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皮鞋行业研究报告
    • 2. 导 读市场细分价格趋势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技术趋势政策、经济因素需求规模渠道皮鞋出口
    • 3. 1985年来我国居民购买的皮鞋数量增加很快,近7年稳定下来,1998年后略有上升我国1985年-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皮鞋数量统计 皮鞋(双)
    • 4. 1998年以来我国各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皮鞋数量逐年增加中国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皮鞋数量(男鞋、女鞋消费比例大致为6:4)
    • 5. 我国皮鞋的消费需求趋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鞋类生产、消费、出口大国,年制鞋总量超过60亿双;是事实上的世界最大鞋消费生国,其消费量为25亿双,占全球总销量的22%。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消量并不高,仅为1.97双; 鞋类中的“四鞋-皮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的款式、用料、制作工艺和消费结构日趋变化,消费的重心逐步向皮鞋转移,皮鞋在“四鞋”中的比重由原来的9%上升到35%; 销售重心也由原来的城市转移到农村,销售旺季已不再明显,消费由低档向中、高档发展。 消费者更注重是鞋的款式、用料、W帮工、质量和价格。 近年来,鞋的款式变化很快,用料考究,更新期缩短,皮鞋已成为服装配套的主要鞋种,因此成为消费者的首选。皮鞋的销量在鞋类中独占鳌头。 对鞋业的需求有增无减。人们对穿着的讲究,对鞋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鞋品要求与服装匹配,同个人气质相称,并随气候季节变化而改变,越来越注重放在流行与时尚。市场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鞋的品种结构变化越来越大,逐步向舒适、美观、新颖发展,以促进鞋类消费。尤其是生产者和经营者稍不留神,就有“压库”的可能。
    • 6. 国内市场中低档皮鞋好销售国内制鞋企业生产的鞋类产品绝大多数仍是中低档产品,尤以皮鞋和胶鞋最为突出。中低档皮鞋的市场占有率为85%以上。 有关人士对国内市场进行分析后认为,国内市场皮鞋售价在300元/双以上的,销售就会出现困难;售价为100元至300元/双的,消费者普遍可以接受;沿海大城市较畅销的是200多元/双的国产名牌皮鞋。 国内一双皮鞋的成本可以占到价格的60%。 进口皮鞋虽然在用料、做工方面优于国内产品,但由于价格昂贵,大多在一千多到一万多元一双,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所以国产鞋仍占市场的主体。
    • 7. 国内企业生产的皮鞋绝大多数是中低档产品,出口价格低中国的皮鞋产品知名度低、贸易方式不成熟,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皮鞋被认为是最低档的鞋类。据海关统计,中国皮鞋平均出口单价为每双5.79美元,而意大利皮鞋平均出口单价为每双23.8美元,是我们的4倍。 国内制鞋企业生产的鞋品绝大多数仍是中低档产品,尤以皮鞋和皮鞋的中低档产品其市场占有率85%以上。 目前我国鞋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大大超过市场容纳能力,加上劳动成本上涨,成品价格一降再降,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为了生存企业不得不猛挤出口这座独木桥,压价竞销。在美国市场上,我国鞋类产品占其进口鞋市场60%的份额,但金额只占40%,每双鞋平均价格只有7.1美元,不足意大利鞋的1/3。
    • 8. 进口鞋抢占市场,国产鞋差距不小 国内鞋类市场的激烈竞争还来自国外。许多国外大公司相继登陆中国,以其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品牌、高雅脱俗的款式和一流的做工,给中国鞋类市场以极大的冲击。 据意大利官方统计,仅1999年就有上亿双皮鞋出口到中国。目前意大利正组织力量搜集信息,按照中国人的脚型和喜好设计鞋的款式,并以合理的价格抢占中国市场。 美国的一些运动鞋制造厂家,对中国市场提出了“国际质量,国内价格”的口号。 我国虽然是制鞋大国,但却不是制鞋强国。我们在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中国的皮鞋产品还没有一个世界“名牌” ,这说明,我国制鞋业在质量、材质和工艺上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制鞋材料、底料的运用,鞋楦的合理性、舒适性,以及鞋款的设计思想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内制鞋企业在产品和材料的信息方面也显得落后,一些企业老产品多年一贯制,变化很少,大多数企业各自为战,显得势单力薄,形不成大气候。
    • 9. 中高档鞋将在中国市场争夺 目前已有部分港商以其新颖设计及独特经营手法抢占了中国内地市场。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中高档鞋类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外商将在提高鞋类等级方面更加努力,并考虑把自己的设计与委托中国国内企业生产相结,甚至可能收购中国内地一些鞋厂,就地取材就地分销,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拓展内销市场。另外,对中国商家来说,取得外国品牌在内地市场的代理权可能是零售商们的商机之一。 加入世贸组织后,将逐步降低进口关税,2005年一般最高关税将降至10%。关税降低必然使大批西班牙、意大利中等价位的皮鞋进入中国高级鞋类市场,中高价位鞋类销售量可望增加,例如,原来愿意花300至500元人民币购买国产皮鞋的消费者,将会转而购买与之价格相当的进口皮鞋。另一方面,随着资讯传递的加快,消费者的品味将日趋国际化,鞋类零售地区性差异将会逐步减少,同时也会有更多生产企业加入零售行列。
    • 10. 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皮鞋销售月度监测情况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皮鞋销售的月度监测资料显示,2002年2月份皮鞋销量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鞋行业品牌化发展速度较快,这些年,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山东等省市的名优品牌层出不穷,全国市场的前十位品牌基本集中在这些地区。 本月前十位品牌中,江苏品牌占据的比例最大,森达、万里和千百度皆在榜上出现。和上月相比,前三位品牌森达、百丽和达芙妮排名座次保持不变,其中森达市场销量居高不下,市场综合占有率始终高于10%;广东品牌百丽近年来发展迅速,销售业绩和排名持续上升,本月位居第二;达芙妮市场销售也较稳定,市场综合占有率在5%左右波动。本月富贵鸟更上一层楼,排名紧随达芙妮之后,两者市场综合占有率只相差近0.6个百分点。哈森在十强中保持在中上游水平,从上月第六升至本月第五,市场综合占有率也较上月略有提高。上月曾在榜上的奥康和康奈本月却与前十无缘,分别退至第十一和第十三位,等待着下一次机会再度上榜。上月和前十只有一步之差的意尔康和金猴本月终于跻身十强,其中意尔康还取得了第七的好成绩。 通过品牌监测还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国产品牌一统天下,但国外品牌已有抬头之势,本月鳄鱼和花花公子分别名列第十四和第十五,在一些地区市场上,鳄鱼、花花公子和皮尔·卡丹等渐有起色,分别进入地区十强之列。
    • 11. 分地区市场皮鞋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情况2002年2月,分地区市场皮鞋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前三名:华北地区 百丽、森达和意尔康 东北地区 森达、哈森和达芙妮 华东地区 森达、百丽和万里 中南地区 森达、富贵鸟和花花公子 西南地区 科而士、千百度和达芙妮 西北地区 森达、富贵鸟和骄足
    • 12. 我国鞋类出口面临两个主要问题: 国外反倾销和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不过关,甚至鱼目混珠,砸自家的招牌。搞低价竞销,授人以柄。2001年据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对国内101家胶粘皮鞋生产企业的102种产品抽查的结果,生产领域的抽样合格率为71.4%;流通领域(商场、鞋店)为56.8%;批发市场产品合格率则仅为44.4%。此外,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国外反倾销是我国鞋类出口的最大障碍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8年,我国轻工工艺品共遭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40件,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鞋。从1995年2月到1997年10月,欧盟委员会对我纺织面鞋和皮鞋分别进行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达4.5亿美元。1998年2月欧委会裁定我国皮鞋对欧盟出口价格不得低于5.7欧元/双,而此前我国销往欧盟的皮鞋的平均单价为5.47欧元/双,上调幅度达4.2%。 近几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限制我国鞋类向其出口。例如,2001年,波兰政府宣布今后3年内对中国产的塑胶、皮鞋和纺织面鞋靴每双征收1.5欧元至4欧元的海关附加税;斯洛伐克政府则规定中国鞋进口数量每年不得超过200万双。产品质量影响我国产品出口
    • 13.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鞋类消费国,其次是欧盟各国、香港、日本 主要鞋类进口国家和地区 近年美国鞋类市场持久保持繁荣。1999年鞋类销量比1998年上升5%,几乎达到14亿双,销售额为137亿美元。其中进口鞋按数量计占94%。2000年美国进口各种鞋类148.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 日本自1986年开始采取关税配额制(TARiffQuotaSys--tem),1999年,中国大陆皮鞋所占比率跃升第一位,所占比率超过40%。 香港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转口地位。随着我国出口市场日益多元化,其转口地位逐渐弱化,内地鞋类出口到香港的比重也将进一步下降。
