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吸附破伤风疫苗XX省XX药业有限公司
    • 2. 目 录1破伤风杆菌及破伤风疾病 2我国破伤风抗体水平的调查 3我国免疫规划和国外免疫规划的比较4外伤患者破伤风的相关处理5破伤风疫苗的免疫效果报告6欧林生物吸附破伤风疫苗产品介绍7破伤风疫苗的市场前景分析8破伤风疫苗推广策略探索
    • 3. 1破伤风杆菌及破伤风疾病1破伤风杆菌 2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 3破伤风发病机理 4破伤风杆菌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土壤中破伤风杆菌的存活时间
    • 4. 破伤风杆菌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长2~5微米,宽0.3~0.5微米。菌体易被杀灭,而芽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甚强,存在于土壤中数年仍有传染性,需经煮沸1小时,或在高压蒸气中(120℃)10分钟,或在5%石碳酸溶液中浸泡10~12小时,才能把它杀死。
    • 5.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 破伤风溶血素 (tetanolysin) 破伤风痉挛毒素 (tetanospasmin) 可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肌肉强直和典型的全身痉挛只在培养初期产生以后逐渐减少并消失
    • 6. 破伤风发病机理破伤风杆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 破伤风毒素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突出前膜的神经节苷脂结合,阻断该突触释放抑制性介质,运动神经元抑制解除,骨骼肌持续兴奋,发生痉挛,发病后症状明显,患者常见机体痉挛、四肢强直、角弓反张,最终因窒息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 7. 破伤风杆菌的传播途径文案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通过开放性损伤伤口而感染;破伤风杆菌也见于新生儿未经消毒的脐带残端和消毒不严的人工流产;破伤风杆菌偶可发生在胃肠道手术后留在体内的异物。ABC
    • 8. 破伤风易感人群 具有开放性损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细小的伤口如林刺或锈钉刺伤)且没接种疫苗或免疫水平没有达到保护水平的人群,均可能感染破伤风。
    • 9. 1234破伤风杆菌在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痉挛毒素对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引起肌痉挛;溶血毒素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长2~5微米,宽0.3~0.5微米。菌体易被杀灭,而芽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甚强,存在于土壤中数年仍有传染性,需经煮沸1小时,或在高压蒸气中(120℃)10分钟,或在5%石碳酸溶液中浸泡10~12小时,才能把它杀死。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通过开放性损伤伤口而感染。破伤风也见于新生儿未经消毒的脐带残端和消毒不严的人工流产;并偶可发生在胃肠道手术后留在体内的异物。具有开放性损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细小的伤口如林刺或锈钉刺伤)且没接种疫苗的人群,均可能感染破伤风。致病机理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10. 土壤中破伤风杆菌的存活时间Click To Add Your Text Here麦田农村菜地土路边城市 1991年3一4月对西安市周围土壤中的破伤风杆菌的表层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一)土壤表层破伤风杆菌的分布:总阳性率:26.67%土路边阳性率: 46.67%;菜地阳性率: 28.57%;麦田阳性率: 25.00%; 城市公园阳性率: 12.50%农村庭院阳性率: 6.38%
    • 11. 土壤中破伤风杆菌的存活时间40cm深度20cm深度10cm深度表层土样破伤风杆菌阳性数为7个破伤风杆菌阳性数为5个破伤风杆菌阳性数为6个破伤风杆菌阳性数为5个(二)破伤风杆菌的垂直分布:调查的9个点均在不同深度获得阳性结果
    • 12. 2我国破伤风抗体水平的调查 1育龄妇女免疫水平调查 2孕妇免疫水平调查 3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 4外来务工人员免疫水平调查 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调查 6破伤风发病率统计
    • 13.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育龄妇女免疫水平调查文献一: 在河南省随机抽取三门峡、新乡、郑州和某高校 94 级18~35岁健康妇女共1000余人 免前免后未达水平 人数784161阳性率2.8%80%平均抗体水平(IU/ml)0.00120.0981针免疫前后自身对照的809人免前免后未达水平 人数17822阳性率3.8%91.9%平均抗体水平(IU/ml)0.00120.363针免疫前后自身对照的185人中
    • 14.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育龄妇女免疫水平调查文献二: 福建省闽清县 2011 年 4-6 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对育龄期妇女麻疹、风疹和破伤风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按富裕及贫困 2 个层级随机抽取了梅溪镇、塔庄镇,每个镇随机选取 1980-1991 年出生的孕龄期妇女各 120 人,共选取240人。
    • 15.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育龄妇女免疫水平调查乡镇检测 人数抗体GMC分布(例)阳性率(%) GMC(U/ml)<0.01 (U/ml)0.01~0.1 (U/ml)>0.1~1.0 (U/ml)>1.0 (U/ml)梅溪120011280100.00.0463塔庄120011271100.00.0468合计2400225151100.00.0466结果统计:虽然被调查者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 100% ,但破伤风GMC仅为0.0466 U/ml 的低水平,只有15人( 6.3% ) 达到 0.1 ~ 1.0 U/ml 的足够免疫保护水平、1人达到大于1. 0 U/ml的长期免疫保护水平。 结果提示:我国育龄期妇女体内破伤风抗体水平达不到足够保护水平,必要时开展育龄期妇女孕前接种破伤风疫苗。
