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心理咨询员的心理诊断技能
    • 2. 第八章 心理咨询员的心理诊断技能 前言: 诊断的概念:广义第一:对正常人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品质、人格特点、及个人发展水平的 评估; 第二: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人进 行心理评估。
    • 3. 狭义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人进行心理评估 临床心理学的相关医学诊断诊断对 是充分和必要的先决条件咨询 治疗没有诊断就无从咨询 治疗误诊是 失败要因。咨询 治疗
    • 4. 咨询员学会诊断 学会整理、记载诊断主要内容 诊断结果程序 常用方法存档协助心理咨询师(高级)工作 第一节 初诊接待 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一、学习目标 学会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二、操作步骤
    • 5. (一)做好咨询前准备工作1、仪态服装整齐 坐姿端正 表情平和勿板面孔 不喜笑颜开2、保持社交距离正常1.5米左右 保持正常咨询位置
    • 6. 3、民族习俗谈话时不直视对方眼睛 可扫视对方眼神或表情(二)礼貌接待礼貌语言 1.起立迎接来访者,示意坐位,“请进”!“请坐”! 2.“欢迎您前来咨询,谢谢您的信任”。 “我愿提供心理学帮助”、“请填表格”。
    • 7.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不可逼问 间接询问:“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 直接逼问:“您找我什么事?说吧!” (四)询问结束,明确表态,能否提供帮助。 (五)简要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性质,使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方式。(见本节“相关知识” (七)问题归类。不同类别的心理问题,有其特点,是咨询工作针对性的依据。
    • 8. 三、相关知识 (一)社交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印象:是指存留在个体(认知主体)头脑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第一印象:亦称初次印象,素不相识的两个个体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 1.良好咨询关系对2.第一印象→确立咨询关系→关键作用 3.第一印象不良→收集资料遇阻→求助者不 愿向不信任的人敞开内心世界。临床资料收集 咨询效果重要影响
    • 9. (二)心理咨询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1.心理诊断中,收集求询者资料,包括个人生活、思想状况、个人成长过程、恋爱、婚姻、交友、工作等情况,均在保密之列。不可泄露。 2.心理测量结果也属保密范围。 (三)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性质与范围,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心理咨询各种形式,见第六章“咨询心理学”有关部份。
    • 10. (四)归类几种方法介绍: 逻辑分类法----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表现 形式恋爱 婚姻家庭心理成长发育社交适应人际关系躯体 疾病其他问题严重程度轻、中、重问题的一般原因生物学原因 认知原因 社会原因问题的具体原因躯体情况 本人的人格因素 具体压力特点
    • 11. 四、注意事项 (一)避免紧张情绪 1.初诊缺乏经验 紧张情绪 扰乱思路 破坏工作程序 2.进行初诊接待操作步骤练习。 (二)语速适中,吐字清楚,避免用方言,使求助者听懂、理解。如用专业术语,必说明内涵和外延。
    • 12. (三)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一旦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特别是对心理测量资料严加保密。 (四)对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功能勿随意夸大,咨询者勿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或作任何承诺。 (五)勿吸烟、勿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如玩弄铅笔、轻敲桌面、抖动身体等)。接来访者之前,绝对不许饮酒或服用兴奋、镇静药物。交谈中不能东张西望,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
    • 13. (六)端正求助动机,增强对心理咨询的信任,不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 第二单元 摄入性谈话 一、学习目标 收集临床诊断资料 二、操作步骤 (一)确定谈话目标、内容、范围——见“相关知识”(一) (二)确定提问方式 ——见“相关知识”(二) (三)倾听 ——见“相关知识”(三) (四)控制谈话方向 ——见“相关知识”(四) (五)对谈话内容归类 ——见“相关知识”(五) (六)结束谈话(申明承诺的话):(见《教程》P4
    • 14. 1.表态——保密、了解心理问题 2.征求意见 3.约定再谈 4.若发现精神问题,建议进一步检查或会诊 5.如确诊研究矫治方案 6.客气话道别 三、相关知识 (一)确定谈话内容、范围的依据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内容确定摄入性谈话目标, 围绕交谈内容收集资料。
    • 15. 2.观察疑点情绪低落 焦虑不安 欲言又止——可能有深层心理问题3.心理测评结果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引发抑郁原因确定谈话目标4.上级心理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 5.把问题分清前后、主次,弄清关系,再依 次提问,进行摄入性谈话。如孩子学习状况,夫妻之间关系。(书P5)
    • 16. (二)根据谈话目的和想收集的资料内容确定提问方式 开放式提问——一般情况下使用。 封闭式提问——特殊情况下使用→如家庭暴 力、打孩子 半开放式提问(限制性开放式提问)——也可使用 使用哪种提问方式,是依据谈话目标、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的。
