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黑龙江地区专用)第9单元 溶液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9单元:溶液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黑龙江佳木斯·一模)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A.白磷始终不燃烧 B.小气球变瘪C.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萧红中学三模)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酒精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B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分子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3.(2021·黑龙江望奎·二模)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食盐 C.面粉 D.高锰酸钾 4.(2021·黑龙江铁锋·二模)下列有关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均做了一些改动,改动后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证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燃烧条件 5.(2021·黑龙江松北·一模)下列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洗涤剂洗涤餐具 B.探究燃烧的条件 C.氯化钠溶液导电实验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6.(2021·黑龙江五常·一模)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不完全合理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生铁片和铁片 分别滴加足量稀硫酸,观察 插入硫酸铜溶液 B 二氧化碳和呼出气体 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伸入燃着的小木条 C 氢氧化钙和硝酸铵 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 加等量水溶解,观察溶解的量 D 硬水和蒸馏水 蒸干,观察是否有固体 加肥皂水振荡 A.A B.B C.C D.D 7.(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二模)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氯化钠溶于水“消失了” 氯化钠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B 有机物数目异常庞大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两种分子中原子结构不同 D 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铁溶液颜色不同 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 A.A B.B C.C D.D 8.(2021·黑龙江·大庆市祥阁学校二模)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 ③20℃时,向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 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1·黑龙江香坊·二模)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6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60g B.4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6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10.(2021·黑龙江·绥棱县绥中乡学校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加热时仍然是饱和溶液 C.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11.(2021·黑龙江五常·一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6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降温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4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60℃时,将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160g不饱和溶液 D.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4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乙大于甲 12.(2021·黑龙江大庆·三模)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等质量的a、b、c的溶液从t3℃降温至t1℃时,析出固体的质量a>b>c C.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 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13.(2021·黑龙江道里·二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都属于易溶性物质 B.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3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10℃,析出晶体的质量乙一定大于甲 D.10℃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4.(2021·黑龙江让胡路·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 B.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到20℃时,溶液仍饱和 C.20℃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20℃时,分别向100 g水中加入40 g甲、乙,加热到40℃时,乙溶液为饱和溶液 15.(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十九联中一模)分析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 B.A 物质中含有少量 B 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C.t1℃时,A 和 B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150g A 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10g 16.(2021·黑龙江道里·模拟预测)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镁放入500g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只得到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将所得溶液蒸干后质量减少460g,则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8% B.19.6% C.4.9% D.14.7% 17.(2021·黑龙江·模拟预测)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一定相等 B.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 C.浓溶液在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和与负价总和绝对值一定相等 18.(2021·黑龙江肇源·二模)下列对应变化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Mg、Al、Fe金属 B.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温度下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aO D.向一定温度下,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19.(2021·黑龙江肇源·一模)图像与题中给出变量不符合的是 A.①表示足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反应 B.②取两份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C.③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D.④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 20.(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t1℃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 D.t2℃和t3℃时的两份b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21.(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A.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钠固体 C.向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D.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22.(2021·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C.40℃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23.(2021·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24.(2020·黑龙江七台河·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在研究Zn-Cu合金、Zn-Fe合金、Fe-Al合金、Fe-Cu合金时,发现其中一种合金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了0.5g气体,该合金可能是 A.Zn-Cu合金 B.Zn-Fe 合金 C.Fe-Al合金 D.Fe-Cu合金 25.(2020·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影区域中,A、C均处于不饱和状态 B.除去B固体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B 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 D.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6.7% 26.(2020·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为70 B.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t2℃时,甲的溶液降温到t1℃,一定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27.(2020·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实验室欲测定一包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假设样品中只含铜和锌),取50g黄铜样品粉末于烧杯中,先加入10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固液混合物149.8g,再继续加入200g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312.6g,则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A.39% B.74% C.61% D.26% 28.(2020·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70℃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二、多选题 29.(2021·黑龙江·模拟预测)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都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作用,所以汽油除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30.(2021·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在密闭装置中点燃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足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三、填空题 31.