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基础知识复习 (句子)
    • 2. (一)句子及其类型 (二)句式转换(三)扩句和缩句复习内容:(四)关联句(五)修改病句(六)歧义句(七)标点符号
    • 3. 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组成形式: “谁(什么、 哪里) ” “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即:谁干什么。哪里怎么样。什么是什么。例如: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练习:判断下面各句是否完整? 1.卖火柴的小女孩。 2.手术台就是阵地。 3.群鸟学艺。 4.我爱故乡的杨梅。 5.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返回)
    • 4. 从语气上和作用上 分: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 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 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下一页)
    • 5. 1、命令: 立正! 2、请求: 请让我一下。    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下,可以吗? 3、商量:把你的新书借给我看看吧。 祈使句句式
    • 6. 感叹句句式主要用来表达强列的感情。 1、这花可真美丽呀! 2、多么动听的歌声! 3、母亲高兴地笑了,笑声中包含着诚挚的母爱--至高无上的永恒之爱! (有“!”不一定就是感叹句,祈使句在表达强烈地感情时也可以用“!”。) (返回)
    • 7. 能否把下面的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1)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 自豪。 (2)小明发烧了,他不得不去看医 生。 (3)妈妈对小刚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怎能不感到自豪? 小明发烧了,他不得不去看医生。 小明发烧了,他一定要去看医生。 妈妈对小刚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 妈妈对小刚说他的作业要尽快完成。 返回
    • 8. 二、句式变换基本要求:无论怎样变换句子,变换后的句意要和原句句意基本一致。 句式变换主要有: 1、“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换; 2、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3、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互换; 4、引述句与转述句互换; 5、带有修辞手法句子之间的互换:夸张句、拟人句、比喻句等。
    • 9. (一)、“把”字句与“被”字句: “把”字句就用“把”将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前面的一种的句子的句型。“把”字句强调了动作的对象。 “被”字句就是用“被”将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实施者的前面,表示被动的一种句型。 例: 武松打死了老虎。(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返回)
    • 10. (二)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 请同学们回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要注意些什么? 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 例如: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改为陈述句)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不会惧怕反动军阀。 同样,也可以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句号改成问号。为了加强语气,一般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例如:把下面句子改成反问句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难道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 11. 练一练:看看下面的句子改得对不对?为什么? 我们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 我们怎么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世界。 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世界。 练一练: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他的话使我感动。 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雨水? 不耕耘怎么有收获?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返回)
    • 12. (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 “不……不” “非……不可” “没有一个……不” ……练一练:(变双重否定句) (1)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一定要讲一点文明。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很清楚。 (3)人人都说丽水景色优美。 (返回)
    • 13. (四)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互换 题型: 照样子改写句子; 改用第三人称转述; 把句子改为间接叙述。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 一是:改变标点; 二是:改变人称代词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她)” 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把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也是同样的方法。练一练: (1)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爸先吃饭吧! ” (2)姐姐说,她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不是常对她说吗?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4)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
    • 14. 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陈述句:这花很美丽。  (语气强) 感叹句:这花多么美丽啊!  (语气强烈) 反问句:这花难道不美丽吗?  (语气强烈) 否定句:这花不难看。   (语气弱) 双重否定句:这花不是不美丽。(!) (语气强烈) (返回)
    • 15. 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2. 翠鸟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3. 二月春风似剪刀。 4.她那宝石般的眼睛闪着动人的光芒。 5.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 16. (五)、拟人句、比喻句互换比喻是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所写的物具有人的思想、动作、思维等。 夸张就是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一、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 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二、拟人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 1、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2、不能出现比喻词; 3、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中“春天”怎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然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 17. 把物比做人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很容易搞错,下面把相似的两句放在一起,请你们一起分析两者的相同与不同,这样就不大会搞错了。 大草坪的假山旁,美人蕉像举着火把的运动员(比喻),多精神!而那些头上扎着红头巾,身上穿着绿裙子的一串红围着金鱼池,跳起了欢乐的集体舞(拟人)。 村前村后的稻子,低头弯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拟人) 一只只不知从哪里来的不速之客——蛐蛐儿,像一位位绅士舞动长须在树下、草丛、花间歌唱(比喻)……1.我家的电脑已经替我们工作了八年了,最近经常生病。(拟人) 2.今天天气很冷,小树也在寒风中乱抖。(拟人) 3.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树被刮弯了,像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病人。(比喻) 4.电线杆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象是欢乐的歌唱家在进行着歌咏比赛。(比喻) 5.电线杆上的小鸟放开了歌喉,唧唧喳喳地唱起了一首奇妙的歌。(拟人)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 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林海》 ) 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温柔”和“会打扮自己”)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如果把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 ③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④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关系。拟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比喻,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让描写喻体的词语直接同本体发生关系,就成了拟人。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 18.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的区别? 小明读书。 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返回)
