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旅游学概论
    • 2. 绪 论一、旅游业的发展 1、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2、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 3. 20XX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 国家(地区)接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 占世界市场份额% 1995-2020年 增长率 13710 10240 9330 7100 5930 5290 5280 4890 4710 44008.6 6.4 5.8 4.4 3.7 3.3 3.3 3.1 2.9 2.78.0 3.5 1.8 2.4 7.3 2.2 3.0 3.6 6.7 4.0 总 计 70880 44.2
    • 4. 20XX年世界十大客源国 国 家 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占世界市场比例%16350 14150 12330 10000 9610 3710 3540 3130 3050 297010.2 8.8 7.7 6.2 6.0 2.3 2.2 2.0 1.9 1.9总计 78890 49.2
    • 5. 二、旅游学概论的研究内容 1、阐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2、阐明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 3、探讨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关系 4、探讨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 5、探讨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 6. 三、学科性质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一样,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
    • 7.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    与发展
    • 8.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二、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目的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 9.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一、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的背景   · 社会经济背景   · 生产技术   · 社会分工   · 交换  二、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三、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
    • 10.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 士人漫游 2、 公务旅行 3、 宗教旅行 4、 帝王巡游 5、 商务旅行
    • 11.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以保健为目的旅行 以教育为目的旅行    
    • 12.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1、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 着直接的关系 2、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3、农业经济的影响 4、社会阶层
    • 13.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很多的工作和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 产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
    • 14. 二、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费用低廉 速度加快 运载能力提高 外出范围扩大
    • 15.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18XX年 组织“业余性”旅游 18XX年 开办商业性的旅游义务 18XX年 组织从英国到法国的国际旅游 18XX年 成立专业公司 18XX年 组织环球旅游
    • 16. 第五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 
    • 17. 第六节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带薪假期的增加 战后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进步
    • 18.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    性质和特点
    • 19. 一、旅游定义的类型   1.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 2.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 20. 二、艾斯特 ( AIEST )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
    • 21.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一、划分标准 按旅行距离划分:远程旅游、近程旅游 按旅行距离划分:消遣旅游、事务旅游 按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 按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 22. 5、按计价方式划分: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 6、按费用来源划分:自费旅游、公费旅游 7、按旅行方式划分:航空旅游、徒步旅游 8、按活动内容划分:观光旅游、会议旅游
    • 23. 二、国际旅游 过夜旅游 入境旅游 不过夜旅游的一日游 国际旅游 过夜旅游 出境旅游 不过夜旅游的一日游
    • 24. 三、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的发展先于国际旅游。 在当今全世界旅游活动中,国内旅游一直占据极大的比重。
    • 25. 四、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消费程度 逗留时间 便利程度 经济作用
    • 26.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性质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1、社会现象 2、文化现象 3、经济活动 4、政治色彩
    • 27. 二、旅游活动的性质 现代旅游活动是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 28. 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1、大众旅游 2、奖励旅游 3、社会旅游
    • 29. 二、持续性 年份 国际旅游人次(百万) 国际旅游消费(百万美圆) 1950 25.3 2100 1960 69.3 6867 1970 159.7 17900 1980 284.8 102368 1985 332.9 108100 1990 458.0 266210 1995 566.0 393280 1998 635.0 439420
    • 30. 三、地理集中性 各地区国际旅游接待量在全球总量中的份额(%)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1998 全球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欧洲 66.4 72.5 70.5 66.0 62.6 60.0 美洲 29.6 24.1 23.0 21.3 20.4 19.3东亚太 0.8 1.0 3.0 7.3 11.4 13.6 非洲 2.1 1.1 1.5 2.5 3.3 3.9 中东 0.9 1.0 1.4 2.1 1.6 2.4 南亚 0.2 0.3 0.6 0.8 0.7 0.8
    • 31. 四、季节性 1、旅游目的地 2、客源产生地
    • 32. 第五节 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一、旅游人数  1、来访人数  2、出访人数 二、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 三、人均停留天数
    • 33. 第三章 旅游者
    • 34. 第一节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联盟的解释 二、罗马会议定义 三、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 35. 四、我国的统计口径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来华)海外游客。 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 36. 五、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的界定 国内游客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长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 个月,并且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出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 37. 第二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一、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  1、可支配收入  2、可随意支配收入   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但它只是经济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而非个人旅游需求的唯一决定因素。
    • 38. 3、旅游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 收入水平这一因素的重要不仅仅在于一个家庭达到那一收入水平便可满足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而且还在于超过这一临界水平后,每增加一定比例的收入,旅游消费便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
    • 39.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 1、每日闲暇 2、每周闲暇 3、公共假日 4、带薪假期    虽然并非所有的闲暇时间都可用于旅游,但从旅游需求理论概括而言,闲暇时间乃是实现个人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 40. 三、其他客观因素 社会经济、个人因素 对旅游倾向的影响 收入        积极影响 家庭户主学历 积极影响 家庭户主职业积极影响(职业的社会地位) 带薪假期 积极影响 户主年龄 消极影响 生命周期消极影响(婴幼儿拖累) 性别 男性比女性积极
    • 41. 第三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一、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42.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XXX提出,旅游动机可划分四种基本类型: 1、身体方面 2、人际方面 3、文化方面 4、声望地位和方面 实际上,人们外出旅游很少只出于一个方面的动机。
    • 43.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斯坦利 · C · 帕洛格心理类型模式 中间型 近自我中心型 近自我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 多中心型
    • 44. 第四节 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一、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者的分类     纳入旅游统计者 旅行者          旅游者     不纳入旅游统计者                短程游览者
    • 45. 二、旅游者的类型(一)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1、比例最大   2、季节性强   3、自由选择
    • 46. (二)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1、人数较少,出行次较为频繁。   2、不受季节影响。   3、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   4、强调舒适、方便,消费较高。   5、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
    • 47. (三)家庭及个人事务型      旅游者的特点      在需要方面不同于前两类旅游者,但又兼有前两类旅游者的某些特点。
    • 48. 第四章 旅游资源
    • 49.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 50.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一)自然旅游资源          1、气候条件   2、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        3、动植物资源   4、天然疗养条件
    • 51. (二)人文旅游资源 1、历史文物古迹  2、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  3、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  4、现代人造旅游资源
    • 52. (三)其他旅游资源  1、经济建设成就   2、科技发展成就   3、社会发展成就   4、目的地居民对外来访问者的友善和好客的态度
    • 53.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向性   3、垄断性   4、易损性   5、可创新性
    • 54. 四、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纯经济剩余    即旅游资源所带来的旅游业收入在扣除开发和经营所需费用之后所剩余下来的纯收益。  坐落地点    该项旅游资源所在的地点距离旅游客源地区的远近和可进入性的程度。
    • 55.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一、现实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   1、现实旅游资源   2、潜在旅游资源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 56.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美学标准 社会标准 历史标准 市场标准
    • 57. 四、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   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   3、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   4、分析当地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 58. 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建设旅游上层设施。 旅游景点的建设与管理。 培训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
    • 59. 六、开发工作的原则突出独特性的原则。 力求经济的原则。 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 综合开发的原则。
    • 60.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一、保护和开发的辨证关系 二、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1、自然作用  2、人为作用
    • 61. 三、保护工作的原则与措施   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 “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注意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