(2021·黑龙江大庆·三模)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来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其优良的 ___________性。 (2)画出13号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 (3)金属材料中导电性仅次于银,且常用于制作导线的是 ___________。 (4)消毒液碘酒中的溶剂是 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SiO2与CO2的化学性质很相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石灰水反应,请写出Si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 32.(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教师进修学校模拟预测)从Fe、C、H、O、N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填空。 (1)用适当的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2个铁离子______; ②3个水分子______。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最轻的气体______; ②能作为燃料的无机化合物______; ③溶于水使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盐______。 33.(2021·黑龙江龙沙·二模)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2)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 (3)t2℃时,将50g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4.(2021·黑龙江·集贤县第二中学二模)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 (2)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将t2℃时18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4)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t2℃时的恰好饱和溶液,所得三种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 35.(2021·黑龙江望奎·二模)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向该溶液中继续加入25g水,则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至0.1%)。 (2)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3)如图2所示,t1℃时,取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铵固体溶解后,所得A、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C(填“>”“<”或“=”)。 (4)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溶液,若实际配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量取水时______(填“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所致。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②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③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36.(2021·黑龙江大庆·一模)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据图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2℃时40g a物质加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 (4)除去固体a中混有的少量固体b的方法是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5)t2℃时,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由多到少的顺序为______。 37.(2021·黑龙江富拉尔基·一模)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教师进修学校模拟预测)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 氯化钠___________g,水___________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39.(2021·黑龙江铁锋·二模)下图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用仪器B量取18mL水时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会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用E称量5.2g固体,称量过程中若指针偏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4)某同学欲蒸发食盐水获得食盐晶体,应选择的仪器是G和_______(填字母),在该实验中G的作用是_______。 40.(2021·黑龙江建华·二模)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铁丝绕在火柴梗上的原因是______。 (2)B实验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3)C实验中,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小”或“偏大”)。 41.(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细节决定成败,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决定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里,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______。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______、过滤、蒸发、计算产率。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3)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3%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42.(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如图是甲、乙、内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1℃时,将12克甲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_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3)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______的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将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3.(2021·黑龙江黑河·中考真题)请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44.(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帮助洋洋解决她的疑问。 (1)清晨,洋洋佩戴着KN95医用口罩走出了家门,这种口罩可以防止病毒吸入鼻腔,起到了与化学实验中______操作相同的作用。 (2)吃完午饭,洋洋用洗涤剂清洗饭盒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作用。 (3)下午的化学课上,洋洋看到老师将一瓶汽水的瓶盖打开,汽水自动喷出来了,这是因为______。 (4)从课本中洋洋知道了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在这个反应中______发生了还原反应。 (5)伴着晚霞洋洋回到了家中,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其中米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 45.(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46.(2020·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___ 。 (2)当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时,可采用 _____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3)将t2℃时90 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_____ g。 (4)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 ____ 。 47.(2020·黑龙江大兴安岭地·中考真题)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2℃时,将50克a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克。 (3)若a中含有少量b,可用_____的方法提纯a(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48.(2020·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__。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 (3)现有含少量甲的乙固体,若要通过结晶法进行提纯乙(甲与乙不发生反应),现有下列实验步骤可供选择: ①取一定量的水将固体溶解 ②充分冷却后过滤 ③趁热过滤 ④加热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 ⑤加热蒸发至溶液接近饱和 ⑥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溶液蒸干 ⑦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并烘干。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按顺序填编号)。 (4)t3℃时,取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均不含结晶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剩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____。 (5)t2°C时,配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相等的是___(填字母)。 A 溶质质量 B 溶剂质量 C 溶质质量分数 D 溶解度 四、简答题 49.(2021·黑龙江佳木斯·二模)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与气体溶解度的变化相似(填“甲”或“乙”或“丙”); (2)将℃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___乙 (填“>”或“<“或“=”);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的方法提纯甲; (4)将℃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50.(2021·黑龙江·绥棱县绥中乡学校一模)下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0.9%的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1)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① 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① 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51.(2021·黑龙江·克东县第二中学三模)“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为探究哪种粒子使溶液显蓝色,可选择用作对比的试剂是 _____ 溶液。 (2)如图二,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 _____ (填名称)接触,实验中发生了异常,白磷燃烧时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 _____ 。 (3)①如图三,同学们做了试管A、B的对比实验,发现试管A中固体几乎不溶,试管B中固体全部溶解,该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_____ 。 ②同学们又补充了试管C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物资溶解性的因素是 _____ 。 52.(2021·黑龙江集贤·一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只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粗盐提纯 (1)上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______,停止加热。 (3)海水晒盐采用上图操作⑥的原理,不采用冷却氯化钠浓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 实验二: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 (4)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_g,蒸馏水______mL。 (5)称量、量取。 (6)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7)装瓶、贴标签。 53.(2020·黑龙江大兴安岭地·中考真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将______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比较氧气含量多少; (2)B实验中,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小粒的碘和高锰酸钾,再各加入5mL水振荡,现象如图所示,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 (3)C实验中,若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生活中通过______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4)D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54.(2020·黑龙江七台河·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时如图B操作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由C图对比可知,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D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 (5)图E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该实验得到的结论为________。 六、综合应用题 55.(2021·黑龙江道里·模拟预测)实验室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取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研成粉末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 (3)该石灰石的纯度为____________。 (4)实验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5)若用36.5%的盐酸配制实验所用稀盐酸,则需加入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煅烧100t该种石灰石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56.(2021·黑龙江集贤·一模)根据如图信息进行计算(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入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15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57.(2021·黑龙江·虎林市实验中学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根据图示信息计算: (1)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g。 (2)实验中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书写计算过程)? 58.(2021·黑龙江·集贤县第二中学二模)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常用来制造机械零件、仪表和日用品。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黄铜(铜、锌合金)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 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g,黄铜中锌的质量为多少g。 (2)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9.(2021·黑龙江黑河·模拟预测)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60.(2021·黑龙江五常·一模)小齐同学取同学们刚刚做完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后的剩余废液,称量废液为50g,又继续如下实验: (1)写出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列出求解原废液中含有的硫酸镁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 (3)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后,A烧杯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小组同学们实验所用的氧化镁质量为:_______。 (5)向过滤后所得溶液中蒸发_______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溶液质量7.1%; (6)在右侧坐标轴中画出生成沉淀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的函数图像_____(并标出数据) 61.(2021·黑龙江·北安市第二中学校一模)取某碳酸钠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95.8g水充分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解答问题: (1)当加入196g稀硫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计算加入的稀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试通过计算求出加入98g稀硫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62.(2021·黑龙江·绥棱县绥中乡学校一模)制作“叶脉书签”需要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_g,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g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上述所需溶液,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______克?(规范写出计算过程) 63.(2021·黑龙江黑河·中考真题)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的操作:已知: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完整步骤) (3)反应后,向烧杯中再加入5.4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4.(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实验室中有一包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化学活动小组同学为测定该混合物中CaCO3的含量,取20g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______g。 (2)求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5.(2021·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 ①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 ②30.4g N(NO2)3中含有______g氧元素。 (2)向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加入2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g,反应后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为______g。 ③设参加反应氯化钡的质量为x,列出求解氯化钡质量的比例式______。 ④向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88.3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66.(2020·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6 g,放入20 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26. 2 g,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溶液的总质量为50 g。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7.(2020·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g?水多少mL?(水的密度为1.0g/mL),量取所需的水需选用多少mL的量筒?(填“10”“50”或“100”)。将配制好的50.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全部用来在农业上选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最简单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白磷能燃烧,等氧气消耗完时熄灭; B、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气体被消耗,瓶内压强减少,实验的现象为小气球变大; C、硝酸铵溶于水,锥形瓶中的气体的温度降低,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柱压向左面,造成左高右低; D、金属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银活动性比铁弱,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不能验证金属的活动性。 故选C。 2.A 【详解】 A、酒精溶液不导电,是因酒精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故A错误; B、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故B正确; C、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的缘故,故C正确; D、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间隔变大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A。 