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23专题八 立体几何 第二十三讲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附解析答案




    专题八 立体
    第二十三讲 空间中点直线面间位置关系
    2019 年
    1(2019 全国Ⅲ理 8)图点 N 正方形 ABCD 中心△ECD 正三角形面 ECD
    ⊥面 ABCDM 线段 ED 中点

    A.BMEN直线 BMEN 相交直线
    B.BM≠EN直线 BMEN 相交直线
    C.BMEN直线 BMEN 异面直线
    D.BM≠EN直线 BMEN 异面直线
    2(2019 全国Ⅱ理 7)设 αβ 两面 α∥β 充条件
    A.α 数条直线 β 行 B.α 两条相交直线 β 行
    C.αβ 行条直线 D.αβ 垂直面
    3(2019 江苏 16)图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DE 分 BCAC 中点ABBC.
    求证:(1)A1B1∥面 DEC1
    (2)BE⊥C1E.
    4(2019 北京理 12)已知 lm 面 a 外两条直线出列三断
    ①lm ② maP ③la
    中两断作条件余断作结写出正确命题 ______

    20102018 年
    选择题
    1.(2018 全国卷Ⅰ)已知正方体棱长 1条棱直线面 成角相等 截
    正方体截面面积值

    A. 33
    4 B. 23
    3 C. 32
    4 D. 3
    2
    2.(2018 全国卷Ⅱ)长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1AB BC 1 3AA 异面直
    线 1AD 1DB 成角余弦值
    A. 1
    5 B. 5
    6 C. 5
    5 D. 2
    2
    3.(2018 浙江)已知面 直线 m n 满足 m  n  m ∥ n m ∥

    A.充分必条件 B.必充分条件
    C.充分必条件 D.充分必条件
    4.(2018 浙江)已知四棱锥 S ABCD 底面正方形侧棱长均相等 E 线段 AB
    点(含端点)设 SE BC 成角 1 SE 面 ABCD成角 2 二面
    角 S AB C面角 3
    A. 1 2 3  ≤ ≤ B. 3 2 1  ≤ ≤ C. 1 3 2  ≤ ≤ D. 2 3 1  ≤ ≤
    5.(2017 新课标Ⅱ)已知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120ABC 2AB 
    1 1BC CC异面直线 1AB 1BC 成角余弦值
    A. 3
    2 B. 15
    5 C. 10
    5 D. 3
    3
    6.(2017 浙江)图已知正四面体 D ABC (棱长均相等三棱锥) PQ
    R 分 AB BC CA 点AP PB 2BQ CR
    QC RA分记二面角 D PR Q
    D PQ R D QR P面角  

    RQ
    P
    A
    B
    C
    D

    A. < <  B. < < C. < < D. < <
    7.( 2016 年全国 I)面α 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顶点 A ∥面 11CB D α I
    面 ABCD m α I 面 11ABB A n m n 成角正弦值
    A. 3
    2 B. 2
    2 C. 3
    3 D. 1
    3
    8.( 2015 福建) lm 两条直线m 垂直面 lm l ∥

    A.充分必条件 B.必充分条件
    C.充分必条件 D.充分必条件
    9.( 2015 浙江)图已知 ABC D AB 中点直线CD ACD 翻折成 A CD
    成二面角 A CD B面角

    10.( 2014 广东)空间中四条两两直线 1 2 3 4l l l l 满足 1 2 2 3 3 4l l l l l l  
    面结定正确
    A. 14ll B. 14ll C. 14ll垂直行 D. 位置关系确定
    11.( 2014 浙江)设 mn两条直线 两面

    A. mn n  m  B. m   m 
    C. m n n   m  D. n   m 
    12.( 2014 辽宁)已知 m n 表示两条直线 表示面列说法正确
    A. mn mn B. m  n  mn
    C. n  D. m  n 
    13.( 2014 浙江)图某垂直水面 ABC 墙面前点 A 处进行射击训练已
    知点 墙面距离 AB 某目标点 P 墙面射击线CM 移动准确瞄
    准目标点 需计算点 观察点 仰角 (仰角 直线 AP 面
    成角). 15AB m 25AC m 30BCM   tan 值
    M
    C
    A
    B
    P

    A. 30
    5 B. 30
    10 C. 43
    9 D. 53
    9
    14.( 2014 四川)图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点O 线段 BD 中点.设点 P
    线段 1CC 直线OP 面 1A BD 成角 sin 取值范围
    O
    A1
    AB
    B1
    C
    C1
    D1
    D

    A. 3[ 1]3 B. 6[ 1]3 C. 6 2 2[]33 D. 22[ 1]3
    15.( 2013 新课标Ⅱ)已知 mn异面直线 m  面 n 面  .直线l 满足
    l m l nll
    A. ∥ ∥ B.

    C.  相交交线垂直l D. 相交交线行
    16.( 2013 广东)设 m n 两条直线  两面列命题中正确

    A. m  n  mn
    B.  mn
    C.
    D. m  n 
    17.( 2012 浙江)设l 直线 两面
    A. ∥ ∥   ∥  B. ∥ ⊥   ⊥ 
    C. ⊥  ⊥ ⊥  D. ⊥  ∥ ⊥ 
    18.( 2012 浙江)已知矩形 ABCD 1AB  2BC  . ABD 矩形角线 BD
    直线进行翻折翻折程中
    A.存某位置直线 AC 直线 BD 垂直
    B.存某位置直线 AB 直线CD 垂直
    C.存某位置直线 AD 直线 BC 垂直
    D.意位置三直线 均垂直
    19.( 2011 浙江)列命题中错误..
    A.果面 面 面 定存直线行面 
    B.果面α垂直面 面 定存直线垂直面
    C.果面 面 面  面 ll  面
    D.果面 面 面 直线垂直面 
    20.( 2010 山东)空间列命题正确
    A.行直线行投影重合
    B.行直线两面行
    C.垂直面两面行
    D.垂直面两条直线行
    二填空题

    21.(2018 全国卷Ⅱ)已知圆锥顶点 S母线 SA SB 成角余弦值 7
    8
    SA 圆
    锥底面成角 45°△SAB 面积5 15 该圆锥侧面积_____.
    22.( 2016 年全国 II)  两面mn 两条线列四命题:
    ①果 mn m  n ∥  .
    ②果 m  n ∥ mn .
    ③果 a ∥ m  m ∥ .
    ④果 mn∥ ∥ m  成角 n  成角相等.
    中正确命题 .(填写正确命题编号)
    23.( 2015 浙江)图三棱锥 A BCD 中 3AB AC BD CD    2AD BC
    点 MN分 AD BC 中点异面直线 AN CM 成角余弦值 .