    • 14. 我国鞋类主要出口市场  2000年 2001年1-10月   出口额(千美元) 占比(%) 出口额(千美元) 占比(%) 总计 9852584 100.0 8419745 100.0 香港 497470 5.0 285867 3.4 日本 946087 9.6 846001 10.0 欧盟 1074606 10.9 858579 10.2 俄罗斯 344846 3.5 292018 3.5 美国 4886127 49.6 4312621 51.2 以上合计774913678.7674367780.1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 15. 我国鞋类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根据2000年美国制鞋工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向美国市场出口非橡胶类鞋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高居榜首,超过8亿双以上,而居第二位的巴西只有6000多万双而已。 中国内地鞋类出口的第一取向仍是美国市场,并且美国从中国内地进口的鞋类价位呈上升趋势,有望突破平均单价10美元/双。 美国消费者对鞋的追求不逊于对服装方面的追求,据统计每人年平均购买各类鞋六至七双,而女鞋的消费量超过了男鞋消费量,不过男鞋的平均价格要高于女鞋。从消费者年龄结构来看,最多是11岁到24岁的年轻人,时尚化已经成为当今美国鞋类发展的一大趋势,款式、花色变化快,流行周期短。而中国内地生产的鞋花色多,品质可以,价格便宜,一直深受美国消费者欢迎。 在美国的鞋类市场上,90%以上的鞋是进口的,在进口鞋中,80%以上较为廉价的鞋均来自中国内地,但中国鞋在销售额上却不足50%,平均每双鞋的单价只有7美元左右,尚不足意大利鞋平均进口价24美元的三分之一。 在美国各鞋类专卖店和综合性商厦所售鞋类中,有60%至70%的鞋为中国制造,并且销售分布上有如下特点:在高档鞋店(皮鞋单价60美元至200美元)者可见中国内地鞋,但所有中国大陆造的皮鞋均是使用外国商标和品牌;中档鞋店(皮鞋单价40美元至90美元)者中国内地货约占四成;低档鞋店(1支鞋单价10美元至30美元)者中国内地鞋比重高于六成。由此可见,中国鞋类产品在美国市场所占的地位不可动摇。
    • 16. 我国鞋类出口的主要市场:欧洲和非洲在开拓新市场上,非洲是比较理想的对象。第一,我国与非洲地区有着互利合作、友好交往的历史渊源;第二,非洲地区人口近7亿,市场消费层次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我国鞋类产品大多为中低档,适销对路;第三,我国制鞋工业技术水平适中,大型生产企业和有实力的外贸公司可以考虑在非洲地区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我国鞋类对欧出口现在处于逆水行舟的态势,出口前景很不乐观。欧洲在过去一直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市场,但近年来我国鞋类对欧出口受到挫折。90年代中后期,欧洲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西欧各国的产业和贸易政策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鞋类和其它产品的出口造成很大的冲击。欧盟从中国进口的不再主要是玩具、服装与鞋,而是越来越多的深加工产品,中国要以其新产品占领新市场。只有提供令欧洲消费者满意并喜爱购买的新优产品,才能扭转目前每况愈下的不利局面。欧洲非洲
    • 17. 国内零售业格局的变化对鞋业市场形成很大的冲击最近几年,大量的港台、日本、新加坡、欧美零售企业在国内兴办大型零售综合商场,迅速打破了国内一级市场原有格局,使一级市场零售业重新排队、重新排档、重新“洗牌”。例如上海的太平洋、百盛,北京的崇光百货,南京的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等,全国已大约有80多家外资或合资商场,而且大多是所在城市零售行业的排头兵。 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品牌”,又大多与这些零售资本有着地域、文化、品牌定位、营销理念等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得天时、地利之势。 国内制鞋业的销售主渠道,在国内零售业曾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综合商场,在一级市场迅速沦落为二流商场,几乎全面让出了高档商品的竞争权,经营业绩不断滑坡,甚至濒临倒闭。过去那种“谁得国有大商场谁得天下”的商业格局彻底打破,对中国鞋业市场形成很大的冲击。
    • 18. 鞋类流通市场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如以产地为主的鞋类产品专业市场(又称鞋城)在全国有近50家,遍地开花,有增无减,造成各地区鞋城自成体系,重复建设; 每年全国鞋业展览会、博览会(实为订货会)多达30多个,但是由于展览间隔时间短,规模较小,影响面窄,不易达到预期销售效果,给客户造成只流于形式不重实质的形象,无形中增加了销售环节,导致企业产品销售费用上升,产品成本增加,经济运行质量较差; 并且各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流产品与低劣产品并存,从而使整个鞋类流通市场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鞋类产品经销方式多种多样,有自产自销、代销、批发后再由中间商介入流通、开设连锁店、特许经营方式。鞋类产品经销无序
    • 19. 十家主要皮鞋批发商和零售商场十家主要批发商 城市 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北京市 浙江中基进出口有限公司 杭州市 温州市粮油食品对外贸易公司 温州市 温州市鹿城对外贸易有限公司 温州市 福建省泉州市对外贸易公司 泉州市 泉州轻工工艺进出口(集团)公司 泉州市 泉州市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泉州市 福建省漳州市对外贸易公司 漳州市 茂名市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 茂名市 广州轻出集团鞋帽包进出口有限公司广州市序号 商场名称 销售量(百双) 1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37 2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720 3 安徽商之都有限责任公司 705 4 大连商场集团公司 682 5 沈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 678 6 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 632 7 南京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 540 8 济南人民商场集团有限公司 509 9 青岛利群股份有限公司 477 10 无锡一百(集团)有限公司402(来自于2002年2月中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皮鞋销售月度监测资料)
    • 20. 导 读战略集团竞争态势 主要厂商及 关键成功因素 替代品 供应商价值链变动趋势 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技术趋势政策、经济因素新成功厂商
    • 21. 我国皮鞋制造业发展迅猛,年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但近几年产量稳中有降产量(亿双)(年份)1965-2001年我国皮鞋产量 经过最近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皮鞋业的增长率达到了800%,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2001年我国皮鞋产量达到21亿双,占到了全球皮鞋总产量的40%。(资料来源于中国皮革工业协会)
    • 22. 与世界同行相比,我国鞋业的优势和差距设计差。在产品的科技含量方面,在穿着舒适、性能、功能等方面还相距甚远。由此导致我国鞋类出口价格低廉,皮鞋平均仅为5美元/双左右。品牌差。虽在国内有品牌但在国外不被承认;质量差。无论是面料、做工还是成品,其质量与国际相比都有较大差距。仅以原料皮为例,我国各类原料皮平均单张重量都低于世界同类产品,属薄、瘦、小原料皮,无法制作出高档皮鞋;中国制鞋工业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人力和原料资源优势。工资低、劳动力便宜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具有极大的优势。差距
    • 23. 亚洲一些新兴制鞋国家十分活跃,是世界主要鞋类生产国截止1999年,世界制鞋工业生产量为115亿双,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1%,1996年、1997年和1998年三年分别提高5.3%、5.0%和0.3%。 近年来,一些新兴制鞋国家十分活跃。据统计,1997年波及世界各地区的亚洲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地区制鞋工业造成影响,到1999年止,仍不能正常恢复往日的生产状态。而亚洲地区鞋生产量却增加6亿双,使亚洲地区鞋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达到73.9%。中国是世界最重要的制鞋大国之一,亚洲增产的6亿双鞋中有4亿双来自中国,中国鞋生产量占世界鞋类总产量的51.4%。 尽管意大利鞋生产量下降到3.81亿双,但是它仍然保持在世界主要生产国之列,原因之一,意大利是来自欧洲的惟一竞争对手,此外意大利的鞋档次、款式、制作质量均属一级,是领导世界潮流的产品。名次 国家 年产量(亿双) 1 中国 60 2 印度 7 3 印度尼西亚 5.7 4 巴西 4.99 5 意大利 3.81 6墨西哥2.75
    • 24. 意大利——皮鞋经典和流行的故乡意大利是欧洲第一大鞋类生产国,全国有鞋厂近9000家,其中大部分为10人--20人的中小企业,就业人数逾12万人,年产鞋近5亿双。 意大利皮鞋以设计独特、做工精细、穿着舒适闻名于世,是世界各国元首及其夫人、名流、名模特、名演员们的首选品牌。 意大利有先进的皮革和鞋材工业、制鞋机械工业、鞋配件工业以及世界知名的鞋类设计师、设计工作室和鞋类学校等。 制鞋业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技术先进,是保证鞋的质量的关键因素。 意大利皮鞋厂的规模都不大,平均每个工厂的职工数只有14人,上百人的大厂寥寥无几。不少名牌都是这些小厂生产的,小鞋厂的产量占意大利鞋类总产量的2/3。 意大利鞋类出口占产量的80%以上,欧盟、美国及中东地区为主要买主,而欧盟国家中又以德、法、英、荷居首。 目前意大利制鞋业正大力拓展亚洲市场,1996年,意大利在香港联合成立了亚洲鞋事务所,目的是提高意大利鞋在亚洲的销售量。意大利制鞋者协会领导人表示,将采取多种措施拓展意大利鞋的海外市场,并寻求突破意大利鞋类在国外所遇到的贸易障碍,建立全球行销网,进入日益蓬勃的电子商务。 目前意大利人均鞋类消费量为3.22双。为满足国内鞋类的消费需求,每年又需从国外大量进口鞋类。目前,进口鞋约占意大利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价值占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进口鞋的价格与意大利制造的鞋相比要便宜得多,大部分为合成革鞋、胶鞋、布鞋和拖鞋等,平均价格几美元。
