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掌握中國未來十年的大機會1
    • 2. 壹、中國大陸宏觀經濟展望 貳、中國大陸投資環境簡介 參、投資管理機構 肆、申請設立外資企業及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手續如附件參考 伍、中國沿海重要城市圖 陸、大陸五大投資區域簡介2
    • 3. 壹、中國大陸宏關經濟展望一、經濟成長回顧:底部回暖 ◆中國經濟自1992年達14.2%高峰後,逐年下滑至1999年7%的谷底,2000年、2001年全球景氣不佳之際,但中國景氣卻已呈穩健回升之趨勢,根據估計自北京申奧成功後,未來幾年經濟成長至少每年可維持在7.5%以上。 ◆中國的通貨膨脹自1994年達21.7%的頂點,快速回落形成通縮,近年來物價雖有改善,但由於市場化改革帶來不穩定之預期,短期內通貨仍會呈現緊縮之局面。3
    • 4. 二、2001年總體經濟回顧 ◆ 中國經濟增長開始穩定回升,但說未來會加速增長為時過早,預計中國經濟未來將保持穩定增長。 ◆ GDP增長的主要動力仍要賴國內的需求,包括消費和投資。 ◆ 政府繼續維持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隨著中國加入WTO,利率得市場化和匯率的逐漸放開,作為新興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預計人民幣匯率將繼續保持穩定並有走強趨勢。 ◆ 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逐漸得到關照,他們的活躍將成為推動經濟成長、解決就業問題的新力量。4
    • 5. 三、十五年經濟發展綱領 ◆ 精神:集中力量加快經濟增長並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 主要目標: ----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為到2010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堅實基礎。 ----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保障比較健全,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 ----就業渠道拓寬,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生態環境建設得到加強。 ----科技教育加速發展,國民素質進一步提高。5
    • 6. 6
    • 7. <承上頁> 註:*增減%系指與上年同期比較。 (1)台灣對大陸出口估計:1992年以前採香港海關統計,1993年以後採台灣經香港轉口輸往大陸、我對大陸直接輸出之總和。另據大陸海關統計,2001年1-6月大陸對台灣出口24.14億美元,同比增長36.4%。 (2)台灣對大陸進口估計:1992年以前採香港海關統計,1993年以後採我國海關統計。另據大陸海關統計,2001年1-6月台灣對大陸出口估自台灣進口116.24億美元,同比增長30.8%。 (3)另據大陸外經貿部統計,2001年1-6月新批准台商投資專案為1399個,同比增長13.65%,合同台資金額19.91億美元,同比增長31.29%,實際使用台資金額10.28億美元,下降16.95%。7
    • 8. 8
    • 9. 貳、中國大陸投資環境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陸地面積達960平方公尺。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中國疆域遼闊,全國共設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331個地(州、盟)、664個市、2126個縣、737個市轄區。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共有56個民族,而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999年達125909萬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9
    • 10. 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由南至北、由東向西逐步推進,已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邊開放帶、沿江開放帶和內地省會城市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隨著投資環境的逐步改善,國際資本已遍佈全國各地區,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活躍的外商投資市場之一。 目前,中國吸收外商投資已達到一定規模,截至1999年底,全國共批准外商投資企業34萬餘家,合同外資金額超過6000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超過3000億美元。國際資本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份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是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10