    24.( 2015 四川)图四边形 ABCD ADPQ 均正方形面互相垂直
    动点 M 线段 PQ EF分 AB BC 中点.设异面直线 EM AF 成角
     cos 值_________.

    25.( 2017 新课标Ⅲ) a b 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直角
    边 AC 直线 垂直斜边 AB 直线 AC 旋转轴旋转列结:
    ①直线 成 60°角时 成 30°角
    ②直线 成 60°角时 成 60°角
    ③直线 成角值 45°
    ④直线 成角值 60°

    中正确________.(填写正确结编号)
    三解答题
    26.(2018 江苏)行六面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1AA AB 1 1 1AB B C .
    D1 C1
    B1
    A1
    DC
    BA

    求证:(1) AB∥面 11ABC
    (2)面 11ABB A  面 1A BC .
    27.(2018 浙江)图已知面体 1 1 1ABCA B C 1AA 1BB 1CC均垂直面 ABC
    120ABC 1 4AA 1 1CC 1 2AB BC B B   .
    C1
    B1
    A1
    C
    B
    A

    (1)证明: 1AB ⊥面 1 1 1ABC
    (2)求直线 1AC 面 1ABB 成角正弦值.
    28.( 2017 浙江)图已知四棱锥 P ABCD PAD AD 斜边等腰直角三角
    形 BC AD∥ CD AD 22PC AD DC CB   E PD 中点.
    (Ⅰ)证明:CE ∥面 PAB
    (Ⅱ)求直线CE 面 PBC 成角正弦值.

    E
    D
    CB
    A
    P

    29.( 2017 江苏)图三棱锥 A BCD 中AB⊥ADBC⊥BD面 ABD⊥面 BCD
    点 EF(E AD 重合)分棱 ADBD EF⊥AD.
    求证:(1)EF∥面 ABC
    (2)AD⊥AC.
    F
    A
    B
    C
    D
    E

    30.(2017 山东)图体圆柱部分矩形 ABCD(部) AB 边
    直线旋转轴旋转120G DF 中点.
    (Ⅰ)设 P CE 点 AP BE 求 CBP
    (Ⅱ) 3AB  2AD  求二面角 E AG C.


    31.( 2017 江苏)图水放置正四棱柱形玻璃容器Ⅰ正四棱台形玻璃容器Ⅱ高均
    32cm容器Ⅰ底面角线 AC 长 10 7 cm容器Ⅱ两底面角线 EG 11EG
    长分 14cm 62cm. 分容器Ⅰ容器Ⅱ中注入水水深均 12cm. 现
    根玻璃棒l 长度 40cm.(容器厚度玻璃棒粗细均忽略计)
    (1) 放容器Ⅰ中 端置点 A 处端置侧棱 1CC 求 没入水中
    部分长度
    (2) 放容器Ⅱ中 端置点 E 处端置侧棱 1GG 求 没入水中
    部分长度.

    32.( 2016 全国 I)图 ABCDEF 顶点五面体中面 ABEF
    正方形 2AF FD 90AFD二面角 D AF E二面角C BE F
    60 .


    (I)证明:面 ABEF  面 EFDC
    (II)求二面角 E BC A余弦值.
    33.( 2016 全国 II)图菱形 ABCD 角线 AC BD 交点 O 5AB  6AC 
    点 EF 分 ADCD 5
    4AE CFEF 交 BD 点 H. ΔDEF EF
    折ΔD EF 位置 10OD  .
    (I)证明: DH  面 ABCD
    (II)求二面角 BDAC正弦值.

    34.( 2016 全国 III)图四棱锥 P ABCD 中 PA ⊥底面 ABCD AD BC
    3AB AD AC 4PA BCM 线段 AD 点 2AM MD
    N PC 中点.
    (Ⅰ)证明 MN 面 PAB
    (Ⅱ)求直线 AN 面 PMN 成角正弦值.

    P
    A
    B
    D
    C
    N
    M

    35.( 2014 山东)图四棱锥 P ABCD 中 AP PCD 面 AD BC∥
    1 2AB BC AD E F 分线段 AD PC 中点

    (Ⅰ)求证: AP BEF∥面
    (Ⅱ)求证: BE PAC 面
    36.(2014 江苏)图三棱锥 ABCP  中 DEF 分棱 ABACPC 中点.已知
    ACPA 6PA 58  DFBC
    P
    A
    B
    C
    F
    D
    E

    求证:(Ⅰ)直线 PA ∥面 DEF
    (Ⅱ)面 BDE  面 ABC.
    37.( 2014 新课标Ⅱ)图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矩形PA ⊥面
    E PD 中点.

    (Ⅰ)证明: PB ∥面 AEC
    (Ⅱ)设二面角 D AE C 60°AP 1AD 3 求三棱锥 E ACD 体积.

    38.( 2014 天津)图四棱锥 P ABCD 底面 ABCD行四边形 2BA BD
    2AD  5PA PDEF 分棱 AD PC 中点.
    (Ⅰ)证明 EF ∥面 PAB
    (Ⅱ)二面角 P AD B 60°
    (ⅰ)证明:面 PBC ⊥面
    (ⅱ)求直线 面 成角正弦值.
    P
    C
    DA
    B
    E
    F

    39.( 2013 浙江)图四棱锥 P ABCD 中 PA ⊥面 ABCD 2AB BC
    7AD CD 3PA  120ABCG 线段 PC 点.
    P
    C
    D
    A
    B
    G

    (Ⅰ)证明: BD ⊥面 APC

    (Ⅱ)G PC 中点求 DG APC 成角正切值
    (Ⅲ) 满足 ⊥面 BGD求 PG
    GC
    值.
    40.( 2013 辽宁)图AB 圆O 直径PA 垂直圆O 面C 圆O
    点.
    (Ⅰ)求证: BC PAC 面
    (Ⅱ)设Q PA 中点G AOC 重心求证:QG∥面 PBC .

    41.(2012 江苏)图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1 1 1 1ABAC DE 分棱 1BC CC
    点(点D 点 C) AD DE F 11BC 中点.
    E
    D
    F
    A1
    A
    B
    C
    C1
    B1

    求证:(Ⅰ)面 ADE  面 11BCC B
    (Ⅱ)直线 1 AF 面 ADE.
    42.(2012 广东)图示四棱锥 P ABCD 中AB 面 PAD AB CD PD AD
    E PB 中点 F DC 点 1
    2DF AB PH PAD 中 AD 边高.

