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领导心理吴岩 (北京师范大学)
    • 2. 什么是领导? 影响他人的行为过程
    • 3. 影响的方向任务导向 工作导向 员工导向 关系导向
    • 4. 任务导向懂得人的发展规律 有成熟的教育观念 会整体地管理学校
    • 5. 员工导向调节员工关系 了解群体心理 组建合作团队 形成优良文化
    • 6. 工 作 导 向员 工 导 向1.11.99.95.59.1
    • 7. 领导的类型1.1型,虚弱管理型, 9.1型,任务管理型 1.9型,乡村俱乐部型 5.5型,中间型 9.9型,战斗集体管理型
    • 8. 领导效能 领导行为的效能 =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 9. 领导者影响力 权力影响力 3因素 非权力影响力 4因素
    • 10. 领导者领导者个性的大五模型 外向性Surgency 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 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 社会容让Agreeableness 开放性Intelligence
    • 11. 被领导者构成(人员背景/个性/动机等) 构造(群体结构/动力等) 被领导者的追随理论 Kellery,1988
    • 12. 被领导者独立、批判性思维依赖、非批判性思维被动主动绵羊局外人有效追随者“是”型人
    • 13. 人际关系差异来源思考方式差异 决策方式差异 利用时间方式差异 工作速度差异 谈话交际方式差异 处理情感问题方式差异 对待压力方式差异 对冲突意见看待方式的差异
    • 14. 群体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分析和观察 例如,人际距离 人际知觉的改进 人际交往的改进 例如,PAC分析
    • 15. PPAACC一个人另一人
    • 16. 动机和激励需要层次论 成就动机论
    • 17. 职工的需要与动机 自我实现 尊重 归属和爱 安全 生理
    • 18. 自我实现者的特点自我实现者充分地接受自己 以问题为中心 超然的独立性 喜欢变化 享受更美满的爱情 艺术、幽默感和创造力 把工作、游戏、生活等等都系统地融合在一起
    • 19. 人本主义的动机理论 需要的层次性 层次的分类和关系 人的主动性和向上性 人本主义与管理
    • 20. 自我实现的追求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抛开伪装、防卫、羞怯、全力以赴地去做事情 把生命看成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关键点都有前进和倒退的冲突。选择成长意味着向前迈进 倾听内心的声音,而不要受外界左右
    • 21. 自我实现的追求在拿不准的时候,要诚实。不要装腔作势 创造条件,使顶峰经验更可能发生 发现自己是谁,是哪一种人,要向何处去?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使命是什么?这就是说要向自己敞开自己,识别出防卫机制,并勇气十足地抛弃它
    • 22.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 权力动机 亲合动机 成就动机的重要性
    • 23. 环境信息环境(沟通/丰富性等) 文化环境(文化背景) 其他
    • 24. 权变理论 领导行为应该与环境相互匹配 菲德勒模型 生命周期理论
    • 25. 菲德勒模式环境构成3要素 上下级关系 工作任务结构 领导的职权 领导方式 任务导向 员工导向
    • 26. 菲德勒模式关心人抓工作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职权+++++++++++++------------
    • 27. 生命周期理论环境要素:1种 职工成熟度 领导方式:4种 命令、说服、参与、授权 图示
    • 28. 作用方式模仿 建议 劝告 强迫
    • 29. 有效性Lawrance Graner在哈佛商学院对300多人进行的研究 A、劝告训练与培训下属 B、有效地与下属沟通 C、让下属人员知道对他们的期望 D、建立标准的工作要求 E、了解下属人员及其他们的能力
    • 30. 有效性理论(续) F、给予下属参与决策的机会 G、了解企业的士气状况,并能鼓舞士气 H、不论情况好坏,都应该使下属了解真情 I、愿意改进工作方法 J、下属工作好时及时给予表扬
    • 31. 有效性理论(续)麦金泰公司对37家公认优秀企业中选出的10家进行的调查 善于迅速行动,能边工作边计划,边解决问题 简化组织机构,防止人浮于事的官僚机构 重视市场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 与基层人员经常联系,并通过各种办法激励其努力工作 善于授权 善于选择业务,发扬本公司的长处
    • 32. 有效性理论(续) 日本的10项品德 A、使命感 B、责任感 C、信赖感 D、积极性 E、忠诚老实 F、进取心 G、忍耐性 H、公平 I、热情 J、勇气
    • 33. 有效性理论(续) 日本的10项能力 A、思维决定能力 B、规划能力 C、判断能力 D、创造能力 E、洞察能力 F、劝说能力 G、理解人的能力 H、解决问题能力 I、培养下属能力 J、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 34. 结束,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