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2. 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概况该项目地处秦淮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的起点,位于外秦淮河与运粮河的交汇口,总面积51公顷
    • 3. 设计理念生态为本,文化为魂;以人为本,舒适美观;生态优先,生物多样性保护;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整体协调,持续发展
    • 4. 七桥瓮建成之前的现状高程在10米以下的地区高程在10米以上的地区现有水体现有建筑现有绿带
    • 5. 场地设计时遇到的问题1.现有植物地被较差,有少数水杉,榆树,香樟等高大乔木,分布散乱 2.西面七桥瓮桥入口,中间过兵桥入口和东段规划道路入口处地势较高,地面标高均在10.0米以上,其余地面标高在7.0—10.0米在洪水位以下。洪水期将有大面积的湿地区。 3.现有大量的建筑,但建筑现状较差无地方特色和保留价值,由于地理条件和场地的原因,现片区内有较多的垃圾场,片区内有较多水塘,面积较大,有较好的保留改造价值,现有河堤状况较差,需修复。
    • 6. 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平面图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平面图
    • 7. 七桥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七桥瓮入口区湿地休闲区植物资源保护片区生态科技展示区梅花廊综合服务区两带:秦淮河,运粮河生态绿带一轴:生态,文化轴
    • 8. 七桥瓮湿地公园景观空间分析一轴,两带,五个片区是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主题景观框架。一轴:生态,文化轴。两带:秦淮河生态绿化带,运粮河生态绿化带。五个片区:五个景观功能分区。设计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原有地形和植被优势,结合自然,塑造自然。相地合宜原则,景点营造布局上,结合低地和河湾,理水叠山,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堆坡造景,高低错落,相互顾盼。 根据基地区块现状特色,本着尊重场地个性,重视地方文化特色,以“绿岛”为中心,结合基地内外水域及景观特色环境,因地制宜,将其为五大景观区:“七桥瓮”入口区,湿地休闲体验区,森林资源区,生态科技展示区和梅花廊综合服务区等五大景观功能区
    • 9. 七桥瓮湿地公园交通分析图主要游览车道防洪车道次要游览车道游园路线
    • 10. 七桥瓮湿地公园水系分析图取水点
    • 11. 水系处理细节:水系的多层次立体排布,形成纵向层次,水系与周边绿化的无缝拼接,实现自然形成过渡,引水入园区。 立体环绕水系:本项目在水系上走“大而宽广”“小而精”的特色化道路,以湖泊和跌水,浅水溪流为主,并与绿化,园艺,特色雕塑和喷泉相结合,形成“动感水流,郁郁葱葱”,之景象。水系的建构层次体现立体化,多变特色,以中央景观,瀑布,石墙连瀑,各式喷泉,自然溪流为基点,串联起项目的整个环境水景。水系处理细节:水系的多层次立体排布,形成纵向层次,水系与周边绿化的无缝拼接,实现自然形成过渡,引水入园区。
    • 12. 七桥瓮入口区:公园入口处以对称式布局,景石上刻着“七桥瓮”,成为公园的入口标志;生态停车场采用嵌草铺装,景观大道地面采用青石铺装;大道两旁对称布置的景观灯柱、树池均采用天然石材贴面,简洁大气。
    • 13. 湿地滩涂保护区:该区分为自然湿地、历史文化展示、自然滩涂三部分。散布的湿地岛屿,形成湿地景观,其中设置休闲观鸟岛。岛上种植高大乔木,造型别致的观鸟屋掩映于其中,实现人与动物的互动。
    • 14. 文化休闲林地以水系和趣味性的石雕为引导,点缀其间的纪事柱以独特的方式描述着南京、秦淮河、七桥瓮的故事。整个场地采用石材铺装,形成古朴自然的风格。
    • 15. 南侧湿地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势形成阶梯式湿地景观序列。水流从宽阔的水面层层溢出,蜿蜒于湿地植物群和自然石缝之中。精心设计的木栈道、亭、榭等构筑物点缀其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16. 七桥瓮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名“上坊桥”,清代称“七桥瓮”。此桥是南京市存留较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桥梁。桥长89.6米、宽13米、高25米,系七拱青石桥。宽阔水面上,有梭船形分水墩,其上有巨石雕塑的分水兽,现南北两端各存6只。桥拱身两侧,各有15只精工刻凿的螭首。该桥地处南京东南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都有军队驻守。
    • 17. 水景的赏析
    • 18. 驳岸分析
    • 19. 水生植物分析
    • 20. 湿地
    • 21. 失地
    • 22. 边涛 n08100120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