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卫生服务研究第一节 概述
    • 2. 概念: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一、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卫生服务研究领域中普遍关注的三个问题: 提高卫生服务的普及程度和居民接受卫生服务的能力, 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2. 控制医药费用, 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3. 3. 改进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卫生服务研究的目的: 为了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尽可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从而保护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二、卫生服务研究的分类 (一)卫生系统研究 (二)卫生工作研究 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 (三)医疗预防效果评价
    • 4. (四)行为医学研究 三、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 (一)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国家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 (二)评价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影响因素:地理环境、文化教育、经济状况、人口、预防保健、医疗质量 (三)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
    • 5. 1.卫生人力 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是研究重点 2.卫生机构 纵横向之间的关系 3.装备供应 大型医疗仪器的配备、药品的来源与使用 4.知识和技术 健康教育 (四)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 6. 区域卫生规划 : 根据需要,确定各级医院的功能以及不同性质卫生机构之间的协调发展 (五)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卫生费用的筹集、数量、分配、使用及其组成,是决策者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 四、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 1.考察卫生服务发展的变动规律,预测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
    • 7. 2.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状况及水平 3.按卫生系统不同专业系统分门别类地研究卫生事业的特点,评价卫生服务的效益及效果 (二)分析性研究 研究卫生服务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医疗保健制度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经常应用。 (三)实验性研究
    • 8. 以社区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试验。如缺氟地区采用饮水加氟预防龋齿等。 (四)理论研究 应用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阐述卫生服务与有关因素的联系及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如卫生人力、病床需要量的预测等。 (五)系统分析法 运用系统分析技术,综合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提出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和优化选择。
    • 9. (六)综合评价法 7国12地区的卫生服务研究,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七)投入产出法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 五、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进展 (一)上海县卫生服务研究的经验得到推广应用 卫生部医政司1985和1986年10省28万农民和8万城市居民的卫生服务调查
    • 10. (二)卫生服务研究内容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预防保健、综合研究方向扩展 (三)卫生服务研究方法向多样化发展 重复性或连续性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从描述向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发展
    • 11. 第二节 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一、基本概念 健康: 2. 卫生服务需要: 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认识到的需要、由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以及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
    • 12. (三)卫生服务需求: 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而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量。 (四)卫生服务利用 是需求者直接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 (五)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 联系 需求=需要×利用率
    • 13. 二、常用的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利用率指标 (一)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 1.疾病频率指标: (1)两周患病率=前两周内患病人(次) 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患病的定义 (2)慢性病患病率=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 (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慢性病的定义
    • 14. (3)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 健康者的定义 2.疾病严重程度指标 (1)两周卧床率=前两周内卧床人(次) 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2)两周活动受限率=前两周内活动受限 人(次) 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3)两周休工(学)率=前两周内因病休工(学)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 15. (二)卫生服务需要量的应用 计算因病休工而引起的间接经济损伤 估算门诊和住院服务量 计算病床需要量和医务人员需要量 (三)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门诊服务利用指标 两周就诊率=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2)两周患者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
    • 16. (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未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 住院服务利用指标 (1) 住院率=前一年内总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人均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人(次)数 未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100% 3. 预防保健服务利用指标
    • 17. 采用卫生机构登记报告和家庭询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可将居民实际接受的服务量与按计划目标应提供的服务量相比较。
    • 18. 第三节 卫生资源一、卫生人力资源 (一)数量 如每千人口医师数 (二)结构 年龄结构 专业结构 医护比例我国为1:0.42, 发达国家1:2
    • 19. 职称结构 高、中、初比例我国为1:1.7:1, 发达国家为1:3:1 (三) 分布 农村人口75%, 卫生人员52% 二、卫生人力规划 (一)卫生人力需求 主要预测方法: 1. 健康需要法
    • 20. 健康需求法 服务目标法 人口比值法 (二) 卫生人力供给 包括: 现有卫生人力拥有量、未来卫生人力增加量及流失量 (三)卫生人力管理 三、卫生费用 通常所指的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 21. (一)卫生费用来源 国家、集体、个人 (二)卫生费用的分类 直接卫生费用和间接卫生费用 医疗、防疫、妇幼、医学教育及科学研究费用等。 (三)卫生费用评价指标 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2. 人均卫生费用
    • 22. 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 5. 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 23. 第四节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 卫生服务利用 高医疗需要 低医疗需要 高资源 低资源 高资源 低资源 高 A B E F 资源分配适宜 资源利用率高 过度利用 资源利用率高 低 C D G H 资源利用率低 资源投入低 投入过度 分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