    • 19. 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 加叶。 缩句与扩句正好相反,删去 句子中的“枝”和“叶”,即删去附 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 加简洁。 扩句可在名词和动词前面增加修辞的成分; 缩句先找了句子的主干,即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等,然后把修辞的词语删去,如“的”字前面的成分,“地”字前面的成分,“得”后面的成分。 请在不同语境中扩句: 红旗升起来了。把下面的句子改为缩句: 1.我很难忘记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的那一天的夜晚。 2.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3.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返回) 练一练:
    • 20. 1.哥哥的发型很漂亮。 错误:哥哥漂亮。 正确:发型漂亮。 2.我班同学玉梅的妈妈原来就是我的邻居王叔叔的妹妹。 错误:妈妈是妹妹。 正确:玉梅的妈妈是王叔叔的妹妹。 3.平静的水面上霎时漾起了一圈圈波纹。 正确:水面上漾起了波纹。
    • 21. 把两个或两个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关联句。常见的关联句有8种类型,并有相应的关联词: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等。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接着……、 ……就……、 ……于是……、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还……。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7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不能重复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即使……也…… 只有……才…… 只要……就…… ( )你认真学习,( )能取得好成绩。 ( )你认真学习,( )能取得好成绩。 ( )你认真学习,( )能取得好成绩。 ( )你认真学习,( )能取得好成绩。 (返回)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只有 才 只要 就
    • 22. 修改病句
    • 23. 目 录01修改病句的原则02常见的病句类型03修改病句四法宝
    • 24. 修改病句原则:保留句子原意,少改为佳。 防止以造新句来代替修改病句。 返回
    • 25. 例: 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说明关系图表1.成分残缺,句子不完整。小明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上课时,始终专心听讲,因此,成绩很好。 3.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成分残缺养成我发芽了4.老师耐心学生。 5.这次的运动会,取得了第一名。 6.我肚子饿了,很想吃。教导我们班东西
    • 26. 2.重复啰嗦,成分累赘。例: 我忍不住不禁笑了起来。重复啰嗦1.我的作业几乎全部做完了。 2.盼望已久的故事书即将终于到了,同学们快乐极了。3.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4.邻居家的哥哥很十分高兴的跑了进来。
    • 27. 3.搭配不当。 词语与词语间搭配不当。例: 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成绩水平不 断改善。 提高1.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2.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态度提高了。 3.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优美。练一练:水平保护丰富听见了4.一进幼儿园,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和一阵阵动听的歌声。 5近两年来,电视机的质量提高了,价格减少了。降低6.春天的杭州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7.小华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松的步子向学校走去。迈着
    • 28. 4.词序颠倒。 词语排列的先后顺序不合适。例: 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1.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2.妈妈的工作养成了认真的好习惯。 3.我校分别在教室里和球场上举行篮球比赛和智力比赛。4.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找出作业中的错误。 5.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 29. 5.前后矛盾。 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自相矛盾。例: 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了。1.小红学习非常努力,学习成绩居然提高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果然3.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骑自行车上学。 4.我断定他大概是小红的哥哥 5.五颜六色的红旗在随风飘扬。
    • 30. 6.用词不当。 关联词、近义词用错只有团结例: 无论不知道自己的优点,才会自卑。 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1.周宇努力学习,老师经常夸耀他。 2.太阳像个被水蒸气迷惘着的火球,离西山顶只有一杆子高夸奖笼罩3.邻居家的小弟弟不仅年纪小,而且很懂事。 4.小明兴奋的张牙舞爪,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5.因为我喜欢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虽然但是手舞足蹈所以
    • 31. 7.分类不当。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例: 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毛豆、扁豆等蔬菜。1.“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2.山坡上栽着许多梨树、苹果树和果树。3.妈妈买了水果、桔子、苹果和薯片。 4.今天来了许多少先队员和小学生。
    • 32. 8.表意不明。 意思表达的不清楚,使人误导。例: 有三个学校的老师都来参加了活动。1.三所不同的学校。 2.同一所学校的三位老师。我们1.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泰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之一3.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4.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小海张文
    • 33. 8.不合事理,不真实。 例: 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返回
    • 34. 四大法宝成分残缺用词不当词序颠倒重复啰嗦增调删换
    • 35. 练一练:       花儿 1.花园里,开得很灿烂。           2.小王今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和帽子。 戴着漂亮的  3.同学们都来了,只有小王没有来。 4.通过教育,小王改正了错误,认识了错误。 5.我断定明天肯定会下雪。(返回)差不多
    • 36. 七、歧义句同一句话会让人产生不同理解就是歧义句。产生歧义主要原因有: 1、由于停顿、重音不同或是否读轻声,有时也包括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而造成歧义。如:“我看见他笑了。”可以理解为“我笑了”,也可以理解“他笑了”。 2、由于词语的多义性造成的歧义。如“他走了半小时。”可理解为“他离开了半小时”,也理解为“他行走了半小时”。 3、由语法造成的歧义。如“进口机器”一种理解为名词,另一种理解为“动词+名词”。 4、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充分而造成的。如“饭吃完了。”可理解为“没饭了”,也可理解为“吃完饭了”。 (返回)
    • 3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地安,能久住 妻子好,不悲伤 此地安能久住 妻子好不悲伤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过路人等不得在此摘桃解渴过路人等,不得在此摘桃解渴过路人,等不得,在此摘桃解渴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标点符号还能够传递信息和感情。    据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不见回音,就给出版社去了一信。信中只写了一个问号:“?——雨果。”很快他就收到回信。信上只有一个标点符号“!——编辑室”。不久,轰动文坛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这信被称为世界最短的信。两个标点符号,把他们之间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点号及其形式名称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形式、,;。?!:标号及其形式名称破折括号书名引号连接间隔着重专名省略形式——( )《 》“ ”—•. —┅┅备注占两格右左上角占一格标字间标字下标字下占两格标点的种类 1、点号句末点号 句中点号问号 句号 感叹号逗号 分号 顿号 冒号2、标号引号 破折号 括号 省略号 着重号 书名号 连接号 专名号 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 38. 一、顿号 表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顿号一般表并列,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例如:作者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柏、古松、洞天、云海。 注意: 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号(口诀: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不要带上顿) 。 ①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 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2. 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不用顿号(口诀: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 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且连词要用在最后两并列者之间。