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09年3月10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组织部 某某 2009年重庆工商大学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教案之一
    • 2. “Will China's economy continue to grow fast and steadily? Some people may have doubts about it. Yet I can give you a definite answer: Yes, it will. We are full of confidence. Where does our confidence come from?” ——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有些人可能会有疑虑。我可以给大家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温家宝2009冬季达沃斯论坛演讲)
    • 3. 1、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 3、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发展道路。 4、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根本改变 。 ——温家宝2009冬季达沃斯论坛演讲节选
    • 4. 一、新的执政理念: 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 5. 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15次对党章进行修改 其中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新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6. (一)直接催生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因素1、2000年达到初步小康水平应当实现的16项检测指标中有三项竟然到了2002年都还没有达到: 一是农民的年人均收入1200元,实际却只有1066元; 二是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实际却只有73克; 三是建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100%,实际只建成80%。 这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已经影响到了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 7. 2、2003年发生的“非典”事件,虽然前后只有两个多月,但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旅游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对外贸易业等造成了很大损失。当时中国社会人心浮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我国社会发展的滞后性暴露无遗。这就迫使党中央反思经济与社会、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
    • 8. 3、许多国家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并存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关键时期,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否则可能经济徘徊不前,社会长期动荡。近些年来,拉丁美洲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就是这个阶段出现过经济停滞,甚至社会动荡、政权更迭。 200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000美元。但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资源问题、环保问题、腐败问题、思想教育问题、社会贫富分化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事实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采用怎样的发展战略以安全顺利地渡过这一关键时期,成为中央研究的重大课题。
    • 9. 在发展的问题上集中反映在发展动力不可持续 环境不可持续 资源不可持续
    • 10.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1、提出阶段:2002年11月——2003年10月   ☆2002年11月16日,胡锦涛等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 2003年4月10日,胡锦涛在广东考察考察抗非典工作时强调: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开拓新局面,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七一讲话”指出: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 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方面协调发展。
    • 11. 2、形成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4月   ☆2003年11月29日,胡锦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 2004年1月12日,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三次会议上提出:要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 2004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专题研究班。   ☆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用大量的篇幅来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实践来源、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 12. 3、完善阶段:2004年4月——2007年9月   ☆2004年4月30日,胡锦涛考察江苏提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 2004年7月26日,胡锦涛考察上海提出:要努力形成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整套体制机制。   ☆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2005年2月19日省部级领导干部和谐社会研讨班上,胡锦涛指出: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2006年10月8日, 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实现科学发展上来。   ☆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 13. 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 14. 什么是发展? ——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什么是发展观?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 和根本观点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15.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历史地位
    • 16. 发 展第一要义核 心以 人 为 本基本要求协 调 发 展可持续发展全 面 发 展根本方法统 筹 兼 顾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 17. (一)第一要义——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 变“增长方式”为“发展方式”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 18.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 社会 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是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所决定的。 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论断。
    • 19. (二)核心——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 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 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 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 20.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21. 高等教育的以人为本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 22. (三)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四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三个协调: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个“统一”: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 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根本要求:“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 23.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交联合国大会的报告 “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真正的国际性宣言。” ——(加)肯内斯·哈尔
    • 24. 我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相协调。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是自主创新)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
    • 25. (四)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 战略思维 。
    • 26. 重庆要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七届三中全会: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 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 27. 重庆要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西部唯一直辖市: 面积 8.2万平方公里,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 典型二元结构: 32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61.7%(全面小康城市化率目标设定值为55% )(美国城市化率95% ) 现代工业技术基础雄厚 产业门类众多,吸纳力、凝聚 力和辐射力强 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长江 上游商贸服务业中心城市
    • 28. 重庆要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2007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提出“314”总体部署 2007年6月,被正式确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12.18日,内陆首个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揭牌 2009年02月05日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正式发布 ,重庆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
    • 29. 三、怎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30.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创新环境;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创新智慧、创新人才。
    • 31. 三驾马车协调拉动(2月出口下降25.7%) 三个产业协同带动 三个提高替代资源 (提高科技利用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能力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32. (三)建设生态文明 强化意识,完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
    • 33. 资料: 中国能耗高,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 GNP增长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量却增长40多倍。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模式可谓举世无双,假设GNP再增长50倍,就必须消耗200倍的资源。按中国目前的消耗量,整个地球都不够中国消耗。 中国污染排放强度高,单位GDP氮氧化物是日本的27.7倍、德国的16.6倍、美国的61倍;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0倍。 中国拿到手的每一笔收入背后,都要付出更多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大的环境污染代价。而这些代价,都要由中华民族的子孙来承担。  
    • 3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5. 中国节能减排动真格 2007年11月24日,国务 院下发单位GDP能耗考核 体系实施方案,官员节能 不力一票否决。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即到2010年在2005年基础上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20%,主要污染物下降10%。
    • 36. “白色禁令” 2007年12月31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 37.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认识和尊重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 38. 案例一:云南滇池 近20年开发所创产值为20亿人民币, “九五”开始成为全国治理重点, 到十五计划结束治理投入超过40亿人民币, 而水质并无明显改变。
    • 39. 案例二:淮河流域 50多年来水电产出约为600亿人民币。 1992年我国在地球国际峰会上保证,5年内治理好淮河的水污染。 到现在,治理淮河已经花了600多亿人民币。 国务院又将其继续治理列入“十一五计划”。 而专家认为淮河已经失去自净能力。
    • 40. 经济发展与幸福指数着眼点和落脚点一致: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侧重点不同: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民生民智民心民享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社会保障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 创业就业 财产性收入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2009)(四)构建和谐社会
    • 41. 重 点:发展社会事业 根本保障:维护公平正义 当务之急:化解社会矛盾 长远之计: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黏 合 剂: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 42.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五)求真务实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平台上 推动科学发展
    • 43.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获高票通过 (六)制度保障落实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温家宝
    • 44. “十一五”期间的制度“改革” 特点: 上端化:直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度化:向垄断行业、金融体制、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推进 人本化: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 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 教育 体制等诸多民生类改革将进一步 推进,增强了改革的人文关怀
    • 45. 四、关于科学发展与我国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问题
    • 46. 一是西方国家围堵打压。 二是世界资源趋于枯竭。 三是面临新的竞争对手。
    • 47.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展望五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阿根廷。
    • 48.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之间的矛盾 经济容易失调 社会容易失序 行为容易失范 心理容易失衡
    • 49. 应对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九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轻企业负担。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 50. 当前的危机与科学发展“危”——传统发展模式之危 “机”——科学发展模式之机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 “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 51. “五重五轻”的现象 重经济、轻文化 重物质、轻精神 重眼前、轻长远 重战术、轻战略 重实际、轻理论
    • 52. 科学理念 尊重科学、尊重规律 以人为本、民生为本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文明理性、诚信友爱
    • 53. 一个民族需要关注天空的人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向师生们作即席演讲: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 54. 思考题: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2、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大学生怎样践行科学发展观?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