    P
    AB
    CD
    H
    F
    E

    (Ⅰ)证明: PH 面 ABCD
    (Ⅱ) 1 2 1PH AD FC   求三棱锥 E BCF 体积
    (Ⅲ)证明: EF  面 PAB .
    43.(2011 江苏)图四棱锥 ABCDP  中面 PAD ⊥面 ABCD AB AD
    BAD 60°EF 分 AP AD 中点.
    A
    B
    C
    DF
    E

    求证:(Ⅰ)直线 EF ∥面 PCD
    (Ⅱ)面 BEF ⊥面 PAD .
    44.( 2011 广东)图椎体 P ABCD 中 ABCD边长 1 棱形 DAB 60
    2PA PD 2PB  EF 分 BC PC 中点.
    P
    AB
    CD
    F
    E

    (Ⅰ)证明: AD  面 DEF
    (Ⅱ)求二面角 P AD B余弦值.
    45.( 2010 天津)图五面体 ABCDEF 中四边形 ADEF 正方形FA ⊥面 ABCD
    BC ∥ AD CD 1 AD 22∠ BAD =∠CDA=45°.

    F
    B
    CD
    E
    A

    (Ⅰ)求异面直线CE AF 成角余弦值
    (Ⅱ)证明CD ⊥面 ABF
    (Ⅲ)求二面角 B EF A正切值.
    46.( 2010 浙江)图行四边形 ABCD中 AB 2 BC ∠ ABC 120°. E 线段
    AB 中点△ ADE 直线 DE 翻折成△ A DE 面 ⊥面 BCDF
    线段 AC 中点.
    M
    F
    D
    AB
    C
    A'
    E
    (Ⅰ)求证: BF ∥面
    (Ⅱ)设 M 线段 DE 中点求直线 FM 面 成角余弦值.

    专题八 立体
    第二十三讲 空间中点直线面间位置关系
    答案部分
    2019 年
    1解析 图示联结 BE BD
    点 N 正方形 ABCD中心 ECD△ 正三角形面 ECD 面 M
    线段 ED 中点 BM  面 BDEEN  面 BM BDE△ 中 DE 边
    中线 EN BDE△ 中 BD 边中线直线 BM EN 相交直
    线设 DE a 2BD a 2235 244BE a a a  
    6
    2BM a 2231
    44EN a a a  
    BM EN .选 B.
    2解析: A 数条直线  行 相交 ∥ 排
    B 两条相交直线 行
    C 行条直线 相交 排
    D 垂直面 相交 排.
    选 B.
    3证明:( 1) DE 分 BCAC 中点
    ED∥AB
    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A1B1
    A1B1∥ED
    ED⊂面 DEC1A1B1  面 DEC1
    A1B1∥面 DEC1
    (2) ABBCE AC 中点 BE⊥AC
    三棱柱 ABCA1B1C1 直棱柱 CC1⊥面 ABC
    BE⊂面 ABC CC1⊥BE
    C1C⊂面 A1ACC1AC⊂面 A1ACC1C1C∩ACC
    BE⊥面 A1ACC1
    C1E⊂面 A1ACC1 BE⊥C1E


    4解析: lm 面 α 外两条直线知:
    线面行判定定理: l l m m P.
    线面行垂直性质定理 l  lm

    20102018 年

    1.A解析记该正方体    ABCD A B C D 正方体条棱直线面 成
    角相等点三条棱 AA AB AD 面 成角相等图
    D' C'
    B'A'
    I
    H
    J
    G
    F
    E
    DC
    BA

    连接 AB AD BD 三棱锥   A AB D 正三棱锥
    面 AB D 成角相等分取 CD BC BB AB AD DD 中
    点 EFGHIJ连接 EF FG .GH IH IJ IE 易
    六点面面 EFGHIJ 面 AB D 行截正方体截面
    面积 2
    2     EF FG GH IH IJ JE 该正六边形面积
    23 2 3 36 ( )4 3 4    截正方体截面面积值 33
    4
    选 A.
    2.C解析解法 图
    F1E1
    F
    D1
    A1 B1
    C1
    E
    CD
    AB
    补相长方体 1 1 1 1CDEF C D E F 连接 1DE 11BE.
    易知 11∥AD DE 11B DE 异面直线 1AD 1DB 成角.
    长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1AB BC 1 3AA
    2 2 2 2
    111 ( 3) 2    DE DE EE 2 2 2
    1 1 1 ( 3) 5   DB
    2 2 2 2
    1 1 1 1 1 1 1 2 5    BEABAE
    11B DE 中余弦定理
    2 2 2
    11
    2 ( 5) ( 5) 5cos 52 2 5
      
    
    B DE
    异面直线 成角余弦值 5
    5
    选 C.
    解法二 D 坐标原点 DA DC 1DD 直线分 x 轴 y 轴 z 轴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示.
    z
    y
    x
    BA
    DC
    C1
    B1A1
    D1

    条件知 (000)D(100)A 1(00 3)D 1(11 3)B
    1 ( 10 3)AD 1 (11 3)DB
    量夹角公式 11
    11
    11
    25cos 5| || | 25
       AD DBAD DB
    AD DB

    异面直线 1AD 1DB 成角余弦值 5
    5
    选 C.
    3.A解析 m  n  m ∥ n 线面行判定定理知 m ∥ . ∥
    定推出 ∥ 直线 m n 异面 ∥ ∥
    充分必条件.选 A.
    4.D解析题意知四棱锥 S ABCD 正四棱锥图
    EM
    S
    O
    D
    C
    BA

    连接 BD 记 AC BD O 连接 SO SO  面 ABCD取 AB 中点 M
    连接 SM OM OE 易 AB SM 2 SEO  3 SMO  易知 32≥ .
    OM ∥ BC BC AB SM AB 3 OM 面 SAB 成角
    BC 面 成角根角定理知 31≤ 2 3 1  ≤ ≤
    选 D.
    5.C解析图示三棱柱补成四棱柱异面直线 1AB 1BC 成角 11B AD
    B1 A1
    D1C1
    DC
    BA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2 cos60 12212 32BDBCCDBCCD    
    1 2AD  1 5AB 

    2 2 2 2 2 2
    1 1 1 1
    11
    11
    (5) (2) (3) 10cos 252 5 2
    AB AD B DB AD AB AD
         
    .选 C.
    6.B解析设 O 三角形 ABC 中心底面图 2O 作 OE RP OF PQ
    OG RQ 题意知 tan DO
    OE  tan OD
    OF  tan OD
    OG 
    G
    F
    EO
    D
    C
    B
    A
    P
    Q
    R
    x
    y
    A
    P
    B
    Q
    C
    G
    ROF
    E