    • 16.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育龄妇女免疫水平调查文献三: 浙江省永加县从 1992 年5 月-1993年5月,对该县不同年龄的育龄妇女免疫前及免疫不同针次的血清作了破伤风抗毒素测定:育龄妇女免前免后破伤风抗体水平分布表针次检测 人数 抗体分布(血清滴度倒数)  GMT±SDtp保护率12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0205106 -22231718865 -- --- --- --- --- 3.88±5.1237.562.09<0.0111637 - 44148121181714172027385.06±12.993.254.91<0.012113 - - - -14 -13211162119261452.6±4.81002.97<0.01359 - - - - - - - -3610910212621.06±3.02100                    注:滴度倒数为8HAu/ml,相当于0.016HAu/ml.公认其保护水平。1.新加县卫生防疫站 2.新加县瓦北医院 3.温州市卫生防疫站
    • 17.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育龄妇女免疫水平调查文献四: 四川省在大邑,崇州,温江、彭州4县(市)随机抽取婚前体检的育龄期妇女,每县(市)各采50名育龄期妇女静脉血:抗体水平大邑县崇州市温江县彭州市合计(IU/ml)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0.011323.64 1625.81 2243.14 714 5826.610.01-0.11832.732032.261733.3332648739.91>0.12443.63 2641.93 1223.53 1122 7333.48合计55100 62100 52100 50100 2181004县(市)育龄妇女 TAT 水平
    • 18.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孕妇免疫水平调查文献一: 1988年4月湖南省对怀化市石门乡部分孕妇进行了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监测观察组别<0.0llu/ml  ≥0.01~<0.1Iu/ml ≥0.1~<1IU/ml  1~4lu/ml 例数% 例数% 例数% 例数%免疫前7393.59 58.41 00 00免疫后22.56 2430.77 4253.85 1012.82孕妇免疫前后破伤风抗毒素含量分布监测观察结果显示:孕妇接种破伤风疫苗后 达到足够免疫保护水平的比例为66.67%!
    • 19.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孕妇免疫水平调查文献二: 湖南省1991一1993年在湖南省新田、醛陵、浏阳各抽取20-24岁170对母亲及其新生儿的血液标本, 进行了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水平检查和免疫效果检查。 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IU/ml 母亲免前 170 14 8.24 0.0048 母亲免后 170 165 97.06 0.137 新生儿 170 149 87.65 0.054170名孕妇免疫前后及其新生儿的破伤风抗毒素阳性率及平均含且(IU/ml)
    • 20.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文献一: 河南省21个县(约占河南省总县数的13%,其中4个市区,6个山区县,11个平原县)2~ 39岁的健康人群,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县抽取2~3、5~ 6、8~9、13~ 15、25~ 39岁5个年龄组各30~50人,共3510人。 破伤风 年龄组 调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岁) 人数 阳性数 阳性率(%) GMC 2 ~3 604 554 91.7 0.114 5 ~6 637 536 84.1 0.108 8 ~9 674 591 87.7 0.212 13~15 769 646 84.0 0.101 25~39 826 409 49.5 0.012 合计 3510 2736 77.9 0.073表1 不同年龄人群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后破伤风抗体水平下降快速且平均值达低保护水平,免疫保护效果差。
    • 21.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表2 不同年份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 破伤风 年份 调查 调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县数 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率(%) GMC 1998 6 961 668 69.5 0.063 1999 4 665 536 80.6 0.071 2000 4 804 658 81.8 0.082 2001 4 572 456 79.7 0.078 2002 3 508 418 82.3 0.077 合计 21 3510 2736 77.9 0.073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7.9%,但抗体平均免疫水平均属于低抗体水平,群体得不到有效保护!
    • 22.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 破伤风 地区 调查 调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县数 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率(%) GMC 山区 6 765 505 66.0 0.054 市区 4 634 527 83.1 0.084 平原 11 2111 1704 80.7 0.078 合计 21 3510 2736 77.9 0.073表3 不同地区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7.9%,但抗体平均免疫水平均属于低抗体水平,群体得不到有效保护!
