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基础会计》教学辅导主讲:XXX
    • 2. 目录 总 论 会计等式和会计要素 账户、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 账户分类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财产清查 会计报表 会计循环(上) 会计循环(下) 会计核算形式 会计工作的组织
    • 3.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在原始社会,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会计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复杂,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 我国在西周奴隶社会,有“司书”、“司会”等官吏专门从事会计工作。“司书”是记账的,主要对财物收支进行登记。“司会”是进行会计监督的。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官厅政府的收付会计。官厅会计便成为我国古代会计的中心,主要计量、记录、计算和考核朝廷的财物赋税收支,这是古代会计的显著特点。
    • 4. 唐宋时期,生产力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记账、算账的古代会计结算法,即“四柱结算法”,亦称“四柱清册”。所谓“四柱”是指旧管(相当于“上期结存”)、新收(相当于“本期收入”)、开除(相当于“本期支出”)、实在(相当于“本期结存”)四个部分。“四柱结算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支记录,通过“旧管十新收=开除十实在”(即上期结存十本期收人=本期支出十本期结存)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账的正确性,又可系统、全面和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这是我国古代会计的一个杰出成就,即使在现代会计中,仍然运用这一平衡关系。
    • 5. 明末清初,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用以计算盈亏。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相当于各项收入)、“缴”(相当各项支出)、“存”(相当于各项资产)、“该”(相当于资本、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缴=存一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在两表中计算求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勾稽全部账目的正误。 清朝,“天地合账”。在这种方法下,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合”。 “四柱结算法”、“龙门账”和“天地合账”充分显示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传统中式簿记的特点。
    • 6. 会计从实物计量到货币综合反映,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 19世纪中叶以后,以借贷复式记账法为主要内容的“英式会计”、“美式会计”传人我国,我国会计学者也致力于“西式会计”的传播。这对改革中式簿记,推行近代会计,促进我国会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在财政部设置了主管全国会计事务的会计司。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了与此相适应的苏联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对旧中国会计制度与方法进行改造与革新。
    • 7. 综上所述,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的发展。 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早期实物数量的简单的记录和计算,逐渐发展成为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综合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会计的技术和方法,也逐渐完善起来。整理会计资料,从全部手工操作.到利用机械操作,又发展到现在的部分或全部计算机操作
    • 8. 社会环境对会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仅决定着会计过去的发展状况、现在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会计未来的发展前景。会计也反过来影响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它将会计信息反馈给有关方面,为经济服务,推动社会的发展。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越来越依赖会计信息,促进了会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会计方法、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9. 第二节、会计的涵义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它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马克思: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就是指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是对会计职能的科学概括。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
    • 10. 会计反映职能——“观念总结” 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结余情况. 会计监督职能——“过程控制”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指导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
    • 11. 二、会计的特点(一)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二)会计对经济活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 12. 资 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按变现速度和能力(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 13. 负 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按偿还期限长短(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 14. 所 有 者 权 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部分。
    • 15. 收 入 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即营业收入,它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 16. 费 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费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按归属对象可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 17. 利 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它是由收入与费用的差额确定,与收入、费用密切相关。
    • 18. 第三节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某一时点) (一定会计期间)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某一会计期间结束)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19.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及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发生后,会引起资产和权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 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资产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变 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 20. 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续) 结论: 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 21. 第三章 账户、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什么叫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也就是对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分类后所赋予的名称。
    • 22. 一、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的设置,为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经济业务提供了条件。 会计科目是组织核算的依据。 会计科目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手段。
    • 23.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1、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核算对象。 2、会计科目的设置要符合企业经济活动和业务规模相适应。 3、会计科目的设置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4、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贯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24.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 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损益类
    • 25. (二) 按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隶属关系分类 总分类科目也称一级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会计科目,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目,是指在一级科目的基础上,对一级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进行较详细分类的会计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按其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进一步分为二级明细科目和三级明细科目
    • 26. 会计科目的分类(续)总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一级科目 二级科目  三级科目 库存商品 白 酒  茅台酒 五粮液 应收账款 长城公司   
    • 27. 四、会计账户账户的意义和作用 1、什么叫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用来连续、系统地记载经济业务引起的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结果的一种手段。
    • 28. 2、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两者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作的分类,而且反映经济内容的口径一致。
    • 29. 区别 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本身没有结构,只是分类的名称。而账户除了名称外,还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以连续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及结果。
    • 30. 五、账户的结构 记账方法不同,或账户的性质不同,账户的结构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不管采用何种记账方法,也不论是何种性质的账户,其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即在账户中如何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增加、减少和余额。 在实际工作中,账户的格式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见下页)
    • 31. 账户的基本结构(续) 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 凭证号数 摘要 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 32. 在教学实践和教科书中: “T”字式或“丁”字式 左方 账户名称 右方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 33. 第二节 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的意义: 记账方法,就是根据一定的原理,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专门方法
    • 34. 二、借贷记账法 (一)涵义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二)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
    • 35. (三)账户结构: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 36. 借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 借方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 37. 3成本类、损益支出类账户的结构 借方 成本类损益支出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一般无余额 如有余额,在借方
    • 38. 4、损益收入类账户的结构 借方 损益收入账户 贷方 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
    • 39. (四)记账 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即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和借贷相反的方向,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有借方必有贷方,而且借方与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 40. (六)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它是对每项经济业务指出应登记的账户、记账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户)名称;记账符号;变动金额。
    • 41. (七)过账和试算平衡 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在编制会计分录以后,应将会计分录的金额分别登记到各有关账户中去,这个记账步骤称为“过账”。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 42. 试算平衡公式: (1)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数 (2)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3)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