    图 1 图 2
    图 2 示 P 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妨设 2AB  ( 10)A  (10)B
    (0 3)C 3(0 )3O∵ AP PB 2BQ CR
    QC RA∴ 1 2 3()33Q 23()33R 
    直线 RP 方程 3
    2yx 直线 PQ 方程 23yx 直线 RQ 方程
    3 5 3
    39yx根点直线距离公式知 2 21
    21OE  39
    39OF  1
    3OG 
    ∴OF OG OE tan tan tan  
       锐角  .选 B
    7.A解析点 A 面 面 11CB D 行面 ABCD ∥面 1 1 1 1ABCD
    m ∥ 11BD∥ BD 1AB∥面 n ∥ 成角
    求角 成角正弦值 3
    2
    选 A.
    8.B解析 m  lm 推出l  l ∥ m  l ∥
    推出lm lm l ∥ 必充分条件选 B.
    9.B解析解法 设 ADC  2AB  题意知 1AD BD A D   .
    空间图形中连结 AB 设 AB t .
    ΔA DB 中
    2 2 2 2 2 2 21 1 2cos 2 2 1 1 2
    A D DB A B t tA DB A D DB
              

    A作 A N DC  B 作 BM DC 垂足分 NM.
    N 作 NP MB四边形 BPNM 行四边形 NP DC
    连结 A P BP A NP 二面角 A CD B面角 A NP .
    ΔRt A ND 中 cos cosDN A D A DC    sin sinA N A D A DC      .
    理 sinBM PN  cosDM  2cosBP MN  .
    显然 BP  面 A NP BP A P .
    ΔRt A BP 中 2 2 2 2 2 2(2cos ) 4cosA P A B BP t t      .
    ΔA NP 中
    2 2 2
    cos cos 2
    A N NP A PA NP A N NP     
    2 2 2 2
    2
    sin sin ( 4cos )
    2sin
    t  

      
    2 2 2 2
    2 2 2
    2 2cos 2 cos
    2sin 2sin sin
    tt
      
      
    2
    22
    1 coscossin sinA DB 
    
      

    2
    22
    1 coscos cos cos cossin sinA DB A DB A DB 
            
    2 2 2
    2 2 2
    1 sin cos coscos (1 cos ) 0sin sin sinA DB A DB  
      
           ≥
    cos cos A DB ≥ (
    2
     时取等号)
     [0 ]A DB  cosyx [0 ] 递减函数
    A DB ≤ 选 B.
    解法二 CA CB  时 A CB 排 D
    0 时 0A CB 0A DB排 AC选 B.
    10.D解析利正方体模型出 1l 4l 位置关系确定.选 D.
    11.C解析选项 ABD 中 m 均面 行垂直斜交面 选C.
    12.B解析选项 A mn m n 相交行异面A 错误
    显然选项 B 正确选项 C m  mn n  n  C 错误
    选项 D m  n  相交D 错误.选 B.
    13.D解析作 PH BC 垂足 H设 PH x 3CH x 余弦定理
    2625 3 40 3AH x  
    2
    11tan tan ( 0)
    625 40 3 3
    PHPAH AH x
    xx
         
    

    1 4 3
    125x  时 tan 取值值 53
    9

    14.B解析直线OP 面 1A BD 成角 取值范围
    1 1 12AOA C OA    1
    6sin 3AOA
    11
    6 3 2 2 6sin 2 3 3 3 3C OA      sin 12
     
    sin 取值范围 6[ 1]3

    15.D解析作正方形模型 面  左侧面
    m
    n
    l'
    l
    β
    α

    知 D 正确.
    16.D解析A 中 mn行垂直异面B 中 异面C 中 m
    应  中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时结成立选 D.
    17.B解析利排法选项 B 正确∵l ∥ ⊥   .选项 A:
    ∥ ∥  时 ⊥  ∥  选项 C: ⊥  ⊥ ∥  l 
    选项 D: ⊥  ⊥ ∥  ⊥  .
    18.B解析点 A 作 AE BD 存某位置 AC BD BD  面 ACE
    BD CE 计算 BD CE 垂直 A 正确翻折 AC CD 时
    BC CD CD  面 ABC AB CD AD BC
    BC  面 ACD BC AC 12AB BC  
    样位置存 C 正确理D 正确选 B.
    19.D解析 D面  面  面 某直线垂直面 
    面 关系斜交行面 余选项易知均正确.
    20.D解析D 两行直线行投影定重合 A 错空间直线面位置
    关系线面垂直行判定性质定理知 BC 均错误选 D.
    21. 40 2 解析图示
    S'
    S
    A
    B
    设 S 底面射影 S 连接 AS SS .SAB 面积
    2 2 21 1 15sin 1 cos 5 152 2 16SA SB ASB SA ASB SA 
    ∴ 2 80SA  45SA  .∵ SA 底面成角 45 ∴ 45SAS
    2cos 45 4 5 2 102AS SA      .
    ∴底面周长 2 4 10l AS  
    ∴圆锥侧面积 1 4 5 4 10 40 22    .
    22.②③④解析命题①运长方体举反例证明错误:
    图妨设 AA直线 m CD
    直线 n ABCD面 .
    ABC D面  显然
    直线面满足题目条件 成立.
    命题②正确证明:设直线 n 某面面 相交直线l ln∥
    m  ml 知 mn 结正确.
    面面行定义知命题③正确.
    行传递性线面角定义知命题④正确.
    23. 7
    8
    解析图连接 ND 取 ND 中点 E连接 ME CE ME AN .

    异面直线 AN CM 成角 EMC 题意知 1CN 22AN
    ∴ 2ME . 22CM 22DN 2NE ∴ 3CE

    2 2 2 8 2 3 7cos 282 2 2 2
    CM EM CECME CM EM
           

    24. 2
    5
    解析 AB x 轴 AD y 轴 AQ z 轴建立坐标系
    设正方形边长 2 .
    2
    2cos
    55
    m
    m
     

    令  2
    2( ) ( 02 )
    5 25
    mf m m
    m
    


    2
    2
    2
    (2 ) 105 25
    2 5 25() 5 25
    mmm
    mfm m
      
      
     02 ( ) 0m f m  
    max
    2( ) (0) 5f m f max
    2cos 5  .
    25.②③解析图 BDEF 底面圆接正方形设 1AC BC
    2AB AD AE AF FB FE ED BD       
    侧面均等边三角形∵ AC  底面
    F
    E
    D
    CB
    A

    假设 a FB∥ 题意b BD∥ 直线 AB a 成 60°角时图知 b 成 60°
    角①错②正确假设 a EB∥ 知③正确④错.正确②③.
    26. 证明(1)行六面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AB ∥ 11AB .
    AB  面 11ABC  面
    ∥面 .
    D1 C1
    B1
    A1
    DC
    BA

    (2)行六面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四边形 11ABB A 行四边形.
    1AA AB 四边形 菱形
    1AB ⊥ 1AB.
    ⊥ 11BC BC ∥
    ⊥ BC .
    B  面 1A BC 面
    ⊥面 .

