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六讲主讲教师 江其玟
    • 2. 第2篇 技术篇 第3章 计算机技术 3.1 计算机概述 3.2 计算机硬件 3.3 计算机软件 3.4 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 3. 3.1 计算机概述 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自从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ENIAC在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以来,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
    • 4. 当今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其中微型电子计算机(简称微机),是1971年出现的,它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
    • 5. 2.计算机的分类 按信息分类:数字、模拟和混合计算机 按用途分类:通用和专用计算机 按规模分类: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 按元件分类: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 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 6. 3.计算机的特点 运行速度快 存储容量大 存取速度快 运算精度高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具有存储程序和自动进行各种操作能力
    • 7.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又称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工作(CAD、CAM、CAI等) 办公自动化 管理和决策 人工智能
    • 8. 5.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硬件是指有形的物理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 软件是指在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和相关的数据及文档。 硬件是软件的工作基础,软件是硬件功能的扩充和完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构成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 9. 计算机系统主机外设运算器 控制器内存储器ROM RAMI/O总线接口CPU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网络通信设备软盘驱动器 硬盘 光盘显示器 键盘、鼠标 打印机、绘图仪硬件软件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 编译系统 工具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MODEM 网卡计算机系统图
    • 10. 3.2 计算机硬件 1. 中央处理器 2. 存储系统 3. 输入/输出设备 4. 总线
    • 11.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CPU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示图
    • 12. 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网络设备总线以总线连接的计算机各个部分
    • 13. 1. 中央处理器 一台计算机中可以包含多个处理器, 其中承担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运行 任务的处理器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简称CPU),常见的CPU有Inter 8088,80286,80386,80486,PetiumⅡ ,Petium Ⅲ ,Petium Ⅳ等。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用来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也称为执行单元,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器和寄存器(通用和标志寄存器) 。 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负责控制程序的执行,确保各个部件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完成各种操作,包括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和指令译码器。
    • 14. 2. 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二级)存储器。 1)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或内存,直接与CPU相连,是主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来存储计算机运行中的程序和各种数据。 通常计算机的内存容量在几百KB到几百MB之间。 主存由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芯片组成,存取速度快,但容量较小。主存储器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高速缓冲寄存器(cache),主要用于提高运行速度。