3.B 【详解】 A、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且溶液呈无色,故选项符合题意;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溶液呈紫红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然能除去集气瓶中的氧气,但也增加了新的气体,使瓶内压强减小不明显,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此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将水加入到放有硝酸铵固体的试管中,可通过观察U型管红墨水移动的方向判断硝酸铵溶于水是否吸热;若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会使温度降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气体收缩,则左侧U型管红墨水上升,右侧U型管红墨水下降,此选项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C、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会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容器不密闭,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烧杯中应该加入80℃左右的热水,以提供热量,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不能加入冰水,此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5.C 【详解】 A、洗涤剂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氮气,氮气和白磷不能发生反应,没有生成新物质,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时会发生化学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符合题意; D、因为在该实验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跟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生锈,没有生成新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 6.A 【详解】 A、生铁片和铁片均能与稀硫酸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生铁反应后会有不溶性黑色固体(碳),可以鉴别;生铁片和铁片均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不可以鉴别;两种方法不完全合理; B、二氧化碳和呼出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和呼出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均能使伸入燃着的小木条熄灭;两种方法均不能鉴别,两种方法都不合理; C、氢氧化钙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可以鉴别;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硝酸铵易溶于水,加等量水溶解,剩余固体多的是氢氧化钙,可以鉴别;两种方法完全合理;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蒸干后有较多白色固体物质出现,而蒸馏水蒸干后无白色固体出现,可以鉴别;硬水中加入肥皂水起的浮渣多、气泡少,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起的气泡多、浮渣少,可以鉴别;两种方法完全合理。 故选A。 7.B 【详解】 A、氯化钠溶于水“消失了”,是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分散到水分子中间,故选项解释错误。 B、有机物数目异常庞大,是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铁溶液颜色不同,是因为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二者阴离子都是硫酸根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小于40℃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①错误; ②小于40℃时或大于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升高时,溶解度都会减少,所以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故②正确; ③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6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乙,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乙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125g×20%=25g,含有水100g,加入15g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故③正确; 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大,所以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故④正确。叙述正确的是②③④。故选D。 9.D 【详解】 A、6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60g正确,因为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60g,16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是60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4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因为大于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6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饱和溶液是在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加热时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A、B错误; 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正确; D、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D错误。 故选C。 考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1.D 【详解】 A、60℃,甲的溶解度为60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20g,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故降温后,甲有溶质析出,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20%,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此选项错误; B、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错误; C、6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将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160g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D、6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乙,则6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为:甲<乙,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40℃,溶剂的质量不变,所溶解的乙多,即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乙大于甲,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2.C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进行有关的计算,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c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此温度下,a、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若不是饱和溶液,无法判断,故A错误; B、由于原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故B错误; C、a的溶解度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故C正确; D、将t3℃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仍然是饱和溶液,c变成了不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t3℃时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由于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a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c在t3℃时的溶解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故D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 A、易溶物质是在20°C,溶解度大于10g 的固体物质,由图示可知甲、乙两种物质都属于易溶性物质,故A说法正确; B、20°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所以20°C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B说法正确; C、30°C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10 ℃,析出晶体的质量乙一定大于甲,没有等质量的限制,不能判断,故C说法错误; D、10°C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10°C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4.C 【详解】 A.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所以其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B.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到20℃时,会析出晶体,溶液仍饱和;C.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 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g,该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 20℃时,分别向100 g水中加入40 g甲、乙,加热到加热到40℃时,乙的溶解度为40g,固体全溶,得乙的饱和溶液。选C 15.C 【详解】 A. 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B物质溶解度曲线上方,此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说法正确; B. 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降温时溶液中A物质更容易析出,A 物质中含有少量 B 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说法正确; C. t1℃时,A、B物质溶解度相等,但不知溶液状态(是否饱和),A 和 B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说法错误; D. t2℃时,150g A 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溶液仍是饱和溶液,t2℃时,溶解度为50g,故150g A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为100g,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50g-40g=10g,说法正确。 故选:C。 16.A 【分析】 氧化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只得到含一种溶质的溶液,说明硫酸与氧化镁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镁,将所得溶液蒸干后质量减少460g,说明硫酸镁溶液中水的质量为460g,即稀硫酸中的水和生成的水的总质量为460g。 【详解】 设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稀硫酸中水的质量为500g-x,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460g-(500g-x)=x-40g = 解得x=49g 则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8%。 根据以上计算可知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目较难。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 17.A 【详解】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一定相等,A错。 B、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B正确。 C、浓溶液在加水稀释后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正确。 D、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正价总和与负价总和绝对值一定相等,D正确。 故选:A。 18.A 【详解】 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Mg、Al、Fe金属,因为相同质量金属铝生成氢气更多,铁生成氢气最少 ,故斜率铝大于镁大于铁,金属质量不断增加,最后金属过量,因为是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最后生成氢气质量相同,A正确。 