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五章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一、税收的超额税负担 税收的超额税负担是指因为税收的作用,给经济社会在资源使用上带来的效率损失,即国民福利损失。下面以从量税为例来解释税收的超额税负担问题。
    • 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 税收的超额负担APdBOQtQSStSSDDQKPPsPE1E
    • 4. 根据图示,可以计算出从量税的超额税负担,公式为 这里,W为超额税负担,相当于图中的KE1E;T为政府对单位商品征收的从量税,相当于图中的Pd-Ps;Q为税前产量,P为税前价格;Es、Ed分别表示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和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 5. 根据从量税超额税负担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出从价税超额税负担计算公式。假设政府按照每加仑汽油价格征收从价税,并且使每加仑的从价税收入等于从量税收入,就有T=tP(t为从价税税率),把T=tP代入上式,整理后得到
    • 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7. 二、消费者预算约束中的税收等价关系
    • 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9. 2.等价关系
    • 1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15. 三、税收的经济影响(一)税基弹性 税基弹性是指在其他不变条件下,税基变动对税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该反应程度可以通过计算税率变动百分比与税基变动百分比的比值予以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EtB =(B/B)/(t/t)=(tB)/(Bt) 其中,EtB为税基弹性,B为税基(以货币额表示),B为税基变动,t为税率(以百分数表示),t为税率变动。 在税收理论中,税基弹性概念非常重要,如果把国民收入抽象为税基,把政府税收政策的调整抽象为税率调整,那么通过测定税基弹性就能够大致地了解税收政策调整对国民收入,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 16. 税基弹性为负值条件下税率变动与政府税收收入变动的关系
    • 17. (二)税收、经济产出和财政收入的关系
    • 18. 拉弗曲线对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在税率低于t0时,政府提高税率会起到增加税收收入的效果,而在税率已经超过t0时,继续提高税率,只会起到降低税收收入的效果。所以,t0时的税率为政府所可选择的最佳税率,因其可以使政府的税收收入规模达到最大(RMAX)。换言之,能够使政府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化的最佳税率只有一个,应该成为政府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 19. (2)从t0到100%的税率调整区间均属于政府的税收禁区,在此区间政府只有采取降低税率的办法,即实行减税政策,才能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税基扩大,才能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
    • 20. (3)除了在t0时的最大税收收入外,政府任何规模的税收收入(如R)都可以通过两种税率取得,一个是高税率(th),一个是低税率(tl)。那么,为了取得特定规模的税收收入,政府最好是采取较低的税率。因为,相比之下,低税率对经济活动的扭曲作用相对较小。
    • 21. (4)实际上,拉弗曲线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说明,“任何单一生产要素的课税率发生变动,将影响其市场活动参与能力。这进而会依次影响经济产出和税收基础。”  
    • 22. 2、拉弗椭圆
    • 23. 不同税率组合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关系 第一,在PS区间,两个税率均在正常区间变动,其特点是固定其中一个税率而提高另一个税率,就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例如,在a点提高资本税率,或在b点提高劳动税率,都可以使政府财政收入从IRL1上升到IRL2。
    • 24. 第二,在PQ区间,劳动税率进入了它的禁区,保持资本税率不变时提高劳动税率就会造成政府收入的下降,如在IRL2上提高劳动税率就会使政府收入从IRL2下降到IRL1。不过,保持劳动税率不变,提高资本税率则仍然可以提高政府收入。另外,无论在何种收入水平上,只有按相同方向变动两个税率才能保持该政府收入水平不变。
    • 25. 第三,在QR区间,两个税率都进入了它们的禁区,无论固定哪一个税率而提高另一个税率都会造成政府收入下降。若保持政府收入水平不变,提高一个税率必须同时降低另一个税率才行。在这一区间里,只有固定一个税率,同时降低另一个税率才可以使政府收入提高。
    • 26. 第四,在RS区间,资本税率进入了禁区,保持劳动税率不变,提高资本税率必然造成政府收入下降;而保持资本税率不变,提高劳动税率则会使政府收入上升。如若保持政府收入水平不变,两个税率必须(在如PQ区间那样)按相同方向调整才行。
    • 27. 以上分析说明了政府税收政策协调的一般原则,主要是尽量避免政府的税收行为进入它的禁区。
    • 28. (三)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29.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3. 附:推导
    • 3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6. 税收对家庭次要工作者的决策影响 前面我们的讨论仅限于工作时数的决策。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对工作时数的控制是有限的,个人的决策主要是决定是否工作? 我们可以用前面分析过的劳动——闲暇模型来分析工作与退休。那么,所得税的实施同样会带来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方面,源于税后工资的减少,从而人们会倾向于选择退休,减少工作,这是税收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人们的收入减少,从而感到无力支付“退休”这种正常品,因此选择工作,减少对“退休”的消费,这是税收的收入效应。
    • 37.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9. 五、税收对我国劳动供给影响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所承担的税负近似人头税——一次总付税,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效应上。考虑到税收的收入效应一般使劳动供给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减少,农业税往往导致农民的劳动供给增加。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仍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免征额过低,结果使中低收入阶层承担相当比例的税负。第二,实行单一分类税制,对于收入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阶层,由于费用的多次扣除实际承担相对较低的税负——实际税率较低,使得税收的替代效应减少。加之目前我国的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偏低,即使“富人”对收入的偏好大于对闲暇的偏好。
    • 40. 农民的税费负担重与我国的财政体制有关 94年的分税制财政改革加强了中央财政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是它只是规定了中央和省一级的财政关系,却没有规定下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结果是省里也和市里搞财政包干,市里又和县里搞包干,这样逐级包下去,好的财源全被上级政府拿走,负担全由地方背了起来。现在地级以上的行政单位发工资都没有问题,而50-60%的县政府和75%的乡政府发工资都有问题,相当一部分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形势已经相当严峻了。这种情况之下,乡政府为了发工资当然要找财源,而农民就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 41. 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1.整合劳动劳动力,为劳动者提供公平的择业机会 2.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和教育投入,提高弱势群体的择业能力。增加高收入就业岗位的劳动供给,减少低收入就业岗位的劳动供给。 3.适度倡导“闲暇文化”,引导高收入阶层让出一部分就业机会。解决富人越来越忙的问题
    • 42. 4.城市化问题 农民进城,可以创造就业岗位,购买住房,创造舍得就业岗位包括:社区服务、公交、供水、供电、电信、邮政、家政,这些行业就业人数的增加,新就业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需求产生新一轮的拉动效应,需求的增加又进一步拉动就业,事实上,这里存在就业乘数的问题。 适当发展大城市,增加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