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三章 知觉和个人决策第一节 知觉及影响知觉的因素 第二节 对人知觉 第三节 知觉与个人决策之间的联系
    • 2. 第一节 知觉与影响知觉的因素一、知觉的概念 指个体为了对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的过程。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 基础的。对个人来说,这 个世界是他们知觉到的世 界。
    • 3.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因素: 态度、动机、兴趣、 经验、期望知觉知觉对象因素: 新奇、运动、声音、大小 背景、临近情境因素: 时间 工作环境 社会环境
    • 4. 1.知觉者指知觉者的态度、动机、兴趣、经验和期望。 态度影响人们对感觉的解释; 动机是因需要而产生的,会对知觉产生强烈的影响; 兴趣影响知觉的选择性,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容易知觉; 过去从未经历过的会引起好奇,知觉中给予重视,但人们对似曾相识的人会给予特殊的重视; 期望会使知觉失真。
    • 5. 2.知觉对象对象的特征,如好奇、运动、声音、大小、背景、临近等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知觉。 知觉的背景影响知觉,人们对反差大的物体易知觉。 人们倾向于把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的物体放在一起知觉。 人们还倾向于把互为相似的人、物体或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整体。
    • 6. 3.情境情境影响人们知觉,对象与情境不相符合,突出,易知觉。 同样的对象,情境变了,知觉也会改变。
    • 7. 第二节 对人知觉一、归因理论 1.定义:认为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把特定行为归因于何 种意义的解释。即 人们对他人或自己 的行为进行分析, 指出其性质或推论 其原因。
    • 8. 2.归因判断的决定因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 区别性指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 一致性指每个人面对相似情境的反应的相同性; 一贯性指一个人活动的一贯性,是否常常发生。
    • 9. 3.分类内因和外因或主观归因与客观归因两类。 内因行为指自己控制范围内的行为。 外因行为指由外部原因引起的行为,由情境因素而被迫的行为。 人们习惯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因,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因。 区别性主要解释文化差异和角色扮演, 具有行为一致性时一般用外部归因, 具有行为一贯性时用内部归因。
    • 10. 4.归因理论的主要因素 观察 解释 归因个体的行为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外部内部外部内部内部外部
    • 11. 一、归因理论(续三)4.基本归因错误 评价他人时,失败时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因素的影响,成功时则相反。 5.自我服务偏见 评价自己时,成功时高估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失败时则相反。 偏见指对自己所在群体和其他群体的一些归因。
    • 12. 二、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1.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 观察者在知觉时依据自 己的兴趣、背景、经验、 态度进行主动的选择, 即“快速阅读”他人,并 解释他人的行为。一般 误码率高。
    • 13. 2.晕轮效应 (halo effect)以个体的某一种特征而形成的一个总体印象。 即以偏概全,以某一特质推出全部特征,或总体概貌。 晕轮效应可能出现的情境: 当被知觉的行为界定十分模糊时, 当这些特质隐含着道德意义时, 当知觉者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来判断特质时。
    • 14. 3.对比效应 (contrast effect)陪衬人,找最丑的人以陪衬普通人的美。 时序上,人们的选择对比,面试时,汇报工作时,演出节目时前后其他人的表现都会有这种影响。 4.投射 (projection) 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 身上的倾向。即以己度人。 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 样的来知觉他人,即推论人 们的同质性。
