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管 理 学 Management 曹德骏教授
    • 2. 学习目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讨论(12课时)。1、系统掌握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管理学原理及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3、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管理者。学习目的:教学方法:
    • 3. 教材及参考资料:教 材:罗 珉:《现代管理学》, 西南财大出版社2005年出版 王德中:《管理学原理》, 西南财大出版社2004年出版参考资料:杜拉克:《有效管理者》 柯维:《高效率人士的七种习惯》 《中国企业家》杂志;《21世纪经营报道》等。 孔 茨等:《管理学》 罗宾斯:《管理学》
    • 4. 分数项目 细分项目分数分布 总分 与个人有关的成绩………………………………………… 60 % 1)期末考试成绩………………….. 80 % 2)平时作业及考勤……………….. 20 % -----100% 与团队有关的成绩…………………………………………. 40 % 1)  1)三次案例分析………………….. 60 %(每个25%) 2)  2)小组成员内部评价…………….. 20 % 3) 3)小组之间的评价……………….. 20 % ------100% ------ 总分………………………………………………………….. 100 % 期末学习成绩构成:
    • 5. 如何进行案例讨论? 案例是对管理实际情形的一种抽象或模拟。而案例讨论为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提供了一种手段。因此案例教学较为强调“学以致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开展案例讨论时,至少要做好以下工作:①了解一些有关学生的背景资料,诸如其未来可能的职业取向、个人兴趣及专长等;②有意识将学生分为几组(6—7人一组),尽可能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力互补,并强调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性。小组之间互相打分;③布置案例、强调组内分工,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每个案例至少让学生准备一周时间,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理论及模型框架分析问题;期末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打分,分数规定分为三级,其中优秀最多两个,最差至少一个,以尽可能消除“搭便车”或“边缘听众”现象;④课堂讨论。各小组轮流上台演示他们的案例,强调创新性,并鼓励其他小组提出质疑。这时需要老师作必要的引导;⑤老师点评。案例讨论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最后根据学生的意见及老师的点评来决定各小组的本次成绩。
    • 6.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管理第二节 管理学
    • 7. 第一节 管理一、管理的概念三、管理的过程Return二、管理的职能
    • 8.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集体工作的人 们能够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的各种活动。孔茨唐纳德 管理是由集体劳动产生的,管理的内容是协调。 管理是任何组织所必需的活动,管理实质上是一种手段。 管理的作用在于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有效性是评价管理优劣的主要标准。管理概念的含义Return
    • 9. 其他学者的管理定义罗宾斯:管理就是协调工作活动,使之能与其他人一道或通过其他人高效率和高效能地得以完成。 王德中:管理是在社会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力、物力资源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 10. 二、管理的职能王德中的七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协调、创新。 孔茨的五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法约尔的五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古利克的七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其他学者的五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 11. 管理的共同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是所有管理者通常都要履行的共同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执行实现组织目标Return
    • 12. 第二节 作为学科的管理学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特点三、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四、我国主要管理思想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特点
    • 13.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王德中认为,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知识、指导人们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的一门科学。管理学同时也是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罗岷认为:管理学探讨的是与组织本身有关的管理问题,包括组织内的管理者、管理者与下属、组织的行为、组织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等问题。 二、管理学的特点 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 三、管理理论研究的范围 罗岷认为:组织理论研究、以人为本研究、战略管理学研究、企业家精神与创业、比较管理与跨文化管理等。
    • 14. 四、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1、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2、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3、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4、早期贡献者管理思想的特点第一,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与协作问题;第二,靠个人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第三,企业管理者由资本家直接担任。 (一)早期贡献者3、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