    • 25. 印尼是亚洲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鞋业出口国出口鞋中皮鞋占一半以上,其余为布鞋和橡胶塑料鞋。为发展制鞋业,印尼政府一方面积极培训人才,另一方面制订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目前,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是该国最大的投资者。近10年来,印尼制鞋业逐年增长。 目前,印尼制鞋业面临的困难是:1.鞋用原材料50%--70%依靠进口,这使他们在原材料价格上涨面前几乎毫无办法;2.印尼鞋类出口集中在传统的美国和西欧市场,美国市场对运动鞋的需求减少,印尼运动鞋生产过量,造成库存量太多。欧盟采取反倾销税和废止优惠关税制度;阿根廷政府采用鞋类进口安全防卫措施;这些都对其制鞋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目前印尼强劲的竞争对手为中国大陆及越南。虽然雅加达地区的基本工资仅为38.1美元/月,但由于工人经常罢工,严重影响生产力,与中国大陆比较,印尼每双鞋的劳工成本要高出1美元--2美元。此外,中国大陆鞋业相关产业完整,每年总生产量可达到50亿双,而印尼仅有500万双。
    • 26. 制鞋业是越南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越南在欧盟各进口国中居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大陆和印尼。鞋类出口成为越南排名第三的外汇收入产业,仅次于石油以及纺织成衣工业。越南鞋主要销往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及日本等。 目前,越南有154家制鞋厂,500多条生产线,年总产量能达3.6亿双,相关从业人员30万。 越南鞋类的内销市场除越制品外,多数被中国大陆的低价品充斥,进口的高价品仅在几个特定专卖店销售。越南在鞋类进口方面,主要是输入大量的半成品、零配件、熟皮及相关鞋材等,在越南加工后出口。 越南的皮革的国内需求量大于产量,因此仍有供不应求的现象,短期内仍无法完全满足制鞋业的需求。年份 出口额(亿美元) 1996 5.33 1997 9.64 1998 10 1999 14
    • 27. 我国皮鞋制造企业数目下降幅度很大,职工人数也有所下降皮鞋制造企业 职工人数皮鞋制造 企业数目(万人)(个)(数据来源:中国市场年鉴1995-2000) 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将是我国皮鞋行业的整合时期,剧烈的市场竞争将把许多素质不高的企业淘汰出局,最终形成较高的行业集中度。这样有利于发挥产业优势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 28. 我国皮鞋制造业销售收入和利润逐年上升我国皮鞋制造业 总销售收入 我国皮鞋制造业 总利润 (年)(年)(亿元)(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国市场年鉴1995-2000)
    • 29. 我国皮鞋制造业销售利润率呈上升趋势我国皮鞋制造业销售利润率 销售 利润率(数据来源于中国市场年鉴1995-2000)
    • 30. 收入最大的十家皮鞋制造企业收入最大的十家主要企业(创办年份) 城市 职工人数 产业所有权 销售收入(千元) 利润(千元)(排名) 总资产(千元) 主要产品 福建清禄鞋业有限公司(1991) 福州市 13,372 外商投资 2,763,134 7,740(38) 616,264 运动鞋 江苏森达集团有限公司(1976) 盐城市 8,160 集体企业 1,786,010 109,060(1) 1,044,500 皮鞋 番禺创信鞋业有限公司(1993) 广州市 19,391 港澳台资 1,230,510 31,998(7) 1,117,283 运动鞋 青岛泰光制鞋有限公司(1996) 青岛市 9,454 外商投资 1,174,788 18,998(12) 401,202 旅游鞋 福建三丰鞋业有限公司(1992) 福州市 7,220 港澳台资 829,857 49,223(4) 331,305 运动鞋 广州万邦鞋业有限公司(1991) 广州市 4,900 港澳台资 711,657 22,099(9) 245,410 牛面、运动鞋 福建荔丰鞋业开发有限公司(1998) 莆田市 7,116 港澳台资 709,117 37,232(6) 379,459 运动鞋 丰源制靴大连有限公司(1993) 大连市 8,200 外商投资 687,181 19(547) 225,935 旅游靴 青岛世原鞋业有限公司(1993) 青岛市 5,667 外商投资 637,024 8,436(37) 264,176 皮鞋 广州欣昌鞋业有限公司(1991) 广州市 2,950 外商投资 627,274 4,405(64) 162,515 牛皮、工作鞋 (资料来源:中国市场年鉴2001)
    • 31. 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城市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城市省市场份额(%)企业个数广州市 广东省 17.71 91 福州市 福建省 9.46 15 温州市 浙江省 7.48 87 青岛市 山东省 7.34 28 莆田市 福建省 6.63 34 肇庆市 广东省 4.40 23 佛山市 广东省 4.07 45 盐城市 江苏省 3.93 5 泉州市 福建省 3.56 79 上海市上海市2.7943(资料来源:中国市场年鉴2001)
    • 32. 中国大陆是世界鞋业转移的集中地 目前中国鞋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1999年鞋类出口数量超过34亿双,创汇87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5%;2000年鞋类产品出口创汇超100亿美元。中国市场广阔、原材料资源丰富、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市场调节比重大、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巨大。欧洲和北美洲中国大陆广东东莞福建泉州浙江温州……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制鞋工业因鞋类生产占用劳动力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利润逐渐减少等原因,难以在国内生存下去
    • 33. 我国制鞋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多数制鞋企业是从手工业发展起来的,因此现代化企业与家庭作坊式企业并存,其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区域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企业结构的不合理。 作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约有70%的制鞋企业集中在经济繁荣的华东、华南等沿海地区,中西部只占30%。 很多企业仍受“大而全”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影响,致使制鞋企业缺少自己的特色产品。 虽然企业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全行业企业的差距缩小,但是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品种雷同,质量相近,形成了在同水平上的相互重复,而高档产品设计生产能力不足。特别是近年来,制鞋工业也出现了过度投资的现象,从而造成企业生产能力继续扩大,而企业开工率不足的局面。
    • 34. 中小型制鞋企业的营销管理滞后近年来,政府机构参与名牌评估,不少省市都推出了地方名牌,造成各路诸侯割据一方之势。用非市场手段对品牌的保护,不可能在市场中平等地与人竞争,销售力、形象力和竞争力都十分有限。因而盲目跟风,趋之若骛实不是有战略眼光的决策者所为。而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鞋靴产品方为上策。 从中国鞋业生产发展方式来看,中国制鞋业目前还处于低层次的加工型发展阶段,即中国制鞋业整体上看是靠国外来样订单,通过为其加工而获取有限的利润。从中小型制鞋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运作能力来看,真正能做到企业文化宣传与具体分析消费者心理层次结构的并不多,他们常常是围绕现有产品打圈圈。大多数名牌鞋专卖店的服务理念停留在“如假包换”的口头表达上,最多只是保证不开胶、不掉底、维修三个月的承诺。许多鞋业集团注重市场开发初期的品牌创立工作,不惜巨资搞CI(企业形象)设计和宣传工作,但在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塑造起来后,往往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不去建立长久的品牌维护体系,结果随着行业演变、业态竞争、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变化而逐渐失宠。中小型制鞋企业市场拓展滞后缺乏行业演变的综合性研断尚未建立科学的品牌管理体系
    • 35. “中国鞋都”——温州市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皮革工业协会于2001年联合命名温州市为“中国鞋都”。 2000年,温州市鞋革业工业产值283亿元,创税利21.6亿元。其中皮鞋产值232亿元,企业4000多家,总产量6亿双,全国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双温州鞋。 2000年出口交货值50多亿元。全市有两个皮鞋品牌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在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授予的两种最高荣誉称号“中国十大真皮鞋王”和“全国五大名鞋”中,温州分别占居3席和2席。有4个国家首批免检品牌。有60家皮鞋企业获准佩挂“真皮标志”标识,占全国总量的40%。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对“温州鞋”的质量抽检,合格率为百分之百。有30多家企业的粘胶皮鞋被评为国家优等品。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温州建立了国家级鞋类检测中心,由它同时承担全国鞋类质量的抽检、检测任务。温州很多的企业在作调整:或生产或营销,温州鞋企正在“两极分化”。  进入2002年后,温州鞋业的格局日渐清晰:处于“第一集团”的几大巨头,大多有自己的强力品牌,成为专业品牌营销公司。而大多处于“第二集团”的企业,其生产能力不弱,但还处在定牌加工阶段,其中不少企业,逐渐成为第一集团的“代工厂”。