    面 ⊥面 .
    27.解析(1) 2AB  1 4AA  1 2BB  1AA AB 1BB AB
    1 1 1 22AB A B
    2 2 2
    1 1 1 1A B AB AA.
    1 1 1AB A B .
    2BC  1 1CC  1BB BC 1CC BC 11 5BC 
    2AB BC 120ABC 23AC 
    1CC AC 1 13AC  2 2 2
    1 1 1 1AB B C AC 1 1 1AB B C .
    1AB  面 1 1 1ABC.
    (2)图点 1C 作 1 1 1CDAB 交直线 11AB 点 D连结 AD .
    D
    A
    B
    C
    A1
    B1
    C1

    1AB  面 1 1 1ABC 面  面 1ABB
    1 1 1CDAB 1CD 面
    1C AD 1AC 面 成角.
    11 5BC  11 22AB  11 21AC 
    111
    6cos
    7
    CAB 111
    1sin
    7
    CAB
    1 3CD 1
    1
    1
    39sin 13
    CDC AD AC   .
    直线 1AC 面 成角正弦值 39
    13

    方法二 (1)图 AC 中点O 原点分射线OB OC x y 轴正半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O
    z
    y
    x
    C1
    B1
    A1
    C
    B
    A

    题意知点坐标:
    (0 30)A  (100)B 1(0 34)A  1(102)B 1(0 31)C
    1 (1 32)AB  11 (1 3 2)AB  11 (02 3 3)AC 
    1 1 1 0AB A B 1 1 1AB A B .
    1 1 1 0AB AC 1 1 1AB AC .
    1AB  面 1 1 1ABC.
    (2)设直线 1AC 面 1ABB 成角 .
    (1)知 1 (02 31)AC  (1 30)AB  1 (002)BB 
    设面 法量 ( )xyzn .

    1
    0
    0
    AB
    BB
      
    n
    n
    30
    20
    xy
    z
      
    取 ( 310)n .
    1
    1
    1
    ||39sin | cos | 13| | | |
    ACAC
    AC
         

    nn
    n

    直线 面 成角正弦值 39
    13

    28.解析(Ⅰ)图设 PA 中点 F连结 EFFB.
    FH
    M
    N
    Q
    E
    D
    CB
    A
    P

    EF 分 PDPA 中点 EF∥AD 1
    2EF AD
    BC∥AD 1
    2BC AD
    EF∥BC EFBC
    四边形 BCEF 行四边形 CE∥BF
    CE∥面 PAB.
    (Ⅱ)分取 BCAD 中点 MN.连结 PN 交 EF 点 Q连结 MQ.
    EFN 分 PDPAAD 中点 Q EF 中点
    行四边形 BCEF 中MQ∥CE.
    PAD 等腰直角三角形
    PN⊥AD.
    DC⊥ADN AD 中点
    BN⊥AD.
    AD⊥面 PBN
    BC∥AD BC⊥面 PBN
    面 PBC⊥面 PBN.
    点 Q 作 PB 垂线垂足 H连结 MH.
    MH MQ 面 PBC 射影∠QMH 直线 CE 面 PBC 成角.
    设 CD1.
    PCD 中 PC2CD1PD 2 CE
    △ PBN 中 PNBN1PB 3 1
    4QH 
    Rt MQH 中 1
    4QH  MQ 2
    2sin 8QMH
    直线 CE 面 PBC 成角正弦值 2
    8

    29.解析证明:(1)面 ABD AB AD EF AD EF AB∥ .
    EF 面 ABC AB  面 EF ∥面 .
    (2)面 ABD ⊥面 BCD
    面 ABD 面 BD
    BC 面 BC BD
    BC  面 ABD .
    AD 面 AD .
    AB AD BC AB B AB  面 BC 面
    AD ⊥面
    AC  面
    AD AC .
    30.解析(Ⅰ) AP BE AB BE
    AB AP  面 ABP AB AP A
    BE 面 ABP
    BP 面 ABP
    BE BP 120EBC  
    30CBP  
    (Ⅱ)解法:

    取 EC 中点 H连接 EH GH CH .
    120EBC  
    四边形 BEHC 菱形
    223 2 13AE GE AC GC      .
    取 AG 中点 M连接 EM CM EC .
    EM AG CM AG
    EMC 求二面角面角.
    1AM  13 1 2 3EM CM    .
    BEC 中 120EBC  
    余弦定理 2 2 22 2 2 2 2 cos120 12EC        
    23EC  EMC 等边三角形
    求角60.
    解法二:

    B 坐标原点分 BE BP BA 直线 x y z 轴建立图示
    空间直角坐标系.
    题意 (003)A(200)E(1 33)G( 1 30)C 
    (20 3)AE (1 30)AG  (203)CG 
    设 1 1 1()m x y z 面 AEG 法量.
    0
    0
    m AE
    m AG
      
    11
    11
    2 3 0
    3 0
    xz
    xy
     

    取 1 2z  面 AEG 法量 (3 32)m .
    设 2 2 2()n x y z 面 ACG 法量.
    0
    0
    n AG
    n CG
      
    22
    22
    3 0
    2 3 0
    xy
    xz
      

    取 2 2z  面 ACG 法量 (3 3 2)n    .
    1cos | | | | 2
    mnmn mn
      

    求角60.
    31.解析(1)正棱柱定义 1CC  面 ABCD
    面 11A ACC 面 1CC AC .
    记玻璃棒端落 1CC 点 M 处.
    10 7AC  40AM  .
    2240 (10 7) 30MN    3sin 4MAC.
    记 AM 水交点 1P 作 11PQ AC 1Q 垂足
    11PQ 面 11 12PQ 
    11
    1 16sin
    PQAP MAC

    答:玻璃棒l 没入水中部分长度 16cm.
    ( 果没入水中部分理解水面部分结果 24cm)


    (2)图O 1O 正棱台两底面中心.
    正棱台定义 1OO ⊥面 EFGH
    面 11E EGG ⊥面 ⊥ EG .
    理面 ⊥面 1 1 1 1EFGH ⊥ 11EG .
    记玻璃棒端落 1GG 点 N 处.
    G 作GK ⊥ K 垂足 GK 32.
    EG 14 62
    1KG 62 14 242
      2 2 2 2
    11 24 32 40GG KG GK     .
    设 1 EGG ENG∠ ∠ 11
    4sin sin( ) cos25KGG KGG    ∠ ∠ .