    • 15. ROM即只读存储器。只可从其中读取 信息,不可向其中写入信息,在开机 之前ROM中已经事先存有信息,关机 后其中的信息不会消失。常用它存放 计算机的启动程序、自动检测程序及磁盘引导程序。 RAM即随机存取存储器。即可从其中读取信息,也可向其中写入信息。开机之前RAM中没有信息,开机后操作系统对其管理,关机后其中的信息都将消失。RAM中的信息可随时根据需要而改变。常用它存放计算机运行过程中所需的程序和数据。 内存中可存储信息的多少称为存储的容量,其基本单位为字节(Byte),目前主存的容量为 几十兆字节到一百几十兆字节。
    • 16. 2)辅助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又称为外存储器,或外存。其容量相对较大,一般用来存放长期保存或相对来说暂时不用的各种程序和信息。计算机实际执行程序和加工处理数据时,辅存中的信息需要先传送到主存后才能被CPU使用。 外存容量大,能长期可靠地保存信息,存取方便。 外存储器主要以磁介质或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常用的有硬盘、软盘、光盘和磁带等。
    • 17. ①硬盘 硬盘存储器是由一组磁盘和硬盘驱动器构成,二者封装在金属盒中,称为硬盘。与软盘相比硬盘容量大,存取速度快,目前微机上硬盘容量1GB-100GB,一般用C:表示硬盘驱动器。 硬盘若分成几个逻辑驱动器,一般再用D:(或E:等)表示,硬盘首次使用前要格式化。硬盘C:上装有启动计算机的系统软件,以便以后从硬盘启动计算机。
    • 18. ②软盘 3.5英寸软盘存储容量1.44MB,软盘驱动器是读写软盘的专用装置。一般用标识符A:(或B:)表示软盘驱动器(盘号)。 软盘使用注意几点: A.软盘首次使用前需格式化。 B.软盘角上有一个方形小孔(写保护窗口),将窗口内滑块推上露出小口,则对软盘只能读出信息而不能写入信息,称为写保护。 C.软盘易损坏,受潮、受热、磁场干扰,挤压均会引起软盘受损。
    • 19. ③光盘 光盘使用越来越普遍,分为只读光盘(CD-ROM)和可读写光盘(CD-RW)。这两类光盘存储容量均达650MB。
    • 20. 存储器层次结构图后援存储器(磁带库、光盘)辅助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主存储器(RAM、ROM)Cache存储器ALU寄存器
    • 21. 3. 输入/输出设备 定义:输入是把信息送入计算机系统的过程,输出是从计算机系统送出信息的过程,用户就是通过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互相通信。 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扫描仪、光学字符识别仪(OCR)、CCD和光笔等。 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显示器:目前计算机使用的显示器,通常有单色显示器、CGA、EGA、VGA等几种规格,不同显示器的显示能力(主要是分辨率)会有很大的差异。 打印机包括点阵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等。
    • 22. 4. 总线 定义:总线上连接计算机各个部件的通信线路和相关的控制电路。 三种信号: 数据信号(总线):是CPU与内存输入/输出接口之间传输数据的通道。 地址信号(总线):用于传送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地址数据,CPU按此地址寻找数据。 控制信号(总线):传送CPU发出或接收的控制信号。
    • 23.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七讲主讲教师 江其玟
    • 24. 3.3 计算机软件 1. 软件分类 2. 系统软件 3. 应用软件 4. 计算机病毒
    • 25. 1. 软件分类 系统软件:当计算机在执行各类信息处理任务时,那些管理与支持计算机系统资源及操作的程序。它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制造商及计算机系统的型号。 应用软件:综合用户信息处理需求的,直接处理特定应用的程序。
    • 26. 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系统管理软件系统支持软件系统开发程序操作系统 操作环境 数据库管理系统 通信管理器系统实用程序 执行管理器 安全管理器程序设计语言 翻译器 程序设计环境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包通用应用程序专业应用程序字处理 电子表 数据库管理 通信 绘图会计—通用账务 市场—销售分析 制造—产品控制 财务—投资预算软件 = 程序 + 数据+文档
    • 27.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实用程序与工具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与通信软件应用软件用户
    • 28. 1. 系统软件 1)系统软件的分类 系统管理程序:在计算机系统执行各种用户信息处理任务时,这种程序用于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系统支持程序:通过提供各种支持服务,以支持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它依附于系统管理程序,由供应商随操作系统一起提供。 系统开发程序:帮助用户开发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序。
    • 29. 2)代表性的系统软件 ①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 操作系统是一组对计算机资源进行控制与管理的系统化程序集合。 操作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的各类资源进行统一控制、管理、调度和监督,合理的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其目的是提高各类资源利用率,并能方便用户使用,为其他软件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想应的接口。
