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历史与社会 》第一~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 2.  一、教材分析(一)总体结构1、基本思路 走进社会 探索时空 拥抱生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对人们生活的现实社会的认识。生活是主题,社会是主干,时空是框架。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呈现一个社会生活的立体空间。
    • 3. 不同地区人们生活 的环境2、组织线索生活在社区里(社区)(世界)(中国)(地区)共同的家园我们生活的空间社会是怎样的个人生活的环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国人生活的环境
    • 4. 3、逻辑线索明线 区域 的特征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类  自然环境)暗线  区域 之间的差异 区域 之间的联系
    • 5. 2-1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   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二)单元安排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 课程标准1-1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    主要特点和功能。1-2 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1-3 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中获取所需要的    社会信息。
    • 6. 1、通过观察平面图,学会识别地图三要素,并能利用 平面图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2、感受自己所在的社区生活,体会社区的特点和功能  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在生活中感受各种各样的社区,能够识别不同类型   的社区,体会社区或区域之间的差异。4、理解区域之间联系的必要性,并能为加强区域合作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5、具备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的能力,能够从地图   上获取信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 7. 结构分析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在社区中生活 社区 的概念 社区 的位置 社区 的环境 社区 的功能社区的特征从社区看我家
    • 8.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识别不同的社区往来在区域之间类型 不同规模 不同特色 各异 区域 的概念 社区或区域之间 的联系社区的差异社区或区域之间的联系
    • 9.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选择合适的地图巧用地图认识地图选择地图使用地图认识社区和区域的重要工具——地图
    • 10. 小结社区的特征社区的差异社区之间的联系(明线)(暗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生活在社区里概念位置功能环境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特色各异区域社区或区域之间的联系
    • 11.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6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    总体特征。2-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   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   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1-1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   要特点和功能。课程标准
    • 12. 1、学会描述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2、通过案例分析,体会国家或地区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  的差异,认识到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建立尊重世界多   样性的价值观。3、结合案例并联系当地实际,理解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   和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4、知道地球仪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利用地球仪确定一个  地点的地理位置。5、初步学会收集信息和资料,提高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
    • 13. 结构分析第一课大洲和大洋世界总体特征人类的栖息地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世界 海陆分布七大洲的分布四大洋的分布海洋对人类生产的 影响
    • 14. 第二课自然环境世界自然特征及差异气象万千世界各地气候差异气候对人们的影响人们生活在多样的自然环境中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地形多样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风光迥异
    • 15.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世界人文特征及差异不同肤色的人们国家和地区关心世界大家庭世界三大人种人种分布特点国家和地区概念经济发展的差异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联系 世界各国应和平共处
    • 16. 综合探究三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认识世界的工具——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认识经纬网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 17. 小结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总体特征区域差异相互联系(人文)人种→国家和地区→生产和生活(人文) 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联系→应和平共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线)(暗线)(自然)大洲大洋→地形气候→自然景观(自然)地形多样→气象万千→风光迥异
    • 18. 2-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   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   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1-1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   要特点和功能。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   境的总体特征。课标要求第三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 19. 1、学会描述我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认识我国  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2、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我国国情  优势与劣势并存,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通过典型案例,比较分析我国地区之间的差异,体会交  流与互补的重要性,尝试分析当地与外地交流的事例,  增强促进地区发展的责任感。4、初步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能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5、感受祖国的美丽河山、民族风情、地区特色,形成热爱  祖国的高尚情感。教学目标
    • 20. 结构分析第一课中国的人文特征国土与人民行政区划众多的人口辽阔的疆域多民族的国家国士面积国土位置及评价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省级行政区的位置人口数量人口分布56个民族的分布
    • 21. 第二课山川秀美中国的自然特征季风的影响地形对人们的影响我国地形多样多种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影响显著黄 河长 江 多样的地形母亲河
    • 22. 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岭-淮河 分南北东部西部有差异区域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自然条件 的差异自然条件 的差异 生产、生活 方式的差异生产、生活 方式的差异交流与互补
    • 23. 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 ——社会调查设计旅游路线模拟旅行认识社会的三把“钥匙”了解地理空间——地图和地球仪了解过去——历史时段的表示方法和历史资料      的收集整理了解现实社会——社会调查和各种媒体的运用
    • 24. 小结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总体特征(自然)地形→气候→河流(人文)疆域→政区→人口→民族区域差异南北差异→东西差异(有利有弊)交流与互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线)(暗线)
    • 25. (三)教材特色1、结构新——突破学科,体现综合2、选材新——点面结合,贴近生活3、表述新——图文并茂,形式活泼
    • 26. 二、教学建议(一)转变观念1、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观。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3、树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 的教学观。4、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观。
    • 27. (二)改进教学方法1、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2、关注体验性教学4、提倡交流与合作学习3、探索开放性教学5、走向自主创新学习我想学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我会创新
    • 28.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9. 《探究学习工作单》 探究小组____________ 记录员______________ 旅游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景观: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学习工作单》 探究小组____________ 记录员______________ 旅游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景观: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2. (三)优化评价方式〈学生评价〉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选拔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 相结合 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3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4.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6.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7. (四)开发教学资源1、文本资源2、音像资源3、实物资源4、人力资源(五)继承中求发展
    • 38.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