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具有的优势
    • 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具有的优势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在各种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看 到 优 势用 好 优 势
    • 3. 信 息技术大信息技术观小信息技术观人体的信息 信息器官 扩展信息器官 器官 的功能 功能的技术 感觉器官 获取信息 感测技术 神经器官 传递信息 通信技术 思维器官 加工/再生信息 智能技术 效应器官 施用信息 控制技术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 4. 信息技术与教育 远古时期,语言 的出现和应用 出现口语教育 文字的产生 和应用出现学校 造纸和印刷术 的成功 信息的记录、储存、 传递和使用范围扩大 出现了班级 教学视听媒体的出现, 幻灯片、电影、录 像带的教学应用 能够直接记录图像和声音 视听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视广播、计算机多媒 体及计算机网络在 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发展到全新的阶段 网络教育 数字教育 E-Learning
    • 5. 教育在变革传统的班级教学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
    • 6. b c x+y=1 a . . 商业公共服务 工业输入输出班级教学,满足了工业化社会需要大量人才的要求,学校作为“工厂”,给社会输送各种人才。 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大了教学规模。
    • 7. 专家同伴信息资源库教师信息工具现实世界虚拟实验室一个教师面对一群学生讲课。学生面对计算机,背后却有无数的专家和海量的信息资源。E-Learning由班级教学到网络教育
    • 8.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体制目标内容方法测评开放化、规范化、民主化、虚拟化表层知识-深层知识 保持记忆-灵活迁移 基本技能-问题解决能力 创造性、学习能力、共处合作内容更新,结构重组,跨学科综合 情境化、生活化 探究、合作、自主 技术应用,开放灵活 过程性与总结性、选拔性与发展性 标准化与情境化、真实任务、档案袋
    • 9.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实践环境。因此,研究和实践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促进教学改革、正确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重要课题。
    • 10.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的比较 在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与人类教师的作用比较
    • 11.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的比较 优势 不足 印刷教材 学习者控制呈现速度 图形是静止的 学习者可随时复习 缺乏趣味性 对环境条件要求低 电视/录象 图形真实有趣 学习者不能控制 图形和声音能吸引注意力 不便于复习 视觉和听觉可互相补充 计算机和 价格较高 计算机网络 对教师有较高要求
    • 12.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1.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高速度 2.信息表征方式的多媒体化和非线性 3.信息利用的动态交互性 4.信息共享与交流的灵活性和跨时空性
    • 13. 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高速度 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特性更方便地检索、获取、加工、利用、评价、创造和发布信息,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借助这一潜在优势,教师和学生可以减少简单、机械的信息加工活动,而集中精力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包括: l   更便捷地观测、记录关于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 l  利用电子表格、数据库等工具分析数据资料中蕴含的规律,发现和形成问题,寻找答案,以及解释和呈现研究结果; l  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或其它教学测评工具进行形成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CMI,Computer Management Instruction)工具更方便地对与教学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 l  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数据库检索等更方便地查询、获取、下载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对下载的信息进行评价、选择和整合利用。 l  利用用户友好的网页创作工具设计、发布网上信息,将自己的创新性的结果公布在网上。
    • 14. 信息表征方式的多媒体化和非线性 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学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经验范围,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超文本技术实现了信息的非线性组织,各种信息之间有丰富的链接,构成了立体的信息空间。因此,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展开自己的学习过程,更好地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借助这一潜在优势,教师和学生可以: 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丰富的经验,并且可以对演示过程进行自主的控制; 促进知识的直观化和可视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加工; 获取丰富的、不同类型的信息,丰富、扩展对学习主题的理解; 表现自己的感受、知识、见解等。
    • 15. 信息利用的动态交互性 基于计算机的数字媒体具有很强的动态交互性,能针对用户的操作提供快速、动态的反馈和响应。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可以进一步添加和扩充信息;可以回答计算机提出的问题,并得到计算机的反馈评价信息;可以对计算机模拟、建模以及虚拟现实场景等进行操纵,并随时看到自己操纵的结果,得到仿真性的体验。 利用交互性的指导型、练习型等CAI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通过工具软件(如电子表格等)、模拟软件、建模软件等进行信息操纵和实验探索,发现规律,建构自己的理解; 通过虚拟现实工具进行虚拟实验、虚拟训练、虚拟参观、虚拟旅行等,获得逼真的、动态的经验感受,培训实际技能,发现规律。
    • 16. 信息共享与交流的灵活性和跨时空性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信息共享与交流的有效方式,包括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可以是一对一的交互,也可以是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这将大大促进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以及学科专家之间的跨越时空的沟通交流。 利用万维网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及时更新; 利用网络、视频会议、卫星DVB等可以进行远程教学和远程指导; 利用电子邮件、BBS、聊天室、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 各种网络工具还可以支持不同地方的教师进行协同工作,支持身处异地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利用网络可以实现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