B、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盐酸,随着稀盐酸增加,溶液质量会不断增加,图像不符,B错误。 C、向一定温度下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aO,氧化钙会和水反应,溶剂减少,溶质会结晶析出,溶质会减少,图像不符,C错误。 D、向一定温度下,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图像不符,D错误。 故选:A。 19.B 【详解】 A、金属活动性:锌>铁>铜,足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反应,锌先与硫酸铜反应:,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减小,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锌与硫酸亚铁反应: ,65份的锌置换出56份的铁,固体质量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固体质量逐渐减小,一开始减少幅度小,后减小幅度变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取两份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一开始,酸过量,金属不足,锌与稀盐酸反应:,镁与稀盐酸反应: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镁大,故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最后金属过量,酸不足,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选项符合题意;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分,溶剂质量变小,且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温度降低,溶解度增加,溶质质量增加,待恢复至室温后,溶质质量不再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C 【详解】 A、由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不符合题意; B、t1℃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不可能为50%,不符合题意; C、t3℃时,a、b的溶解度大于30g,c的溶解度小于30g,故该温度下,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符合题意; D、t2℃和t3℃时的两份b溶液,没有明确溶液的质量和状态,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A 【详解】 A、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氢氧化钙结晶析出,溶质减少,稍后温度下降溶解度变大,溶质增加,A正确。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钠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不变,B错误。 C、向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最终生成氢气相等,图像不符,C错误。 D、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物质总质量不变,图像不符,D错误。 故选:A。 22.B 【详解】 A、当温度大于等于4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此选项错误; B、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此选项正确; C、4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饱和容易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错误; D、20℃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在此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故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大小关系为A<B,则溶剂大小关系为A>B,此选项错误。 故选B。 23.C 【详解】 A、从图示看: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正确;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正确;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温的方法,错误;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正确。 故选C。 24.C 【详解】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位于氢后,不与稀盐酸反应,锌、铁、铝位于氢前,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A. 6.5gZn-Cu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少于0.2g,不符合题意;B. 6.5gZn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6.5gFe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3g,所以6.5gZn-Fe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g,少于0.23g,不符合题意;C. 6.5gFe-Al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3g,少于0.72g,符合题意;D. 6.5g Fe-Cu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少于0.23g,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先计算出6.5g某纯净的金属单质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当6.5g两种金属都与酸反应时,则产生氢气的质量介于一种金属单质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之间。 25.D 【详解】 A、某一点若恰好落在溶解度曲线上,则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下方是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是饱和溶液而且有部分溶质无法继续被溶解。通过图示可知,阴影均在A、C溶解度曲线的上方,则说明阴影区域表示A、C的饱和状态,并且有溶质未被溶解。A错误; B、通过图示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提纯应该选择降温结晶的方法。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提纯应该选择蒸发结晶的方法。则为了除去B中的杂质A,则应该选择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物质B,从而除去杂质A。B错误; 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后,则降温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但是由于题干没有描述溶液的质量,则不能比较温度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C错误; D、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说明在t1℃时,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20g。则200g的水最多能溶解A物质40g。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g,溶液的质量为:40g+200g=240g,则此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D正确。 故选D。 26.B 【分析】 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70g,故A不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故B正确; C、t2℃时,只有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才大于乙,故C不正确;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和溶剂质量和溶液状态未知,甲的溶液降温到t1℃,不一定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的物质,提纯方法是蒸发结晶。 27.D 【分析】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详解】 设锌的质量为x,参与反应稀硫酸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z 由题意可知滤液中质量的增加是生成的硫酸盐的质量大于反应消耗的硫酸质量,即溶液质量差为,即,则,x=13g,,y=19.6g,,z=32.2g,锌的质量分数为,故选D。 28.D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44g,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C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上面,应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B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面,应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C两点对应溶液的都是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定值,所以,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29.AC 【详解】 A、溶液是一种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但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可能是纯净物水,水不属于溶液,属于纯净物。A正确;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若某物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空气,空气中包含多种元素,但是却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B错误; C、质子数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C正确; D、洗涤剂去除油污时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而汽油去除油污则是利用了溶液的形成,油污会溶解于汽油中,形成油污的汽油溶液。D错误。 故选AC。 30.CD 【详解】 A、在密闭装置中点燃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放热,压强先增大后减小,图像不符,A错误。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图示不符,B错误。 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显赫盐酸反应,后和氯化铜反应,氯化铜质量刚开始不变,后来减小为零,C正确。 D、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向足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刚开始减小,后来温度下降恢复到室温,恢复至原温度,溶质质量增大;由于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最终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氧化钙前相等,图示相符,D正确。 故选:CD。 31. (1)导电 (2) (3)铜 (4)C2H5OH (5)CaSiO3、H2O 【解析】 (1) 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其优良的导电性。 (2) 13号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铝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3) 金属材料中导电性仅次于银,且常用于制作导线的是铜。 (4) 消毒液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 (5)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相似,所以SiO2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硅酸钙和水,硅酸钙、水的化学式分别是:CaSiO3、H2O。 32. (1) 2Fe3+ 3H2O (2) H2 CO(答案合理即给分) NH4NO3 【分析】 (1) ①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故填:2Fe3+。 ②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水分子表示为:3H2O,故填:3H2O。 (2) ①最轻的气体是氢气,故填:H2; ②能作为燃料的无机化合物可以是一氧化碳,故填:CO(答案合理即给分); ③溶于水使温度显著降低的盐是硝酸铵,故填:NH4NO3。 33.丙>甲=乙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7 丙>乙>甲(或丙乙甲) 【详解】 (1)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甲=乙,故填:丙>甲=乙。 (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较快,若要提纯甲,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故填: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由图可知t2℃时,甲溶解度是40g,将50g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0g,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40g:(40g+100g)=2:7,故填:2:7。 (4)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乙溶解度减小,溶质结晶析出,溶液质量减小,且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结晶析出更多,故降温后溶液质量甲小于乙,丙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故填:丙>乙>甲。 34.乙>甲=丙 降温结晶 55 丙>甲=乙 【详解】 (1)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为:乙>甲=丙; (2)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是8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0g甲,故18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80g,降温到t1℃,t1℃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甲,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80g-25g=55g; (4)由图可知,t2℃时,溶解度:甲=乙>丙,故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t2℃时的恰好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丙>甲=乙,所得三种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丙>甲=乙。 35.2∶5 28.6% 降温结晶 < 俯视 ② 【详解】 (1)由图可知,t2℃时,A物质溶解度为40g,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溶解20gA物质;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0g:50g=2:5;向该溶液中继续加入25g水,又能继续溶解10gA物质,此时30gA恰好全部溶解形成此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2)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 (3)t1℃时,AC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取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铵固体溶解后,硝酸铵溶于水使温度降低,A物质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物质溶解度变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所得A、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C。 (4)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使读数偏大,实际所取水体积偏小,导致实际配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5)①若升温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②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物质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正确; ③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为A>B>C,其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则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错误。 故选②。 36.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 75g b>a>c 降温结晶 cba 【详解】 (1) 据图可知P点的含义是:在t1°C时,a、c的溶解度相等的,都是20g; (2) t2°C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40g a物质加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5g,形成溶液的质量=25g+50g=75g; (3)将t2°C时a、 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C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b>a>c,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 c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还是最小; (4)除去固体a中混有的少量固体b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b大; (5)据图可知,t2°C时 溶解度a>b>c,故溶液中所含溶剂由多到少的顺序为cba 37.量筒 胶头滴管 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或盛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详解】 (1)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2)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过滤器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导致待滤液不经过滤直接进入下面的烧杯中,从而出现浑浊;还有,盛装滤液的烧杯不洁净,也会造成滤液仍浑浊;(3)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8.5 95 B 加速溶解 【详解】 (1)氯化钠质量:100g×5%=5g,需水:100g-5g=95g; (2)称量一定量的物质,砝码和游码是一定的,在称量中天平发生偏转时,不能再动游码和平衡螺母。实验中称量5克食盐,在称量时已经把5克的砝码放好了,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药品多了,应该减少药品;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否则称量结果不准确。 (3)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速氯化钠溶解。 39.胶头滴管 偏大 向左盘加固体 CDF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详解】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胶头滴管。 (2)用量筒量取18mL水,若用量筒量取已知水量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故填:偏大。 (3)根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过程中若指针偏右,说明物体质量小于砝码质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增加固体质量,直至天平平衡;故填:向左盘加固体。 (4)蒸发食盐水获得食盐晶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用来加热,即需要C;蒸发皿用来盛放待蒸发的液体,用于加热蒸发,即需要D;铁架台用来固定蒸发皿,即需要F,玻璃棒用来搅拌,即需要G;仪器G是玻璃棒,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分别填:CDF;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0.引燃铁丝(或使温度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偏小 【详解】 (1)依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可知,A实验中,铁丝绕在火柴梗上的原因是:火柴杆起引燃作用,给铁丝预热,提高铁丝温度,引燃铁丝。 (2)B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所以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也不可燃。 (3)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量取水时,仰视导致读数偏小,所取水的体积偏大,故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41.细口瓶 腐蚀标签 溶解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偏大 【详解】 (1)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腐蚀标签,故填:细口瓶;腐蚀标签。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蒸发操作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溶解;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3%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6%溶液体积偏大,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填:偏大。 42.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或相同或一样) 1:5 降温结晶 丙、乙、甲(或丙乙甲或丙>乙>甲) 【详解】 (1)p点甲乙溶解度曲线相交,故填: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甲溶解度20g,将12克甲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溶解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10g:50g=1:5。 (3)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故填:降温结晶。 (4)t2℃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甲乙溶解度减小,溶质结晶析出,甲溶解度变化较大,结晶做最多,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故填:丙、乙、甲。 43.t1 62.5 蒸发结晶 乙>甲>丙 【详解】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2.5g的晶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2.5g。 (3)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44.过滤 乳化 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或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或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成正比) Fe2O3(或氧化铁或三氧化二铁) 糖类 【详解】 (1)佩戴着KN95医用口罩走出了家门,这种口罩可以防止病毒吸入鼻腔,起到了与化学实验中过滤相同的作用,故填:过滤。 (2)吃完午饭,洋洋用洗涤剂清洗饭盒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3)气体溶解度,压强小溶解度小,老师将一瓶汽水的瓶盖打开,汽水自动喷出来了,这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填: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4)氧化铁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故填:Fe2O3。 (5)米饭富含糖类,故填:糖类。 