    • 15. (二)古典管理思想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泰勒的生平:1856年,出生于宾州的杰曼顿; 1875年,从哈佛大学退学;同年到费城的一水压工厂当模型工和机工学徒; 1878年,学徒期满,转到费城米德维尔工厂当一名普通工人; 1884年,上升为总工程师(并于1883年获得机械工程学位); 1890年,离开米德维尔工厂到一家制造业公司任总经理; 1893年,辞职,带着对那些“只顾赚钱,而对科学管理毫无兴趣”的金融家们的蔑视; 1893-1898年,成为一名从事顾问工作的管理工程师;1898-1901年,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探试设立职能工长制的可能性,并进行“搬运生铁实验”; 1903年,出书《车间管理》; 1906年,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 1909-1914年,陆续在哈佛讲学; 1910年,东部铁路运费案,布兰代斯运用他的思想进行辩护; 1911-1912年,沃特敦兵工厂与国会调查; 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 1915年去世。
    • 16. 研究起点: 工人中普遍存在的“磨洋工”现象。无意磨洋工:人的懒散的天性和脾性引起有意磨洋工:对策:鼓励或迫使工人达到生产指标很难有对策,原因:①加速工作会使大批工人失去工作(“劳动总额不变”理论);②落后的管理制度(日工资制或小时工资制度以及计件工资制度均存在缺陷);③袭用了世代相传单凭经验的工作方法。应该在劳资双方之间发起一场“心理革命”。双方是合作而非对抗。将放眼于未来。进行科学管理: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使工作行为合理化科学化,至少使计件工资制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建立“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并进行试验,以推广其先进做法。(2)泰勒的提出科学管理思想之思路
    • 17. (3)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一,工作方法的标准化第二,工作时间的标准化第三,挑选和培训工人第四,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第五,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作业(执行)职能
    • 18. (4)泰勒的其他观点及其追随者认为科学管理是一场思想革命。劳资双方所以起冲突,在于利润分配不公,这时双方就对抗。而科学管理则致力于把饼做大,这时那怕冲突双方分配的比例不变,但实际可供分配的盈余却增加了。因此,他提出科学管理,着眼于转变现有的分配冲突,关注于创造未来的可供分配的盈余。 追随者:甘特;吉尔布雷思夫妇;库克。
    • 19. 2、一般管理理论(1)法约尔(Henri Fayol)生平 亨利.法约尔,法国人,1860年从矿业学校毕业,从1866年开始一直担任高级管理职务.他一生中写了很多著作.其内容包括采矿、地质、教育和管理等等。特别是他在管理领域的贡献,使他受到后人的瞩目,法约尔一直从事领导工作,他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 20. (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a、技术性的工作----生产、制造。 b、商业性的工作----采购、销售、和交换。 c、财务性的工作----资金的取得与控制。 d、会计性的工作----盘点、会计、成本及统计。 e、安全性的工作----商品及人员的保护。 f、管理性的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企业活动的划分:
    • 21. 管理的一般性原则(14原则)a、劳动分工 b、权力与责任 c、纪律 d、统一指挥 e、统一领导 f、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g、合理的报酬h、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i、等级制度 j、秩序 k、公平 l、保持人员稳定 m、首创精神 n、人员的团结
    • 22. 管理的五大职能 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另一内容是他首先把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管理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 23. 3、韦伯(Max Weber,1864—1920)行政组织理论生平简介 Max Weber(1864—1920),1882年进入海德堡大学。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思想起点:通过比较德国与美国的差距。例如,美国的制造业和营效业与通讯和交通网络相结合,已经成长为大型企业。而在德国,大型组织仅仅在少数制造行业如化工、冶金和机械等出现,且以卡特尔方式出现,且不用担心政府(没有象美国那样的反托拉斯法);美国资本主义精神鼓励创新和竞争。大型组织可否理性且系统化运行?他的答案是肯定的。
    • 24. 其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可以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建立在此上的组织就是理想行政组织。 三种权力形式的划分 1、传统的权力:是以古老的、传统的、不可侵犯的正统性以及执行这种权力的人的地位之正统性为依据的。 2、神授的权力:是建立在对个人的崇拜和迷信的基础上的。 3、理性——合法的权力:是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服从是依法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这是对确认职务或职位的权力的服从。
    • 25. 理想的行政组织劳动分工 把各种工作分解成简单、常规化、并且明确的任务,明确规定每个人的权力和责任。权力体系 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排列,上一级的人指挥和控制下一级。正规选择 根据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技术资格或通过正是考试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以规范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确保统一性。非人格化 组织的规章制度是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它不受个人情感和个人背景的影响。职业导向 组织中的管理者是专业公职人员,而不是该组织的所有者,他们领取固定的薪金,并在组织中谋求他们的发展。
    • 26. 4、古典管理思想的特点第一,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效率;第二,用科学管理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第三,管理作为一种专业、经理作为一种职业为社会所承认。
    • 27. (三)行为科学学派1、梅奥(Elton Mayo,1880——1949)和霍桑试验 研究起因:工作场所照明对工人生产力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太多关系。 照明度并不是所要寻求的答案,因为存在 太多的变量。最重要的可能是“人类个体的 心理状态”(斯诺—早期实验参与者之一, MIT电机工程教师)