    • 11. 運輸與通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交通運輸郵電通信事業發生了歷使性的巨變。已初步建立起鐵路為骨幹,公路、水運、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綜合運輸網路。鐵路營業里程達7.06萬公里,居亞洲第一,電氣化鐵路達1.3萬公里,公路通車里程127.85萬公里,汽車專用公路達243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48公里。民航通航機場達到143個,民航定期航班,新開和恢復航線232條,其中國內214條,國家14條,地區4條,定期航班線總數為1122條,航線總里程達150.6萬公里。11
    • 12. 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是大陸一貫堅持的方針。中國政府將在進一步改善投資硬環境,加強能源、交通、通信、市政公用事業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著力改善投資軟環境。 1. 加強涉外經濟法制建設,完善各項法律法規,加快建設統一 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2. 切實保障外商投資企業機管理自主權,維護投資各方的合法 權益。 3. 堅持制止對外商投資企業一切形成的亂檢查、亂收費、亂攤 派、亂罰款;各級政府要提高辦事效率,簡化審批程序,做 到制度公開,政策透明。 4. 逐步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隨著投資環境的改善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以及中國加入WTO後 ,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待遇逐漸趨于一致。12
    • 13.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霍米卡拉斯指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中國,將成為亞洲地區一支非常積極的經濟力量。對2002年中國經濟增長來說,是一條好消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葉震說,2002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是相當多的,其中包括內需啟動、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發揮作用、引進外資增加、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中國之入世等。 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明顯加強。最新消費者信心的監測報告顯示,目前有五成以上的消費者對中國經濟未來的表現持相對樂觀的預期。企業家信心指數也保持在歷史第二高點。由於居民消費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消費者和企業家信心走強將對擴大內需具有重要意義。13
    • 14. 2001年上半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百分之九十三,充分表明積極財政政策成效顯著。隨著今年發行的一千五百億國債所得大部份資金在下半年到位,以及糧價上揚帶來農民收入增加,下半年投資和消費需求都將穩步增長。同時,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使得企業活力增加,年初國企經濟效益達到近年來最高水準。雖然近幾個月工業企業生產和利潤增長幅度有所落差,但仍然保持了兩位數的高增長速度。 雖然2001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增速減緩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將顯現出來。但另一方面,奧運會、入世和外資加速湧入卻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國家統計局預計,今後七年內,籌備奧運會將平均每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零點三到零點四個百分點。自今年初以來,外商直接投資額保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增長速度。由於中國之加入世貿組織,無疑會導致新一輪外商投資高潮的到來。 14