45.t1 62.5 蒸发结晶 乙>甲>丙 【详解】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丙两物质交于一点,说明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50g水中最多溶解12.5g甲物质, 所以在t2℃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2.5g=62.5g,故填:62.5; (3)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填:蒸发结晶; (4)甲、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t1℃时溶解度关系为乙>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乙>甲,升温到t2℃时的甲、乙都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为乙>甲;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升温到t2℃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由图可知,t2℃时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t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填:乙>甲>丙。 46.甲=丙<乙 蒸发结晶 27.5g 乙>甲>丙 【详解】 (1)根据图像可知,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均为25g,而乙的溶解度大于25g。则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甲=丙<乙。故答案为:甲=丙<乙; (2)当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时,乙的溶解度虽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变化趋势不明显,所以为了提纯乙物质,可以选择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纯乙物质。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3)t2℃,甲的溶解度为80g,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则9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90g×=40g,则水的质量为:90g-40g=50g。现在,将该溶液降温到t1℃,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则在5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甲12.5g,而该溶液原有的溶质的质量为40g,降温后,最多只能溶解12.5g,则析出晶体的质量为:40g-12.5g=27.5g。故答案为:27.5g; (4)由于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溶液由t2℃降温到t1℃时,则丙的溶解度增大,则没有晶体析出,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降温到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则甲和乙均有晶体析出,且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但是由于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降温到t1℃时,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且二者t1℃时的溶解度均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则降温后,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大于丙。故答案为:乙>甲>丙。 47.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 140 降温结晶 c、b、a(或c>b>a) 【详解】 (1)由图可知,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P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故填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 (2)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4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a,则t2℃时,将50克a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40克a,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40克,故填140。 (3)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填降温结晶。 (4)由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a>b>c,则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a>b>c,所以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则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故填c、b、a。 48.丙>乙>甲(或丙乙甲) 丙 ①④③⑦ 甲>乙>丙(或甲乙丙) CD 【详解】 (1)由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丙>乙>甲,故填:丙>乙>甲。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丙的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填:丙。 (3)现有含少量甲的乙固体,若要通过结晶法进行提纯乙(甲与乙不发生反应),即为让乙结晶析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大,可用蒸发结晶提纯乙,具体步骤首先取一定量的水将固体溶解,接着加热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最后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并烘干,故填:①④③⑦。 (4)t3℃时,甲乙丙溶解度甲>乙>丙,取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均不含结晶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蒸发的水质量丙>乙>甲,故剩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甲>乙>丙,故填:甲>乙>丙。 (5)t2°C时,配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图可知该温度下各物质溶解度相等,又因为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至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因为溶液质量不知道,无法确定,故填:CD。 49.丙 >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丙>乙>甲(或丙、乙、甲) 【详解】 (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与气体的溶解度相似。 (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蒸发10g的水中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故析出甲物质的质量多。 (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故可以选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4)由图可知,℃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故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降低温度后,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降温至℃三种溶液中溶剂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50.广口瓶瓶塞放反了 砝码和药物放反了 温度计用来搅拌 计算错误:①水算多了;②氯化钠算少了。 称量氯化钠时操作错误:③天平读数有误;④氯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了;⑤左盘放了纸片而右盘未放纸片;⑥天平未调零。 用量筒量取水时错误如:⑦水量多了(或取水读数时仰视);⑧氯化钠中混有杂质;⑨烧杯中有水。 【详解】 从图中可得知试剂瓶瓶塞正放错误,砝码和药品位置颠倒,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没有沿烧杯内壁倒入.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0.9%,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水的质量多;二是NaCl的质量少.然后逐一分析多和少的原因即可. 51.硫酸钠 氧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溶剂种类 溶质的种类 【详解】 (1)在碳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铜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水分子不可能有颜色,是铜离子还是硫酸根子使溶液显蓝色,可以选用只铜离子或只含硫酸根离子的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对比,故可选硫酸钠溶液或硝酸铜溶液;故填:硫酸钠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实验中发生了异常,白磷燃烧时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①B试管中固体可溶,A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溶质相同,溶剂不同,说明了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故填:溶剂种类 ②同学们又补充了C试管所示实验,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与A对比,说明了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种类。故填:溶质的种类 52.⑤ 出现较多固体时 受温度影响较小 3 47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详解】 实验一:(1)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⑤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上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⑤。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否则会使得固体颗粒飞溅。 (3)海水晒盐采用上图操作⑥的原理,不采用冷却氯化钠浓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实验二: (4)计算。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50g×6%=3g,蒸馏水的质量为50g-3g=47g,合47mL。 (5)称量、量取。 (6)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7)装瓶、贴标签。 53.燃着的小木条 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只要体现出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质有关即可) 肥皂水 煮沸 氧气或空气 【详解】 (1)A实验中,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比较氧气含量多少,哪个木条先熄灭哪个集气瓶内的氧气较少。 (2)B实验中,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小粒的碘和高锰酸钾,再各加入5mL水振荡,加碘的试管没有溶解,加高锰酸钾的试管完全溶解说明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区分软硬水的试剂是肥皂水,因此C实验中,若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4)D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在达到了白磷燃点的同时,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因为没有氧气的参与所以水中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或空气。 54.