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际商务讲座国际贸易理论
    • 2. 国际贸易理论16-17世纪 重商主义(Thomas Mun) 18世纪 绝对优势理论(Adam Smith) 19世纪 比较优势理论(David Ricardo) 20世纪 H-O理论(E.Heckscher & B.Ohlin) 20世纪60年代 产品命周期理论(R.Venon) 20世纪80年代 新贸易理论(Paul Krugman) 20世纪90年代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M. Porter)
    • 3. 重商主义理论(Mercantilism) -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16世纪中产生于英国 Thomas Mun于1630年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写道:“增加国家财富的通常作法是进行对外贸易,但是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每年我们向陌生人销售的产品的价值一定要高于我们所消费的来自他们的产品的价值” 提倡政府对贸易进行干预以实现贸易顺差,即“奖出限入”:出口应得到补贴,进口应受关税和配额的限制
    • 4. 新重商主义 -日本是一个新重商主义国家吗?芬兰财政部的一位官员J.Hagelstam注意到,在大多数贸易谈判中: “各个谈判国,包括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采用的方法都是要求在本国享有最大比较优势的领域里实行贸易自由化,而抵制在它们的比较优势较小的领域里实行贸易自由化,它们担心在这些领域里国内生产会被进口所取代” 很多国家的贸易策略都是在促进出口的同时限制进口。例如:日本在食品、化妆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采取各种进口限制措施
    • 5. 绝对优势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1776年Adam.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 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效率各不相同,强调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当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高于其他任何国家同一产品的生产效率时,这个国家在这一产品的生产上享有绝对优势 各国应专门生产其享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用这些产品换回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两国均可从贸易中获益。(绝不要自己生产能以更低价格从其他国家购买来的产品)
    • 6. 比较优势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1871年David Ricardo在《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一书中提出 一个国家应专门从事其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生产,而从其他国家购买其生产效率并非最高的产品,即使其自身生产所购产品的效率比出口国高 自由贸易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因为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条件下的潜在世界产量大于限制性贸易条件下的产量 为鼓励自由贸易提供了根本依据
    • 7. O-H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1919年和1933年分别由瑞典经济学家Hechscher和Ohlin 提出 比较优势源于国家间要素禀赋的不同 国际贸易模式是由要素禀赋的差异而非生产率的差异决定的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自然拥有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 一个国家某种要素的拥有量越丰富,其成本就越低,该国就出口相关产品,而进口本国要素匮乏的那些产品 自由贸易是有利的
    • 8. 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狭义: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广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各国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
    • 9. 里昂惕夫悖论 (Leontief Paradox)美国经济学家 1953年发表研究报告指出: 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商品更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正好与H-O理论相反 相关解释:美国在创新方面有优势,创新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较低,要求技术劳动力和创新技术
    • 10.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劳动力不同质 存在人力资本 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稀缺 要素密集度逆转
    • 11.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Theory of product cycle)20世纪60年代中美国经济学家R.Venon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 产品创新阶段:创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并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到其他与创新国家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 产品成熟阶段:创新企业的生产逐渐转移到国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出口逐渐减少 产品标准化阶段:生产的最佳地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原创新国家成为进口国 Case:美国施乐公司的复印机
    • 12. 新贸易理论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Paul.Krugman在《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中提出 在较大的规模经济(即必须达到一定生产规模,才能分摊固定成本,从而赢利)的存在意味着世界市场只能 支持少数几家公司赢利的行业里,一个国家可能会因为它的公司能获得先发优势而在该行业的某些产品的出口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某些情况下,各国之所以专门生产和出口某些产品并不是因为要素禀赋的不同,而是因为在某些行业,世界市场只能支持数量有限的公司的存在(如商用飞机行业)。在这些行业里,首先进入市场的公司会建立起一种后来者难以动摇的竞争优势,即先发优势( First-mover advantages) 先发优势指能最终促使一个公司成为某个行业先行者的经济和战略优势 运气、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公司获得先发优势起重要作用 为政府干预和战略性贸易政策提供了论据
    • 1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金刚石”理论1990年哈佛商学院M.Porter在《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中提出 一个国家的内部竞争环境由四大因素形成,它们可以促进或阻碍竞争优势的创建 四大因素是: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以及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 公司最有可能在金刚石条件最为有利的行业或行业部门中取得成功。如:日本汽车工业、瑞士精密仪器和药品、德国和美国的化工业 政府采用不同的政策可以改善或损害国家优势
    • 14. 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辅助产业公司策略、 结构 波特“金刚石”理论:四因素理论
    • 15.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所处的地位,包括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 基础要素: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 高级要素:通信设施、掌握高级术的熟练劳动力、科研设施和技术诀窍 高级要素是个人、公司和政府投资的结果,其对竞争优势最重要 基础要素处于劣势的压力往往使该国家在高级要素上进行投资
    • 16. 需求状况是指国内市场对该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 国内需求的特点对于国内产品特征的形成、促进创新及质量提高尤为重要 一个国家的消费者精明而挑剔,则这个国家的公司能够获得竞争优势 如:日本的照相机购买者十分精明;芬兰的Nokia和瑞典的Erison手机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得宜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消费者对此领域的产品要求高
    • 17. 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是指国内是否具备有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 相关产业或辅助产业对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波及到另一产业,从而帮助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确定竞争地位。例如:美国在半导体工业的领先地位为其在PC和其他技术先进的电子产品方面的成功提供了基础;瑞士在制药业方面的成功与其过去染料工业的国际性成功密切相关 一国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成功产业一般是由很多相关产业组成的一个产业群,如德国的纺织服装业包括高质量的棉花业、合成纤维业、纺织机针制造业和一系列纺织机械制造业
    • 18.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指有关公司的创立、组织和管理的规定以及国内的竞争状况。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管理观念”,这些观念对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有影响 在某个行业里,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创立和保持密切相关。如Nokia
    • 19. 评论H-O理论对国际贸易模式的预测性差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能预测国际贸易模式 美国制造飞机而不是汽车,并不是因为其要素禀赋特别适合于商用飞机的生产,而是因为美国生产飞机的效率高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似乎不像1945-1975年那样有预见性 新贸易理论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思想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具有现实意义
    • 20. Impl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将各种生产活动分散到效率最高的地方,从而形成一个生产活动全球网络 投入大量资金,努力创建先发优势,即使在新产品或新企业开始赢利之前会有几年亏损。例如:日本LCD 商业公司可以通过向政府进行游说,帮助促进自由贸易或推行贸易管制 政府应制订相关政策创造有利环境,鼓励竞争
    • 21. 思考题举例说明美国对外国竞争者采取的新重商主义的做法。 运用新贸易理论和PORTER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阐述政府的政策有助于创建本国在某个领域的国家竞争优势。建议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