    • 15. 參、投資管理機構 中國對外商投資實行分級管理,國務院是最高管理部門,國家對外貿易機濟合作部是外商投資的主要部門,主要負責制定相應法規、批准設立和管理外商投資企業等工作;新建外商投資企業的項目建議書由國家計劃委員會負責審批;老企業改造項目由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負責審批;重點行業、試點行業由行業主管部門制定行業規劃並審批。 各省、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有投資總額3000萬美元以下項目的審批權限,地方政府各相應部門可在此權限內自行審批設立非限制性項目,限制類以及限額以上的項目由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審批。15
    • 16. 16
    • 17. 【附件】 申請設立外資企業的手續 (一)設立外資企業的條件 1. 設立外資企業,必須有利于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能够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2. 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從事新産品開發,節約能源和原材料,實現産品升級換代,可以替代進口的。 3. 年出口産品的産值達到當年全部産品産值50%以上,實現外匯收支平衡或者有餘的。 (二)下列行業禁止設立外資企業 1.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 2. 國內商業、對外貿易、保險; 3. 郵電通信; 4. 中國政府規定禁止設立外資企業的其他行業。 肆、申請設立外資企業及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手續17
    • 18. 【附件】 申請設立外資企業的手續 (三)下列行業限制設立外資企業 1. 公用事業; 2. 交通運輸; 3. 房地産; 4. 信托投資; 5. 租賃。 (四)批准設立外資企業的機關 1. 設立外資企業的申請,由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審查批准後,發給批 准證書; 2. 設立外資企業的申請屬于下列情形的,國務院授權省、自治區、直 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發給批准證書 (1)投資總額在國務院規定的投資審批許可權以內的; (2)不需要國家調撥原材料,不影響能源、交通運輸、外貿出口配 額等全國綜合平衡的。 18
    • 19. 【附件】 申請設立外資企業的手續 (五)申請設立外資企業的手續 1. 外國投資者在提出設立外資企業的申請前,應當就下列事項向擬設 立外資企業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交報告。報告內容包 括:設立外資企業的宗旨;經營範圍、規模;生産産品;使用的技 術設備;産品在中國和國外市場的銷售比例;用地面積及要求;需 要用水、電、煤、煤氣或者其他能源的條件及數量;對公共設施的 要求等。縣級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受到外國投資者提 交的報告之日起30天內以書面形式答復外國投資者。 2. 申請設立外資企業,其産品涉及出口許可證、出口配額、進口許可 證或者屬于國家限制進口的,應當依照有關管理許可權事先征得對 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的同意。 19
    • 20. 【附件】 申請設立外資企業的手續 3. 外國投資者設立外資企業,通過擬設立外資企業所在地的縣級或縣 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幷報送下列文件; (1)設立外資企業申請書; (2)可行性研究報告; (3)外資企業章程; (4)外資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會人選)名單; (5)外國投資者的法律證明文件和資信證明文件; (6)擬設立外資企業所在地的縣級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書 面答復; (7)需要進口的物資清單; (8)其他需要報送的文件。 20
    • 21. 【附件】 申請設立外資企業的手續 上列(1)、(2)項文件必須用中文書寫;(2)、(4)、(5) 項文件可以用外文書寫,但應當附中文譯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外國投 資者共同申請設立外資企業,應當將其簽訂的合同副本報送審批機關備 案。設立外資企業,的申請書應包括:外國投資者的姓名或者名稱、住 址、注册地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國籍、職務;擬設立外資企業的名稱 、住所;經營範圍、産品品種和生産規模;擬設立外資企業的投資總額 、注册資本、資金來源、出資方式和期限;擬設立外資企業的組織形式 和機構、法定代表人;采用的主要生産設備及其新舊程度、生産技術、 工藝水平及其來源;産品的銷售方向、地區和銷售渠道、方式以及在中 國和國外市場的銷售比例;外匯資金的收支安排;有關機構設置和人員 編制、職工的招用、培訓、工資、福利、保險。21