    • 17.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人类教师的作用比较传统教学的基本过程 社会/教育目的 总的课程目标 内容选择 评估 内容分析 教学信息 教学设计 确定目标 发送和传递
    • 18. 教师具有的能力 作出计划的能力; 开发材料的能力; 建立与学生的联系; 综合信息的能力; 回答学生的询问; 有能力在行为和价值方面作出样板; 有能力交流感情; 有能力督促学生的学习; 有能力适应变化着的要求。
    • 19. 教师的不足 花在个别学生身上的时间不够充分; 有效地评定和追踪学生的成绩方面的困难; 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
    • 20. 信息技术的不足 不能产生自发的回答; 不能示范一定类型的行为。 另外,虽然信息技术在为学生构造学习环境和提供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在适应学习过程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的问题等方面,远不如有经验的教师。 因此,要让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完成那些善于发挥其优势的工作,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更重要的、那些只有教师才能作好的事情。
    • 2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1.帮助教师展示教学信息 2.提供练习 3.构成个别化的虚拟学习环境 4.协作学习中的工具 5.各种应用分析
    • 22. 帮助教师展示教学信息 使教学信息的呈现更加生动、有趣。 演示用其他手段难以展示的各种现象,帮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的理解,例如: 演示微观或宏观现象; 有危险的、或需要很长或极短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 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 难以理解的概念或原理; 过去的过程或事件。
    • 23. 各种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持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班级教学,课堂演示操练、测试个别指导模拟与游戏问题解答、探究与发现学习支持教师备课信息检索与协作学习 整合型学习班级教学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信息技术支持程度虚拟学习环境真实学习环境
    • 24. 各种应用分析班级教学中的信息展示 个别化的虚拟学习环境 协作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工具
    • 25.   班级教学中的信息展示 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室,使教学手段有较大的变化。但是,如果教学思想变化不大,仍保持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基本特征。将会产生“电灌”现象,应竭力避免。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能生动的表达教学信息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 26. 个别化的虚拟学习环境 这样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个性得到重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促进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但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在真实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 27. 协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工具 在协作学习中: 信息技术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或为学习者提供讨论问题、加工信息、展示成果的工具;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结合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学习环境或学习空间,基本上是真实的; 学习活动是以小组形式,或分工合作,共同完一项任务,或进行讨论,相互帮助,完成学习任务,每一个学习者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每一个人的工作都直接影响着小组任务的完成。 其中整合型学习是目前倍受重视的一种学习形式。
    • 28. 整合型学习 所谓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或课程的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并且能够产生他们自己的知识,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涉及到引入技术作为工具,以提高在一个内容领域或跨学科环境中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够以以往不可能的方式来学习。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的获取信息、分析整合这些信息,并能精彩地将它们呈现时,就达到了有效的技术整合。信息技术将成为课堂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像其他课堂工具一样易于得到。
    • 29. 协作学习 可以看出,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并且能够产生他们自己的知识;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处理人际关系和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 30. 信息技术在各种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各种学习方式中都能发挥其巨大的潜能,包括: 在接受式学习中 在探究式学习中 在协作式学习中 综合学习方式中的应用
    • 31. 接受式学习的信息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按下述流程使用接受式学习方式:   启发学 习动机讲授新课 信息传递 与内化巩固 熟练测试与 补救信息 技术 的应 用传递教学信息 教育资源库、 演示型软件、 CAI软件提供练习 操练型软件 游戏软件 问题解决 型软件支持评价 题库展示 问题 情景
    • 32. 我这里已经装满了答案!! 可是我还不知道问题在哪儿……把问题还给儿童,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传统教学的尴尬在探究式学习中的信息技术 探究性学习
    • 33. 学(知识的获得)做(知识的应用)做中学 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在探究式学习中的信息技术
    • 34. 呈现问题情境讨论分析问题搜集数据资料处理分析资料模拟 动画 超媒体百科全书光盘 数字图书馆 互联网 计算机辅助实验 模拟与建模 微型世界 资源库数据库 电子表格 统计软件 文字处理IT的使用总结呈现结果文字处理 Powerpoint多媒体著作工具 网页制作在探究式学习中的信息技术评价反思电子档案袋
