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会计循环(上)
    • 2. 本章重点1、会计循环的含义和内容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 4、企业日常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
    • 3. 一、会计循环的含义和内容会计循环——就是按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 会计循环由以下步骤构成: 原始凭证 分 录 日常会计核算 记账凭证 过 帐 会计账簿 会计核算 试 算 试算平衡表 调 整 会计账簿 对 账 期末会计核算 会计账簿 结 账 会计账簿 编 表 会计报表
    • 4.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对会计核算的存在条件,如空间、时间、计量尺度等以及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出假设,并以次为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一般包括: 会计主体——会计核算须以一个特定单位为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也叫做会计实体。 持续经营——也称继续经营,是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既不会停业,也不会被兼并或破产,并以现有的(或扩大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持续不断地进行经营运作。 会计分期——是指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中对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予以综合反映。
    • 5. 三、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之为应收应付制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收入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应将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为取得这些收入而支出的费用相互配比,并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实际成本原则——亦称之为历史成本原则,它是指企业对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时,都要以经济业务事项实际发生时的取得成本或实际成本作为登记入账的依据。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谨慎性原则——亦称之为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经济业务时,必须谨慎从事,即只确认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 6. 四、企业日常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一)资金投入与退出企业的会计分录 1、资金投入企业时 投资筹资时: 借:相应科目(如银行存款、原材料、国有资产、无形 资产、资本公积金等) 贷:实收资本--× × × × 借款筹资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2、资金退出企业时,其分录刚好与上面相反。×
    • 7. (二)材料采购业务的会计分录 1、材料已收到,货款已付或未付 借:物资采购—甲材料(乙材料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贷:现金(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说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采购费用(如运杂费)应计入采购成本,若此费用由几种材料负担,应进行分配。 2、结转入库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 借:原材料—甲材料(乙材料等) 贷:物资采购—甲材料(乙材料等) 3、偿付应付供货单位货款 借:应付货款--××× 单位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 8. (三)产品生产过程的会计分录 1、材料费用的核算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等) 制造费用(指车间耗用) 管理费用(指管理部门耗用) 贷:原材料—甲材料(乙材料) 2、工资及福利费用的核算 a.从银行提取现金 b.发放工资 借:现金 借:应付工资 贷:银行存款 贷:现金
    • 9. c.月末按工资用途计算并分配本月职工工资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等)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应付福利费 在建工程 贷:应付工资 d.企业按本月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等)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 贷:应付福利费
    • 10. 3、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记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记入当期损益) 借:制造费用 贷:相关科目(如低值易耗品、银行存款、现金等) 借: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贷:相关科目(如银行存款、现金等)
    • 11. (四)产品销售业务核算的分录 1、销售产品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帐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甲产品(乙产品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2、支付销售费用 借:营业费用 贷:现金(银行存款) 3、计算缴纳销售税金 计算时: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货:应交税金—应交×× 税 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 税 贷:银行存款
    • 12. 五、日常经济业务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调整前试算平衡表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平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
    • 13. 第十章 会计循环(下)
    • 14. 本章重点1、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与方法 2、对账、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具体方法
    • 15. 一、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期末帐项调整的内容: (一)、应计费用和应计收入账项的调整 (二)、递延账项(包括预付费用和预收收入)的调整 (三)、其他账项的调整
    • 16. (一)、应计费用和应计收入账项的调整1.应计费用的调整 应计费用——是指那些在本期企业已经受益、但尚未支付款项的费用。 计算应计费用时: 借:×× 费用(如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实际支付时: 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
    • 17. 2.应计收入的调整 应计收入——是指本期已经实现而尚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 计算应计收入时: 借:其他应收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 18. (二)、递延账项的调整递延账项——是指虽然已收入或已付出款项,但是尚无法确定为已经实现的收入或已发生的费用。包括预付费用和预收收入。 1.预付费用 预付费用----是指本期或前期已经支付款项,但因属于后续会计期间受益,故由后续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 费用支付时: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摊销时 借:×× 费用(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待摊费用
    • 19. 2、预收收入 预收收入——是指本期已经收款入账,但由于尚未提供商品或劳务而没有实现的收入。 预收时: 借:银行存款(现金等) 贷:其他应付款(因尚不能确认收入) 实际确认收入时: 借:其他应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入等)
    • 20. (三)、其他账项的调整 其他账项:是指除应计账项和递延账项之外的企业需调整的账项,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坏账准备等。 1.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a.使用年限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原价+预计清理费-预计残值收入)/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 21. b.工作量法: 固定资产单位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清理费-预计残值收入)/(该资产预计年限内可完成的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单位折旧额×月完成的工作数量
    • 22. 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由于技术陈旧、损坏、市价持续下跌、长期闲置或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准备时: 借:营业处支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当固定资产价值又恢复时: 分录与上例相反
    • 23. 3.坏账损失的核算 坏账损失——坏账是指企业不能收回的账款,企业因此而发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坏账在会计处理上有两种方法: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要用备抵法。 年末应按应收账款余额一定比例计算应提取的坏账准备;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发生坏账损失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收回已确认的坏账损失时: a.借:应收账款 b.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 24. 二、产品成本的确定和结转 1、分配和结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等) 贷:制造费用 2.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乙产品等)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等) 3.结转已销产品的实际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乙产品等)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乙产品等)
    • 25. 三、利润形成及分配的会计分录与过账1.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 其他业务收入发生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结转其他业务的成本: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相关科目(如原材料等)
    • 26. 2.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营业外收入发生时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发生营业外支出时: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银行存款等 3.应交所得税的核算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 27. 4.利润形成的分配的核算 从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分派普通股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 支付股利时: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 28. 四、对账、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具体方法(一)对账的方法 对账就是对账簿记录进行核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 (二)结账的方法 1.虚账户的结清. 虚账户——是指损益类账户,即收入类和费用类账户。该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在会计期末都应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均无余额,因而又称为“临时账户”。 其步骤分以下两方面:
    • 29. a.计算损益类的各账户的主要发生额,并编会计分录 对收益类账户的结转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结费用类账户的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b.根据结账分录过账,并结清损益类账户
    • 30. (三)实账户的结转 实账户——是指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该类账户在会计期末结账后,通常都有余额。这就是说这些余额必须结转下期,以便连续记录。因此,又称为“永久账户”。  实账户的结转:即按规定将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结算出来。 注:结算后进行试算平衡,最后编制会计报表
    • 31.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形式
    • 32. 本章重点1、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和意义 2、三种会计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 33. 一、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和意义会计核算形式——也称会计核算程序或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凭证和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它是记账和产生会计信息的步骤和方法。 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个单位之间规模大小不同,业务繁简各异,管理要求不一,因此其所需要设置的凭证和账簿的格式与种类,以及对记账程序和方法的设计也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各单位都必须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采用适合本单位经营规模和管理需要的会计核算形式,以达到既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又能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目的。
    • 34. 二、三种会计核算形式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是以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为特点的一种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核算形式,是以定期将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汇总,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为主要特点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是以先定期将一定期间内(如10天)所有的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汇总记账凭证,然后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为主要特点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