    • 30. 当前最流行的几种操作系统 MS-DOS Windows系列 OS / 2系统 Unix/Linux/Aix/Solarise 操作系统的功能:用户界面、资源管理、任务管理、文件管理、实用程序与支持服务。 用户界面资源管理任务管理文件管理实用程序和其他功能
    • 31. 分类实时系统:RDOS批处理系统网络系统:UNIX, LINUX,NetWare和Windows NT (Windows2000)分时系统:UNIX、XENIX和LINUX单用户系统单用户:DOS多用户:Windows 95/98
    • 32. ②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有组织地、动态地存贮大量数据,使人们能方便、高效地使用这些数据。国内应用最多的有Visual FoxPro 、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 ③计算机语言 计算机语言分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两类。 低级语言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其中机器语言是硬件唯一能直接理解的语言。 高级语言是指更接近于人们日常使用的书面语言、用来编制程序的语言。
    • 33. 计算机语言一般有以下几种: A.第一代:机器语言——低级语言 B.第二代:汇编语言 C.第三代:高级语言——算法语言或过程语言, 例如:BASIC、FORTRAN、C、PASCAL、COBOL等,面向对象语言,例如:VB、VC等 D.第四代:智能语言 例如:Lisp、Intellect、Prolog等
    • 34. 机器语言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汇编程序面向过程:BASIC、Pascal、 FORTRAN、C等面向对象:C++ 、 Java、Visual Basic等 智能语言低级语言
    • 35. 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指令,不能识别 用汇编和高级语言来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源程序可执行程序目标程序编辑程序连接程序汇编或编译程序结果运行高级语言环境源程序结果运行编译过程解释过程
    • 36. 3. 应用软件 流行的通用应用软件大致可分为:文、表、图、网、统计等几大类 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等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 Lotus 1-2-3等 图形、图像软件:如Photoshop等 通信软件 简报软件 统计软件 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CAI、CAM等 实时监控软件
    • 37. 4.计算机病毒 概念:是一些人蓄意编制的一种 寄生性的计算机程序。 特点: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 计算机染有计算机病毒的常见表现 屏幕显示出现异常情况 系统运行异常 磁盘存储异常 文件异常 打印机异常 蜂鸣器无故发声
    • 38. 种类 (1) 系统型病毒:感染硬盘的主引导扇区 及硬盘分区和软盘的引导扇区。启动时进入内存。 (2) 文件型病毒:主要感染COM和EXE文件,执行COM和EXE程序文件时进入内存。 (3) 复合型病毒: 具有系统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的特点。 常见病毒 (1)宏病毒:用Visual Basic编写,感染Office文档。常见的有“台湾1号”病毒 (2) CIH病毒:感染Windows 95/98程序,破坏Flash BIOS芯片中的系统程序,损坏系统主板,同时破坏硬盘中的数据。 (3)电子邮件炸弹(E-mail Bomber)。
    • 39. 病毒传染途径:通过软盘、硬盘和网络传播。 病毒预防:不要用来历不明的磁盘或软件,硬盘数据应定期备份。 病毒清除:用清洁的启动盘启动计算机,再用杀毒软件消除病毒。 常有的杀毒软件有:KV300 、KILL、 SCAN和CPAV。
    • 40.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八讲主讲教师 江其玟
    • 41. 3.4 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的结构都按冯·诺依曼提出的方案组成,因此都可称为冯·诺依曼机。 冯·诺依曼思想:二进制数、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硬件由五大部件构成。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也称冯·诺依曼工作原理,即把程序和数据都存放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当用户启动存放在计算机内的程序后,由位于存储器内的程序去自动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 42. 主要技术指标 A.主频,即时钟周期(频率):指CPU在单位时间内平均要动作的次数,以兆赫(MHz)为单位。主频越高,运算速度越快。 PentiumⅢ的主频已达700MHz以上。 B.字长:表示CPU能同时处理的数据的二进制位数,它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微机以32位为主,工作站小型机以64位为主,大中型机则从32位到128位。 C.内存:反映内存储器存储数据的能力,存储容量越大,运算速度越快,处理数据的范围越广泛。目前微机的内存容量可达32MB、64MB、128MB,或者更多。 D.运算速度:一般以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的百万条数来表示,简称MIPS。 E.数据输入输出最高速率:主要是指存储器的存取速度。
