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主题内容认知 考点详情例析 主题学习范例 主题复习拓展 主题能力演练XX国古代的财政状况与赋役制度
    • 2. 主题内容认知前言 主题内容范围
    • 3. 主题内容认知——前言(1)  “经济是最大的政治”。财政与税收可以说是一个政权或朝代兴衰的晴雨表,能比较突出地反映治国方针:是否采取措施发展经济;是否实行合理有效的税收政策;是否能保持收入与支出的平衡等。 ………………(略)
    • 4. 主题内容范围 古代王朝的财政状况、财政政策;主要的赋役制度及发展变化;财政税收与政治统治的关系以及土地政策的发展变化等。
    • 5. 考点详情例析 〔例1〕下列各项,作为XX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鲁国实行按田亩收税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解析〕2002年春季高考题,考查对土地政策及社会发展变化的理解。奴隶制的瓦解是社会性质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生产关系的变革。B和D都符合题意,最后答案的选择就看时间的先后了。 B
    • 6. (2)经过土地改革,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 ①分到了田地 ②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 ③摆脱了封建剥削与债务 ④摆脱了政治压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7. 主题学习范例知识梳理 1.古代财政 状况概述 2.古代重要 赋役制度考点突破 1.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 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历代经济政策、制度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国家财政状况与税收政策
    • 8. 主题学习范例 国家财政状况与税收政策   知识梳理 1.古代财政状况概述(1) (1)西汉时期 初期的财政困难。原因:战争破 坏;王国问题;匈奴问题。
    • 9. 中前期的好转。原因: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经济权力的集中;编户制度保证税收;匈奴及西域问题解决。 中后期的恶化。原因:统治阶级腐化;对外战争;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1.古代财政状况概述(2)
    • 10. 1.古代财政状况概述(4)唐后期中央财政入不敷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上藩镇割据混战是主要因素,藩镇割据的结果既使地方的独立性加强,又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经济上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使均田制无法实行,租庸调制必然就无法维持了。
    • 11. (3)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可以说自始至终存在着严重的财政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造成了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二是边患问题,长期受少数民族的威胁,增大了军费开支,并且还有“岁币”负担;三是在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体现出来的税收政策问题(官僚地主的特权);另外还有自始至终存在的土地兼并问题。 1.古代财政状况概述(5)
    • 12. 2.古代重要的赋役制度(1) (1)编户制度:主要盛行于西汉,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田租、算赋、口赋和兵役四项义务。 (2)租调制:主要盛行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是和均田制结合在一起的赋役制度。规定受田农民,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 13. 考点突破1.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1)类型 ○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 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 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 14. (2)演变趋势 (1) ○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这一转变以唐朝的两税法为主要标志。 ○征收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 15. ○农民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 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 ○随着封建经济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实物为主逐步向货币为主转变,这一转变以明朝的一条鞭法为标志。 ○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如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都是把各种杂税合并起来统一征收。 (2)演变趋势 (2)
    • 16.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历代经济政策、制度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1)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归根结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地位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重农或尚农,以农立国就成为XX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因此安定和控制农民,是地主阶级制定经济政策和制度又一出发点。
    • 17. (2)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着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成为必然,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18.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2)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其做法既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导致国家落后,也就必然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 19. 主题复习拓展规律性总结 赋税制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状况 相关链接 1.井田制 2.均田制综合与创新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
    • 20. 主题复习拓展 规律性总结 赋税制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状况 赋税征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保证劳动者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如果统 治者破坏了这个原则,进行超经济的掠夺 剥削,只能适得其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和自身灭亡。
    • 21. 相关链接 1.井田制(1)  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出现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内容:①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②诸侯要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献。③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④那时的耕地阡陌纵横,称为井田。
    • 22. 瓦解: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等)——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1.井田制(2)
    • 23. 2.均田制 (1) 实行:从北魏开始,直至隋唐,虽然有所变化,但沿袭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影响深远。 主要内容: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土地,种植谷物和桑麻。受田的农民,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 24. 条件:国家要掌握大量的土地。 实行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以巩固统治。 作用:使农民获得了部分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 2.均田制 (2)
    • 25. 当前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被誉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这从政治上给我们的启示是:(1)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影响。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 (2)
    • 26.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 (3)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其根本的经济利益。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将会更好地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经济利益,巩固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 27.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 (4)(2)体现了党和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 28.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 (5)(3)体现了国家的对内职能。一是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二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 29.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 (6)(4)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心。这既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集中反映,也是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的具体体现。
    • 30.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 (7)提示:农村税费改革,在经济学上可用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农业基础地位等知识加以分析;在哲学上可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普遍联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知识加以分析。
    • 31. 主题能力演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此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提高了生产效率 B.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封建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比井田制进步 D.井田制遭到破坏 c
    • 32. 2.春秋时期,鲁国出现的公田转化为私田的现象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   A.周王室势力衰微 B.刺激了新农具的广泛采用   C.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D.国君收入减少了 c主题能力演练
    • 33. 3.汉代税收中较重的是   A.田赋和更赋   B.人口税和更赋   C.人口税和附加税   D.人口税和田租 B主题能力演练
    • 34. 我国自古代就推行赋役制度,如北魏的“租调制”、唐朝的“两税法”、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清朝前期的“摊丁入亩”等。据此回答4~7题。 4.“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点是 A.废除了人头税   B.以田亩数计征 C.赋税折银征收   D.按照资产交纳 c主题能力演练
    • 35. 5.清朝前期实现“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B.使赋税的征收办法简化 C.土地的利用率提高 D.使雇用劳动力增多A主题能力演练
    • 36. 6.明后期张居正改革实行的“一条鞭法”和清前期雍正帝实行的“摊丁入亩”,共同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保护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 C.实践儒家的仁政思想 D.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A主题能力演练
    • 37. 7.纵观古今的税收,从根本性质上说,社会主义税收 A.较前种类增多了,但数量减少了 B.较前范围扩大了,种类增多了 C.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D.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主题能力演练
    • 38. 8.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条件是 A.阶级矛盾缓和,政府轻徭薄税 B.统治者手中掌握一定数量的土地 C.对前代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D.满足农民强烈的土地要求B主题能力演练
    • 39. 11.隋唐时期实行的租庸调制,“庸”的作用是 A.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 B.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D.使农民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 c主题能力演练
    • 40. 赋役制度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经济的盛衰。据此回答12~17题。 12.下列赋税制度体现了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的是 A.初税亩   B.编户制度 C.租庸调制   D.一条鞭法A主题能力演练
    • 41. 13.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初税亩   B.编户制度 C.租庸调制   D.一条鞭法B主题能力演练
    • 42. 15.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A主题能力演练
    • 43. 16.两税法实行后,影响最深远的作用是  A.调整了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 不 协调的状况   B.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 人身依附关系   C.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赋税收入 D.使政府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B主题能力演练
    • 44. 17.明朝“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形态,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A.使白银成为市场上普遍流通的货币B.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   C.刺激了冶铁业的发展   D.促进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 D主题能力演练
    • 45.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封建生产关系也得到调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据此回答18~21题。 主题能力演练
    • 46. 19.清初统治者奖励垦荒,宣布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其共同作用是 ①缓和了阶级矛盾 ②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③调整了生产关系 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B主题能力演练
    • 47. 20.雍正帝在位时对XX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A.设军机处   B.实行更名田   C.收地丁银   D.奖励垦荒c主题能力演练
    • 48. 21.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和征税标准由人丁到田亩、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 ①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 ②国家征收的土地税加重 ③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④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c主题能力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