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渔业导论 讲 座
    • 2. 一、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 二、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3.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自然资源世界正面临着三大危机:一、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
    • 4.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膨胀,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冲击,为了警示人口增长对人类自身生存的威胁,联合国将1999年6月16日定为纪念全球60亿人口日。众多的人口已经远远大于世界经济增长必须的劳动力给各国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资源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1、 人口问题
    • 5. 中国人口将持续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居第一位的大国,21世纪,中国每年将新增加劳动力人口600万左右。2010年,中国剩余劳动力数量将达到3亿人。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不断递增的人口数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与资源短缺的矛盾、人口增加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突出。
    • 6. 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 的人口增长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和出生率均高于和大于经济发达国家. 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大于经济发达地区,给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威胁和压力(人口素质与教育,儿童领养)。
    • 7. 中国人口分布与流动?人口分布密度东高西低,高度集中。上海人口1600万,占全国1.2%,东京2600万,约占20%(2003)。 城市化水平低下:2000年统计,中国内地人口12.658亿,城市人口仅占36.09%。远远低于20世纪中叶的西方发展国家城市化水平。美国、英国、联邦德国、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德城市人口数量分别占总人口的72%、87%、79%、86%、77%和83%。
    • 8. 中国人口分布与流动。劳动力由中西部向东部加速流动。 劳动力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流动。 劳动力由内地向沿海流动。 问题:促使人口流动的原因?
    • 9. 人口流动中的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本手段。 政府积极推进再就业,改革户籍等。
    • 10. 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 人口流动促进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舞台。人口集中带来市场活跃,商业经营和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分工提高经济效率,使规模经济效应得以突现,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机遇。。
    • 11. 经济学鼻祖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写道:“ 财富并非由金或银带来,其实全世界的财富最初都是通过劳动得到的”。古典经济学认为财富或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组织能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效率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因素:土地(资源)、劳动、资金、技术与知识、制度与组织。
    • 12. 人口流动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必要要件,能促使人力资源按市场原则合理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涉及到未来50年中国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和社会能否长治久安。
    • 13. 文献综述:政府和市场配置人力资源观点分析与讨论
    • 14. 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我国的人口划分标准:少年儿童在0-14岁之间,中青年等劳动年龄人口在15-60或65岁之间,人生进入60或65岁以上则成为老年人口。 人口老龄化标准: 1956年,联合国就规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10%)为人口老龄化。
    • 15. 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发达资本国家是“先富后老”,中国是“未富先老” 。人口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对国家、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退休、养老、医疗、护理、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养老费用将不断扩大。经济增长将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制约。中国正面临的严重老龄化将给中国的经济发展、老年服务带来极大的挑战。
    • 16. 21世纪,资源短缺将困扰整个世界,严重制约经济增长。(1)概念与特点 概念: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在不同空间范围内有可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2、 自然资源
    • 17. 自然资源的主要特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资源是稀缺的,要优化配置资源。 自然资源利用潜力的无限性:技术进步(深水网箱、遗传育种单性罗非鱼的高生长率)和组织制度变迁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产权制度)。
    • 18. 再生性资源 耗竭性资源 非再生性资源 自然资源 恒定性资源 非耗竭性资源 易误用及污染 的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
    • 19. 再生性资源(renewable resources)的概念:由各种生物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系统。
    • 20. 再生性资源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作物资源 牧场和饲料资源 野生及家养动物资源 渔业资源 遗传资源
    • 21. 非再生性资源:形成需要漫长的历史,存量相对恒定的非生物性资源。宝石、黄金与金属 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矿物资源。 (石油资源仅够开采30—40年,煤炭资源也只够开采300—400年。)
    • 22. 恒定性资源:人类消费不会导致存量下降的资源。太阳能、潮汐能、原子能、风能、降水。人类应依靠技术进步充分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 23. 易误用及污染的资源大气 江河湖海中的水资源(休闲与旅游渔业) 广义的自然风光(都市与观光渔业)
    • 24. 土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水土流失(600亿吨/年,长江口) 土壤盐碱化、荒漠化(1/4的土地,中国27%), 化学污染, 城市建筑、交通、工业占用等。
    • 25. B、森林:地球的呼吸系统 曾达到76亿公顷,覆盖着地球的三分之二。1975年减少到26亿公顷。2020年,森林面积可能降到18亿公顷(日本、加拿大的森林保护)。 原因:火灾、虫灾、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等。 后果:木材和林副产品资源短缺,珍稀动植物减少、濒危甚至灭绝,加剧了自然灾害,加重了水土流失的程度,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水库、河床的淤塞,生态环境恶化。
    • 26. C、淡水资源全球有1,385,984万亿立方米水,其中海水占96.5%,淡水仅占2.53%。 陆地淡水中真正能利用的淡水约30.4%。 世界总需水量每年大约递增4%, 已有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 40多个国家有严重水荒。
