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6讲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思考
    • 2. 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伦理观点(西方)
    • 3. 大地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尊重自然的实践伦理 盖娅假说的大地生命论 自然价值理论 浅层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
    • 4. 大地伦理学A.Leopold的大地伦理学认为,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以一种自然状态继续存在的权利,从维护自然整体的伦理取向出发,确定人类善恶行为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利于自然的完整、稳定和美丽。 “大地伦理学扩大社会的边界,包括土壤、水域、植物和动物或它们的集合:大地” “至少把土壤、高山、合流、大气圈等地球的各个组成部分,看成地球的各个器官、器官的零部件或动作协调的器官整体,其中每一部分都有确定的功能。” “大地伦理学的发展,是人类智力上的发展,也是人类感情方面的新发展” “如果我们没有对大地的热爱、尊敬和赞扬,以及没有对大地价值的高度重视,伦理学和大地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存在。” “大地伦理学改变人类的地位,从他是大地—社会的征服者转变成他是其中的普通一元和公民,中意味着人类应当尊重他的生物同伴而且也以同样的态度尊重大地社会。”
    • 5. 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认识论意义:我们讨论的所有问题都是人根据自己的考虑而思考的。 生物学意义:维护自己种群的生存与发展。 价值论意义:道德只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设计道德原则时,只是考虑人的需要或者利益;人是唯一的道德主体,同时也是唯一的道德对象;人是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
    • 6. 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区别(1) 获得道德关怀的根据,即一个存在物必须具备哪些特征才能够获得道德关怀。 人类中心论认为,只有具备理性的存在物才具有道德关怀的资格 但是,非人类中心论则认为,一个存在物,只要它具有感觉(动物解放论),或是一个生命主体(动物权利论),或是生命的目的中心(生物中心论),或是大地共同体的成员(大地伦理学),或是生态自我的一部分(深层生态学),或是具有内在价值(自然价值论),那么,它就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
    • 7. 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区别(2)自然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人类中心论认为,自然存在物的价值是人的主观情感投射的产物;只有在它们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或者兴趣的意义上才具有价值,因而价值是主观的。 非人类中心论则认为,自然存在物的价值不能完全还原为人的兴趣或者偏好,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它们的这种价值是客观的,而不完全是人的主观赋予。
    • 8. 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区别(3) 人对非人类存在物是否具有直接的道德义务。 人类中心论认为,由于只有人才具备获得道德关怀的资格,因此,人只是对人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所负有的保护环境的义务,只是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 非人类中心论则认为,人类之外的其他存在物也具备获得道德关怀的资格,因此,人对这些存在物也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保护自然,既是为了人自身,也是为了自然存在物本身;人对自然存在物的义务不能完全还原为人对人的义务。
    • 9. 强人类中心主义与弱人类中心主义弱的人类中心主义:如果一种价值理论,价值以“个体感性”(个体的欲望或者需要,至少能暂时通过他的某些特定的经历表达出来的心理活动)偏好的满足为参照。 强的人类中心主义:如果一种价值理论,价值以理性偏好(个体的欲望或需要经过谨慎审议以后所表达的心理活动,包括判断这种需要或希望与理智的世界观的一致性)的满足为参照。