    • 28. 梅奥:曾获逻辑和哲学硕士学位,后又学习医学,进行精神病理学研究。早期用心理疗法治疗被炸弹震伤的士兵。1926年任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有关霍桑实验的总结主要集中在他的两本书《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1933)和《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1945)。 关于霍桑试验:除了工场照明试验为第一阶段外,还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第三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泄泄气”,使工人们感到她们的处境改善了,虽然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改变。存在两种不同级别的诉苦:表现出来的或物质内容的诉苦以及潜在的或心理形式的诉苦。)
    • 29. 第四阶段:电话线装配工试验。 1、工人们对“合理的日工作量”有明确的定义。它低于管理当局的期望标准,高于管理当局的容忍低线。并运用团体压力使工人遵守这个非正式定额。所运用的团体压力有:讽刺、嘲笑、拍打一下等。 2、引入“非正式组织”概念,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于同一非正式组织中的人,不顾正式组织中的分组界限而在一起玩,打赌、拍打、交换工作并相互帮助,虽然公司的规定是禁止这样做的。图中,W2(过于自信)、W5(爱向工头打小报告)、S2(语言上有困难)、I2(在检验工作时过于认真)被排除在外。
    • 30. 3、在小团体中有这样几条不成文的纪律: 一是工作不要做得太多; 二是工作不要做得太少; 三是不应该告诉监工任何损害同伴的事; 四是不应该企图对别人保持距离或多管闲事; 五是不应该过分喧嚷自以为是或热心于领导。
    • 31. 梅奥的《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1)人的行为与人的情感有密切关系。(3)企业中存在正式组织,又存在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规范控制着每个工人的产出。(4)金钱不是决定产出的唯一因素,群体规 范、士气和安全感对产出的影响更大。(2)社会关系对个体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 32. 非正式组织理论的补充:1、泰罗的“磨洋工”现象; 2、巴纳德认为,非正式组织不属于正式组织的一部分,它没有正式的结构,而且常常并不能自觉地认识到共同的目的,而是通过同工作有关的接触而产生的,并因而确立了一定的态度、习惯和规范。三种作用:一是信息交流;二是通过对协作意愿的调节,维持正式组织内部的调节;三是维护个人品德和自尊心的感觉。 对梅奥主义的批评: 1、数据分析的先入为主及霍桑效应; 2、未能认识到调节工业冲突的其他办法,如集体谈判和工会的作用; 3、人际关系式的监督会替代改进工作本身的考虑(丹尼尔•贝尔)。
    • 33. 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1916) 德国的著名学者、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棗1916)在他1912年发表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中提出了将心理学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的原理与原则,创造性的提出通过创造心理条件来提高生产效率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为今后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相互结合发展奠定了基础。2、早期行为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
    • 34. 玛丽·福莱特(Mary Follett,1968——1933) (1)完形心理学。置于整体环境来考察个人的行为。 “我们只有在团体组织之中才能发现真正的人。个人的潜能在被团体生活释放出来之前,始终是一种潜能。人只有通过团体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品性,得到自己真正的自由。”梅奥说过,工人的问题不能只用任何一种因素来解释,而必须置于他叫作“整个情况的心理学”之中加以探讨。 (2)矛盾冲突的解决办法:一方自愿让步;妥协;合作。 结合:要找出一种使双方感到满意而无需妥协和统治的解决办法。有人评论到:“她…..虽然坚持结合并非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是可能,但却是在比我们所认识到的更多的情形下是可行的。” (3)试图用“共享权力”来替代“统治的权力”,提出“情景规律”这一概念。把权威转向知识就可以避免个人之间的冲突。权威产生于情景。
    • 35. 3、人际关系运动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道格拉斯·麦克雷格(Douglas Mcgregor,1906——1964)的 “X——Y理论”
    • 36. 4、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强调通过科学研究来形成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理论,并要求能据此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实践。他们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从个人、群体及组织的各个方面来分析人的工作行为。不仅关心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因素,而且研究环境的压力、沟通、组织变革、领导方式等。其最终目的是要形成管理者能据此评价各种情境并采取合适行为的科学理论。 行为管理思想的特点在于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法,它把人看作是宝贵的资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对管理活动的影响,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间的关系、做好人的工作、协调人的目标、激励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 37. (四)现代管理思想1、系统理论2、权变理论3、过程理论4、现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权变管理思想继承了以前的各种管理思想的合理内核,把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对管理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研究,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使用场合。孔茨(Harold Koontz)和唐纳(Cyril Donnell)巴纳德(Chester Barnard,1886——1961)伯恩斯(Tom Burns)、劳伦斯(Paul Lawrence)和劳什(Jay Lorsch)等
    • 38. 巴纳德专题1、巴纳德生平简介(Chester Barnard,1886——1961)1886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马尔登; 1906-1909年,就读哈佛大学,但由于缺少一门实验学科而未能获得学士学位(但一生获得7个荣誉博士学位); 1909年,进入AT&T公司,在统计部门工作; 1927年,成为新泽西贝尔公司总经理; 1938年,《经理人员的职能》出版; 一生兼职颇多:新泽西紧急救济署、新泽西教养院、洛克菲勒基金会(4年主席)等,并且还是新泽西巴赫协会的主席。
