在成人的赞扬和肯定中,逐步学会从多方面评价自己,体验到了自信、成就感等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时,孩子就产生了一种早期的、有意义的“自尊感”。  
    • 44. 自尊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具有较高自尊的儿童,常常用积极地词汇形容自己;具有乐观的情感,往往表现出好奇、独立、主动和自律;他们相信自己的想法,为自己的成果感到自豪;能与朋友和同伴建立积极的关系,能较好地控制自己。 自尊较低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往往是否定的;他们几乎没有影响他人的欲望;缺乏独立性;不愿意和小伙伴交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通常感到沮丧、焦虑和不适应。
    • 45. (一)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母婴关系教养方式成人的评价语言环境成人的信任与探索的机会具有特长其他因素  
    • 46. (二)培养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抓住建立自信的契机对孩子表现出信任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当发现和发展潜能
    • 47. 营造积极的语言环境积极、认真地与孩子交流有礼貌地与孩子说话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对话主题向孩子提有质量的问题
    • 48. 进行有效表扬 有效表扬的三个原则: 一是表扬真正值得表扬的事情; 二是让儿童知道为什么而受表扬;表扬的内容清晰而准确; 三是表扬不作消极的对比,不能抬高一个,贬低一个。
    • 49.  六个表扬的策略 1)出于欣赏的表扬 2)内容具体的表扬 3)把孩子的进步与过去的表现作比较 4)肯定孩子通过努力得到的成功 5)表扬孩子在过程中的积极变化 6)指出儿童行为对他人的积极影响
    • 50. 避免无效表扬 不加区别,笼统地称赞;  把孩子的成功归结为运气好;  把儿童的成功归结为任务简单;  把儿童的成功与外部奖励挂在一起;  
    • 51. 伤害孩子自尊的教育误区 过多的呵护,包办,出主意拿别人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比吝惜肯定和表扬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地说话
    • 52. 四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婴儿一出生是谈不上懂规矩的,但学会“懂规矩”是有规律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由成人控制、监督、要求,逐步走向孩子发自内心地认为应该遵守“规矩”,也就是说,要经历由他律逐步走向自律的过程。 要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标准和策略帮助孩子才会凑效。
    • 53. 儿童自律的发展儿童自律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不依赖别人的控制,自己可以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去行动。 儿童自律的形成需要成人的引导、教诲和规则的约束,即要让孩子逐步知道一些要求和规则,如安全、健康、行为礼貌的要求、交通规则等。成人不仅要对孩子提出要求,还有进行指导、监督、控制,使孩子逐步走向自己能判断,能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经历一个渐渐地“由外向内”的发展过程。
    • 54. 儿童自律发展的四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遵从阶段 认同阶段 内化阶段
    • 55. 帮助孩子发展自律的五种策略 策略直接指导运用榜样明确是非及时反馈解释原因
    • 56. 制定合理规则的五个原则1.有长期的效果 规则要着眼于促进孩子长远发展和终身品格的形成,而不仅仅是眼下对具体行为的管控。 案例1. 有条理的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把自己的各种物品分类放在合适的地方,用完后及时回归原位。 案例2. 守信守时: 引导孩子郑重对待自己的任何承诺,许诺的事情一定要守信用,否则就不要许诺;约好的时间一定要遵守,不要迟到后道歉。
    • 57. 2.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好的规则要能够详细说明具体要求,而不是抽象的,模糊的。 案例1. “吃饭时不要砸吧嘴。”“吃完糖要漱口”(具体、清楚) 案例2. “要像淑女一样吃饭!”“尽量少吃糖。”(模糊、抽象)  
    • 58. 3.规则应是积极的 比起限制儿童做什么,不如告诉儿童应怎么做,会有着更好的效果。 4.及时修正不合理的规则。 规则不一定都是恰当的,不合理的规则要及时修订甚至取消。 5.邀请儿童一起制定规则。
    • 59. 影响孩子自律发展的教育误区儿童自律的发展过程不是简单的程序,也不是有了规则,儿童就能轻而易举地遵守,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儿童愿意听从成人的要求,但他们也都会有些不恰当的行为,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挑战如,儿童发展水平与规则的适合性;成人与儿童对规则理解的差异;成人对待儿童遵守规则和违反规则处理方式的适当性;家庭的规则与幼儿园规则的不一致;以及如何看待惩罚等等
    • 60. 需要关注的问题: 1.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过高 2.父母对孩子没有要求 3.成人对规则不当的态度 对规则的掌握过于宽泛 不坚持执行规则。 同一时间内强调的规则太多 4.不能恰当地处理有矛盾的规则 5.不恰当地使用警告和惩 罚 警告不是威胁 惩罚不是报复
    • 61. 五 怎样培养孩子的积极主动性 凡是积极主动的儿童,都表现出较高的自信心、好奇心、应对挑战的积极态度、创造性等,也得会到更多的赞赏和机会,拥有更多的成功,而这些成功又激励着他们继续挑战新任务,形成积极的循环。
    • 62. 儿童是否表现出积极主动性的背后,是儿童动机的状况。“动机”是什么呢?最通俗的比喻就是人的发动机系统,但是,这个“发动机”不是儿童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其状况受到不同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幼儿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刻影响。如果教养方式不当,使之陷入消极状态,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将对儿童的一生带来负面影响。