    • 15. 5.刻板印象(stereotyping)根据某一类事物的社会上比较固定的看法来判断某个对象,即根据某人所在团体判断某人。 如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成就差,家庭拖累多。 对国民的刻板印象: 英国人有绅士风度、聪明、因袭守旧,爱传统、保守。 黑人爱音乐、无忧无虑,迷信无知,懒惰。 日本人聪明、勤劳、有进取心、机灵、狡猾。 各国国民都有对其他国民的刻板印象。
    • 16. 5.刻板印象(续二)企业的领导也会对员工产生刻板印象,如对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犯了概括化的错误,这种方法简化了复杂世界,并认可了人们之间保持着的一致性。 我们的刻板印象往往不够准确,而且许多是来自道听途说,有时用于归因,形成对某些群体的共同的不正确的知觉。如国内关于某些地方人的一些刻板印象。
    • 17. 6.第一印象(首因印象)第一印象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这种初次的印象在对人认知中发生一定的作用,它往往是以后交往的根据。 第一印象常常是不牢靠的,如果长期交往,第一印象是会随着时间改变的。但如果没有机会改变了,有时会做出不公正的判断。
    • 18. 三、知觉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1.聘用面试 第一印象和对比效应影响聘用时对人的知觉。对应聘者最初的印象,尤其是最初的消极信息影响占统治地位。 常常不是寻找令人赞赏的特点,而是没有令人不满意的特点。 不同的考官会选不同的人,按知觉特点选择信息。
    • 19. 三、知觉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续一)2.绩效期望,人们试图证明自己对现实的知觉,即用行动证明知觉,所以工作中考虑绩效期望的运用。 3.自我实现预言(皮革马利翁效应),人们的期望决定他们的行为。如果管理者对成员的期望很高,则他们不太可能令管理者失望。相反亦然。
    • 20. 知觉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续二)4.绩效评估,绩效评估中许多指标是主观的。如对行为的评估,努力程度的评估等。 5.员工努力评价,对员工努力价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很容易受到歪曲和偏见的影响。人们不喜欢对自己态度不良的下属,所以引出与管理者拉关系之风。 6.员工忠诚评价,是一种知觉评价,可能存在的偏见:另找工作被视为不忠诚,对管理决策提出质疑、揭发公司内个人或领导的不道德行为被视为不忠诚。
    • 21. 第三节 知觉与个体决策之间的联系决策是对面临的问题的反应,由于事件的当前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存在着差距,因而要求个体考虑几种不同的活动进程。 一、最优化决策模型 1.基本假设:个体是理性人。 2.内在假设:意义明确的单一目标、信息对称、偏好明确、偏好稳定、选择效果最佳者(得分最高者)。
    • 22. 3.最优决策模型问题 确定决 需要确定所 有的决 策标准给所有 的标准 分配权 重A1 A2 A3 A4 An 开发 所有 的备 选方 案 A1 A1 A2 A2 A3 A3 A4 A4 An An 评估全 部备选 方案最佳选择 最佳选择 方案
    • 23. 二、其他决策模型1.满意决策模型,当面对复杂问题时,决策者只寻求满意解,即足够好的解决方案。 满意解决策产生的原因:信息不完备、个体是有限理性的、决策的情景是变化的,备选方案的数量太多引起决策成本太大。 2.隐含偏爱模型,即不进行备选方案的评估,而是寻找隐含偏爱的备选方案,然后对隐含偏爱方案进行评估。即将隐含偏爱方案与证实性方案进行对比。
    • 24. 二、其他决策模型(续一)3.直觉决策,即从经验中提取精华的无意识过程。它并不一定脱离理性分析而独立运作,只是其理性过程是无意识中进行的。 直觉决策应用情景:不确定水平很高,几乎没有先例存在,难以科学地预测变量,事实有限,事实不足以明确指明前进道路,分析性资源用途不大,几个备选方案各有千秋,时间有限且压力大时。
    • 25. 三、有关决策问题中目前存在的问题1.改变决策道德标准 A.三种道德决策标准: 功利主义:最大限度地提供效益。 人权:决策者行为要符合人权对基本的自由和权利的规定。 公正:个体公正无偏向地执行规则,平等分配企业的效益和损失。 组织决策者大都以功利主义标准作为指导,功利主义与其他标准发生矛盾。
    • 26. B.影响道德决策的因素 个体的道德水平影响道德决策行为 工作环境助长了不道德行为。道德发展阶段组织环境控制点道德或不道德的决策 行为
    • 27. 3.决策的文化差异美国文化的决策模型,在中国常常选择中庸的方案。 4.决策中的自我辩护-赌博行为:投入的升级,人们以在错误的决策中不断增加投入来自我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