    • 23.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文献二:上海市崇明县随机抽取堡镇地区6个月~2 岁、3~4 岁、5~6岁、7~9 岁、10~14 岁 、15~19 岁 、20~29 岁 、30~39 岁 、≥40 岁9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不同地区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年龄组(岁) 监测人数(n) 达到保护水平人数(n) 保护率(%) 平均抗毒素(U/ml) 6个月~2 30 29 96.67 0.740 3 ~ 4 25 22 88.00 0.329 5 ~ 6 26 13 50.00 0.028 7 ~ 9 34 34 100.00 1.501 10 ~ 14 32 32 100.00 0.706 15 ~ 19 33 31 93.94 0.459 20 ~ 29 30 19 63.33 0.025 30 ~ 39 30 12 40.00 0.011 ≥40 30 9 30.00 0.007 合计 270 201 74.44 0.131调查结果显示:1、20岁以上年龄组平均抗体滴度低于0.1,属于低抗体水平,保护效果差;2、成年后随年龄增长抗体保护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40岁以上,保护率仅达30%。
    • 24.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文献三: 2005年在深圳市选取罗湖、南山区作为监测点,抽取1~2岁、3~4岁、5~9岁、10~14岁、≥15岁5个年龄组共650人,了解深圳市健康人群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抗体水平。各年龄组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 破伤风抗体 年龄组 检测人数 ----------------------------------------------------- GMC 阳性率% 保护率% 1-2 50 1.3925 100.00 90.00 3-4 89 1.5442 100.00 97.75 5-9 114 1.5945 100.00 96.49 10-14 112 0.2941 67.86 61.61 ≥15 285 0.1236 47.72 37.19 合计 650 0.5607 71.54 64.15 调查结果显示:大于15岁人群破伤风保护率较低,这与我国无成人疫苗接种推荐程序有关,成人无疫苗接种意识、现在接种门诊主要接种儿童疫苗等现状有关。
    • 25.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外来务工人员免疫水平调查2009年5~7月对深圳市 1003 名工厂劳务工破伤风抗体水平进行调查研究表1 不同籍贯劳务工破伤风抗体阳性率籍贯 检测人数 阴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率(%) 来历不详 19 17 2 0.2 中部 414 345 69 6.9 东部 16 12 4 0.4 北部 113 88 25 2.5 东北 4 4 0 0.0 西北 45 35 10 1.0 南部 250 210 40 4.0 西南 142 106 36 3.6 合计 1003 817 186 18.6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外来务工人员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仅为18.6%,处于极低水平,根本不足以达到群体性保护作用,建议加强对这类人群的破伤风疫苗接种,以在人群中获得足够的破伤风免疫保护!减少破伤风疾病的发生!
    • 26. 表2 不同性别劳务工破伤风抗体阳性率 ———————————————————————————————— 性别 检测人数 阴性人数 阳性人数 阳性率(%) 女性 518 421 97 18.7 男性 485 396 89 18.4 合计 1003 817 186 18.6 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外来务工人员免疫水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与性别无关!
    • 27. 表3 不同年龄组劳务工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年龄(岁)检测人数阴性人数阳性人数阳性率(%)~2969553815715.730~39223202212.140~857780.8合计100381718618.5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外来务工人员免疫水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破伤风抗体阳性率越低!这与我国预防接种发展史及现状等有关;同时也证明了疫苗对疾病的预防控制的重要作用!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疫苗的接种)仍是控制疾病的首选!
    • 28. 表4 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务工破伤风抗体阳性率文化程度检测人数阴性人数阳性人数阳性率(%)小学及以下2723414.8初中4153546114.7高中或中专4153288721.0专科97762121.6本科及以上49361326.5合计100381718618.5我国破伤风免疫水平的调查 —外来务工人员免疫水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期破伤风抗体阳性率越高!
    • 29.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调查温州市对 2005—2011 年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病案室登记的新生儿破伤风病例进行调查, 并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新生儿破伤风病例进行核对; 对病案室登记的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出生场所、 户籍所在地也进行调查。表1 不同年份的新生儿破伤风漏报情况年份 总病例数(例)报告病例(例) 漏报数(例)漏报率(%)200532211134.3820063125619.3520073528720.002008302826.672009252500.0020102116523.8120111710741.18合计1911533819.90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存在较严重的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漏报现状,同时也证明了我国仍存在新生儿破伤风感染现状,所以还是很有必要在某些感染机会较高的孕妇群体中进行有针性破伤风疫苗的接种,以保护母体及新生儿生命安全!
    • 30.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调查表2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新生儿破伤风漏报情况 医院级别调查机构个数(例)病例数(例)漏报数(例)漏报率(%)省级 2 88 15 17.05市级 3 13 8 61.54县人民医院 11 65 6 9.23县级医院 12 25 9 36.00合计 28 191 38 19.90调查结果显示:各级医疗机构均存在新生儿破伤风漏报现象,尤其是市级医疗机构,应该引起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另:新生儿仍有发病、死亡,原因何在?值得沉思!!!
    • 31.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调查表3 不同年份的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年份人口数(万人)病例数(例)发病率(1/10万)2005750.28320.42652006756.80310.40962007764.57350.45782008771.99300.38862009779.11250.32092010786.80210.26692011798.36170.2129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仍存在着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尽管发病率不高,但也应该对一些高危区域的孕妇进行破伤风疫苗的接种,从而减少或杜绝破伤风的发生!
    • 32. 破伤风发病率统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至2010期间,全球每年破伤风的病例数由113,936例逐年下降至9,397例 统计数据表明: 1、接种率与破伤风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接种率高,疾病发病率低; 2、全球30年的发病率下降了91.75%,而我国近10年儿童的发病率仅下降了50%,这与我国近20年没进行成人尤其孕妇破伤风疫苗接种有很大关系!