    • 10. 盖娅假说的大地生命论(1)英国科学家J.Lovelock(1972)提出的Gaia假说(Gaia Hypothesis或译为大地女神假说),将地球的运行比喻为一个巨大的生命有机体。 为维持地球系统的平衡状态(homeostasis),所有生物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存在一种主动的自我调节机制。从整个地球进化的角度分析了价值的含义,认为自然界并非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而存在,整个自然界早于人类的产生而存在,所以判别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价值就不能仅仅以人的需要为依据。自然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可能对人类无利用价值,但是却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一种内在价值,一旦人类破坏了自然的这种内在价值,就会使生态失衡,食物链断裂,并危及人类的生存。 因此,人类需要尊重自然的这种内在价值,并使之成为人类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 11. 盖娅假说的大地生命论(2)有人从大地女神具有自我控制的机能,得出人类可以任意破坏环境的结论。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大地女神虽然由许多细胞(如生物个体)、器官(如森林、海洋等)组成,但是如同正常的人体一样,少数几个细胞的自然消亡或者由于外力而致死,生命可以继续存在。 如果人类的活动对“某些器官”造成致命的伤害,那么也许她可以进行自我医治,但是可能需要的时间极长,然而对于人类而言则可能会是毁灭性的,届时可能人类已经灭亡,而大地女神仍然继续生存。
    • 12. 自然价值理论 H.Rolston从生态系统角度提出自然价值的概念,认为自然价值是由自然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一种性质,是自然界储存起来的一种成就。他认为自然价值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自然作为进化的整体,是产生价值的源泉,价值在自然演替的等级中增加,而且人类也是其产物之一; (2)自然的整个网络系统是多种价值的转换器,内在的以自身为目的的局部价值是外在的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一个自然物以自身为目的的内在价值,在自然系统中也会变成为它物或系统的工具价值,例如一个物种被其捕食者所食后,其内在价值会被毁灭,而转变成捕食者的工具价值;
    • 13. (3)自然价值的存在,是不依赖于评价主体,也并不总是随着人类对它的评价而表现出来; (4)价值与事实(也就是“是与应该”)是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他们都是自然系统的属性,生态学对自然的描述,也就是对自然价值的评价。 经典语句:“请留下鲜花供人欣赏”,“请让鲜花盛开吧” 美国黄石公园的大角羊结膜炎案例:进行救治,保护某个动物,却削弱了种群的生存利益。认为,痛苦具有工具价值,唯有如此,才表示真正尊重生命。 黄石公园的大火救治问题,以及恢复肉食动物狼的最高地位,以控制麋鹿的过度繁殖。
    • 14. Taylor尊重自然的伦理原则 —系统发生冲突时的处理原则
    • 15. 尊重自然的实践伦理(1)自我防卫原则 允许道德主体保护自己免遭危险或有害有机体的伤害,这一原则只适用被迫的、不得已的境况。 那些故意招引其他生物伤害的行为不符合本原则;而且自我防卫也不是不加选择的滥用各种方式。
    • 16. 尊重自然的实践伦理(2)比例性原则 所有生物体的利益,都可以分为基本的和非基本的两大类。 前者涉及生物体的基本生存,而后者则是非生存所必须的。例如,有些利益入享受象牙雕刻工艺品,使用鳄鱼皮皮包,并不关系到具体消费者的生存。 比例性原则的中心内容在于,在人类价值与野生动植物的适宜生境发生冲突时,不论时何种物种,基本利益的权重应该大于非基本利益的权重。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人类的许多非必须利益,必须让位于野生动植物的基本利益。
    • 17. 尊重自然的实践伦理(3)最小差错原则 通常遇到情况(1)人类的非必需利益不可避免地与野生动植物的利益相冲突;(2)这些人类利益在根本上与尊重自然观念不相抵触;(3)满足这些利益所需的行为,不利于野生动植物的基本利益;(4)所涉及的人类利益,尽管非必须,但十分重要,即使那些生物中心观持有者也不愿意放弃。 例如,毁坏一片自然环境以修建图书馆、艺术馆,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机场、告诉公路、铁路的修建等。在这种情况下,最小差错原则要求采用产生最小不利影响的方案。
    • 18. 尊重自然的实践伦理(4)分配公正原则 有两种条件需要应用这一原则:(1)非人类生物没有伤害我们,自我防卫原则不适用;(2)利益冲突属于同一层次,都是基本利益,此时比例性和最小差错原则都不适用。 分配公正原则要求,在冲突各方的利益都为基本利益,而且有着各方均可利用的自然适宜资源,冲突各方都必须配以等同分享。 例如,人类有时需要捕杀野生动植物来维护生计。双方利益均为必须,但我们又不能把野生动物消灭。此时,应该采用公平分配的原则,如划分永久性生境和公有保护区,实施环境整合规则、轮作、轮猎等。
    • 19. 尊重自然的实践伦理(5)重塑公平原则 为最小差错和分配公正原则的补充。 因为在上述两个原则之下,人类对并无恶意的动植物都带来了伤害,因此这一原则要求人类应该对这些伤害有所补偿。 如果我们的行为是与尊重自然的观念相一致的,我们便会设法通过生态重建、环境复原等方式给野生生物予以补偿。
    • 20. 浅层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的比较
    • 2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2. 思考题云南部分地区的野猪经常践踏周边农村地区的庄稼,而野猪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如果看待贫困农民与野生动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