    • 35. 在协作式学习中的信息技术1.协作学习 2.协作学习的基本流程 3.信息技术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 4.应达到的目标
    • 36.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能指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和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这种机会有助于学习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知识的掌握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与教师及所学的材料打交道,而且还经常与他们的学习伙伴打交道。这种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学生的解释性语言有助于其他学生对认知过程的了解和监控。当以合作群体的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时,协作学习可降低差生对失败的焦虑,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而对优秀学生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37. 协作学习的基本流程 该模型体现了目标结构理论的特征,在这种合作模型中,小组内每个成员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只有当所有成员都达到规定目标时,才给予小组奖励。这样有助于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和相互帮助,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模型包括分组活动、测验组间讨论、教师讲评和优胜组奖励三个环节提出问题 或课题 确定目标分 组 活 动组1合作活动组n合作活动 组间 讨论 教师 讲评 优胜组 奖励
    • 38. 分组活动 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认知类型、性别等因素均衡安排,尽量保证各小组具有相同的条件。小组活动可以是小组共同学习、小组资料搜集或小组讨论。有一些内容,诸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形成小组讨论的基础,可以先共同学习。 学习方式可以是选择某个教学课件,也可以对网上某个学习软件库中的课件下载或远程登陆,或请教师集中讲解。也可以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如通过Internet网上查询服务或直接向大学教授请教等方式搜集有关学习资料。小组内部还可以展开讨论,回答问题,互相纠正错误、并在同伴遇到困难时予以帮助。
    • 39. 测验和组间研讨 小组活动结束时,可通过小测验或学业竞赛进行目标评价,检查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为奖励提供依据,以利于提高小组活动的合作动机。测验或竞赛时,可以是小组中每个成员独立完成,有时也采用组间竞争方式。然后各组分别表达自己的答案和思路,其他学生提出修改意见,相互启发,促进研讨的深化。
    • 40. 教师讲评和优胜组奖励 教师对研讨过程进行总结和概括,以引导学生形成概括性的理解。 为了激励小组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规定仅当整个小组都达到目标时,才算达到优胜,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为最后的成功而努力,并互相合作。对优胜组给予奖励,奖励的方式可以采用海报、公榜等形式,这种方式有利于优胜组成员获得自豪感,促进他们再接再励。
    • 41. 3.信息技术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查询信息,寻找解答问题素材 发布信息,展开讨论 为教师提供指导和答疑的工具
    • 42. 查询信息,寻找解答问题素材讨论小组成员明确讨论内容后,除可以利用周围各种资源,如可利用的图书馆、教师外,还可以利用Internet上强大的信息服务功能一WWW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搜集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图书索引及庞大的资源库信息,这些资源含盖了教育、科研、电子报刊等广泛领域。
    • 43. 发布信息,展开讨论 通过E-mail可以发布讨论通知,通知小组成员讨论内容、讨论时间、讨论方式等信息。也可通过BBS张贴讨论公告,感兴趣的小组成员可以在指定时间、以指定方式参加讨论;还可用BBS或E-mail的多对多通信方式,进行小组的讨论,网上成员可以就相关问题进行网上聊天,交流。当有教师参与讨论时,可以对讨论情况作总结。
    • 44. 为教师提供指导和答疑的工具在协作学习中,教师需对小组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难,并在适当的时机提供帮助,还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检查学习情况。人类教师的这些作用,可以如通过网络机房中的“教师机”来实现,这种控制方式灵活、方便而且应变性很强;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导师”来实现,这要求“导师”具有智能,需要在整个学习系统中建立学生模型以记录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建造教师模型用于作出智能化的教学决策;构建能理解自然语言的智能接口。这样,计算机 “导师”才能根据合作小组甚至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即使这样,计算机“导师” 也不可能像人类教师那样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 45. 应达到的目标协作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协作与交流,利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交互作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表达各个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暴露每个人的学习思维过程,通过总结,使学生有机会体验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以提高对自身学习策略的总结与反思; 相互间的讨论或比较,使大家共享好的学习策略; 同时,协作学习着重意义建构,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素质与社会交往技能,使学习者能够全面发展,并通过学习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 46. 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应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应用的理念。学习方式常常是综合的。下图表示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的发展趋势。 技术 高 低 低 高 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建构性学习已有的教学大量使用技术, 教学模式不变较少使用技术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
    • 47. 教学模式的选择客 观 主 义建 构 主 义低阶高阶结构良好结构不良收敛发散近迁移远迁移知识水平领域性质认知结果获得能力学习效率 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完全解部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