(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如: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4.较长的并列成份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词语作谓语、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口诀:并列谓并列补,中间不要插进顿) 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6. 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如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7.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为了分清层次,大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逗号(口诀: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如: 原子弹 氢弹的爆炸 人造卫星的发 射 回收 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8. 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要使用逗号。如: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啦,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9.同一层次的并列,前几个之间用顿号,后两个之间一般用“和”。如: A、B、C和D 这里有桃树、梨树和杏树。 10.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如: 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口诀 大并套小并, 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课堂训练:下列句子顿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懂得什么? C.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 D.你要好好学习英语、或者日语。 A
    • 39. 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1. 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1)主语较长的 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2)强调主语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3)主语后有语气词 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4)变式句(主谓倒装句) 怎么啦,你? (5)谓语是主谓短语 自行车,我骑出去了。 二.逗号2. 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主谓短语作宾语,前边可有逗号。 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3. 用在句首状语后 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4. 用在独立语后 ①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 (注意:“据说”是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② 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的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 (插入语) ③老李,我们的班长,昨天进京受奖去了。(同位语) 5. 用在部分关联词语后(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只能用在后一个关联词的后面,如:如果……那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但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6. 用在后置定语前 我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历过的。 7.用介词“把”、“被”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谓语联系紧密,一般不用逗号。 这些谬论都已被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驳得体无完肤了。 8.有些并列的宾语既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顿号。 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
    • 40. 三、分号 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祥;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侵略者的诺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分号在复句中使用时注意以下两点:1.在分号与句号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2.在某些转折复句“但”前边可用分号。 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 (用“,”也可) 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如果是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头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用分号)
    • 41. 四、冒号 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点号。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总结上文时相当于破折号) (口诀: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1. 冒号一般管到句末,不能管到句末则不能用冒号。    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   (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再后面的不属于它管的范围) 2.转述的不能用冒号。(人称发生变化)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3.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如: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5.冒号不能套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 6.“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如:  ①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② “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③ “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 42. 五、破折号 一般用法: (1) 解释、说明前文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2)话题转换、转折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3)表说话的中断和延长   “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4)表意思递进(紧承)    团结——批评——团结 (5)表分项列举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环境物理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6)、用在副标题前。 例: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7)、表示总结上文。 例: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应注意的问题: 1、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① 较重要的内容用破折号,一般内容用括号;破折号表示的注释部分要连着正文念出来,括号表示注释的内容可不读出来。 ② 括号之前之后都可以有点号,但破折号之后不能有点号。 2.破折号与“是”“有”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 破折号与“是”“有”“即”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 专家们经分析认为,打捞俄潜艇,最可能被采用的方式便是混合打捞法——即先行封舱,将内水抽干增加潜艇自身浮力,再利用浮吊、浮筒来起浮沉艇。 误区警示:破折号的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和冒号中表示总说与分说的用法相混淆。请看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1)我国的四大发明 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1、看“总”与“分”的关系。“分”的部分是对“总”的部分作注释,应用破折号。——(2)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 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2、凡是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如果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3)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纺线有几种姿势 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得高高的站着纺。 —— 从语气上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1、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也用感叹号。 例如:祥林嫂,你放着吧! 2、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也用感叹号。 例如: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3、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 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叹号。 例如: ①飞机! ②啊呀!你走错了。 4、在称呼语、应答词、象声词后面,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的感情,也都 用感叹号。六、感叹号 注意 (1)如果有成份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如: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如:   啊,啊!