    • 33. 3我国免疫规划和国外免疫规划的比较1我国免疫规划 2美国免疫规划 3其他国家对破苗的免疫规划
    • 34. 我国计划免疫规划免疫程序表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疫苗种类年龄(月)出生时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18~24月4岁*6岁乙肝疫苗第1剂第2剂第3剂卡介苗第1剂脊灰疫苗第1剂第2剂第3剂第4剂*百白破疫苗第1剂第2剂第3剂第4剂*白破疫苗1剂麻疹疫苗第1剂第2剂**注:*加强疫苗;**复种
    • 35. 美国儿童免疫规划程序美国2008年度推荐的儿童免疫程序(适用于0-6岁儿童) 疫苗种类出生1月2月4月6月 12月15月18月19~23月2~3岁4~6岁乙肝疫苗(HepB)HepB HepB见说明 HepB   轮状病毒疫苗(Rota)        百白破疫苗(DTa P / Tdap)  DTaPDTaPDTaP见说明DTaP  DTaP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HibHibHibHib    肺炎疫(PCV1/PVC2)  PVCPVCPVCPVC  PPV灭活脊髓灰质炎(IPV)  IPVIPVIPV  IPV流感疫苗(Influenza)    Influenza每年麻腮风疫苗(MMR)     MMR   MMR水痘疫苗(Var)     Var   Var甲肝疫苗(HepA)     HepA(2 doses)HepA流脑疫苗(MCV)          MCV4
    • 36. 美国青少年免疫规划程序美国2008年度推荐的青少年免疫程序(适用于7~8岁青少年)疫苗种类7~10岁11~12岁13~18岁百日咳-白喉一破伤风疫苗(DTa P/Tdap)见说明TapTdap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HPV)见说明HPV(3剂)HPV全程流脑疫苗(MCV)MCV4MCV4MCV4肺炎疫苗(PCV/PPV)PPV流感疫苗(Influenza)流感(每年)甲肝疫苗(HepA)HepA全程乙肝疫苗(HepB)HepB全程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IPV全程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MR)MMR全程水痘疫苗(Varicella)Varicella全程
    • 37. 美国成人免疫规划程序疫苗种类19~49岁50~64岁≥65岁破伤风疫苗每10年加1剂Td1剂次Tdap 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HPV)0,2,6月3剂次  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MR)1或2剂次1剂水痘疫苗(Varicella)2剂(间隔4~8周)流感疫苗(Influenza)每年1剂每年1剂肺炎疫苗(PCV/PPV)1-2剂1剂甲肝疫苗(HepA)2剂(间隔6~12个月或6~18个月)乙肝疫苗(HepB)3剂(0.1~2.4~6)流脑疫苗(MCV)1剂或1剂以上带状疱疹病毒疫苗(Zoster) 1剂
    • 38. 不同国家的破伤风疫苗免疫规划
    • 39. 不同国家破伤风抗体水平
    • 40. 4外伤患者破伤风的相关处理1临床症状与临床防治策略 2国外破伤风伤口预防策略 3我国破伤风伤口预防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 41. 临床症状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一般为6-12天最短1-2天发病,最长数月,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病人感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肌紧张、烦躁不安、打哈欠等;常持续12-24h。 典型的症状是在肌肉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阵发性的强烈痉挛。
    • 42. 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病原学报告。
    • 43. 防治策略病因治疗1:伤口清创、引流清洗病因治疗2:注射破伤风疫苗/+注射抗毒素应急/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病因治疗2:抗生素注射对症治疗1: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对症治疗2:气管切开术难以治愈病死率高:发展中国家未经治疗者病死率可达100%,抢救治疗后病死率仍可达70%
    • 44. 预防 消除破伤风:接种疫苗儿童 接种高危 人群接种孕妇 接种创伤暴露后的病人
    • 45. 我国破伤风一、二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即主动免疫 :是指将破伤风类毒素 (TT)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 力的一种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措施。一旦完 成一级预防,作为患者伤前及伤后的预防 性接种而再次加强后很快就能产生保护性 抗体且免疫保护持续时间长达10-15年。 二级预防即被动免疫 :是采用人工的方法向机体内输入由他人或动物产生的免疫效应物,如免疫血清(TAT)、免疫球蛋白(TIG)等,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某种疾病的目的。对未接受过类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须注射抗毒素预防,但也应同时开始破伤风类毒素(TT)预防注射,以获得持久免疫。
    • 46. 美国 《常规创伤处理原则的破伤风预防方案》推荐
    • 47. 我国急诊外科常见的破伤风预防处理方案建议TT接种现状伤口情况主动免疫策略全程免疫或加强 免疫未超过 10年伤口较小、表浅、清洁、 无异物或坏死组织原则上可以不再 给予免疫预防用药伤口较大、深、污染不洁、有大量 异物或坏死组织或未彻底清创伤口加强注射 1针TT全程免疫或加强 免疫超过 10年所有伤口 (无论大小、深浅、污染程度)加强注射 1针T1、 对接受或完成全程免疫接种或加强免疫的患者————摘自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第16卷第1期J trauma Surg ,2014,Vol.16,No.1
