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一讲 会计改革与审计
    • 2.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1、92—93年颁布《基本会计准则》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基本确立与市场经济向适应的会计框架体系; 2、97年针对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如“琼民源”事件),颁布中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3、98年针对上市公司操纵利润颁布《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和《投资》、《收入》、《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会计政策》等8个具体会计准则;
    • 3. 4、99年为了更好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颁布新的《会计法》和《非货币性交易》具体会计准则; 5、2000年颁布《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和《或有事项》具体会计准则;
    • 4. 6、2001年:(1)颁布《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了会计制度; (2)颁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中期报告》等具体会计准则; (3)针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修改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 (4)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管制。
    • 5. 7、(1)2003年3月颁布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的通知; (2)2003年4月颁布修改后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 8、近期即将颁布:(1)一些新的会计准则,如外币折算、分部报告、每股收益等 (2)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颁布一些核算办法,如民航企业核算办法等
    • 6. 二、近年来会计改革的主要内容 1、会计制度的制定思路和定位上的突破——不分行业和所有制(3个制度、企业、金融企业、小企业制度及其实施办法) 2、规范会计信息质量:(1)资产定义;(2)取消虚资产——年末必须处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开办费一次摊销、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如果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就应一次全部转销;(3)固定资产的会计政策由企业自行制定——分类目录、使用年限、残值率、折旧方法等;(4)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管制规定
    • 7. 3、充分贯彻谨慎性原则:(1)计提八项减值准备;(2)预计负债等;(3)加速折旧;(4)后进先出法;(5)收入确认;(6)短期投资不确认持有收益等 4、增加新的会计原则——实质重于形式 5、增加新的报表——分部报告等 6、与国际惯例的协调
    • 8. 三、会计改革对审计的影响 1、新制度要求树立会计职业判断对审计的影响 2、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使用对审计的影响 3、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审计的影响 4、美国SOX法案对我国会计、审计的影响
    • 9. 对会计的影响涉及会计的问题: (1)会计行为的监督权的转移 (2)会计准备则制定基础的变化 (3)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 (4)CEO、CFO的签署证明 对会计的影响
    • 10. 对审计的影响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 关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轮换 关于审计复核 关于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
    • 11. 第二讲 盈余管理 一、国外研究盈余管理的主要论述 会计戏法 会计政策的选择 职业判断 干预对外财务报告
    • 12. 二、国内研究盈余管理的主要论述 经营成果调节 会计政策选择
    • 13. 三、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 3、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 4、盈余管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
    • 14. 四、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一)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研究 市场机制缺陷与政府职能的局限性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 会计规范不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不规范
    • 15. (二)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分析 企业自身物质利益的驱动 企业管理者的政治动机 企业筹措资金及纳税方面的动机 推卸责任及隐瞒违法行为 基于企业发行股票和上市的需要 上市公司为争取配股,避免处罚及炒作股票需要
    • 16. 第三讲 会计政策变更的行为与动机存在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 会计领域充满不确定性 会计理论的缺陷 会计准则的困惑 经济业务的复杂性 会计系统固有的特点
    • 17. 变更会计政策的动机调整收益动机 自我保护动机 符合法定要求动机
    • 18. 改变折旧是利润包装的首选方式1.折旧方法变更 2.折旧年限变更 好处:(1)容易找到理由 (2)降低折旧率,可以直接增加利润而不增加税收
    • 19. 权益法是包装利润的另一种方式 不影响税收 带来利润的增加
    • 20. 利润包装的其他方式 1.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2.变更递延收益摊销方法 3.变更存货计价方法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