    • 43. 作业 1.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2. 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 试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4. 主存储器有分哪几种,它们有何区别? 5. 辅助存储器的作用是什么?通常分为哪几种? 6. 试述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7. 计算机语言一般有哪几种? 8. 简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常见表现。
    • 44. 第4章 通信和网络技术 4.1 通信技术 4.2 网络技术 4.3 局域网 4.4 Internet和Intranet 4.5 通信管理
    • 45. 4.1 通信技术 1. 通信的定义及其基本模型 2. 通信部件及其功能
    • 46. 1. 通信的定义及其基本模型 1)通信系统定义 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远程通信模型 远程通信是指信息以一定的形式,使用电或光的传递介质,从一个地方发送到另一个地方。 远程通信模型信 源发 送传 输系 统接 受 器信 宿数据数据
    • 47. 远程通信网的基本元素: 终端:终端显示设备或工作站、客户机等 远程通信处理器:支持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与接收 通信通道和介质:电缆或电话线、无线电波等 服务器:网络上管理共享资源的计算机 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微机 (甲地)..计算机 (远程通信软件)远程通信 处理器远程通信 信道和介质
    • 48. 2. 通信部件及其功能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协议1)通道特征2)通信介质3)网络连接设备4)通信软件 调制-解调器 网卡 集线器 路由器 网关 传输速率 传输模式 传输方向 交换选择 访问控制方式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传输媒体:微波、红外线和激光
    • 49. 通信介质——双绞线(Twisted pair cable) 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其中屏蔽双绞线具有较高的带宽,因成本高而较少出现,非屏蔽双绞线因成本低而流行,两对线型的接插头称为RJ11,四对线型的接插头称为RJ45。 双绞线共分5大类: 1类(CAT1):用于音频传输; 2类(CAT2):速率为1Mbps,早期用于1M的令牌网; 3类(CAT3):称为音频电缆,可用于10M以太网; 4类(CAT4):主要用于16M令牌网,也勉强可用 于10/100M以太网 5类(CAT5):速率为100M,可用于10/100M以太网
    • 50. 通信介质——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粗缆(RG-11):直径为10mm,阻抗为50,带宽10M,连接方式是以针状的插针刺入电缆中并接触到电缆中心的导体。需要通过外部收发器来将信号传入计算机或发向网络。接插头称为AUI。 细缆(RG-58):直径为5mm,带宽10M,连接方式是简单串接,因此可靠性低,一点短、断路将会波及全网,接插头称为BNC,简称T型头,与设备端连接处不得再有线路出现。需要终端匹配器,阻抗为50。
    • 51. 通信介质——光纤:分单模与多模两种。 单模光纤:内径为<10微米(9)的光纤介质,光沿轴路径直线传输,频率单一,速率高,可达百G,用红外激光管作光源(ILD)。传输远,达数十公里、成本高。多模光纤:内径为>50微米(62.5)的光纤介质,光沿非轴路径在壁之间波浪式反射,多频率共存(多色光),用发光二极管作光源(LED)。传输距离近,2公里左右,损耗大,成本低。其中多模突变光损耗更大。
    • 52. 传输媒体的选择 低通信容量的局域网中,双绞线的性能/价格比最好。 大多数局域网需要连接较多设备而且通信容量相当大,可以选择同轴电缆。 若通信网络采用数字传输技术,应选用光纤,优点是:频带宽、速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等。
    • 53. 计算机计算机模拟信道MODEMMODEM模拟信号利用模拟信道进行通信网络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 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电话线路 可以传输的模拟信号,然后再在接收端将 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数字信号。 与计算机的连接方式有:内部连接和外部连接。 数据传输速度用比特/秒(bit/s)衡量,从32kb/s到56kb/s,目前已达128kb/s。
    • 54. 网络连接设备——网卡 网卡也称网络适配器。是一种I/O接口卡插入在主机板和数据总线的扩展槽上。 是网络通信的主要瓶颈之一,它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网络功能和网上运行应用软件的效果。
    • 55. 网络连接设备——集线器 是连接网络节点(如工作站、服务器等)的一种中枢网络设备。它具有同时活动的多个输入和输出端口。 无管理集线器,用于很小型的至多只有12个节点的网络中。没有管理软件或协议提供网络管理,可以是无源的,也可以是有源的。 堆栈式集线器,每个集线器可以有8、12或24个端口。
    • 5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57. 网络连接设备——路由器 是将一个局域网和另一个局域网连接起来的网络设备。如果有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路由器可以连接到多种网络上,包括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等。 主要功能是使信息沿着流量最小、成本最低的路径传输;将网络隔离,以防止繁忙的流量到达更主要的网络系统中,以避免网络运行停止。