    • 17. (三)确定提问方式、问题后,耐心倾听求助者叙述。 1.倾听,不是随便听,是全神贯注听、倾心地听。 2.不打断对方谈话,不插入对方谈话内容的评价。(摄入性谈话规定不在交谈中加入咨询员的谈话) 3.思考、判断是否合乎常理、逻辑。 4.在听的过程中及时把握关键点。想跳楼、活得累、没意思。 领导批评想自杀,不合乎逻辑? 真实原因?关键点
    • 18. (四)控制谈话方向 1.会谈目的规定在咨询师控制下进行 方向、涉及问题、时间有计划 有目的进行 防止漫无边际的会谈,以免求助者产生厌烦。 2.控制会谈、转换话题技巧。 ①释义法:把患者的话重复一下做解释。如一想起睡觉就紧张,怕失眠,越怕越失眠,是情绪干扰的结果。 ②中断法:谈话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患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障碍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强行迫使他停止谈话。 ③使用情感反射作用。
    • 19. 注意初次谈话避免使用 转换话题 原话题中介引出新话题(五)谈话后对问题归类 1、咨询交谈中,一般不能做笔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除非求助者同意。 2、摄入性谈话中涉及问题和求助者的信息靠咨询员临场记忆,依靠回忆写成文字材料。
    • 20. 按下列项目做简单笔录: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挫折和不良行为)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
    • 21. (六)谈话法简介 定义:一种有目的的交谈,初诊获得临床信息,与求助者建立“帮助关系”。 要点: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会谈技术包括听和说,善于听要比说更重要。 听:苦闷,情绪困惑,挫折,恐惧,及某些无法 解 决的问题,求助等。 被强迫来的人:如罪犯、妄想狂、怒气冲冲,似 乎受了羞辱;儿童对环境不适应, 怕见陌生人,拒绝进入诊室。
    • 22. ① 关心、尊重,取得有用信息,耐心听谈出来的任 何事情。 ②开始接触可自我介绍,谈点无关紧要的事,以缓和气氛。 ③热情倾听谈话,表现感兴趣,注意听,能听懂。使患者自由地无顾虑的谈问题,才是打开患者内心世界的钥匙。 心理咨询师
    • 23. 2、态度 维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心理咨询师使患者感到轻松,无所顾及 。从表情到语言都要注意心理咨询师收集资料会谈切忌评判性语言, (如不符合原则之类语言)
    • 24. 理解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持中性态度患者的知已,非支持者 反对者心理学角度对行为 情绪发生规律肯定看法心理学角度对社会效应 其他后果保留态度
    • 25. 谈话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3、区别 对患者谈话内容区分 鉴别诊断 决策关系到不完全一致心想 实际做的一种情绪体验 一种想法患者谈强烈程度夸张成分,行为表现未必强烈。
    • 26. 鉴别。特别是神经症患者,他们有一种无意识的病因否认倾向,不能对症归因。情绪(或想法) 行为区分咨询重要措施。真 伪更重要鉴别工作紧张 情绪障碍失眠鉴别 有的患者回避症状真实原因。
    • 27. 4、谈话法的种类 ①“摄入性”谈话法:了解 ②“鉴别性”谈话法: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 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 验。 ③“治疗性”谈话法: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 常所进行的谈话,除注 意谈话法的原则,还要 遵循心理治疗的法则。病史 健康 工作 家庭状况
    • 28. ④“咨询性”谈话法: 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择业、人员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⑤应急性或“危机性”谈话法: 在特殊情况下发 生的意外事件。如遭强奸、想自杀、突然受精神创伤等。应急求助,或进行自杀干预。
    • 29. 最常用的“摄入法”是病史采集法。通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谈,将获得求助者个人的背景材料、咨询目的和对咨询的期望等。 了解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提纲内容如下(详见书P9页)(选用国外学者桑德伯格制定的提纲)。 (1)身份资料; (2)来诊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 (3)现在及近期状况:居住、日常活动、 近期生活变化; (4)对家庭的看法:家庭成员、所起作用;
    • 30. (5)早年回忆:记起最早发生事情及周围 情节回忆。 (6)出生和成长:会走路、会说话的时间, 出现过什么问题(与其他儿童比较), 对早期经验的态度。 (7)健康及身体状况:儿期疾病和伤残, 近期服用医生指定或不指定的药,吸烟 与喝酒、与他人比较身体状况、 饮食与锻炼习惯。 (8)教育及培训:感兴趣科目及成绩、校 外学习、困难科目、骄傲科目、其他 文化。
    • 31. (9)工作记录:工作态度、改变过的职业、 理由? (10)娱乐:感兴趣和愉快的事、如工作、阅 读等,自我描述是否准确。 (11)性欲的发展:第一次的性意识、性活 动、近期性生活看法、性障碍。 (12)婚姻及家庭资料:严重事件与原因、家庭现状与过去比较、道德和文化因素。 (13)社会基础:社交网、社交兴趣,交谈最多的人,能帮助自己的人,相互影响程度、责任感及参加集体活动兴趣。
    • 32. (14)自我描述:长短处、优缺点、想象力、 创造性、价值观、理想。 (15)生活的转折和选择:生活曾有过的变化? 重要 决定,对它回忆和评价。 (16)对未来的看法:愿看到明年发生什么 事情,5-10年希望发生什么事情,发 生事情的必要条件,对时间的现实感,抓重点的能力。 (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 33. 了解当事人思想和行为的工作提纲如下(选用国外马隆和沃隆学者于1976年总结出12个题目,选出6条)。(详见书P10) (1)外表和行为。如何表现自己?一般印象?外表整齐、清洁?衣着符合背景和现状?装饰、身体缺陷?离奇的表情和动作?重复性、“神经质”的动作?姿势:对视,活动缓慢、乱动?是否机敏、顺从、态度友好?