    • 63. 儿童的积极主动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旦拥有,永不消逝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也是有成就需要的,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儿童追求重要的目标,通过努力达到这些目标,并因成功和成就而自豪。
    • 64. 什么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 是指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克服困难、施展才能取得成果的动机,它既是追求成功的需要,也是避免失败的需要。 儿童要想有所“成就”,就意味着需要进行某些探索和学习,了解一些客观标准,知道哪些表现是成功的,哪些还不够,并学会用这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成就。具有成就动机的儿童,不仅有着高标准完成任务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会在挑战性的任务中努力获得成功。
    • 65. 学前儿童成就动机的发展“掌控的快乐”阶段 寻求认可的阶段学会使用标准的阶段
    • 66. 影响儿童成就动机的因素 父母的看法与支持父母对孩子的期待父母对孩子能力的认识;家庭环境的创设
    • 67.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 68. 兴趣的养成好奇心自我效能感好的活动
    • 69. 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分析正确解释成功和失败正确地归因任务的最佳挑战性
    • 70. 怎样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1.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 把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作为目标之一; 理解最近发展区,激发儿童的成就动机; 2. 为孩子的成功设定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使孩子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3.父母要持有积极的态度和看法 表达对孩子能力的信心和成功的期待; 表达对孩子活动价值的认识; 表达对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 71. 4.让父母和家庭对孩子充满吸引力 努力让孩子喜欢自己 创设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提供学习机会,激发孩子的成就动机 5.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 对孩子热情、接纳、及时表扬孩子的成就 设定各方面需要达到的标准 允许孩子拥有一定的独立和自主权
    • 72. 6.淡化孩子与他人的竞争 积极、正确的评价 帮助孩子欣赏自己的价值 7.对孩子的成功或失败作正确的评论 把孩子的成功归于努力而且有一定的能力 淡化对儿童不成功活动的评价
    • 73. 8.强调儿童自己独立做事,设立明确目标 父母要强调孩子独立做事 关注孩子独立面对挑战的过程 9. 正确使用表扬和评价 表扬儿童的成功重在表扬过程 避免只用“真聪明”“真能干”表扬他们 让反馈信息激发儿童的内部动机
    • 74. 10.正确使用奖励 适当地、正确地运用外部奖励 在任务完成之后进行没有事先许诺的奖励 将奖励作为引导孩子成功的激励手段 11.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 12.发现孩子的兴趣或潜能,提出孩子的成就方向
    • 75. 损伤孩子积极主动性的误区1.使孩子产生“焦虑” 寄予过高的期望 频繁的评价和过多的社会比较 2.使孩子形成“习得无助” 3.不肯定成功,不包容失误 4.漠不关心,疏于指导
    • 76. 儿童未来成功的基础,不是过早地参与竞争,而是培养他们对自己价值的认同;对通过努力可以取得成功的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具有想象力的理想,以及为了达到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而这些品质的形成与父母的教养观念、家庭环境的支持、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 77. 六 怎样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笼统地说,就是指能够善意地帮助和支持他人,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本质就是培养他们乐于分享、善于合作、关心别人,富有同情心、主动帮助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与其道德的发展相一致的。一个热心、充满善意的儿童,可以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产生满足感,产生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识;善意还可以表达自己的爱心和与伙伴建立友谊的主动性,因此,热心和善的儿童更易于融入社会情境,更易于在需要时获得别人的帮助或合作。
    • 78. 儿童生活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中,并非只有消极意义,应积极引导儿童感受别人对他们的关爱,培育感恩之心;观察、学习如何实施亲社会行为;学会对别人的善意作出回应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学会同情、安慰、帮助、分享、合作等,为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成为好公民奠定基础。
    • 79. 略…
    • 80. “起跑线”一般是指竞赛的起点,不能把人生完全看成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竞争,在竞争的概念下谈教育,只能扭曲教育的本质,我们不能在孩子对这个世界还不了解时,就代替他们做出如此的决定。人生的意义是很丰富的,如果一定要用“起跑线”的概念,其内涵应指向教育的起点,而只要与教育联系上,就要有价值引导、规律引导,既要关注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又要遵循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孩子最终走出家庭的庇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以至自己成立家庭,养育自己的孩子时,今天的教育为他们的明天作了什么准备呢?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竞争是人生成功的必须,但这种竞争意识和能力的产生,是科学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强制的结果。
    • 81.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