    • 5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5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60.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九讲主讲教师 江其玟
    • 61. 4.2 网络技术 1. 计算机网络定义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62. 1. 计算机网络定义 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若干个主机(host) 一个通信子网(subnet) 一系列的通信协议
    • 63.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数据通信:用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传送各种信息。 资源共享:包括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 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可靠性: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彼此互为后备机。 可用性: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负担过重时,网络可将新的任务转交给网络中较空闲的计算机完成。 实现分布式的信息处理:利用网络环境的多台计算机来共同完成一个处理任务。
    • 64. 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主计算机前端处理机TCTC…...…...…...…...TC多路器终端控制器第一代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 65. 第二代: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以ARPANET为代表 外围是用户资源子网 采用分组交换方式 第三代:国际标准化的网络,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的协议。 ISO于1977年提出 80年代以来出现的Internet仍属于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虚拟计算机协同计算第四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 66. 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距离划分 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 其地理范围一般在10km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单位组建的小范围内。组建方便,使用灵活。 WAN(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 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公里至几万公里;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广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网 介于LAN和W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地区,距离从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
    • 67. 按应用范围划分 INTERNAT 因特网 INTRANET 内联网 EXTRANET 外联网 按信号频带划分: 基带网 宽带网 按网络的用途划分: 公共网 专用网 按传输介质划分 同轴电缆网 双绞线网 光纤网 无线网 卫星通讯
    • 68. 总线形环形树形星形网形混合形 按拓扑结构划分 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及其它设备的连接关系
    • 6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0. ......集线器PC1PC2PC3星形环..PC4..PC5物理连接数据流
    • 71. ......集线器PC1PC2PC3..PC4..PC5星形总线集线器..PC6..PC7
    • 72. 案例分析: 有线电视台信息化建设案例
    • 73.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十讲主讲教师 江其玟
    • 74. 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网络协议 2)网络体系结构含义 3)OSI/RM协议参考模型 4)TCP/IP协议模型 5)两种模型主要区别
    • 75. 1)网络协议 是计算机相互“交谈的语言”。 (定义)是指实现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规则的集合。它包括协议规范的对象及应该实现的功能。 协议的内容包括与通信有关的规则(通信协议)及与资源共享有关的规则两大部分。 通信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主机及网络节点设备共同遵守的通信约定。它包括:正常的数据传输和差错处理。 有关数据处理的内容涉及数据传送过程中的表示及处理标准,如数据格式的转换算法、多媒体压缩算法、信息加密算法等。
    • 76. 2)网络体系结构含义 通常网络协议都按结构化的层次方式来进行组织,每层完成一定功能,每层又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 (定义)网络体系结构是层和协议的集合。 有两种类型的网络标准: “既成事实”的工业标准:它是由一家公司或一个团体控制,由于被广泛使用和实现而客观造成的。 “法定的”正式标准:它由某些权威标准化机构制定的正式的、合法的标准。