又到春天了。(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七、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 注意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①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②到底怎么办,(也可用?)去还是不去? ③亲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的出呢?(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①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②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①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②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①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②我不知道他家住哪里。   ③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5)反问句连用必须都有问号。 口诀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八、括号 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的标号。 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1.  句内括号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如:   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 注意:(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 如:我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样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 (2)括号内句末不用点号。 (3)如果要在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放在括号后,如上例。2.  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未尾的点号后。 (2)在任何情况下,括号前后不能同时有点号。 口诀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九、引号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作用有五点: ①表示直接引用。 ②表示突出强调。 ③表示否定。 ④表示特定称谓。 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九、引号 表文中引用等的标号 1. 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 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2.夹引: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3)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引号和句末点号的位置要分清 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如: (1)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句中引文已作为引用者自己话的一部分,不是独立引用,所以引号中的句号移到引号外面。 (2)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句中引文是独立引用,应该将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之内。(4)、若引文连着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该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2、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3、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 4、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的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5、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6、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 ,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又要用双引号,依此类推 。 口诀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1、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 2、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3、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的省略。 4、表示静默或思考。 5、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6、表示语言的中断。 7、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8、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故其后不再加“等”。 9、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若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十、省略号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 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中国新闻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等等,他们伴随着我们走过贫穷,走过幼稚,走过光荣.这句话去掉省略号或去掉“等等”. ②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③注意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一般来说,在省略号的前面,如果句子的意思已经表达完了,说明这个句子已经是个完整的句子,那么应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点号。“真是人民的法庭啊!……”她感动地说。④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原则上不加标点。 老汉抓起扁担,提起水桶,走上台阶……5.并列的词语三个以上才能用省略号,如:李白、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本句应去掉省略号或再加一个人名.6省略号和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的中断,两者的不同之处是,省略号表示断断续续,余声未尽,而破折号表示戛然而止.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鲁大海:…..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你胡说!对比: 例① 私家车辆猛增,道路设施落伍……种种现状阻碍着中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错) 例② 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都是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的几项任务。(对) 解析  省略号有一种用法是表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但有一个规定是列举的内容至少三个,只列举了两项内容的话,后面省略的部分就不能用省略号来表示,可以用“等等”“等”词语。所以例①的省略号的使用就错了。 十一、书名号 主要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1、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例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3、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如:《荀子·劝学》 十四、书写位置 1、问号、句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 顿号,书写时紧挨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2、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放在一行开头。 3、省略号、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 占两字格。可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出现 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有前行末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4、间隔号、连接号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 中间,书写时占一字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公路、铁路等交通部门标志运行起讫点时,占两个字格。 例:①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 区。 ②T1北京—长沙 5、着重号和专名号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 例: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 43. 省略号的用法 1.表示列举的省略。 例:在广州有花市上,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的省略。 例:“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3.表示语意未尽的省略。 例: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 44. 这个例子中的省略号表示欲言又止。面对艰难的处境——草地茫茫,又没有干粮,老班长把他千辛万苦做成的饭都给我们伤员吃了,而他自己却偷偷地吃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我”的心里是多么痛苦啊。用什么语言能表达“我”的情感呢,欲说而又没法说。
    • 45. (本页无文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