    • 36. 皮鞋业发展趋势:“东鞋西移”目前皮鞋行业出现了生产能力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部分企业开始把生产车间向西部地区转移。 目前仅成都地区就有近1/5的皮鞋企业来自东部沿海。山东的“双星”、江苏的“森达”、浙江的“富邦”、“杰毫”、“惠特”、“长森”等企业或直接在四川、重庆、甘肃、内蒙古等地投资设厂,或与西部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或重点加强了在西部市场的营销力度。 “东鞋西移”是我国皮鞋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东部企业开拓市场与西部企业寻求发展的共同需求,这一转移有可能在3到5年内完成。国内皮鞋行业的生产力布局会在近几年发生重大变化。首先进入西部的制鞋企业将占尽先机,抢占市场份额。 目前的“东鞋西移”主要是中低档皮鞋生产能力的西移,东部地区今后将成为中高档皮鞋的加工基地和销售中心,而西部地区在一定时期会成为中低档皮鞋的生产基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开拓西部市场原因
    • 37. 导 读战略集团竞争态势 主要厂商及 关键成功因素 替代品 供应商价值链变动趋势 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技术趋势政策、经济因素新成功厂商
    • 38. 目前我国制鞋企业所面对的真正竞争对手是国内的企业亚洲的越南、印度等国家近几年的制鞋业正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同中国制鞋业一样,劳动力资源便宜是其目前有竞争力的直接原因。而意大利、西班牙等世界顶级水平皮鞋的生产企业,若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要扩大其生产量,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便是与中国或其他亚洲国家合作,使用其低廉的劳动力、原材料和生产厂房等生产要素,这又将在很大程度上最终演变成亚洲企业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恐怕更甚于国际市场上产品的直接竞争。 目前中国的制鞋企业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生产的产品档次方面,绝大多数都尚处在中低水平,与欧美(如意大利、西班牙等)等国的产品相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更谈不上真正的竞争。而国内的制鞋企业绝大多数在同一档次,生存竞争非常激烈。因此说,目前我国制鞋企业所面对的真正竞争对手实际上仍然是国内的企业,而不是欧美国家的企业;而未来中国制鞋行业所面对的竞争对手在亚洲,尤其是越南和印度。
    • 39. 我国制鞋业一直以典型的粗放经营模式发展,低价竞销现象严重制鞋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制鞋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极低,市场上鞋类产品多数仍是中低档, 目前,我国鞋类生产企业中90%以上属家庭作坊式企业,年产量在一万双鞋以下,发展前途极其有限。前几年,由于我国劳动力费用较低,制鞋业效益看好,各地小鞋厂一哄而上,造成争原料、争人才、争市场的局面。 珠三角的台资鞋厂基本上都是外销美国和意大利。真正的市场不在13亿人口的中国,而是在2亿人口的美国,这里每年市场需求量达10多亿双,而且都是比较高档的鞋。世界上20多种名牌鞋的原产地基本上都是在中国。但是广东这些生产厂都是根据客户的研发设计做贴牌加工,并没有自己的品牌。 近两年来,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相当一批工艺低劣的小鞋厂已被挤垮,行业集中度得到相对提高。但是,产大于销、供大于求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建行业集团,实行集团化经营围绕国内外市场,实施名牌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经营。
    • 40. 世界制鞋业的快速发展冲击中国制鞋业一是制鞋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是制鞋业生产越来越像“装配作业”,制鞋工艺的不断细分,鞋面、鞋底、鞋跟、加固材料等部件的专业化生产,使得制鞋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到销售地进行装配,全球生产、全球研发的趋势加快,产品的全球化特性日益明显; 三是制鞋业生产逐步本土化,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都先后通过合资生产、许可证生产等形式,在国内建立了生产基地,丰富的国际化营销经验与低廉的本土化劳动成本有机结合,“产地销”已基本被“销地产”所取代,从而形成巨大的成本优势、速度优势和技术优势; 四是先进的人造革、合成革等合成材料正逐步出现在制鞋生产线上。这些材料,不仅有天然皮革及其它天然材料的外观,而且也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防水、防尘、高强度、高耐磨等优良性能,材料的利用率相当高。据有关专家预测,人造(合成)革鞋将占据未来鞋品的半壁江山,材质落后的局面将更为严重地制约国内鞋业的快速提升; 五是市场竞争明显向流行款式和品牌集聚。鞋类消费已不像以前,不再有固定的风格,而是以好的品味加上更多的技巧、艺术和文化的灵感为主。
    • 41. 国内皮鞋市场竞争国际化近年来,国际及港台品牌皮鞋在国内消费量剧增,争夺大陆鞋类消费者,尤其表现在中高档皮鞋上。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知名品牌,也在组织力量搜集中国鞋业市场信息,按照中国人的脚型和喜好,设计鞋的款式,以一流的做工、合理的价格定位,抓紧抢滩中国市场,一些品牌甚至提出了“国际质量,国内价格”的口号。对一些名牌的而言,销售的不只是商品,而是服务,是文化,处处体现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让消费者获得最大的享受。“订单就是命令”,“订单就是物流”,一切都要围绕订单转,快速迅捷地满足订单要求,是生产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一切,又都得益于他们“思维服务”的理念,从而将服务观从售后提前到市场调研、开发设计上来。这一点又是国内鞋业最薄弱环节之一。市场终端建设,一直是国内品牌的弱项。而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及港台品牌积累了丰厚的品牌底蕴和市场终端建设经验,促销手段灵活、多样,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营销手段上比国内制鞋业要高出一筹。品牌竞争 国际化服务竞争 国际化终端竞争 国际化
    • 42. 皮鞋进入买方市场和微利时代国内究竟有多少鞋类生产企业、有多少个品牌,谁都说不清楚。目前,全国皮鞋积压严重,一些品牌新品一上市,就开始降价甩卖,打折销售,这说明皮鞋市场原有的价格整体“虚高”的现象将会被扭转,超额利润时代已结束,皮鞋价格逐步向合理价格回归,步入一个高竞争的微利时代。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企业两极分化现象将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为必然趋势,一些企业将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据有关专家预测,五年后,中国制鞋企业将减少20--30%。可以这么说,未来将有部分国内制鞋企业会在联合、购并形式下,进入早已实现了工业化、资本实力雄厚、科技力量强大的“海外品牌”麾下。
    • 43. 国内制鞋业竞争进入新阶段 在温州,能够仰仗自己品牌真正驰骋于市场的,不过奥康、康奈、吉尔达、红蜻蜓等十余家,但是目前温州活跃的鞋企多达四千,其中,大部分却都是以皮鞋的生产为主。 4000多家温州鞋企每年都有20%以上中小企业走向没落,行业协会的有关人士说,鼎盛时期,温州鞋企的总数一度超过六千,但是经过市场的多次剧烈震荡洗牌后,能够持续生存的企业只稳定在两千家左右。 但国内却没几个知名品牌。 国内的制鞋业竞争的新阶段: 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的规模都不大,没什么品牌竞争力,都倚重不成系统的分销商,核心竞争力局限在生产上,彼此间的差异不大; 另一方面,大家都觉得竞争激烈,好像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就开始比价格。这其实是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加上金融危机和“9·11”对出口的影响,震荡自然就发生了。 这时,分工被提了出来,产业细分协同生产的端倪已经在温州出现。有关专家认为,协作可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温州鞋业根据产业分工实现的新一轮兼并、重组有可能发生。
    • 44. 导 读战略集团竞争态势 主要厂商及 关键成功因素 替代品 供应商价值链变动趋势 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技术趋势政策、经济因素新成功厂商
    • 45. 康奈集团有限公司 康奈集团有限公司有廿一年的发展历程,是由原温州长城鞋业公司整体改组,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成立的中国无区域企业集团。 康奈集团现已成为中国皮革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浙江名牌产品50强企业和和ISO9002认证企业。拥有国际一流的生产流水线和机械装备。经营范围涉及皮鞋、皮件、服装、鞋材、计算机、网络工程、出口自营、建材五金等领域。康奈商标是浙江省皮革行业第一块中国驰名商标。曾连续荣获1993、1996、1998、2000年四届“中国鞋王”称号;1998、1999、2000年连续三次获得“真皮标志杯”全国皮鞋设计大奖赛唯一特等奖,2002年获两大中国真皮领先鞋王之一,成为中国大陆加入世界鞋业权威机构SATRA中心的惟一的皮鞋企业。 在温州皮鞋行业,康奈第一个注册商标,并且第一个引入机械制鞋流水线。到1993年,全部生产流水线已经为制鞋王国意大利世界一流的制鞋流水线所替代。短短3年时间,康奈的设备就走完了几个世纪的历程。 据康奈集团副总经理周津淼介绍,康奈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逐渐与世界主要产鞋地意大利接轨,一方面把意大利的生产水平引了进来,实现工业化生产;同时把意大利的设计师和台湾的设计师请过来,也把自己的技术工人送出去学习。目前康奈的装备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生产规模已经远远大于意大利。
    • 46. 康奈集团组织机构
    • 47. 康奈集团积极发展网络化连锁营销体系 在走专卖店路线之前,温州皮鞋大都是从批发市场走出温州的。康奈经过慎重思考和调查,发现走批发这条路在操作上虽然容易,但无法树立形象,即使是一个好的品牌也会被淹没在大海之中,要告别这种粗放的做法,显现康奈产品的附加值,就必须建立康奈专卖店。   自从注册了商标确定了走品牌之路的战略方向后,康奈的经营思路变得保守起来,引进了先进的机械制鞋流水线本来在产量上可以达到每年1000万双,但康奈只把产量保持在600万双左右,看重的是营销系统的承受能力。事实上,当专卖店系统建成之后,虽然产量并没有多大的提高,但利润却稳中攀升,从此批发市场就再也没有了康奈的皮鞋。   几年的时间内,康奈在国内设立1600多家专卖店(厅) 多年来,公司总部与各地经销商以"注意品牌、考虑长远、亲密合作、利益共享"的原则,构筑康奈事业共同发展体。