    • 77. 3)OSI/RM协议参考模型 开放式系统互连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是ISO制定的一系列计算机标准,其中OSI/RM(Reference Model)定义了开放式系统互连的各层协议和服务。 OSI/RM协议参考模型采用分层结构化技术,将整个的通信功能分为7层。
    • 78. 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物理通道7 应用层协议6 表示层协议5 会话层协议4 传输层协议3 网络层协议2 链路层协议1 物理层协议
    • 79. 123456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传输层面向应用的功能 管理功能定格式,编译码和表示会话控制和同步,初始化分布处理恢复端到端数据传送控制 网络资源的最佳利用在相邻节点间转发分组直到目的站在相邻系统间可靠地传输数据帧 误码检测和恢复 数据链路控制,比特传送电信号传输
    • 80.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层协议表示层协议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81. 用户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H6H5H2H3H4用户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H7OSI摸型信息传递
    • 82. 765TN21OSI模型TCP IP4)TCP/IP协议模型 TCP/IP 是INTERNET的核心 TCP/IP 是一个协议族,由多个子协议组成。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RFC 0793) 相当于OSI第四层 (传输层) IP Internet Protocol 网际互连协议 (RFC 0791) 相当于OSI第三层 (网络层)
    • 83. IP与各种网络的接口TCPUDP各种应用层协议 (Telnet、FTP、SMTP等)TCP/IP的体系结构TCP/IP 范围低层网络层传输层高层
    • 84. 5)两种模型主要区别 OSI模型是先制订了模型,模型再为协议的制订提供参考;而TCP/IP模型先出现的是协议,模型实际上是对已有协议的描述。 OSI模型适用范围广,绝大多数协议都与OSI是一致的,而TCP/IP模型只适用TCP/IP协议,不适合任何其他协议,因此它对于描述其他非TCP/IP网络并不特别有用。 OSI模型在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在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通信,而TCP/IP模型在网络层仅支持无连接通信,但在传输层支持两种模式。
    • 85. 案例分析: 天瑞集团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应用
    • 86.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十一讲主讲教师 江其玟
    • 87. 4.3 局域网(LAN) 1. LAN的主要特点 2. LAN的协议标准 3. LAN的组成 4. 几种典型的局域网络介绍 5. LAN网络结构
    • 88. 1. LAN的主要特点 为一个单位所拥有,地理范围和数目均有限 设施简单,成本费用低 使用专用的通信线路,数据传输速率高 通信时间延迟较低,可靠性较好 LAN的协议简单 LAN可用的传输介质较多
    • 89. 2. LAN的协议标准 IEEE 802.n (n=1-13) ----局域网协议 802.1 体系概述 802.2 逻辑链路控制(LLC)标准 802.3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802.3u 快速以太网 802.3z 千兆以太网 802.4 令牌总线(Token Bus) 802.5 令牌环网(Token Ring) 802.6 城域网(MAN) 802.7 宽带LAN 802.8 光纤LAN 802.9 综合业务LAN 802.10 LAN安全标准 802.11 无线网络(Wireless Network ) 802.12 命令优先级 802.13 有线电视网络(CATV LAN)
    • 90. 3. LAN的组成硬件软件计算机及计算机外部设备网络接口卡(网卡)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网络协议(IEEE802.n)网络操作系统 Netware Window NT 调制-解调器 集线器 路由器 网关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传输媒体:微波等
    • 91. 4. 几种典型的局域网络介绍 依据介质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不同: 1)以太网(Ethernet) 2)令牌环网(Token-Ring) 3)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 ) 4)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5)ATM(异步传输模式)
    • 92. 1)以太网(Ethernet) 是按照IEEE 802.3协议建立的局域网,传输速率为10 Mbps,一般只能作为小型网络或工作组网络的选型,不宜作为主干网。 2)令牌环网(Token-Ring) 是按照IEEE 802.4协议建立的局域网。该网络可以在较高的通信量情况下,仍能保证一定的传输效率。令牌技术在我国应用不多。 3)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 ) 保留了以太网的技术,但速度可达100Mbps。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网络瓶颈现象。在小型网络应用中有较高效率,但传输距离有限,不适合作为大型网络的主干网。
    • 93. 4)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传输速率可达100Mbps,传输距离远,可靠性高,适合于作为局域网主干网。 5)ATM(异步传输模式) 传输速率为155Mbps,最高可达622Mbps,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价格昂贵,至今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正受到快速以太网的挑战。
