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思杨
创建于2023-11-10 12:23:00
修改者ying lin
修改于2023-11-20 07:04:00
字数3223
文档摘要: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五”普法规划实施的中期之年,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全区农业农村法治工作要坚持以
2023年某区农业农村局法治建设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五”普法规划实施的中期之年,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全区农业农村法治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法治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 抓好学习宣传教育。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系统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推行会前学法机制以及健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持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宪法法律列入局党组学习内容。 二、健全法治建设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局党组定期研究法治工作,统筹部署法治建设各项任务,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和其他法治专题工作汇报。 (二)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农业行政执法队专职副队长为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整体谋划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 (三)落实述法制度。落实年终述法制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年终工作报告中要有述法内容。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报告制度,及时报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并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 三、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一)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发程序。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杜绝出现未按规定程序制发规范性文件的情形。按照要求执行文件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核、集体讨论、拟稿发文、信息公开等规定程序。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及时修改、废止与改革、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 (二)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依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某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制定公布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制定出台重大行政决策。 (三)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认真落实《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持续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 (四)优化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根据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完善依法行政内部管理工作制度,形成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机制,形成全局推进法治建设的工作合力。 (五)推进行政执法一体化。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梳理、动态更新农业领域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加强与综合行政执法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行政处罚案件的移送、监督机制。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 (一)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加强政府失信行为治理,加强行政合同签订和履行监管,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健全完善柔性监管方式,推广“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等柔性执法方式,明确“首违不罚”等范围和方式,清理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罚款事项。加强涉企执法信用修复,在更多领域构建行业信用监管模型,深化信用抽查关联。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渔业生产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 (二)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好省市下放事项承接和本级事项梳理,并实行动态调整。深化“无证明城市”创建,完善涉及事项办事指南;做好农药经营许可、动物诊疗许可证照联办等“一件事”。按照上级部署,开展生鲜乳准运证明核发、动物诊疗许可证核发等审批事项的告知承诺办件。 (三)推进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Z农优品”数字化应用,深化农资经营主体、农业生产主体信息化建设,年底前实现主体信息化全覆盖。进一步梳理办事事项,优化办事流程,实现政务服务从网上、掌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加强政务服务网信息维护工作,力争进驻中心办事事项网上申请率、承诺办结率、咨询信访答复率、“差评”处理率达到100%,全局“最多跑一次”群众和企业办事网上申请率达到98%以上。 (四)探索推进执法民主,创新行政执法监管社会共治。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告知承诺)制度。依法落实执法听证等法定程序,完善行政处罚较大数额听证标准。加强行政执法评议,完善评议指标体系,推进重点执法领域行政执法评议全覆盖。 (五)完善基层民主治理机制。抓实“1+1+4”政策体系和“1+2+X”村级领导新体系落地运行,构建“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省万村善治示范创建。推动人民团体在党的领导下,教育和组织团体成员和所联系群众依法参与社会治理。 五、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 (一)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三项制度”落地见效,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执法能力和水平整体明显提升。 (二)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健全双随机抽检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订落实“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涉农职能抽查事项100%全覆盖,跨部门联合抽查任务占比60%以上,信用规则应用率达100%。全面应用某省行政执法监管系统开展行政检查,确保掌上执法应用率达到 100%,到期任务完成率达到 100%,检查公示率达到 100%。 (三)深化信息公开工作。按照“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做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财政预算、重大行政决策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 (四)强化法制审核监督服务。组织做好重大决策、重大合同、重大案件、规范性文件草案等事项的法制审核,及时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完善以法制机构为主、外聘法律顾问等专家为补充的法制审核监督服务机制,确保法律顾问在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制定规范性文件、开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涉法事务处理中发挥应有作用。 六、全面推进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 (一)健全行政执法工作机制。规范执法证件管理,抓好执法人员新证申领工作,确保执法人员持证率达到法治政府考核要求。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合作,建立健全案件会商、通报及移送机制。 (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严格落实告知制度,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提出听证申请等权利;完善行政执法文书送达制度。 (三)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执法。关注重点领域、重要农时和关键环节,提前做好摸排谋划,积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查办一批震慑效果好、示范效应强的重大案件。 七、抓实农业农村系统法治宣传教育 (一)落实普法责任制。贯彻落实《某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规定》和“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细化普法内容、具体举措。进一步形成科室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抓好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制定领导干部年度学法清单,落实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和学法用法考试任务。通过法治讲座、法治培训等方式,推进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开展“农业法律下乡进村”活动,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学法普法教育,提升农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水平。 (三)做好重点法律的普法宣传工作。根据年度普法宣传教育责任清单要求,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某省家畜屠宰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学习培训和宣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