    • 48. 康奈实行“国际连锁专卖攻略”首先是选择时机。现在中国鞋业的发展水平远远胜过70年代的意大利,经过多年竞争,更在国内创出了一批实力派企业。另外,国家已对鞋业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要求全行业用1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3至5个国际品牌 其次康奈认准欧美,直插世界名鞋的垄断领域。首先在巴黎设店,这里是世界时尚之都,包容性最强,容易引起关注,也最容易经营成功;然后在纽约开张,这里90%的皮鞋来自国外,竞争激烈,一旦打开局面,势必鼓舞士气增强信心;再主攻罗马。 最后进行销售渠道的变革。康奈最终选择了他们在国内市场上最成功的模式--连锁专卖经营。这种方式最能显现康奈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贴近消费者,信息反馈好,一旦建起来就很稳定。更可贵的是,专卖店是康奈在国外的大商场和地摊之间,为中国企业探索出一条适合的创国际名牌之路。最近康奈加紧同世界著名鞋类研究机构、鞋业集团、经销巨头合作以及在意大利设立鞋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如今康奈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意大利罗马、西班牙巴塞罗纳在内的二十几个专卖店,个个生意红火,已全部实现当年赢利;迄今每双康奈皮鞋的零售价全部达到60美元以上,以中高档的产品,中档的价格,在海外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其消费群体也从初始的八成华侨加二成老外,逐步变为二成华侨加八成老外。
    • 49. 康奈集团推出品牌系列产品,开展多元化经营康奈集团2年前从康奈牌皮鞋发展到康奈牌皮具、康奈牌服饰,2002年又推出了康奈牌内衣,为全方位打造康奈牌系列产品开拓了发展道路,使出了温州人打市场的招术。 为做大市场,该集团在做皮鞋的基础上,2001年投资400多万元进行内衣系列产品开发,共开发了2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牌的内衣,目前已投产70多个品牌,100多个颜色的产品,使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康奈内衣的款式。
    • 50. 森达集团公司森达集团公司创建于1977年,现为国家级大型企业,全国制鞋行业排头兵,全国皮鞋、旅游鞋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集团下辖7个成员企业和48个销售分公司。现有员工11000人,其中大、中专生和科研人员1508人;公司占地面积400万平方米,拥有净资产5.3亿元;森达商标已在近20个国家和地区、42大类商标上全面注册,是全国皮鞋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商标价值已达28.42亿元,进入全国20个大名牌行列。 2002年获两大中国真皮领先鞋王之一。 森达集团较早地同世界制鞋水平接轨,目前在意大利、澳大利亚、香港和上海、广州建立了五个制鞋信息中心和设计中心,拥有国际级的设计大师近百名,国际一流水平的机械流水线十条。 森达目前已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能力(森达集团核心层企业共有设计、生产及检测设备3400台套,其中从意大利、德国和台湾引进了46条生产流水线,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和较高的自主创新设计水平。森达目前已达到年产皮鞋量1500万双。
    • 51. 以森达集团为代表的跨国 获取技术资源的成长模式   大类成长模式举例先优势后跨国1、技术主导华昌、创新科技、格林柯尔2、规模经济/低成本正大、宏基、海尔3、范围经济/综合集团中信、和记黄埔、三林先跨国后优势 4、获取技术资源灿坤、森达、伟易达5、获取销售资源永安、善美、全威6、获取原料资源台塑、中石油集团 跨国公司的成长模式 以获取技术资源这种模式成长为跨国公司有明显的行业限制:第一,设计是该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第二,最佳经济规模较低的行业。 森达集团是几个农民创办的乡镇企业,它成长的关键路径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掌握设计能力的进程。先是请来苏北皮鞋之乡江都的师傅,再是请上海最好的师傅,90年代初请来台湾省最好的皮鞋设计师,还在台湾省开办了设计机构,最后请来了意大利一流的设计师,并在意大利设立了设计中心。森达正在铺建国际销售网络,在欧洲进行 OEM生产,向世界鞋王的目标稳步前进。
    • 52. 森达集团构建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森达实施“进名城、入名店、唱主角、创一流”营销策略,构建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排名前1000家大型商场中均有森达专柜或精品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有2000家专卖店。 森达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覆盖面和销售量均位居全国同行第一,并外销美、日、澳等11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各个省会城市为消费者免费皮鞋定制服务 森达推出的这一营销方式,就是被美国著名营销专家科特勒誉为21世纪市场营销最新领域之一的“定制营销”。这一营销模式,虽然不似“创牌运动”、“价格大战”等在中国市场搞得轰轰烈烈,但也早已不再是个别的、偶尔的经营行为,它正以一种强劲的整体趋势扑面而来,推动着中国市场的营销革命。
    • 53. 森达着力塑造产品形象,提升管理水平森达正努力地学习和研究世界各地的鞋文化、服饰文化,在产品、服饰、品牌、管理和营销上下功夫。森达集团设在上海的瑞普莱尔公司,每年向日本、美国及欧洲国家销售皮鞋上百万双,意大利的三家很有影响的制鞋企业(阿历桑德、尼科莱迪、百罗利和FALC集团)也在从事森达品牌的定牌生产;与意大利的马尼龙格先生合作,推行西欧管理方法,使森达的管理水平与国际市场接轨;与美国最大的皮鞋专营公司格林公司达成协议,利用格林公司现有的市场营销风格,将森达皮鞋打入美国市场;在意大利建设计中心,在欧洲开设森达专卖店。近几年来,森达集团在报刊、电台、电视台累计投放广告宣传费近3亿元,在大中城市设置大型户外公益广告近200处,为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做礼仪鞋,为共和国50周年大庆游行群众做国庆鞋,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尤其是花巨资请著名影星刘晓庆做广告,今年的中央电视台“森达杯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评选活动,更是让森达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森达集团设立了顾客服务部,开通了顾客热线电话,每天24小时接受顾客有关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咨询与投诉。 现在森达品牌凝聚了近百万连续8年消费森达皮鞋的忠诚顾客,十多万全家消费森达皮鞋的家庭。
    • 54. 森达不断创新,打造人才森达在思维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和品牌创新上做文章: 森达集团拥有六个设计中心的世界一流的皮鞋开发基地,打造森达强大的的设计开发能力,加速人力、品牌、资产、营销和管理的国际化,努力提高森达的国际竞争力,以便更快地跻身国际品牌的行列。 在上海投资4.2亿元的年产1600万双出口皮鞋生产基地———上海永旭鞋业有限公司,从总经理、到中层干部、到专业开发、营销、贸易、管理人员,全部从世界各地招聘,建立一个知识型、现代化、国际性的制鞋企业。 过去森达是每月推出3~4个新品皮鞋,就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需要每天推出3~4个新品才行。过去消化一个国际新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现在在意大利的设计师,设计一个新潮鞋款,传输至广州打成鞋版,只需要20分钟。 2001年,投资1000多万元,与世界第四大软件供应商加拿大杰雅公司合作,在制鞋业率先引进了ERP管理系统,与40多个销售分公司建立起远程分销系统,以信息技术整合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营销、管理与服务,重组企业业务流程,更快、更有效地跟踪重要数据,简便地分析和共享信息,更为快捷地响应市场变化 。 森达用国际化的视野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公司与南京大学达成协议,联合举办“森达集团职业经理培训班”,聘请6名国内专家、6名国外专家,用两年时间,对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培养前途的骨干进行一次系统的培训。
    • 55. 奥康集团有限公司 奥康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5亿多元资产、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以生产销售男女皮鞋为主的全国民营百强企业。 集团的前身为永嘉奥林鞋厂,创建于1988年。1995年经温州市政府批准组建奥康集团,被国家工商局核准为无区域集团。 集团公司现有员工3800多人,其中获高级职称73人,大专以上学历400余人,拥有18条国际一流的生产流水线,年产皮鞋800万双,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等居全国皮鞋行业第二位。公司现在在全国设立`了100多个营销机构、1800多家连锁专卖店、800多处店中店及专柜,在意大利、荷兰设立了2个办事处。同时,在总部成立技术开发中心、在意大利和广州分别设立鞋样设计中心,每天平均开发出3-5个新品种,保持“奥康”皮鞋始终走在潮流的前列。 公司被评为省名牌产品50强,中国行业十强。据全国工商联经济部所做的1998年民营企业百名排序调查,排名第100名的奥康集团有限公司,其营业收入总额为36180万元,总资产为13991万元,净资产为10992万元。 主导产品“奥康”牌皮鞋陆续获首届温州知名商标,首批温州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佩挂中国皮鞋行业最高荣誉“真皮标志”,连续三届蝉联中国真皮鞋王等称号。从2001年开始,公司实行多品牌经营,先后推出第二品牌——康龙休闲鞋,第三品牌——美丽佳人高级时尚女鞋,引起业内震动,取得极大成功。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
    • 56. 奥康集团组织结构