    • 48. 我国急诊外科常见的破伤风预防处理方案建议2、无免疫、免疫不全或免疫史不清,认为无抗体保护患者伤口情况主动免疫策略目的被动免疫策略伤口较小、表浅、 清洁应 1个月注射 1针TT,全程 免疫共 3针认为感染破伤风可能 性不大,有时间促使 身体产生主动抗体达 到长期保护作用。—伤口较大、深、污染不 洁、有大量异物或坏死 组织或未彻底清创伤口应 1个月注射 1针TT,全程 免疫共 3针促使身体产生主动抗 体达到长期保护注射破伤风抗 毒素(血清或 免疫球蛋白)————摘自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第16卷第1期J trauma Surg ,2014,Vol.16,No.1
    • 49. 我国急诊外科常见的破伤风预防处理方案建议3、临床外科破伤风预防处理简便方案————摘自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第16卷第1期J trauma Surg ,2014,Vol.16,No.1破伤风的预防策略包括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血清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但是急诊就诊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可能都不知道既往是否接种过破伤风免疫,为了简便,可以参照以下方法伤口情况主动免疫针次主动免疫程序被动免疫清洁或者轻微污染的创面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 3剂全程免疫TT3剂 (0、1、7程序) 后期每10年一剂TT加强 (0.5ml/剂)—较严重污染的创面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 3剂全程免疫TT3剂 (0、1、7程序) 后期每10年一剂TT加强 (0.5ml/剂)对侧注射破免250iu/破抗 1500-3000iu
    • 50. 外伤患者破伤风的治疗 TAT为直接抗体,能中和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外毒素,对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及释放毒素均无任何影响。TAT半衰期为 5~7d,最短 10~14h,反复注射消失得更快,最多 2~3d就失去作用。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7~8d, 一般为 1~2周,故在潜伏期内 TAT已失去有效浓度。 被动免疫给体内带来的抗体只能持续 2~3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因此一次.TAT或 TIG的应用,并不能给人体带来对破伤风杆菌的持久免疫力。 持久的免疫力存在,其实依靠破伤风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保持体内较高的破伤风外毒素抗体滴度水平,是对抗破伤风杆菌感染的最有效的措施。
    • 51. 我国急诊外伤在处理 破伤风预防存要的误区误区 1: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的被动免疫 在多数医院,当患者就诊时只要是外伤,甚至只是擦伤,无论其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 TAT或 TIG进行被动免疫。其结果是一方面使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另方面是增加了 TAT(马血清)可能造成过敏反应等的医疗风险和不必要的医疗经历。据国内资料统计 TAT引起的过敏反应率为 5%-30%,其中约有 1/10000的致死率[16],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TIG过敏反应率为0.2%[17]。国内报道 TAT皮试呈阳性者行脱敏注射过程中有14.1%发生过敏反应,1.25%发生过敏性休克[18]。 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可在一定时期内在人体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外毒素的保护效果,而且破伤风疫苗具有预防有效、安全廉价、作用持久的特点。只有未经过基础主动免疫且伤口污染严重者,才注射 TAT或TIG行被动免疫。根据具体情况而采用的不同免疫方式,是我们临床预防工作中的重点,而受伤后不区分具体情况就行被动免疫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摘自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第16卷第1期J trauma Surg ,2014,Vol.16,No.1
    • 52. 我国急诊外伤在处理 破伤风预防存要的误区误区2:有人认为TIG或TAT的应用能够取代TT的主动免疫作用 这是片面强调被动免疫作用,其实若要获得长久的预防破伤风效果,根本在于使体内产生足量的主动免疫抗体。目前用于主动免疫的破伤风疫苗是由破伤风类毒素配制的,包括有白喉、白日咳、破伤风三合一疫苗(DPT),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DT),破伤风,减量白喉混合疫苗(Td),单一破伤风类毒素(TT)。注射破伤风主动疫苗可产生10年以上稳定破伤风保护抗体,且很少有过敏反应,使用简便安全。————摘自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第16卷第1期J trauma Surg ,2014,Vol.16,No.1
    • 53. 我国急诊外伤在处理 破伤风预防存要的误区误区3:行 TAT或 TIG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TAT为直接抗体,能中和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外毒素,对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及释放毒素均无任何影响。TAT半衰期为 5~7d,最短 10~14h,反复注射消失得更快,最多 2~3d就失去作用。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7~8d, 一般为 1~2周,故在潜伏期内 TAT已失去有效浓度[19]。被动免疫给体内带来的抗体只能持续 2~3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因此一次.TAT或 TIG的应用,并不能给人体带来对破伤风杆菌的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存在,其实依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保持体内较高的破伤风外毒素抗体滴度水平,是对抗破伤风杆菌感染的最有效的措施。————摘自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第16卷第1期J trauma Surg ,2014,Vol.16,No.1