    • 22. 【附件】 申請設立外資企業的手續 勞動保護等事項的安排;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程度和解决措施;場 地選擇和用地面積;基礎建設和生産經營所需資金、能源、原材料及其 解决辦法;專案實施的進度計劃;擬設立外資企業的經營期限。外資企 業的章程應包括:名稱及住所;宗旨、經營範圍;投資總額、注册資本 、出資期限;組織形式;內部組織機構及其職權和議事規則。法定代表 人以及總經理、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等人員的職責、許可權;財務、會 計及審計的原則和制度;勞動管理;經營期限、終止及清算;章程的修 改程式。上列(1)、(2)、(3)項手續可以委託中國的外商投資企 業服務機構或者其他經濟組織代爲辦理,但雙方須簽訂委託合同。 22
    • 23. 【附件】 申請設立外資企業的手續 (七)審批的期限及得到批准後申請登記的期限 1. 審批機關在收到申請設立外資企業的全部文件之日起90天內决定批 准或者不批准。審批機關如果發現上述文件不齊備或者有不當之處 ,可以要求限期補報或者修改。 2. 設立外資企業的申請經審批機關批准後,外國投資者應當在收到批 准證書之日起30天內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 。外國投資者在收到批准證書之日起滿3O天未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 申請登記的,外資企業批准證書自動失效。 【註】本附件為中央公佈之設立程序,各地方投資因區域、項目類別、 投資者身份條件、主管機關之不同,可有不同之規定,另2002年 4月1日頒佈施行之<指導外商投資方向規定>中,對於鼓勵、限 制和禁止之項目,有更新、更詳細之指導原則。23
    • 24.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慶市 浙江市 安徽省 四川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河南省 廣東省 福建省 廣西省 青海省 吉林省 江蘇省 廈門市 瀋陽市 深圳市 遼寧省 青島市 哈爾濱 煙台市 大連市 寧波市 武漢市 黑龍江 貴州省 寧夏伍、中國沿海重要城市圖24
    • 25. 陸、大陸五大投資區域簡介台商登陸較早且密集的五大經濟區域,包括: 珠江三角洲 (計有深圳、東莞、廣州、惠州、中山、珠海等六個城市) (2)福廈漳泉(計有福州、廈門、漳州、泉州等四個城市) (3)長江三角洲(計有上海、蘇州、寧波等三個城市) (4)長江中小游(計有重慶、成都、武漢等三個城市) (5)環渤海灣(計有北京、天津等二個城市)25
    • 26. 上述五大經濟區域抽樣城市台商訪談資料,就生產、行銷、金融、財務、政策法規及社會治安等五大投資環境十一項指標而言,各區域綜合評比最高的城市分別為環渤海灣及天津;長江中上游之重慶;珠江三角洲之中山;福廈漳泉之泉州;長江三角洲之蘇州,至於各經濟區域抽樣城市投資環境細項指標之比較情形說明如下:26
    • 27. 1.珠江三角洲區域:(深圳、東莞、廣州、惠州、中山、珠海) 珠江三角洲東側的深圳、東莞之「人才取得與培養」、「行銷通路」等指標領先,但在「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優惠政策」、「社會治安」等指標均遜於西側的珠海、中山兩城市;而珠江三角洲的頂點廣州的各項指標評價則介於中間。許多新登陸台商多以治安為投資決策的首要考量,並認為本區域社會治安嚴重惡化。27
    • 28. 2.福廈漳泉區域:(福州、廈門、漳州、泉州) 廈門之「融資狀況」、「行政效率與配合度」、「攤派問題」等指標優於福州、漳州、泉州;福州之「人才取得與培養」、「社會治安」優於其他城市; 至於漳、泉兩個二線城市,主要提供更多彈性及權宜優惠措施,故受到此二城市台商好評,但攤派問題亦較福廈兩個一線城市嚴重。本區域於形格勢禁,不似其他地方產業發展空間廣闊,而且消費人口數均不及其他四個區域。28
    • 29. 3.長江三角洲區域:(上海、蘇州、寧波) 蘇州之「人才取得與培養」、「市場競爭力」、「融資狀況」、「帳款催收及三角債」、「攤派問題」、「社會治安」等指標優於上海、寧波;上海僅在「行銷通路」指標較優;寧波之「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優惠政策」、「行政效率與配合度」優於其他二市。本區產業競爭激烈,是跨國企業馳騁的地方,不利中小型的台商發展,亦不易獲得當地政府的重視。29
    • 30. 4.長江中上游區域:(重慶、成都、武漢) 成都之「行銷通路」、「市場競爭力」優於武漢、重慶;武漢僅「基礎設施」較優;重慶的各項指標評價約略在兩城市之間。本區域的產業配套環境不全,不利出口加工產業,而且出海太遠,運費佔成本比重過大,除非利用當地豐沛的資源,並以銷售至當地市場為目標,但由於本區域的所得、消費不及沿海,如四川、湖北的年均貨幣工資只是上海的一半,在生產、銷售兩不利的劣勢環境下,自然較難受大部分台商青睞。 30
    • 31. 5.環渤海灣區域:(北京、天津) 天津之「產業配套」、「行銷通路」、「優惠政策」、「行政效率與配合度」等指標優於北京;而北京在「基礎設施」、「攤派問題」二項指標優於天津,其餘指標則差別不大。本區域產業配套不強,許多原物料配件需從華南、華東調集,不利出口加工型態產業,而本區域的商業氣氛不強,保守性強,需花相當代價才能進入當地內銷市場,且要冒呆帳之危險。再者,本區域氣候較不適合習慣亞熱帶氣候的台灣人。例如在河北保定興辦華北國際工業園區的台灣企業,在回台招徠電子業登陸華北時,時常遭業者持氣候及溫度不利精密電子生產為由所拒絕,由此可見一斑。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