    • 57. 奥康集团建立了企业分销管理系统 奥康集团在信息化方面已经先行了一步。奥康目前拥有近100家营销机构和1000多家专卖店,销售人员达到780人。在采用了基于互联网络的用友伟库企业分销管理系统后,奥康实现了从业务端、客户端、管理端、系统端四方面整合的网络管理平台,监测全国分销网络的销售过程、库存、调拨、应收款、商品及价格、客户等情况,实时进行决策管理分析的可能。这套系统的实施从几个方面降低了奥康分销网络的成本,提高了效率:   1.更低的业务沟通成本:以往每月数千元的长途电话、传真、发电子邮件费用以及加班费用,将由直接上网输入原始销售数据,分销系统自行处理出漂亮完整数据报表的方式代替,每个营销点每月只需100多元上网费用支出。   2.更快更有效率的决策管理:决策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开电脑就能查到全部分支机构当天的销售数据、库存情况、客户订单数量及处理状态,销售排名、核心客户、累计销售业务变化趋势一目了然。   3.更多的销售机会:实时清查企业在全国营销网点的库存情况,通过网络化分销系统的汇总数据,实现营销网点之间的货物调拨,而原来至少需要3天才能完成清查库存的工作。   4.分销管理软件系统可以远程升级和维护,在理顺企业分销管理流程的同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极低。
    • 58. 奥康集团的营销管理 奥康集团新成立一个“专注于品牌经营”的营销总公司,全面掌控奥康自有渠道内74个营销机构、1300多个连锁专卖店、800多个店中店及专柜的运作。 “生产部”被单列出来,新成立的营销总公司以统一下单的方式,将“生产部”置入一种新的相对竞争环境中去。   奥康将参股和投资的十余家皮鞋生产型企业变成了奥康相对固定的定牌加工商。   奥康要用四年时间,把专卖店从1300家扩大到4000多家,让奥康集团成为以代销为主的高端多品牌经营公司,拥有强大的渠道和强有力的营销能力,把鞋子的销售做精、做大、做强。
    • 59. 温州东艺鞋业公司 温州东艺鞋业有限公司却选择了与截然相反的道路。  温州东艺收缩了国内几乎所有的营销网络,95%以上的产能改向欧美市场,几年精力集中于生产领域,使得东艺成了中国最大的皮鞋出口基地。  温州东艺集团收缩国内营销网络,专心于生产,实质上是将营销的风险转移到了向其下定单的采购商处。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产量,温州东艺集团董事长陈国荣觉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库存危机。
    • 60. 福林鞋业有限公司-富贵鸟福林鞋业有限公司创办于1984年,原系石狮市旅游纪念品综合厂。1991年与香港福林皮件贸易公司合资创建福林公司。 公司拥有现代化的工业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8亿,无形资产7.4亿,员工2500人,年产量达400万双,销售收入近5亿,其生产制造的主导产品“富贵鸟”牌皮鞋已形成四大系列(男、女休闲鞋系列、时装鞋系列、童鞋系列、皮具系列)等1000多个品种。荣获“全胜民营百强企业”、“农业部优质产品”、“中国十大鞋王”、“全国质量管理达标证书”、“中国鞋业全国制鞋标准化中心监制证书”、“中国乡镇企业名牌产品”、“金桥奖”、“国家计量一级企业”、“世界名牌消费品证书”、“98‘中国十大真皮鞋王”、“中国驰名商标” 等一百多项荣誉。
    • 61. 富贵鸟采用市场代理制1999年,“富贵鸟”已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了300多个网络经销点。“富贵鸟”把最大的利益让给了代理商,同时,代理商也承担了相应的资金投入风险。正是这种利润风险共担的营销方式,激励了代理商采取各种手段去消化风险,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市场代理制度使富贵鸟集团在代理商首先获得利益的基础上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发展。
    • 62. 富贵鸟利用品牌效应,从鞋类扩展到服装领域 2002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中外合作共同推出的“意大利FGN·富贵鸟”的服装展台,赢来数百家销售商竞相加盟     服装界有关专家通过调研后分析说,合作双方在国内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已经为“意大利FGN·富贵鸟”服装异军突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外方是意大利FGN公司,拥有百年成功经营经验,生产极具绅士风格的顶级“意大利FGN”男装。中方是富贵鸟集团,生产的“富贵鸟”皮鞋在消费者中有良好信誉,在国内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这种中外双方通过产品、品牌、技术、全球采购和完善的销售网络等方面相互支持的合作方式,是迅速提高国产服装新品牌市场认知度的有效途径。 为富贵鸟销售产品的销售商表示,我国服装企业不计其数,创造一个著名品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福建,但品牌效应是连续的,我们做销售就比较顺利。
    • 63. 红蜻蜓集团公司 红蜻蜓集团前身是永嘉县红蜻蜓鞋业有限公司,组建于1996年11月,是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的无区域性企业集团。其核心企业红蜻蜓有限公司为国家中型企业、全国行业百强,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企业资产达2亿多元,在全国设有8大销售区域、80个办事处、2300多家销售终端。 集团核心企业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拥有员工1500余人,公司生产的“红蜻蜓”、“红蜻王”系列皮鞋,在全国设有八大销售中心,30多个直销办事处,300多个专卖店、店中店(或专柜),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 红蜻蜓集团公司对鞋文化推崇备至,于1999年成立鞋文化研究中心,以创造高附加值的文化精品,“文化品牌兴业”为指导思想,举办“红蜻蜓杯”中国明星足球队表演赛、风筝大赛、《中华民族之魂》画册捐赠仪式、可爱的孩子竞选等大型活动,联办电视台和报纸的红蜻蜓之旅、文化家园、红蜻蜓生日Party、红蜻蜓青春不设防、红蜻蜓乐园、红蜻蜓名人与美食等栏目,开展红五月·红蜻蜓、扫盲服务、扶贫助学等系列活动,使红蜻蜓品牌得到广泛的传播,产生深远的影响,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红蜻蜓集团积极导入新思维与新机制,从产品品种经营向品牌经营、资本经营转变,从粗放型扩张向集约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生产力为主的“橄榄型”向壮大开发和销售的“哑铃型”经营转变。
    • 64. 以红蜻蜓为典范的“集团型”规模经济 核心企业1800多名员工主要负责主导产品生产以及大部分产品的鞋帮、后处理等技术难度相对较高,附加值大,对规模效益反应敏感的环节;对部分区域性、季节性产品与紧密层、半紧密屋或松散层企业进行控股合作;对生产技术要求较低,专业分工程度高的零配件及工艺环节则由半紧密层或松散层企业负责或外购,从而形成以集团公司为中心的块状规模经济。在规模经济生产体系中,集团公司处于中心支配地位,众多的中心企业牌处围从属地位。 多年来,温州市探索实行“中心——外围”生产分工协作体系。像红蜻蜓集团以集团核心企业为中心,30多个中小企业为外围,大生产、大协作。这种体系给红蜻蜓集团带来了委托制造优势、长期交易优势、专属优势、低管理成本优势等等,形成了集团型规模经济。 红蜻蜓集团创建伊始,就探索实行“中心--外围”生产分工协作体系,如今已经形成三维生产分工协作体系:以集团核心企业为中心,控股合作和外购协作为紧密外围。
    • 65. 导 读战略集团竞争态势 主要厂商及 关键成功因素 替代品 供应商价值链变动趋势 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技术趋势政策、经济因素新成功厂商
    • 66. 七匹狼鞋业采用虚拟经营和特许加盟运行模式 福建七匹狼集团,自从与香港顶好国际有限公司联合创建了七匹狼鞋业(皮具)公司后,坚持关注消费者打造品牌个性文化作为竞争市场的重要手段,将主要精力和资本集中在产品设计开发上,打造七匹狼休闲鞋、绅士鞋、时装鞋和皮具。 七匹狼鞋业看到了国内制鞋能力过大这一行业特征,将虚拟经营引入到制鞋业,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川、辽宁等地设下加工基地,以前卫的设计“量身打造”的鞋品,巧妙地将产品文化与品牌内涵融为一体。 国外品牌纷纷大兵压境,七匹狼鞋业却敢“天下先”。在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上,他们通过每年两次的推介会,将全国零售商、代理商请来“试鞋”,又采用特许加盟的方式,与它们组建连锁店铺,而卖场的面积,多的有160平方米,少的也在30平方米。总部与各地连锁店实行网络管理,使上货和配货及时进行,使促销和宣传统一发布,从而大大降低了营运成本,实现了“无资本扩张”。自1998年第一家专卖店福州开业,至今拥有的专卖店已达500家。 这家没有鞋生产能力的企业,广泛利用社会优秀的加工能力定牌生产“七匹狼”皮鞋,利用社会资本进行加盟连锁经营,全新的经营方式不仅巧妙地将高级休闲鞋的产品文化与品牌内涵融为一体,而且大大降低了产品开发和市场经营成本。 运用充满人性、激情和文化内涵的国际行销文化树品牌市场新形象,七匹狼时装鞋业公司率先与国外同类名牌产品叫板。有资料表明,七匹狼时装鞋面世仅七个月,便在全国迅速建起了500余家专卖网点,创造了我国鞋业品牌发展的佳话。
    • 67. 导 读战略集团竞争态势 主要厂商及 关键成功因素 替代品 供应商价值链变动趋势 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技术趋势政策、经济因素新成功厂商
    • 68. 近20年来我国制革产品产量快速发展(亿张)(年份)1952-2001年鞣制皮革产量
    • 69. 我国皮革制造业概况  企业总数 职工总数 总销售收入(百万元) 总利润(百万元) 资产利润率(%) 权益利润率(%) 劳动生产率(千元/人) 资产负债率(%) 总资产(百万元) 行业总体 427 76581 19897 561 3.45 12.51 64.71 72.41 16258 据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的猪皮、羊皮原料资源居世界第一位、牛皮居世界第三。其次是产量大。中国每年轻革产量4亿多平方米,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 现约有企业1.6万个(不含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村办、合作经营,个体等企业),从业人员200多万人。其中有制革企业2300个, 我国年产猪皮8000万张,羊皮4000多万张,牛皮2000多万张,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4%、18%和50%以上。 1998年皮革年产1.13亿张(折合牛皮标准张),其中轻革2.7亿平方米,重革1.7万吨,高居世界同类产品的榜首。中国2000年轻革业统计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市场年鉴