    • 39. 2、正式组织:理论和结构 组织定义:“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系统。”组织由进行协作活动的人组成,并因而成为一个系统。系统均包含三种普遍的要素: 协作的意愿。个人牺牲: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等;组织必须在物质方面和社会方面提供适当的诱因来弥补这些牺牲。协作的前提:个人对诱因的预期大于对牺牲(贡献)预期;组织是提供诱因所增加的负担小于由此获得的收益; 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然推论,是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协调; 信息交流。他制定了一些原则:一是信息交流渠道要为组织成员所了解;二是每一个成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正式的信息交流渠道;三是信息交流路线必须尽可能地直接和短捷。
    • 40. 3、权威的接受理论: 他把权威定义为“一个正式组织中一种信息交流(命令)的性质,它被组织的成员接受并用来控制自己作出贡献的行为”。该权威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个人主观上承认这种信息交流是权威性的;二是“信息交流中被接受的”客观的、正式的“性质”。 在巴纳德的理论中,权威的来源不在于“权威者”或发命令的人,而在于下级接受或不接受这个权威,即如果下级不服从这个命令,他们就不承认这个权威。 而之前流行的观点则与此对立,它们主张权威都是建立在某种等级系列或组织地位的权力之上的。福莱特把权威非人称化为“服从”情景规律;而巴纳德则保留了权威的人称性,但给予一种自下而上的解释。
    • 41. 巴纳德认为权威要得到个人认同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一是个人能够并且清楚所传达的命令;二是他们认为这个命令同组织目标是一致的;三是他们认为,这个命令同他们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四是他们在精神上和体力上能遵守这个命令。 此外,他还提出一个“无差别区”的概念,即在无差别区中,每一个人不允许提出有关权威的问题而必须接受命令。其边界取决于为个人提供的诱因超过其负担或牺牲的程度。 地位的权威(正式权威)同领导权威(下级对某个人的个人能力尊重并相信)结合起来时,无差别区就会无比宽广。
    • 42. 4、经理人员的职能 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职能类似于大脑和神经系统对身体其他部分的作用。 三项职能: 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系统; 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包括招募和维持:士气维持、诱因方案维持、威慑方案的维持); 制定和规定目的。
    • 43. 四、我国主要管理思想 (一)道家的管理思想(二)儒家的管理思想(三)墨家的管理思想(四)韩非的管理思想(五)管子的管理思想Return
    • 44. (一)道家的管理思想Return2、管理者的信念3、管理者的品德和修养圣人执左契,不责於人。《老子·七十三》有德司契,无德司撤。《老子·七十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二章》1、老子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二》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 《老子·七十八》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八》4、管理者的管理方法
    • 45. (二)儒家的管理思想Return1、管理者应是具有良好品格的人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日》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论语·颜渊》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过而不改,是谓过亦。《论语·卫灵公》2、人性、识人、用人、教育培养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而学》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
    • 46. (三)墨家的管理思想Return1、关心人和爱护人事管理的基础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墨子·兼爱》尚同为政之本而治要也。《墨子·尚同》2、管理者要以“义”为中心加强管理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墨子·修身》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墨子·兼爱》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 47. (四)韩非的管理思想Return1、法制是维持管理秩序的基本手段2、要掌握高度集权化管理的领导方法3、善于掌握和运用权力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强,奉法者弱则弱。《韩非子·有度》“上法不上贤。 ” “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韩非子·忠孝》治强生於法,治弱生於阿。《韩非子·外储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韩非子·因情》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韩非子·八经》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韩非子·功名》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韩非子·难势》贤势不相容。《韩非子·扬权》
    • 48. (五)管子的管理思想Return1、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管理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测仓廪不盈。 《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费,在逆民心。《管子·牧民》夫为国之本,得天之时而为经,得人之心而为纪,法令为维纲,吏为网罟。什武以为行列,赏诛为文武……《管子·禁藏》2、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管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子·治国》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除。《管子·七法》刑法不道,众民不能顺,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管子·禁藏》
    • 49. 案例分析 某大学管理学教授在讲授古典管理理论时,竭力推崇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的历史功勋,鼓吹泰罗所主张的“有必要用严密的科学知识代替老的单凭经验或个人知识行事”的观点,并且宣传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后来,在介绍经验主义学派的理论时,这位教授又强调企业管理学要从实际经验出发,而不应该从一般原则出发来进行管理和研究。他还说,E.戴尔(Ernest Dale)在其著作中故意不用“原则”一词,断然反对有任何关于组织和管理的“普遍原则”。 在介绍权变理论学派的观点时,这位教授又鼓吹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不少学生却认为这位教授的讲课前后矛盾,胸无定见,要求教授予以解答。教授却笑而不答,反到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问题: 1、1. 你是否认为教授的上述观点是前后矛盾的?为什么? 2.在企业管理中,有无可能将管理原理原则与实践正确结合起来? 3. 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