    • 94. 5. LAN网络结构 1)文件服务器结构 2)客户/服务器(C/S)模式 3)三层C/S模式(中间件结构)
    • 95. .运行1)文件服务器结构
    • 96. 运行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响应响应结果结果结果.结果结果结果结果结果结果结果结果2)客户服务器模式
    • 97. 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响应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请求响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应答3) 三层C/S结构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DBServer)
    • 98. 案例分析: 申银万国管理信息系统
    • 99.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十二讲主讲教师 江其玟
    • 100. 4.4 Internet和Intranet 1. Internet的提出 2. 中国的Internet记事 3. Internet — 一个非常奇特的网络 4. Internet提供的服务 5. Internet的管理 6. Internet的组成 7. Internet的结构 8. Internet协议集 9. Intranet的概念及特点
    • 101. 1. Internet的提出 1968年,DARPA资助BBN开发ARPAnet,要求该网络在一部分被迫停止运行时,网络仍然可以工作; 其它厂商也在致力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80年代初,DARPA开始“The Interneting Project”; DARPA推出TCP/IP协议集,嵌入UNIX操作系统; 政府资助+商业支持+缺乏更多的选择余地等促进了TCP/IP技术和因特网的普及; 目前,因特网几乎渗透到世界各地,各行各业。
    • 102. 2.中国的Internet记事 1986年,国家“七五“项目:OSI标准的制定和验证; 电科院、15所、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南京工学院等9所科研院所,遵循OSI标准,实现上海和北京的机器互连通信,服务; 1988年,中国科研网(CRN)启动; 1989年5月,CRN通过德国研究网(DFN)的网关与Internet沟通,开通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服务,成员单位包括:15所、电科院、清华大学、30所、54所、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东南大学等单位。 1990年10月,中国注册登记顶级域名CN; 因中国尚未正式接入因特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
    • 103. 1993年12月,中关村地区教育/科研示范 网络(NCFC)完工 1989年9月启动,覆盖北大、清华和中科院,高速互联网和超级计算中心。 1994年4月,中国正式接入因特网; 1992年6月,首次提出接入因特网,美国政府机构,存在政治障碍; 1994年4月,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因特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成为具有因特网的国家。 199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接管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 1994年9月,电信启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2条64K专线:北京和上海,95年1月社会服务。
    • 104. 1994年10月,启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连接全国大部分高校和中学,推动我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 1995年4月,中科院启动“百所联网”工程; 1995年12月开通"中国科技网"(CSTNet) 1996年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连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 1997年6月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工作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同时发布中国因特网的统计信息。
    • 105. 中国因特网统计数据(来源:CNNIC报告)统计时间上网计算机数用户数注册域名数WWW站点数国际容量1997年10月29.9万62万4066150025.408M1998年07月54.2万117.5万9415370084.64M1999年01月74.7万210万183965300143.256M1999年07月146万400万290459906241M2000年01月350万890万4869515153351M2000年07月650万1690万99734272891234M2001年01月892万2250万1220992654052799M上网人数剧增:因特网在中国逐渐普及; 站点数剧增:通过因特网对外宣传,网络市场意识增强; 国际容量剧增: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 因特网普及的原因:社会需求、用户支持、协议简洁。