    • 70. 我国皮革制造业特点猪存栏数占世界猪存栏总数的40%,羊存栏数占世界羊存栏数的16%,羊原料皮占世界羊原料皮总产量的23%。原料皮在材质、工艺和设计上与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无论是生皮,还是成品革或皮鞋,其质量与国际皮鞋质量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各类原料皮的平均单张重量都低于世界同类产品,属于薄、瘦、小原料皮。比如猪皮服装革的内在质量与手感和外观的矛盾一直是困扰我国皮革界的难题。猪皮革的抗张强度、撕裂强度、耐磨强度比羊皮革高得多,但由于感观质量不好,一直被消费者当低档皮革看待,售价不及羊皮的一半。产品 质量差猪、羊轻革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羊轻革产量占世界羊轻革产量的21%;牛重革产量占世界牛重革产量的22%;皮鞋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皮鞋总产量的34%。 产量大原料皮资源大
    • 71. 收入最大的十家轻革制造企业收入最大的十家主要企业(创办年份) 城市 职工人数 产业所有权 销售收入(千元) 利润(千元) (排名) 总资产(千元) 主要产品 河南鞋城皮革制品有限公司(1986) 周口市 2017 港澳台资 1042651 42779(3) 974271 黄牛皮、软面革 浙江卡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88) 嘉兴市 306 有限公司 931690 77280(1) 614400 猪皮革 河北辛集制革工业区 石家庄市 1500 私营独资 887927 70774(2) 191527 皮革 温州泰庆皮革有限公司(1996) 温州市 620 港澳台资 505388 13094(12) 422703 皮革 长葛市穆斯林皮革公司(1990) 许昌市 831 集体企业 500842 36750(4) 96995 轻革 青岛信五皮革有限公司(1995) 青岛市 380 外商投资 488581 21801(7) 146997 牛皮革 河北省辛集市试炮营皮革工业区(1997) 石家庄市 1963 私营独资 460584 34880(5) 201154 轻革 平阳县金溪制革总厂(1994 温州市 3000 股份制 445910 1225(111) 40506 猪皮革 浙江富邦集团有限公司(2000) 嘉兴市 1477 私营企业 375777 18866(10) 269948 轻革 中山市南艺制革厂有限公司(1988) 中山市 452 外商投资 360679 12613(13) 152756 皮革 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市场年鉴
    • 72. 我国皮革工业发展趋势本世纪头五年中国皮革工业发展的预测: 1、中国在原料皮革及成品革进口方面还会呈现增长; 2、鞋材、辅料、五金配件等产品进口也会呈增长趋势; 3、品质上乘、价格合理的环保型皮革化工材料需求呈增长态势,但竞争激烈,特别是有助于皮革新产品开发的化工材料将会受到青睐; 4、中国市场对中档以上的皮鞋及皮革制品的需求将会缓慢地增长; 5、目前正值在中国投资开拓大牲畜养殖基地的良好时机; 6、在中国投资建立皮革、皮鞋、皮革服装厂,实现市场产地化,有利降低成本,拓展中国市场; 7、从事皮鞋、皮革服装、皮件产品设计的部门及人才在中国可以大显身手; 8、制革工程技术部门及人才在中国很受欢迎。通晓外语、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及渠道的营销、采购及管理人才将在中国大受欢迎; 9、技术先进、符合国情的皮革环保技术及设备将在中国打开市场; 10、中国政府制订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境内外企业在西部投资创造了极好的机会。中国西部十省、市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牲畜存栏数占全国存栏总数的40%,但技术落后,人才匮乏,对国内外先进皮革加工技术和人才需求殷切。
    • 73. 中国皮革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环保挑战我国是皮革生产大国也是排污大国 传统的制革生产是典型的以高投入、高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制革工业中只有35%左右的原料转变为成品革,我国每年产生100多万吨的皮革固体废弃物。 制革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化工原料和消耗相当于原料皮重量50倍以上的水,全国皮革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亿吨,仅次于造纸。在我国一些制革密集地区,水质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灌溉和生活环境。 一些地区水资源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皮革业的发展。皮革工业如果不能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大的改进,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入WTO后如果不能及时提高产品档次,从数量主导型向品质、效益型转变,中国就无法实现从皮革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在国际竞争中也无法摆脱劣势。 在意大利、德国等皮革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分段建厂的方法,企业大多集中在皮革工业园区,有利于废水的统一综合处理。 制革工业废水处理采用新技术突破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皮革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新型技术将制革湿操作工段污染最严重、处理最困难的烂毛废液、复灰液和铬鞣废液循环利用,可实现制革清洁化生产,同时还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回收利用大量的皮化辅料,降低综合废水的处理负荷,使建设费和运转费大大减少。
    • 74. 导 读战略集团竞争态势 主要厂商及 关键成功因素 替代品 供应商价值链变动趋势 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技术趋势政策、经济因素新成功厂商
    • 75.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购买皮鞋最多,其次是拖鞋和凉鞋中国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购买主要商品数量统计(平均每人全年)(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
    • 76.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购买鞋类商品的数量变化中国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购买主要商品数量变化表统计(平均每人全年)  单位 2000年 1999年 2000年比上年增减 2000年比上年增幅(%) 鞋类 双 2.50 2.44 0.07 2.69 皮鞋 双 0.78 0.79 -0.01 -1.26 旅游鞋 双 0.10 0.09 0.01 7.92 布鞋 双 0.21 0.22 0 -2.09 雨鞋 双 0.01 0.01 0 -0.90 凉鞋 双 0.30 0.27 0.02 9.12 拖鞋 双 0.59 0.56 0.03 5.45 其他鞋 双 0.52 0.50 0.02 3.57 (资料来源于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
    • 77. 导 读战略集团竞争态势 主要厂商及 关键成功因素 替代品 供应商价值链变动趋势 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技术趋势政策、经济因素新成功厂商
    • 78. 行业价值链轻革制造制胶皮鞋制造皮鞋销售消费者鞋底、鞋 后跟制造2000年轻革制造行业销售利润率2.82%,略高于皮鞋制造业; 全国制胶企业几十家,一双鞋中胶的成本只占1毛多,占比微弱。 国产鞋机制造企业经营较为艰难 2000年皮鞋制造业销售利润率2.35%; 少数企业同时制造鞋底、鞋后跟材料,绝大多数企业是分开经营。 方式有:自产自销、代销、批发后再由中间商介入流通、厂家开设连锁店、特许经营。 包括美国市场在内,中国鞋出口总量的70%左右都通过外商转销。纵然消费者的购买价比出产价翻了3到5倍,但生产厂家每双鞋也只赚到8--10元人民币的加工费,巨额利润流入中间商腰包。 皮鞋制造相关产业进入壁垒较低,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微利行业,利润率趋于一致。制鞋机制造
    • 79. 导 读产品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技术趋势政策、经济因素
    • 80. 我国皮鞋制造技术状况以全世界的鞋类供应情况而言,中国仍然是低价鞋的最大供应商。然而习惯于接大订单的作法,也丧失了许多开发高品质产品的良机,自然开发能力也无从培养。 我国鞋的质量、材质和工艺与国际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制鞋材料、底料的运用,鞋楦的合理性、舒适性,以及鞋款的设计思想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同时,国内制鞋企业在产品和材料的信息更显得落后,一些企业的产品多年单一化,很少有变化。目前国内大部分鞋类原辅材料生产企业仍未按标准化、现代化方式组织生产,更缺乏外部质量监督,因此鞋辅材料质量严重不稳定,致使制鞋企业产品质量起伏不定辅材质量不稳我国制鞋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科技投入少。我国每年用于制鞋行业的科研经费不足制鞋发达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1/15。并且由于水平“并联式”的科研运作模式,即水平大致相近的同一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各自为政,缺少合作。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35%。我国制鞋行业在消化、应用、推广国外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方面成功率较低,企业间多以相互模仿、抄袭为主,低档次产品充斥、滞销;高档产品生产能力不足;配套材料、零部件仍未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科研力量薄弱开发能力薄弱