    • 54. 5破苗的发展历史与免疫效果评价1破苗的发展历史 2破苗的研发进展 3破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 55. Nicolarier通过动物试验发现了 破伤风与泥土中的细菌有关。Kitasato分离出纯的病原体Kund Faber证明了给动物注射培养物的滤液而 产生破伤风的症状,是因为有一种毒素的存在。破伤风疫苗发展历史1884年1889年1890年
    • 56. Von Behring和kitasato用减弱的毒素 疫家兔制备出破伤风抗毒素 Ramon报告用甲醛和热处理毒素的方 法,制备出了有抗原性的类毒素。Ramon和Zeoller用破伤风类毒素成功 地给人进行了免疫 破伤风疫苗发展历史1890年1923年1926年
    • 57. 破伤风疫苗发展历史 最初普遍使用的是原制破伤风类毒素 免疫效果是好的,但接种后的副反应很大 接种反应显著地减少,但免疫学效果不如原制的类毒素
    • 58. 佐剂疫苗1940年,Holt用磷酸铝 吸附精制的类毒素 直到今天世界各国基上都采用铝佐剂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剂 破伤风疫苗发展历史既降低了接种的付反应 又提高了免疫学效果
    • 59. 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 有二个重要的进展: (1)采用了半合成〈综合〉培 养基,减少了 引起过敏反应 的大分子物质。 (2)应用发酵罐进行了工业 化生产,为大规模地人群免 疫接种,提供了充足的保证。破伤风疫苗发展历史
    • 60. 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先脱毒后精制破伤风疫苗发展历史1.类毒素稳定性一般较好,但是原制毒素中含有大量的培养基成分,在脱毒过程中,容易通过甲醛与毒素分子交联,提纯比较困难。2.脱毒的体积大,操作不便
    • 61. 先精制后脱毒破伤风疫苗发展历史纯度高,脱毒体积小,便于操作,且没有发现转的现毒性逆象,更适合大罐培养后的生产。国外专家推荐采用第二种工艺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
    • 62. 破伤风类毒素制剂(2)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二联制剂, 主要接种于对百日咳菌体成份有严重过敏的7岁以下儿童 (3)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百日咳 菌苗三联制剂(DTP), 主要接种于7岁以下儿童 (1)单价吸附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主要应用于大于7岁的人群包括成年人破伤风疫苗发展历史
    • 63. 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类毒素 的纯度不高,高纯度的制品不良反应低; 或者是由于吸附剂引起,铝佐剂除引起接 种者不舒服外,还有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破伤风疫苗发展历史
    • 64. 改进精制方法:破伤风毒素由A、B、C三个片断组成,破伤风毒素的C片断的基 因进行了克隆化、核苷酸序列的测定,以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制备出高纯度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破伤风疫苗发展历史
    • 65. 改进破伤风毒素的类毒化的工艺: 无佐剂的疫苗 其他新型疫苗口服疫苗: 口服 滴鼻破伤风疫苗发展历史
    • 66. 内蒙古集宁市在70年代联合北京生物制品研 究所进行了破伤风类毒素十年免疫效果的观察。 选择年龄在 18-55岁健康而又无破伤风类毒 素免疫史者(当地在此之前从未进行过破类接种 ) 作为免疫对象,免前未作抗体测定 。 破伤风疫苗免疫效果
    • 67. 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效果 常规组:使用吸精破类基础免疫二次于二次免疫后10个月注射一次作为加强免疫。每次注射30IU。 减针组: 基免一次 , 半年后加强注射一次 每次注射30IU。(一)(二) 半量组:使用吸精破类基础免疫二次,于二次免疫后10个月注射一次作为加强免疫。每次注射15IU。(三) 毒素精制组:使用吸精破类基础免疫二次,于二次免疫后10个月注射一次作为加强免疫。每次注射30IU。 (四)
    • 68. 加强免疫后7天各组抗体增长情况 表2 加强免疫后7天抗体测定结果组别观察人数不同抗体滴度(IU/ml)的人数及%几何均数±标准差≥0.01IU/ml(%)<0.010.010.0350.31.5≥5常规组1048(7.7)56(53。8)26(2.5)6(5.8)8(7.7)0.1±5.53100减针组11248(42.9)36(32.1)19(16.9)8(7.1)1(0.9)0.01±8.0057半量组624(6.5)53(85.5)5(8.0)0.04±1.98100毒精组57 2(3.5)41(71.9)11(19.3)3(5.3) 0.06±3.25100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效果
    • 69. 全程免疫后 3 年各组抗体变化情况表3 全程免疫后3年抗体测定结果组别观察人数不同抗体滴度(IU/ml)的人数及%几何均数±标准差≥0.01IU/ml(%)<0.010.01~0.090.1~0.5≥0.5常规组887(8.0)33(37.5)38(43.2)10(11.3)0.12±3.6992减针组989(9.2)58(59.2)31(31.6)0.07±3.2590.8半量组7110(14)37(52.1)22(31)2(2.8)0.07±3.8686毒精组705(7.1)27(38.6)30(42.8)8(11.5)0.12±3.5992.8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效果
    • 70. 全程免疫后 5 年各组抗体变化情况 抗体仍以常规组最高,几何数为0.11 lU/ml ,常规、减针、半量、毒精四组≥0.01 lU/ml人数分别为97.8 %、84% 、89 %、88.5 % 经t 检验表明常规组与毒精组优于其它两组。≥0.01 lU/ml的人数四组间经2检验有显著差别 ,常规组最好,其次为半量组及毒精组 ,减针组最差 (表略) 。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效果
    • 71. 全程免疫后10年各组抗体变化情况表4 全程免疫后10年抗体测定结果组别观察人数不同抗体滴度(IU/ml)的人数及%几何均数±标准差≥0.01IU/ml(%)<0.010.01~0.050.1~0.5≥0.5常规组5812(20.69)33(56.9)9(15.52)4(6.9)0.04±4.1779.31减针组7325(34.25)40(54.79)8(10.86)0.02±3.5065.75半量组4722(46.81)16(34.04)8(17.02)1(2.1)0.02±4.8253.19毒精组334(12.12)17(51.5)11(33.3)1(3.03)0.06±4.1987.88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效果
