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6讲、产量决策规则棉花价格波动的故事 市场分类 产量决策分析 进入与退出决策 ——阅读教科书第7章Date1"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2. 棉花故事中的经济学为什么经济学家分析棉花供求和流通政策变动时,特别关注价格?基本模型实际上已给出提示答案。 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两点看头。第一,为什么供给和需求对价格作出如同供求曲线描述的反应呢?这一反应机制背后的微观基础是什么?这需要通过对厂商产量决策规则分析来阐明。第二,政府对一个竞争性市场加以干预,通常会造成效率损失,如果不能被其收益补偿,政策干预从社会福利角度看就是不必要或错误的。——这是经济学家观察很多经济和政策现象的基本认识参照系。本讲讨论第一个问题。Date2"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3. 分析思路微观经济学研究体系可以用不同行为主体与不同市场结构这两方面基本因素来界定。主体有三类:家庭或个人(最基本职能是消费,劳动供给和储蓄方),企业或厂商(产品和劳务费供给方),政府或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并实施收入再分配)。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竞争四种类型。此外还有市场失灵情况。可以把不同角色和不同市场条件看作两根经线和纬线,通过它们的变化组合演绎出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体系构架。 我们前面讨论了消费行为以及厂商生产行为的技术方面(生产函数和成本,在产量确定下的投入品选择等),现在我们要研究厂商决策的基本问题: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确定产量?如何决定进入和退出某个行业?如何处理产品定价?等等。为了从理论上分析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对厂商所处的市场条件或结构加以分析设定。Date3"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4. 市场结构分类简化一个经济系统的方式是把它分成若干个市场。一个市场包括一群企业和个人,他们在其中通过买卖交易产品和劳务来发生经济联系。为了便于分析市场,经济学家象其它领域科学家一样,首先对研究对象加以分类。分类考虑的角度和选择变量不同(如后面讨论可以依据信息结构,是否存在外部性来分类),其中一个是依据厂商数目,产品标准化程度,个别厂商影响价格能力等变量,从竞争程度角度把市场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竞争等四种类型。Date4"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5.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产量决定(1)在完全市场下,企业无力影响价格,并且在给定价格下可以出售任意数量产出。这时厂商依据成本和收益变化来调整产量,以求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下面图表反应了一个假设的完全竞争企业成本和收益情况。Date5"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6.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产量决定(2)右图显示了该企业的总成本和总收益。由于价格不变,总收益作为产量与产量乘积是一条起始于原点的直线。总成本曲线则随着边际成本增加变化越来越快地上升。 在2单位产出以下和7单位产出以上,企业的利润为负;产出在2-7之间时利润为正。图形中总成本和总收益线的垂直距离表示利润。利润在5-6单位之间最大化。在5-6单位的边际位置,总成本斜率等于总收益斜率。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123456789产出量TCTR最大利润成本,收益,利润Date6"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7.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产量决定(3)利润最大化产出点与TR和TC斜率相等点对应不是偶然的,它体现了MR=MC这一利润最大化决策原则。下面表图显示了MR与MC数据,说明在利润最大化的产出水平上,MC=MR(由于产品数量不能无限细分,出现5,6单位同时最大化,可以理解为5-6之间中位点最大化)。01234568791010203040506070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产出量单位产出的 成本或收益需求Date7"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8.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产量决定(4)右图把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等于价格作为一般条件表示出来: 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依据MR=MC原则决定生产多少。例如,在P1时,产出为Q1;随着价格从P1上升到P2,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把产量从Q1调整到Q2。P1P2Q2P ., CQ1MR1=P1MCMR2=P2Q0Date8"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9.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产量决定(5)MR=MC=P的决策规则的数学证明。 设: = TR - TC = PQ -TC 其中:为利润,TR和TC为总收益和总成本,P为价格,Q为产出量。 依据一阶条件,要使最大化,它对Q的导数应为零: d / dQ = d (PQ -TC) / dQ = 0; dTR/dQ - dTC/dQ = 0 即: MR = MC 又 dPQ / dQ = P; 所以:P = MC = MR (严格地说,还需要二阶条件证明一阶条件确定的利润水平是最大化而不是最小化。二阶条件为d2 / dQ2 = d2TR / dQ2 - d2TC / dQ2 = MR’ - MC’ < 0. 其中MR等于价格是一个常数,它对产出量的导数等于零;而边际成本不断上升[为什么?],其导数必然大于0,所以二阶条件必然满足。)Date9"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10. 进入、退出与企业供给曲线(1)一个厂商在考虑是否支付不变资本进入一个行业时,需要比较平均成本与预期价格水平。图中Pmin是厂商进入的最低价格:低于Pmin,则不能补偿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无利可图。价格为P*时,产出为Q*,获得P*P1AB方框面积代表的利润。 BQ*0PminP1P*AP , CACMCQDate10"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11. 进入,退出与企业供给曲线(2)不同厂商AC线不同,进入价格也不同。技术,管理水平差别,甚至与市场距离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因素,都会造成厂商最低平均成本水平差异。因而,随着价格上升,那些可能达到最低平均成本点的厂商首先发现进入该市场,随价格上升,其它厂商进入。QAC3AC2AC1P1P2P30P、CDate11"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12. 进入、退出与企业供给曲线(3)厂商还会面临退出问题。退出决策要考虑价格与成本关系,但与进入不同的是,退出决策需要考虑不变支出成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补偿。如果不变资本都能得到补偿,没有沉没成本,那一旦价格降到平均成本最低点以下就应退出。这时,上面进入价格同时也是退出价格临界点。 因而,不同企业AC曲线决定了它们退出价格。随着价格下降,高成本生产者首先中途退出。——市场机制通过厂商自利决策来实现其竞争秩序,从而保证在生产特定产品的资源配置中,总是由能够以最有效方式生产这些产品的厂商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来。Date12"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13. 进入、退出与企业供给曲线(4)某些或全部FC可能是沉没成本。如果所有FC都是沉没成本时,价格低于最低的Pmin时厂商退出。对这一厂商,如果价格降到AVC与AC之间,虽然出现亏损仍然会维持生产(如金领减肥药)。因为退出会蒙受更大亏损。 沉没成本在FC中所占比例制约企业退出行为,它作为风险因素之一,也会在事先影响企业进入决策。这一比例越大,退出越困难,风险越大,厂商考虑进入时应更谨慎从事。AVCACQ0P ,CPminP1MCDate13"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14. 进入,退出与企业供给曲线(5) 上述讨论得到确定价格(P)与产出(Q)关系的供给曲线。对于没有沉没成本厂商,AC最低点以上的MC区段是供给曲线,因为供给量由MC与价格相等之点来确定。对于固定成本都是沉没成本的厂商来说,AVC最低点以上的MC线是供给曲线。供给线PminQ0P没有沉没成本情况ACMC供给线PminQ0P固定成本全部为沉没成本情况MCAVCACDate14"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
    • 15. 进入、退出与企业供给曲线(6)根据单个厂商成本曲线可以推导出市场的供给曲线,它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与给定价格下所有厂商愿意供给的商品数量总和的关系。把不同价格水平下的所有厂商产出量平行加总,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厂商依据自身利益原则进行的数量、进入、退出等决策,构成棉花、石油等竞争市场价格-供求关系变动的微观基础。Q2厂商1的 供给曲线0Q1+Q2厂商2的 供给曲线市场供给曲线数量价格Q1PDate15"经济学原理"第6讲“产量决策与竞争效率”卢锋,CCER,2002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