    2     3cos 5  .
    ENG△ 中正弦定理 40 14
    sin sin 解 7sin 25  .
    0 2  24cos 25  .
    sin sin( ) sin( ) sin cos cos sinNEG              ∠
    4 24 7 3( 3
    5)5 25 25 5      .
    记 EN 水面交点 2P 作 22PQ EG 2Q 垂足 22PQ ⊥面 EFGH
    12 2EP 22 20sin
    P
    NEG
    Q ∠ .
    答玻璃棒l 没入水中部分长度 20cm.
    (果没入水中部分理解水面部分结果 20cm)
    32.解析(Ⅰ)已知 AF DF AF FE AF 面 EFDC.
    AF  面 ABEF 面 ABEF  面 .
    (Ⅱ) D 作 DG EF 垂足G(Ⅰ)知 DG  面 .
    坐标原点GF 方 x 轴正方||GF 单位长度建立图示空
    间直角坐标系G xyz .
    (Ⅰ)知 DFE 二面角 D AF E面角 60DFE 2DF 
    3DG  (140)A( 340)B  ( 300)E  (00 3)D.
    已知 AB EF∥ AB∥面 .
    面 ABCD 面 EFDC DC AB CD∥ CD EF∥ .
    BE AF∥ BE 面 CEF 二面角C BE F面角
    60CEF. ( 20 3)C  .
    (10 3)EC  (040)EB  ( 3 4 3)AC    ( 400)AB  .
    设  n x y z 面 BCE 法量
    C0
    0
    n
    n
        
    30
    40
    xz
    y
      

    取  30 3n .
    设 m 面 CD 法量 C0
    0
    m
    m
          

    理取  0 34m  . 2 19cos 19
    nmnm nm
       .
    二面角 C   余弦值 2 19
    19 .

    33.解析(I)证明:∵ 5
    4AE CF
    ∴ AE CF
    AD CD ∴ EF AC∥ .
    ∵四边形 ABCD菱形
    ∴ AC BD ∴ EF BD
    ∴ EF DH ∴ EF D H .
    ∵ 6AC  ∴ 3AO 
    5AB  AO OB ∴ 4OB 
    ∴ 1AEOH ODAO   ∴ 3DH D H
    ∴ 2 2 2'OD OH D H  ∴ 'D H OH .
    ∵OH EF HI∴ 'DH 面 ABCD.
    (Ⅱ)建立图坐标系 H xyz .

     5 0 0B  1 3 0C  ' 0 0 3D  1 3 0A 
     4 3 0AB 
    uuur
     ' 1 3 3AD 
    uuur
     060AC 
    uuur

    设面 'ABD 法量  1n x y z
    ur

    1
    1
    0
    0
    n AB
    n AD
      
    4 3 0
    3 3 0
    xy
    x y z
    
       

    3
    4
    5
    x
    y
    z
    
     
     
    ∴  1 3 4 5n 
    ur

    理面 'AD C 法量  2 3 0 1n 
    uur

    ∴ 12
    12
    95 75cos 255 2 10
    nn
    nn

       

    ur uur
    ur uur ∴ 2 95sin 25  .
    34.解析(Ⅰ)已知 23
    2  ADAM
    取 BP 中点T连接 TNAT .
    N PC 中点知 BCTN 22
    1  BCTN .
    BCAD TN 行等 AM 四边形 AMNT行四边形
    ATMN .
    AT 面 PAB MN 面 MN 面 .
    (Ⅱ)取 BC 中点 E连结 AE ACAB  BCAE  ADAE 
    5)2( 2222  BCABBEABAE .
    A 坐标原点 AE 方 x 轴正方建立图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xyzA 题意知

    )400(P)020(M)025(C)212
    5(N
    (02 4)PM )212
    5( PN
    )212
    5(AN .
    设 ()x y zn 面 PMN 法量 0
    0
    PM
    PN
      
    n
    n

    
    

    
    
    022
    5
    042
    zyx
    zx

    取 (021)n 
    | | 8 5| cos | 25| || |
    n ANn AN
    n AN
        .
    35.解析(Ⅰ)设 AC BE O 连结 OFEC

    E AD 中点 1 2AB BC AD AD BC
    AE BC AE AB BC
    四边形 ABCE 菱形 O AC 中点 F PC 中点
    PAC 中 AP OF .
    OF  面 BEF AP  面 AP ∥面 .
    (Ⅱ)题意知 ED BC ED BC 四边形 BCDE 行四边形
    BE CD. AP 面 PCD AP CD AP BE .
    四边形 ABCE 菱形 BE AC .
    AP AC A APAC  面 PAC BE  面 PAC .
    36.解析(Ⅰ)∵ DE PC AC 中点∴DE∥PA
    ∵ PA  面 DEFDE 面 DEF∴PA∥面 DEF
    (Ⅱ)∵ 中点∴ 1 32DE PA
    ∵ EF AC AB 中点∴ 1 42EF BC
    ∴ 2 2 2DE EF DF∴ 90DEF°∴DE⊥EF
    ∵ DE PA PA AC∴ DE AC
    ∵ AC EF E ∴DE⊥面 ABC
    ∵DE  面 BDE∴面 BDE⊥面 ABC.
    37.解析(Ⅰ)连接 BD 交 AC 点 O连结 EO.
    ABCD 矩形 O BD 中点.
    E PD 中点 EO∥PB.
    EO 面 AECPB 面 AEC PB∥面 AEC.
    (Ⅱ) PA  面 ABCDABCD 矩形 ABADAP 两两垂直.
    图 A 坐标原点 AB 方 x 轴正方 AP 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 A xyz
    x
    y
    z
    O
    A
    BC
    D
    P
    E

    (0 30)D 31(0 )22E 31(0 )22AE  .
    设 ( 00)( 0)b m m ( 30)cm ( 30)AC m .
    设 1 ()n x y z 面 ACE 法量
    1
    1
    0
    0
    n AC
    n AE
      

    3 0
    31022
    mx y
    yz
     
    
    取 1
    3( 1 3)n m.
    2 (100)n  面 DAE 法量
    题设 12
    1cos 2nn  2
    31
    3 4 2m 
    解 3
    2m  .
    E PD 中点三棱锥 E ACD 高 1
    2

    三棱锥 体积 1 1 3 1 333 2 2 2 8V       .
    38.解析(Ⅰ)证明:图取 PB 中点 M连接 MFAM. F PC 中点
    MFBC MF 1
    2 BC.已知 BCADBCAD. E AD 中点
    MFAE MFAE四边形 AMFE 行四边形
    EFAM AM 面 PAB EF 面 PAB
    EF面 PAB.
    (Ⅱ)(i)证明:连接 PEBE. PAPDBABD E AD 中点
    PE  ADBE AD  PEB 二面角 PADB 面角.三角形 PAD 中
    2 5AD PA PD   解 PE2.
    三角形 ABD 中 2BA BD解 BE1.
    三角形 PEB 中PE2BE1 60PEB
    余弦定理解 PB 3 90PBE BE  PB
    BCADBE AD BE BC BE 面 PBC. BE 面 ABCD
    面 PBC 面 ABCD.
    (ii)连接 BF(i)知 BE 面 PBC. EFB 直线 EF 面 PBC 成角
    PB 3 PA 5 AB 2 ABP 直角 MB 1
    2 PB 3
    2
    AM 11
    2

    EF 11
    2
    BE1直角三角形 EBF 中 2 11sin 11
    BEEFB EF  
    直线 EF 面 PBC 成角正弦值 2 11
    11
    39.解析(Ⅰ)设点 O ACBD 交点
    AB=BCAD=CD BD 线段 AC 中垂线.
    O AC 中点BD⊥AC.
    PA⊥面 ABCDBD 面 ABCD
    PA⊥BD. BD⊥面 APC.