    • 27. “如果我们还不节约用水,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淡水短缺:淡水水量和淡水水质 用水量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而增加。 水资源的无偿提供和水资源的价格不能反映水的稀缺性与机会成本,造成水的过度浪费。
    • 28. D.渔业资源渔业资源:鱼类、甲壳动物类、软体动物类、海兽类和藻类。 鱼类有21700余种,主要捕捞的鱼类仅100多种, 中国的鱼类种类约3000种,其中海洋鱼类约2100—2200种。 甲壳动物类:虾类约有3000种,
    • 29. 蟹类约有4500余种。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有10万余种, 头足类的柔鱼、乌贼、枪乌贼等, 贝类的牡蛎、贻贝、蛏、蚶、鲍、扇贝、珍珠贝、文蛤宝贝等。海洋哺乳动物主要有鲸、海牛、海豹、海象、海獭等。
    • 30. (4)中国可再生资源稀缺,制约经济增长中国陆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0.008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为1.19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南通农民0.2-0.3亩与渔业)。 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中国陆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量1/2。 中国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6%。 (中国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经济增长带来消耗量增长)
    • 31. 3、 环 境 问 题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GIVE EARTH A CHANCE. “给地球一个机会” 这个主题非常具有警示力和紧迫感。
    • 32. 烟尘 二氧化硫 硫化氢(酸雨) 不明化学物质污染(例:北极熊)氯化氢 造纸工业的废液 水泥工业的粉尘(2)带来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质
    • 33. 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再升高1.5—4.5°C。近100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 °C,2001年冬,我国北方气温偏高2-4 °C。 海平面可能上升30—50厘米。我国每年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 产生温室效应的因素是二氧化碳(经济发展)和氧化亚氮等气体。(3)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
    • 34. 臭氧含量减少了3—5%。 南极上空在9—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40—50%左右。 南极臭氧层已出现空洞。环境污染:臭氧层(Ozonosphere)后果: 皮肤癌发病率增加, 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 和食物网,导致一些主要生物 物种灭绝,2/3的农作物减产。
    • 35. PH值小于5.6的降水就称为酸雨。 酸雨对生态系统影响很大, 湖泊的酸化, 酸雨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 酸雨加速了建筑结构、桥梁、水坝、等材料的腐蚀, 酸雨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和潜在的影响。(3)环境污染:酸雨(Acid Rain)
    • 36. 环境污染:赤潮-美丽的灾害 在浩瀚的蓝色海洋里,赤潮(由海洋浮游微型藻类形成)宛如一条美丽闪光的飘带,自生自灭。赤潮中相当一部分是无害的,然而近年来,由于认为因素,赤潮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不断扩大,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海水养殖业,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赤潮毒素还会威胁人类生命。赤潮由一种自然现象变成一种美丽的灾害。
    • 37. 环境污染:信息时代新垃圾 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发展后,一次性废弃物越来越多,垃圾堆场围城现象严重。
    • 38.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或空间)的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变异和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 遗传多样性(DNA鉴定) 物种多样性(软体动物达10万余种)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水域生态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
    • 39.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人类提供各种食物来源(荷兰长江蟹回归故里); 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 为人类提供各种工业原料; 保存了物种的遗传基因; 为人类培育生物新品种提供遗传材料; 防治病虫害。
    • 40.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 到本世纪末,地球上将会有50-100万种物种面临灭绝。 工程建设和大规模农林牧渔业开发; 环境污染; 人类的滥捕滥采; 单一型的种植业。
    • 41.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产品是共有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是环境资源利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人的私利性和追求最大经济利润的活动目标使“人”不关心环境问题。 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内部化 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
    • 42. 讨论与分析: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
    • 43. 参考文献1 气候变化的影响(020721文汇报) 2 如何给地球一个机会(020605文汇报) 3 当代环境革命:从浅绿色到深绿色(020603文汇报)
    • 44. 二、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 1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 人口问题是所有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 人均粮食产量下降:1984年以来,粮食产量的增长幅度一直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中国每年粮食缺口达到2000-3000万吨。 ……………………(略) 。
    • 45. 2 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1992年6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提出该理念。
    • 46. 人口过度增长是影响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的源泉I=P*A*T Impact:人类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Population:人口总量 Affluence: 消费水平(人均GDP) Technology 提供消费品的各种技术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 47. (3)环境资源 与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又不加任何处理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后果是稻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短缺。
    • 48. 循环经济模式: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生产过程。要求合理利用资源与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 49. 走一条循环经济之路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时间模式,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的“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天人和谐。
    • 50.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