    • 106. 3. Internet — 一个非常奇特的网络 一无所有的网络: 因特网不属于任何个人、企业和部门; 因特网没有任何固定的设备和传输媒体; 无所不在的网络: 覆盖世界各地、各行各业; 来去自由的网络: 因特网的成员可以自由地“接入”和“退出”因特网; 包罗万象的网络: 蕴含的内容异常丰富:天文地理、政治时事、人文喜好等; 蕴含无穷资源的“赛伯(SPACE)”空间。 因特网是由许许多多属于不同国家、部门和机构的网络互连起来的网络(网间网),任何运行因特网协议(TCP/IP协议),且愿意接入因特网的网络都可以成为因特网的一部分,其用户可以共享因特网的资源,本网自身的资源向因特网开放。
    • 107. 4. Internet提供的服务 电子邮件(E-mail) 文件传输服务(FTP) 全球信息服务( WWW-World Wide Web) 其他服务:远程登录、专题讨论、信息查询服务、网络新闻服务和公告服务、娱乐和会话服务及电子商务。
    • 108. 5. Internet的管理 因特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ISOC) 民间组织,志愿者组成,负责技术管理和指导工作。 因特网组织委员会(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IAB) 志愿者组成,制定标准和分配资源(如IP地址)。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 志愿者组成,讨论因特网的运作和技术问题; 任何人都可以向IETF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当足够多的人对该问题表示关心时,形成工作小组,提交研究报告,或者报IAB,形成因特网标准。
    • 109. 6. Internet的组成 Internet是由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Internet是由路由器和用户端设备构成的网络: 路由器:互连网络; 用户端设备:辅助用户访问因特网的资源, 向因特网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子网2子网y子网1子网3子网x子网z用户设备路由器
    • 110. 7. Internet的结构—层次结构,逐级覆盖 主干网:由代表国家或者行业的有限个中心结点通过专线连接形成;覆盖到国家一级;连接各个国家的因特网互连中心,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次级网(区域网):若干个作为中心结点的代理的次中心结点组成 局域网(校园网、企业网):直接面向用户的网络。局域网区域网主干网局域网
    • 111. 8. 因特网协议集TelnetFTPSMTPHTTPDNSOthersTCP / UDPIPNetwork Interface (物理网络)ARPRARPICMP传输层应用层网络接口网际层45—71—23OSI/RMTCP/IP协议集特点:利用网络接口屏蔽不同子网的差异,定义相同的高层 (IP之上层)协议实现应用服务的提供。Telnet:远程登录; FTP:文件传输; SMTP:电子邮件; DNS:域名系统; HTTP:超文本传输; TCP:传输控制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ICMP:网际报文控制;IP:网际协议;ARP:地址解析;RARP:反向地址解析。
    • 112. 9. Intranet的概念及特点 1) 概念 一般来说,把Internet技术运用到企业组织内部即称之为Intranet,也可称为企业内部的Internet,也称为Internal Internet或Corporate Internet。 Intranet是针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结构的,其服务的对象原则上以企业内部员工为主,以联系公司内部各部门、促进公司内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竞争力为目的。 Intranet主要用途: 企业信息内容的发表 提供基于交易的解决方案 建立公司内部“社区”、布告栏或聊天室
    • 113. 2) 特点 数据格式统一,公司内部的文件信息都可以HTML格式出现,简单易用。 使用HTML格式使文件共享,信息提供及更新迅速,通过浏览器存取容易。 浏览器简单易用,数据形态多媒体化、具有亲和性,信息系统培训负担轻。 网络成本低,并促进企业经营,降低营业成本。
    • 114. 4.5 通信管理 通信网络在管理及其他方面的应用EDIPOS系统协同处理音控会议系统病人监护可视通信数据传送应答系统安全监视闭路电视可视文本BBS硬/软件共享声音识别设备监控传真通信数据库服务计算机会议查询/应答声音邮件处理控制影像处理目录检索电子邮件联机事务电话监控和控制影像传送信息抽取消息通信数据通信声音通信
    • 115. 作业 1. 简述通信系统的定义及其基本模型 2. 通信介质有哪几种? 3. 网络连接设备有哪些?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4.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5. 计算机网络按距离可分为哪几类? 6. 简述OSI/RM和TCP/IP协议模型。 7. LAN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网络结构有哪几种? 8. Internet能提供哪些服务? 9. Intranet的概念及特点? 10.MIS专家们认为:一个企业一定要有战略目标,其中之 一是采用远程通信网,以便在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集成的信息资料。您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解释。
    • 116. 11.请问:下图中的网络拓扑结构是哪种结构?
    • 117. ChinaNET Cernet电话网学生用机学生用机教师备课用机图书室用机图书管理 服务器学生机房 服务器行政办公用机教师办公用机综合楼专用教室远程用户 学生家庭DDN专线服 务 器 某中学校园网拓扑图路由器办公楼综合楼光纤(1000M) 教 学 楼1000Mbps1000Mbps1000M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