    (Ⅱ)连结 OG.(1)知 OD⊥面 APC DG 面 APC 射影 OG
    ∠OGD DG 面 APC 成角.
    题意 OG= 1
    2 PA= 3
    2

    △ABC 中AC= 222 cosAB BC AB BC ABC     = 23
    OC= AC= 3 .
    直角△OCD 中OD= 22CD OC =2.
    直角△OGD 中tan∠OGD= 43
    3
    OD
    OG  .
    DG 面 APC 成角正切值 43
    3

    (Ⅲ)连结 OG. PC⊥面 BGDOG  面 BGD PC⊥OG.
    直角△PAC 中 PC= 15 .
    GC= 2 15
    5
    AC OC
    PC
      .
    PG= 3 15
    5

    3
    2
    PG
    GC  .
    40.解析(Ⅰ) AB 圆 O 直径 AC⊥BC.
    PA⊥面 ABCBC 面 ABC PA⊥BC
    PA∩ACAPA 面 PACAC 面 PAC
    BC⊥面 PAC.
    (Ⅱ)连 OG 延长交 AC M链接 QMQO.
    M
    Q
    O
    P
    AB
    C
    G

    G ∆AOC 重心 M AC 中点
    G PA 中点 QMPC.
    O AB 中点 OMBC.
    QM∩MOMQM 面 QMO.
    QG面 PBC.
    41.解析(Ⅰ) 1 1 1ABC A B C 直三棱柱 1CC  面 ABC
    AD  面 ABC AD AD 1DE CC
    DE  面 11BCC B DE E  面
    AD 面 ADE面ADE  面 .
    (Ⅱ) 1 1 1 1ABAC F 11CB 中点 1 1 1AFBC .  面 1 1 1ABC
    1AF  面 1 1 1ABC 1 AF 11BC  面
     1 1 1BCC 1AF 面 1 AF AD.
    AD  面 ADE 1AF 面 面 .
    42.解析(Ⅰ) AB 面 PAD PH  面 PH AB
    PH AD AD AB A PH   面 ABCD
    (Ⅱ) E PB 中点点 E 面 BCF 距离 11
    22h PH
    三棱锥 E BCF 体积 1 1 1 1 1 2123 3 2 6 2 12BCFV S h FC AD h   
    (Ⅲ)取 PA 中点G连接 DG EG PD AD DG PA  
    面 面 PAD 面 PAB DG面
    点 EG棱 PB PA中点 1122EG AB DF AB EG DF DG EF  
    : EF  面 PAB .
    43. 证明:(Ⅰ)△ PAD 中 EF 分 APAD 中点 EFPD.
    EF 面 PCDPD 面 PCD直线 EF面 PCD.
    P
    A
    B
    C
    DF
    E

    (Ⅱ)连结 DB ABAD∠BAD60°△ ABD 正三角形 F AD
    中点 BF⊥AD.面 PAD⊥面 ABCDBF 面 ABCD面 PAD
    面 ABCDAD BF⊥面 PAD. BF 面 BEF面 BEF⊥面
    PAD.
    44.解析法:(Ⅰ)证明:取 AD 中点 G连接 PGBGBD. PAPD
    PG AD ABD 中 1 60AB AD DAB     ABD 等边
    三角形 BG AD BG PG G  
    AD  面 PBG AD PB AD GB  
    PBEF AD EF DEGB AD  DE FE DE E
    AD  面 DEF.
    DC
    BA
    P
    F
    EG

    (Ⅱ) PG AD BG ADPGB 二面角 P—AD—B 面角
    2 2 2 7 4Rt PAG PG PA AG   中
    3sin 60 2Rt ABG BG AB中
    2 2 2
    734 2144cos 27732 22
    PG BG PBPGB PG BG
          

    法二:(Ⅰ)取 AD 中点 G PA PD PG AD
    60 AB AD DAB ABD     等边三角形 BG AD
    AD  面 PBG.
    延长 BG O PO  OB PO  面 PBGPO  AD
    AD OB G PO  面 ABCD.
    O 坐标原点菱形边长单位长度直线 OBOP 分 x 轴z 轴行
    AD 直线 y 轴建立图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11(00 ) ( 00) ( 0) ( 0)22P m G n A n D n
    y
    z
    x
    P
    AB
    CD
    O
    F
    EG

    3| | | | sin 60 2GB AB  
    3 3 3 1 3 1( 00) ( 10) ( 0) ( )2 2 2 2 2 4 2 2
    nmB n C n E n F    
    33(010) ( 00) ( 0 )2 2 4 2
    nmAD DE FE    
    0 0 AD DE AD FE AD DE AD FE DE FE E       
    AD面 DEF.
    (Ⅱ) 13( ) ( 0 )22PA n m PB n m     
    2 2 2 21 3 32 ( ) 2 1 4 2 2m n n m m n        解
    取面 ABD 法量 1 (00 1)n 
    设面 PAD 法量 2 ()n a b c
    22
    330 0 0 02 2 2 2
    bbPA n a c PD n a c         
    取 2
    3(10 )2n 
    12
    3
    212cos 771 4
    nn

        


    45.解析(Ⅰ)四边形 ADEF 正方形 FA ED . CED 异面直线CE
    AF 成角.  面 ABCD  CD .  .
    Rt △CDE 中 1 22CE 22CD ED 3
    cos ED
    CE 22
    3

    异面直线 成角余弦值 22
    3

    (Ⅱ)证明:点 B 作 BG 交 AD 点G 45BGA CDA    .
    45BAD  AB    A
     面 ABF .
    (Ⅲ)解:(Ⅱ)已知 AG 2 G AD 中点.取 EF 中点 N连接GN
     BC AD .点 N 作 NM  交 M
    GNM 二面角 BA 面角.
    连接GM AD  面GNM AD  . BC  .已知
    2
    2
    . NG FA FA  NG  .
    △ NGM 中 tan GM 1
    NG 4GNM  
    二面角 正切值 1
    4