    • 81. 鞋类产品消费发展趋势1、鞋类产品功能消费细化。 当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品位、并有一定的经济做保障时,人们穿鞋就如同穿衣服一样,不同的穿着用途和不同的场合,人们会选择穿不同的鞋。在产品功能细化中,未来休闲鞋(包括运动鞋)和越来越时装化和个性化的女性将得到较大发展,休闲鞋的多功能,舒适性、审美性和个性化将成为发展趋势。 2、鞋靴产品消费审美化。 鞋作为妆扮人的外表形象的重要服饰品,消费者正越来越看重它的审美价值及所带来的一种审美享受。有调查表明,人们在消费鞋类产品时考虑的诸多因素中,款式是否满意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穿着的舒适性,接着是质量、价格等因素。由此,可以推测,鞋类产品消费审美化是21世纪鞋类消费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3、鞋类产品消费个性化。 能够体现自我存在的、有个性的商品都将在新的世纪中广受欢迎。服装和鞋类产品又是这些商品中更易体现其个性的商品,更易使拥有或选择这类商品的人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以及所带来证明自我的一种乐趣。在新的世纪里,鞋类产品消费个性化的趋势在青年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4、鞋类产品消费时尚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消费领域中的时尚化表现愈加突出。这种时尚化消费表现在人们对鞋靴的楦型、结构式样、材质、色彩、图案、装饰工艺、装饰配件和新功能的不断追逐。鞋类产品消费时尚化,也可以说是一种消费流行化。 5、新功能鞋消费增加。 人们会给他们带来健康、轻松、娱乐、方便、实用等新功能的鞋类产品充满兴趣。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努力地使这些变为现实,如纳米技术在皮鞋制造上的应用。
    • 82. 皮鞋制造技术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人体工程学原理、高科技的鞋底和鞋面,已全面进入制鞋业,制鞋业的生产效率、工艺水平和现代感、时尚感有了明显的提高 纳米材料的的应用。纳米材料的的一个主要特性就是超常规物性,如纳米氧化锌作为橡胶的无机活性剂,应用到橡胶鞋底生产,用量不仅比间接法氧化锌特级品少1/3,而且耐高温、耐老化。,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极佳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塑性及光学性能和电磁性能,可提高鞋制品的防腐蚀能力。 先进的人造革、合成革等合成材料正逐步出现在制鞋生产线上。据有关专家预测,人造(合成)革鞋将占据未来鞋品的半壁江山。 设计无纸化。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制鞋机器设备和设计手段必将逐步取代现有的生产设备。计算机在制鞋辅助设计中有着很强的发展潜力。 制鞋CAD/CAM软件的应用使设计师在鞋款的开发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设计师们的工作重心由传统繁杂的制板转为产品款式的开发和创新上,以适应时代对鞋产品款式变化快的要求;同时制鞋CAD/CAM软件能对鞋款资料进行系统管理,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它也使未来鞋业针对每个人对鞋的合理性、实用性、审美性和个性化的需求而进行专门的设计生产变为可能。 商务电子化。商务电子化进程的加快,鞋业商务电子化也势在必行,鞋业商务电子时代的到来,预示鞋业发展模式的一种根本性转变,在一定时机和条件下,有规模的制鞋企业都将转入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中,否则将很可能遭到无情淘汰。
    • 83. 制鞋工业营销管理发展的趋势在新的世纪里,制鞋企业或鞋业公司更加看重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产品营销两个环节,而将鞋靴产品的生产加工置于次要地位。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世界著名品牌发展模式就是如此。它们并不在本土设立生产加工鞋类产品的工厂,而是设立新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将开发出的新产品以订单方式不断送往遍布世界各地的加工企业去订牌生产,然后再通过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以及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来获取高额的利润。未来世界制鞋工业发展的另一重要趋势是企业更加注重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的实施,并由运动鞋向其它鞋类品种转移。对品牌关注是现代人消费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品牌可以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并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世界第一运动鞋品牌耐克,通过成功实施品牌战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制鞋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不仅可使企业当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这种无形资产还能够持续不断地创造新价值和稳定其产品的市场价格,正是由于品牌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制鞋业同其它工业领域一样,在新的世纪里将更加注重对品牌的建立和塑造。
    • 84. 导 读政策因素 环境因素加入WTO的影响 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技术趋势政策、经济因素
    • 85. 行业政策影响因素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近期提出了我国皮革工业结构调整具体建议: 1、实施“科技兴皮”,加强各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皮革行业整体素质。 2、针对美国、欧盟、日本市场的影响和变化,加快多元化拓展国内外市场的步伐,继续积极组织企业对俄罗斯、乌克兰、东欧以及非洲市场的开拓。 3、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我国皮革产品的档次,逐步改变我国皮革制品出口以低档产品为主变为以中档产品为主,使皮革工业以数量主导型向以质量、品种、出口、效益型过渡。 5、提高全行业环保意识,保证皮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制定的《中国皮革工业“十五”计划及2015年长远发展规划(草案)》提出皮革工业“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是:调整和优化结构,使皮革工业从数量主导型发展模式过渡到质量、品种、出口、效益主导型发展模式,争取用10--15年时间,使我国由皮革生产大国进入世界皮革强国行列。 为了实现“二次创业”的目标,中国皮革工业将实施如下措施:1、“科教兴皮”提高全行业综合素质。2、不断拓展、培育国内外皮革专业市场。3、实施名牌战略,做好真皮标志工作,为争创国际知名品牌打好基础。4、强化全行业环保意识,保证皮革工业可持续发展。20010218《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年产折牛皮三万张以下的制革厂坚决取缔;
    • 86. 环保治理形势严峻由于我国制鞋工业相对比较落后,管理者环保意识不强,员工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制鞋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环保治理形势相当严峻。 制鞋企业存在着多种污染,有有机溶剂挥发物(如甲苯、正已烷、乙酸乙酯、甲乙酮、丙酮、溶剂性汽油等)的污染、噪音污染、粉尘污染、废弃物污染、产品内含物/残留物污染等,其中有机溶剂挥发物的污染最为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我国制鞋企业的车间和上空约有8万多吨的有机溶剂气体在飘逸,在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周边大自然环境。 制鞋企业的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有的立竿见影,很快显现,有的长期潜伏,后患无穷;有的危及人身,有的破坏生态;有的降低产品质量;有的增加生产成本,举不胜举。制鞋企业的污染对企业形象、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甚至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提高行业环保意识,健全环保法规建设,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已成当务之急。
    • 87. 加入WTO后中国鞋业外销受益内销受阻中国鞋业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加入WTO对鞋业关系十分密切。目前全国有2万多家鞋类企业,1998年出口型企业达4483家,总共出口鞋31亿双,占总产量1/2,出口额83.97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56%。目前鞋业直接就业者约150万人。 一、鞋类出口直接受益 一方面可以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特设的解决贸易争端的机构和程序,比较公平地解决贸易争端;另一方面,配额的取消可以使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外销公司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发达国家各种鞋类商品关税降幅将近40%,发展中国家的关税降幅比发达国家稍低,但由于其基数较大,因此,绝对降税幅度也是很大的。 “入世”后还可以享受“普惠制”待遇,增加我国商品在发达国家的受惠程度。 二、国产内销高档皮鞋受冲击最大 入世后,我国的首要义务是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税率在近几年仍将进一步降低,但关税降低必然使大批西班牙、意大利中档皮鞋进入我国高档鞋市场,进口鞋价大跌,对国产高档鞋的冲击将非常明显和十分严重。 三、鞋机、鞋面革市场将最为惨烈 加入WTO后,国内鞋机、台湾鞋机将同时受到欧洲鞋机的冲击,这对日子本来就不好过的国产鞋机来说无疑又是雪上加霜。外国牛皮革比我国货质量好,价格低,高档皮革比我国产量大,高档原皮资源比我国丰富,外国货一旦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国内企业将会无所适从。 四、鞋类企业大鱼吃小鱼现象加剧 一些产量较小、经济实力薄弱的手工作坊式小厂,从前只靠贸易商转单过日子,今后如果不扩大产量,只有并入大厂致力于外销。因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会增大企业资产重组的力度和广泛性。
    • 88.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