    • 72. 河南省随机抽取三门峡、新乡、郑州和某高校94级18~ 35岁健康妇女共1000余人,在研究对象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前、接种1针后以及接种3针后一个月分别抽静脉血0.5ml,分离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测定抗体。 破伤风疫苗免疫效果 —育龄妇女
    • 73. 1针免疫前后 自身对照的809人 免前 免后未达水平人数784161阳性率2.8%80%平均抗体水平(IU/ml)0.00120.098 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效果 —育龄妇女
    • 74. 3针免疫前后自身对照的185人中 免前 免后未达保护水平人数17822阳性率3.8%91.9%平均抗体水平(IU/ml)0.00120.36 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效果 —育龄妇女
    • 75. 1988年4月湖南省对怀化市石门乡部分孕 妇进行了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监测观察,注 射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两次,每次0.5ml ,孕期20〜28周注射第一 次,24〜34周注 射第二次.孕妇免疫前后破伤风抗毒素含量分布 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IU/ml 母亲免前 170 14 8.24 0.0048 母亲免后 170 165 97.06 0.137 新生儿 170 149 87.65 0.054 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效果 —育龄妇女
    • 76. 6欧林---吸附破苗的简介1生产工艺及技术 简介 2临床实验结果 3产品优势及使用人群
    • 77. 采用第二种工艺生产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在精制步骤采用了压滤除菌体,滤液超滤浓缩加硫酸铵盐析,离心获取沉淀,沉淀溶解后再超滤脱盐的方法收获破伤风类毒素,再加甲醛脱毒。此种方法生产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均达到或超过药典对纯度的规定1500 L f/mg蛋白的要求。 欧林生物—精制吸附破伤风疫苗
    • 78. 欧林生物—精制吸附破伤风疫苗不含防腐剂硫柳汞因此疫苗更安全没有国外曾大量报道过的硫柳汞可能导致儿童自闭症(Autism)的副作用国内唯一 不含硫柳汞的破伤风疫苗
    • 79. 生产 工艺1.高产毒菌株的大罐深层发酵培养2.采用深层滤过固液分离3.自动控制脱毒工艺4.无菌配苗与分装
    • 80. 我们产品的优势主要技术指标(1)建立1000升发酵罐的高密度发酵技术,使每批培养物获得破伤风毒素Lf值达到80以上,平均罐培养产毒远远高于中国药典标准。
    • 81. 我们产品的优势主要技术指标(2)优化后精制工艺 使毒素纯化周期缩短,同时减少洁净场地设施的占用,减少制品升温,降温的耗用时间;采用专利技术脱毒罐进行脱毒,每批次制品脱毒过程的一致性,保证批次的均一性,减少亚批次检定样品的数量。
    • 82. 我们产品的优势主要技术指标(3) 通过生产 工艺等各方面的控制,实现了疫苗不添加防腐剂而有效期不缩短的可能,有效避免防腐剂导致的副作用,制品更安全。
    • 83. 第一阶段免疫30人,均为试验苗第二阶段免疫1200人第二阶段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分别接种600人。 对18-30岁健康人群进行的吸附 破伤风疫苗单中心、随机、 盲态与平行对照试验 临床试验
    • 84.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临床试验的安全性观察: 依据局部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的范围、强度、严重程度以及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对试验疫苗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欧林生物精制吸附破伤风疫苗 ---临床试验
    • 85. 第二阶段临床试验免疫原性评价:通过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免后28天的血清中破伤风抗体达到保护性水平(≥0.1IU/ml)的百分比(即保护率)、破伤风抗体阳转率、几何平均增长倍数、几何平均浓度(GMC)、达到长期保护性水平(≥1.0IU/ml)的百分比,综合评价试验疫苗的免疫原性。欧林生物精制吸附破伤风疫苗 ---临床试验
    • 86. 欧林生物精制吸附破伤风疫苗 ---临床试验 接种 疫苗后, 免后采血1170人最后与免前血样成套 纳入统计分析的共1170套免疫原性检测脱落率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 87. 欧林生物精制吸附破伤风疫苗 ---试验数据试验疫苗组免后28天血清抗PRP抗体浓度≥0.1μg/ml的百分比均为100%,超过WHO规定的70%的要求,且免疫原性结果满足试验方案中对免疫原性主要终点的和次要终点的评价标准,试验疫苗的免疫原性良好。 例数 阳性数 抗体阳性 (保护)率(%) 抗体浓度 IU/ml试验疫苗组 (免后28天) 600 600 100 0.1对照疫苗组 (免后28天) 600 600 100 0.1
    • 88. 例数 血清抗PRP抗体浓度 μg/ml 百分比 (%)试验疫苗组 (免后28天) 600 ≥1.0 94.67对照疫苗组 (免后28天) 600 ≥1.0 92.69 例数 血清抗PRP抗体浓度 μg/ml 百分比 (%)试验疫苗组 (免后28天) 600 ≥0.1 100%对照疫苗组 (免后28天) 600 ≥0.1 100%接种破伤风疫苗28天后达到足够免疫保护水平的比例为100%接种破伤风疫苗28天后达到长期免疫保护水平的比例为94.67%
    • 89. 欧林生物精制吸附破伤风疫苗 ---试验数据 例数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抗体几何平均浓度的增长倍数(GMFI)试验疫苗组 (免后28天) 600 3.38 IU/ml 29.65对照疫苗组 (免后28天) 600 3.16IU/ml 27.05 1、GMC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0,P=0.0992); 2、GMFI结果:试验组(29.65)高于对照组(2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2,P=0.0384)。