    • 34. (2)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语流如何?缓慢或快速?直爽与谨慎?犹豫?言语缺陷?咬文嚼字?健谈、松弛,联想?避谈或闲聊?自造词汇、笑、皱眉、姿势、手势、表情与语言表达是否协调?内容与声调是否一致?交谈兴趣?(记录) (3)思维内容。有无抱怨和纠缠不放的题目?有无观念不集中的现象?有无幻想、错觉、恐惧、执著和冲动表现?
    • 35. (4)认知过程和功能。有无感觉缺陷和损伤?工作能否注意集中?时间、人物、空间、定向力?能否意识所在地?年、月、日的知觉?能否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近、远期记忆? (5)情绪。谈话心境?痛苦、冷漠、鼓舞、气愤、易怒、变化无常还是焦虑?患者对心理咨询师有无其他表现?
    • 36. (6)灵感与判断。患者就诊目的判断是否准确?对已判断是否符合实际?对已精神状况想法如何?是否观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情感有了问题?对问题原因认识如何?原因分析道德、文化因素作用?对工作准确判断?如何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对独立处理问题如何?对讲述自己事情的兴趣?对改变现状是否有要求?
    • 37. 5、怎样提问题 提问——是一种方法,比较复杂。 提得好——促进咨询关系,增进交流,被理解。 提得不好——可伤害咨询关系,破坏信息交流,患者觉得被审地位。 “言多必失”,临床总结了不恰当提问带来的消极作用,如下: (1)造成依赖。提问太多,不问不说。 (2)责任转移。问多,把责任转移到医生或心理专家身上,减少当事人参与解决心理障碍机会。
    • 38. (3)减少当事人的自我探索。等待医生挖掘自身 的问题,不主动脑筋,不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医生估计——暗示作用, 患者顺谈——掩实情。 (5)当事人可处于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 39. (6)提问过多影响概括与说明 提问题数量、频率——注意掌握 对问题性质和后果——了解 以什么方式提问题——很重要 临床交谈提问的性质归类: (1)“为什么……”的问题。 强烈暗示性——要当事人说明理由。 可改为——“怎样”和“什么”,如:“为什么你要和别人打架?”改为“你和某人在一起干什么啦?”“你为什么失约?”改为“你那里出了什么事啦?”等等。不带指责性,患者无必要自我辩解,而引导他自我探索。
    • 40. (2)多重选择性问题。 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上星期日你是离开家还是在家呆着?”仍是封闭性提问,所获信息受限。改为“你有什么感觉?”“上星期日做了些什么?” (3)多重问题。 对一件事从几个方面同时提问。如“你认为 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怎样呢?”“你本人又是怎样做这件事情的?”多重提问不可取。
    • 41. (4)修饰性反问。不需回答也无法回答。 如“您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空洞、抽象的评价,无具体问题,对患者无益。 (5)责备性问题。以反身形式责备当事人,常使当事人产生很大威胁感。如“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咨询中应严加杜绝。 (6)解释性问题。心理学家和医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不去推动当事人去自我探索。不应以疑问方式反问对方。
    • 42. 6、谈话内容的选择 原则: (1)适合患者的接受能力、符合其兴趣。 (2)对患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患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患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患者症状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患者态度有积极帮助。
    • 43. 7、谈话法的有效性 (1)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2)会谈法因素: 因目的、种类、当时环境、不同患者、医学水平等不同,存在差异,有局限性。 (3)民族观念: 如患者、医生、心理学家来自本民族效果较好,结果诊断价值可能更大。
    • 44. 四、注意事项 (一)态度中性 (二)提问中避免失误。 (三)谈话中,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四)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五)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六)诚恳、客气,不用生硬语言做结束语, 以免误解。①接待、提问、倾听过程中 ②咨询员面部表情、提问语 调、动作,不可表达对哪 类内容感兴趣 ③避免暗示、诱导介入谈话中 ④不丢失客观信息
    • 45. 四、注意事项 (一)咨询师的指导意见与咨询员已形成的意见出现分岐时,双方应以客观态度讨论,求得一致。 (二)遇有确实难以判断的案例,应作为疑难案例申请会诊。请高级心理咨询师和其他相关专家会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