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 学结构 三、我们创建的新型教学结构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 五、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 3.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大批地、有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呢?这就要依靠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 4.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1、XX国教育部关于e-Learning概念的定义 2、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目标 3、达到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目标的 具体途径
    • 5. 1、XX国教育部关于e-Learning概念的定义 根据XX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的比较权威的论述,关于“e-Learning”这一概念,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什么是“e-Learning”?它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些新的沟通机制是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 e-Learning指的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 e-Learning提供了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从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e-Learning中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 e-Learning将改变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教育的本质。 e-Learning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 6. 1、XX国教育部关于e-Learning概念的定义 综上所述,可将XX国教育部关于e-Learning概念的定义归纳如下: “e-Learning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修改后的定义: “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 7. 2、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目标 XX国21世纪劳动委员会经过研究断言,XX国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将直接取决于XX国年青一代在什么样的广度和深度水平上达到“21世纪能力素质”的要求,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正是XX国教育部2000年12月向国会递交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打算用来提高年青一代“21世纪能力素质”的根本措施。换句话说,e-Learning的目标就是要普遍提高年青一代的“21世纪能力素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 8. 2、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21世纪的能力素质”呢? XX国21世纪劳动委员会的说法是:“它包括很强的基本学习技能,也包括思维、推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与运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XX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4年度(2001)报告则明确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 基本学习技能; 信息素养; 创新思维; 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实践能力。 (即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 9. 3、达到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目标的 具体途径 XX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3年度(2000)的报告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且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 将数字化内容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 ---这就是达到e-Learning目标的具体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 10.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综合XX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中的多处论述和XX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3年度(2000)报告的观点,最后我们可得出关于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完整内涵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
    • 11.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这个内涵实际上包括下面三个要素: 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数字化学习的条件;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数字化学习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 教学深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 ——数字化学习的目标。
    • 12.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即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 13.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1. 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忽视“教学结构”改革 “ 教学结构”是指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 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是教学系统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不一定会觸动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等深层次问题;教学结构改革才能觸动这类问题。
    • 14.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多年来统治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传统教学结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关系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相当于收音机或电视机);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传统CAI就是起这种作用;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
    • 15.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严重后果 传统教学结构的 教育思想:传道授业解惑,重教轻学 教学理论:传递接受 学习理论:刺激—反应 后果— 窒息创造性思维,抑制创新人才成长
    • 16.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和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我们多年来进行了很多的改革,有多少是在改变教学系统的结构?或者说在改变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应该说在第三次全教会之前只是凤毛麟角(在第三次全教会之后,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才开始有所变化)。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这是因为
    • 17.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对教学过程具有五种宝贵的特性: 1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 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2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3 .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组织与管理 4 .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和高级认知能力的 合作式学习 5 .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的 研究性学习
    • 18. 三、我们倡导的新型教学结构是 “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而且老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我们现在倡导的新型教学结构则是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国外的建构主义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往往忽视教师的作用。我们在引进国外建构主义的时候,不应盲目照搬,而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与运用。
    • 19. 三、我们倡导的新型教学结构是 “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等。可见,学习环境是促进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外因。另一方面,由于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这就要求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调动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呢?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包括支架式、抛锚式、启发式、自我反馈等等策略,这些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因。
    • 20. 三、我们倡导的新型教学结构是 “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要抓住内因和外因这两大块,这两大块中的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学习诗词,要求学生领会诗中的内涵、意境,这就需要创设和该诗词相关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这样的情境靠谁创设?不可能由学生自己创设,得由老师来完成。信息资源的提供也是这样,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垃圾也很多,反动的黄色的都有。老师如果不事先去仔细挑选,不去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学科站点,那肯定会浪费很多时间,而有用的东西却没有学到多少。又如合作式学习,如上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很强调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多种方法,有讨论、有辩论、有角色扮演等等。以讨论为例,围绕什么主题来讨论,初始问题如何提出,怎样提出后续问题,从而把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等等,这也得靠老师去设计,也即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21. 三、我们倡导的新型教学结构是 “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所以,实际上建构主义提倡的以学为主、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要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统一起来,统一的具体体现就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发挥得够不够,靠什么来检验?就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而不是板书、讲授和满堂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必然会体现得越充分。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 22.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 现在,很多人总将CAI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区。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1、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2、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3、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 23.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 1、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大约是从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此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这些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一般只提计算机教育,还没有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
    • 24.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 2、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大约是从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此阶段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自学、讨论答疑,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学。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计算机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两种概念同时并存。
    • 25.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 3、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大约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此阶段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原来的“计算机教育”概念已完全被信息技术教育所取代。
    • 26.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 从国际潮流来看,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在逐步进入第三个阶段。在进入这个阶段以后,实际上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即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改实验很少涉及到教学结构的改革。往往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因而不能触动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这类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在教学结构改革的前提下进行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整体改革,才能触动教育思想、观念、理论这类比较核心的本质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学校教学的深化改革。
    • 27.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 CAI仅仅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它基本上没有改变教学内容,更没有改变教学结构。如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所创建的理想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所以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CAI课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某种工具,所以“整合”也并不完全排斥CAI。不过,整合过程中运用CAI课件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CAI运用还是有所不同。
    • 28. 五、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但是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若干共同的原则,否则将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认识并遵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做好整合的前提条件。我认为至少应遵循以下六条原则:
    • 29. 五、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实质来进行整合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要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即用来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 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6.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冲破传统教育理论的束缚,实现教育的跨跃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