    46.解析 (Ⅰ)取 AD 中点G连结GF CE 条件易知
    N
    G
    M
    F
    D
    AB
    C
    A'
    E

    FG CD∥ 1
    2FG CD . BE CD∥ 1
    2BE CD . FG BE∥ FG BE .
    四边形 BEGF 行四边形 BF EG∥
    EG  面 'A DE BF  面 面
    (Ⅱ)行四边形 ABCD中设 BC a 2AB CD a
    AD AE EB a   连CE 0120ABC
    △ BCE 中CE 3 a
    △ ADE 中 DE
    △CDE 中 222CD CE DECE DE
    正三角形 中M DE 中点 AM ⊥ .
    面 ⊥面 BCD
    知 ⊥面 ⊥CE .
    取 AE 中点 N连线 NM NF
    ⊥ DE ⊥ .
    交 M
    ⊥面
    ∠ FMN 直线 FM 面 成角.
    Rt△ 中 3
    2 MN 1
    2
    FM
    cos FMN 1
    2

    直线 FM 面 成角余弦值 .


    《香当网》用户分享的内容,不代表《香当网》观点或立场,请自行判断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该内容是文档的文本内容,更好的格式请下载文档

    下载pdf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pdf的实际排版效果,会与网站的显示效果略有不同!!

    需要 5 香币 [ 分享pdf获得香币 ]

    下载pdf

    相关文档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五 平面向量第十三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运算—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五 平面向量第十三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运算一、选择题1.(2018全国卷Ⅰ)在中,为边上的中线,为的中点,则A. B.C. D.2.(2018全国卷Ⅱ)已知向量,满足...

    3年前   
    537    0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九 解析几何第二十四讲 直线与圆—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九 解析几何第二十四讲 直线与圆2019年1.(2019北京文8)如图,A,B是半径为2的圆周上的定点,P为圆周上的动点,是锐角,大小为β.图中阴影区域的面积的最大值为(A)4β+4c...

    3年前   
    649    0

    理科数学历年高考真题分类训练附答案解析之13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运算

    理科数学历年高考真题分类训练附答案解析之13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运算

    4年前   
    625    0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十 概率与统计第三十讲 概率—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十 概率与统计第三十讲 概率2019年 1.(2019全国II文4)生物实验室有5只兔子,其中只有3只测量过某项指标,若从这5只兔子中随机取出3只,则恰有2只测量过该指标的概率为A. ...

    4年前   
    853    0

    2015高考数学(文)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8 直线与圆

    1.【2015高考北京,文2】圆心为且过原点的圆的方程是( )A. B.C. D.【答案】D[来源:学科网]【解析】由...

    10年前   
    517    0

    2015高考数学(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8 直线与圆

    1.【2015高考重庆,理8】已知直线l:x+ay-1=0(aR)是圆C:的对称轴.过点A(-4,a)作圆C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则|AB|=    (  )A、2 ...

    10年前   
    474    0

    2015高考数学(文)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5 平面向量

    1.【2015高考新课标1,文2】已知点,向量,则向量( )(A) (B) (C) (D) 【答案】A【解析】∵=(3,1),∴=(-7,-4),故选A.【...

    11年前   
    543    0

    2015高考数学(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5 平面向量

    1.【2015高考新课标1,理7】设为所在平面内一点,则( )(A) (B) (C) (D) 【答案】A【解析】由题知=,故选A.【考点定位】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名师点睛】...

    9年前   
    498    0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九 解析几何第二十五讲 椭圆—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九 解析几何第二十五讲 椭圆2019年 1.(2019全国1文12)已知椭圆C的焦点为,过F2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若,,则C的方程为A. B. C. D.2.(2019全国II文9...

    4年前   
    601    0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九 解析几何第二十七讲 抛物线—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九 解析几何第二十七讲 抛物线2019年 1.(2019全国II文9)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p=A.2 B.3 C.4 ...

    3年前   
    628    0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九 解析几何第二十六讲 双曲线—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九 解析几何第二十六讲 双曲线2019年 1.(2019全国III文10)已知F是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点P在C上,O为坐标原点,若,则的面积为A. B. C. D.2.(2019江苏7...

    3年前   
    553    0

    高考二轮复习数学理配套讲义9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属基础题。2.空间中的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也是高考必考内容,多出现在立体几何解答题中的第(1)问。

    3年前   
    445    0

    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2

    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2〕1. 直线a与b、b与c都是异面直线,且a与b的公垂线也是b与c的公垂线,那么a与c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或相交 B. 异面 C. 平行或异面 ...

    5个月前   
    175    0

    2015高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1 直线运动

    【2015·广东·13】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来源:Zxxk.Com]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

    9年前   
    449    0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十 概率与统计第二十九讲 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十 概率与统计第二十九讲 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2019年 1.(2019全国1文17)某商场为提高服务质量,随机调查了50名男顾客和50名女顾客,每位顾客对该商场的服务给出满意或不满意...

    4年前   
    831    0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十 概率与统计第二十八讲 统计初步—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十 概率与统计第二十八讲 统计初步2019年 1.(2019全国1文6)某学校为了解1 000名新生的身体素质,将这些学生编号为1,2,…,1 000,从这些新生中用系统抽样方法等距抽取...

    4年前   
    552    0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七 不等式第二十一讲 不等式综合应用—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七 不等式第二十一讲 不等式综合应用2019年1.(2019天津文13)设,,,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2010-2018年一、选择题1.(2018北京)设集合则A.对任意实数,...

    3年前   
    552    0

    2015高考数学(文)真题分类解析——专题10 立体几何

    1.【2015高考浙江,文4】设,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 )A.若,则 B.若,则C.若,则 ...

    11年前   
    404    0

    2015高考数学(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10 立体几何

    1.【2015高考安徽,理5】已知,是两条不同直线,,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垂直于同一平面,则与平行 (B)若,平行于同一平面,则与平行 (C)若...

    11年前   
    604    0

    文科数学2010-2019高考真题分类训练专题五 平面向量第十四讲 向量的应用—后附解析答案

    专题五 平面向量第十四讲 向量的应用20192019年1.(2019全国Ⅰ文8)已知非零向量a,b满足=2,且(a–b)b,则a与b的夹角为A. B. C. D. 2.(2019全国Ⅱ...

    3年前   
    607    0
    下载需要 5 香币 [香币充值 ]
    亲,您也可以通过 分享原创pdf 来获得香币奖励!
    该文档为用户出售和定价!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

    相关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