    • 90. 欧林生物精制吸附破伤风疫苗 ---临床试验结果检测结果显示: 试验组和对照组免后破伤风抗体浓度均100%达到了0.1IU/ml的保护性水平除抗体GMC增长倍数,试验组(29.65)高于对照组(27.05)外,其余破伤风抗体阳转率、几何平均浓度(GMC)、达到长期保护性水平(≥1.0IU/ml)的百分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吸附破伤风疫苗对 健康人群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结果较好。
    • 91. 第二阶段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了安全性观察,共有373人发生征集性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84人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7% 对照组189人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50% 结 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征集性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试验
    • 92. 欧林生物精制吸附破伤风疫苗 ---临床试验 安全性观察期内,未观察到其它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任何有临床意义的严重不良事件。 产品的安全性全身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分别17.50%,局部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13.17%,合计30.67%。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症状为体温异常(发热),其次为肌肉痛;最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症状为疼痛,其次为局部红。
    • 9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94. 接种对象吸附破伤风疫苗说明书: (1)【接种对象】主要是发生创伤机会较多的人群,妊娠期妇接种本品可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 ※ 全人群均可使用,包括新生儿和孕妇。 (2)【免疫程序和剂量】2. 经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之人员,自最后1次注射后3年以内受伤时,不需注射本品。超过3年者,用本品加强注射1次。严重污染的创伤或受伤前未经全程免疫者,除注射本品外,可酌情在另一部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 破苗不仅用于创伤发生前的预防,也用于创伤发生后需进行主动免疫的伤者。
    • 95. 推荐接种对象 新生入学(大学生) 建筑工地工人有开放性创伤的病人 现役军人、军校学生 1、创伤暴露后的病人 2、创伤高危人群 军人:警察、火警、交警、巡警等军警类; 部位指挥学院、警察学院等院校在校学生; 监狱系统的服刑人员 初、高、大学新生 育龄期妇女、孕妇 出国人员:尤其是去非发达国家旅游、工作 建筑工人 野外工程作业人员:石油、电力、铁路等) 特殊嗜好人群:潜水、骑游、户好攀登 等户外运动爱好…… 育龄妇女、孕妇
    • 96. 全程免疫 (0、1、7)第一针0.5ml第二针(1月后)0.5ml第三针(7月后)0.5ml加强免疫一般每5-10年加强注射1针如遇特殊情况也可3-5年加强1针免疫程序与用量——正常高危人群
    • 97. 免疫程序与用量——妊娠期妇女孕妇 (4、6程序)第一针 (孕第4月)0.5ml第二针 (孕第6月)0.5ml
    • 98. 免疫程序与用量——创伤暴露后1、 对接受或完成全程免疫接种或加强免疫的患者TT免疫现状伤口情况TT接种程序及用量全程免疫或加强 免疫≤3年所有伤口 (无论大小、深浅、污染程度)— (无需接种TT)全程免疫或加强 免疫3-10年之间伤口较小、表浅、清洁、 无异物或坏死组织— (无需接种TT)伤口较大、深、污染不洁、有大量 异物或坏死组织或未彻底清创伤口加强注射1剂TT (0.5ml)全程免疫或加强 免疫>10年所有伤口 (无论大小、深浅、污染程度)加强注射1剂TT (0.5ml)
    • 99. 2、无免疫、免疫不全或免疫史不清,认为无抗体保护患者伤口情况TT接种程序 及用量目的被动免疫 策略伤口较小、表浅、 清洁 全程免疫TT3剂 (0、1、7) 每剂次0.5ml认为感染破伤风可能 性不大,有时间促使 身体产生主动抗体达 到长期保护作用。—伤口较大、深、污染不 洁、有大量异物或坏死 组织或未彻底清创伤口全程免疫TT3剂 (0、1、7) 每剂次0.5ml促使身体产生主动抗 体达到长期保护在伤口异侧注 射破伤风抗毒 素(血清或免疫 球蛋白)————摘自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第16卷第1期J trauma Surg ,2014,Vol.16,No.1免疫程序与用量——创伤暴露后
    • 100. 临床外科破伤风预防处理简便方案破伤风的预防策略包括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血清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但是急诊就诊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可能都不知道既往是否接种过破伤风免疫,为了简便,可以参照以下方法伤口情况主动免疫 TT针次主动免疫TT接种程序及剂量被动免疫清洁或者轻微污染的创面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3剂全程免疫TT3剂 (0、1、7程序) 后期每5-10年加强1剂TT (0.5ml/剂)—较严重污染的创面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3剂全程免疫TT3剂 (0、1、7程序) 后期每5-10年加强1剂TT (0.5ml/剂)对侧注射破免250iu/破抗 1500-3000iu————摘自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第16卷第1期J trauma Surg ,2014,Vol.16,No.1免疫程序与用量——创伤暴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