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偏大 与氧气接触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详解】 (1)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低,所以图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2)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时如图B操作所示,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 (3)由C图对比可知,两支试管不同的是:是否与氧气接触,故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4)木炭和氧化铜需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故实验D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因为纯水的导电性较差,而硫酸钠易溶于水,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因为电解水时只能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该实验得到的结论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55. 80% 7.3% 320g 64.8t 【详解】 (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恰好反应后固体减少质量就是碳酸钙质量50g-10g=40g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质量为y,反应的HCl质量为z 根据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 (3)该石灰石的纯度为。 (4)由题(2)可知,最终得到10%的溶液质量为,设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为m,40g+m-17.6g+21.6g=444g,m=400g;故实验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36.5%的盐酸质量为n,n×36.5%=29.2g,n=80g,需水的质量为400g-80g=320g。 (6)工业上煅烧100t该种石灰石,可得到固体为含杂质的生石灰,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w 故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是100t-35.2t=64.8t。 56.(1)10g(2)10% 【详解】 解:(1)根据滤渣为5g,可得碳酸钙的质量为:15g-5g=10g; (2)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10g                    111gx x=10% 答:(1)15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0g;(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57.0.4g;19.6%(详见解析) 【详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是:15g+100g-114.6g=0.4g; (2)设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为x, x=19.6g, 实验中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实验中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9.6%。 58.0.2;6.5;16.1%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氢气的质量,故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93.7g-103.5g=0.2g;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则 解得x=6.5g; 故黄铜中锌的质量为6.5g。 (2)样品中锌与加入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设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则 解得y=16.1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所得溶液质量为6.5g+93.7g-0.2g=100g,故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明确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氢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59.(1)8.8g;(2)14.7%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8.8g-170.0g=8.8g; (2)解: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21.2g y=23.4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 60.(1)(2)(3)Na2SO4、H2SO4、MgSO4(4)2g(5)47.1g(6) 【分析】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钠。 【详解】 (1)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钠,则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2) 由图可知生成的滤渣的质量为2.9g,则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9g 则原废液中含有的硫酸镁质量(x)的比例式为。 (3)废液中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说明废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镁,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钠。 设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则,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后,硫酸没有完全反应,硫酸镁没有开始反应,故A烧杯中所得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钠、硫酸和硫酸镁,化学式为:Na2SO4、H2SO4、MgSO4。 (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镁元素的质量为,则小组同学们实验所用的氧化镁质量为:。 (5)实验中共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反应共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溶液质量7.1%,则向过滤后所得溶液中蒸发水的质量为; (6)和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先加入的100g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不产生沉淀,则图为。 61.(1)4.4;(2)10%;(3)7.1%. 【详解】 (1)从题中图像可知,当加入稀硫酸98g时,生成的气体质量达到最大值4.4g,此时碳酸钠和稀硫酸完全反应,因此继续加入稀硫酸至196g,气体质量不会增加,因此反应中放出气体的质量为4.4g; (2)因为加入稀硫酸98g时,生成的气体质量达到最大值4.4g,所以此时碳酸钠和稀硫酸完全反应。 设加入的98g稀硫酸中溶质硫酸的质量为x,恰好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z。 解得x=9.8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解得y=14.2g 解得z=10.6g (3)加入98g稀硫酸溶液时的溶液为碳酸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1%。 62.(1)10;90;(2)50 【详解】 解:(1)氢氧化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100g×10%=10g;水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g-10g=90g; (2)设:需要20%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x,则20%x=100g×10%,解x=50g;需要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50g; 63.(1)4.4; (2)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x=10g y=11.1g 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50%;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O2的质量为:20g+100g-115.6g=4.4g; (2)见答案; (3)见答案。 64.(1)4.4 (2)解: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质量为y。 x=10g y=11.1g 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50%。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1%。 【分析】 因为样品中只有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根据图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可以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同时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还可以求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质量。根据图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质量为84.4g,因此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盐酸的质量+样品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氯化钙一部分来自于原来样品,一部分来自于反应生成。 【详解】 (1)根据图示,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4.4g。 (2)见答案。 (3)见答案。 65.(1)①7:12 ②19.2 (2)① ②9.8 23.3 ③ (或 或 或) (说明:9.8g用 也可;用硫酸钡质量23.3g列比例式也可:比例式中的质量单位不能省略) ④2% 【详解】 (1)①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6×6)=7:12; ②30.4g N(NO2)3中含氧元素质量为:30.4g×( ×100%)=19.2g; (2)①硫酸与氯化钡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9.8%=9.8g; 根据题意设BaCl2的质量为x,BaSO4的质量为y,HCl的质量为z  = 解得:y=23.3g,故生成硫酸钡即反应后白色沉淀的质量为23.3g;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求解氯化钡质量的比例式为= ; ④反应后所得滤液质量为:100g+200g-23.3g=276.7g,再加入83.3g水后所得溶液质量为:276.7g+88.3g=365g,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为HCl,根据上述分析可列出比例式 =,解得z=7.3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66.(1)2.2(2)5.3g(3)13.1%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前的质量为:6g+20g+26.2g=52.2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50g,则相差的质量就是生成气体的质量,即:52.2g-50g=2.2g。故答案为:2.2;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解得x=5.3g,y=5.85g。 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3)根据题意可知,两种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时得到的是氯化钠溶液。通过分析题意可知,氯化钠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样品中含有的,质量为6g-5.3g=0.7g。一种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5.85g。则反应后溶质的质量为:5.85g+0.7g=6.55g。溶液的质量为50g,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7.2;48;50;加入7.1g氯化钠固体,充分溶解 【详解】 解:需氯化钠质量为50.0g×4%=2g,水质量为50g-2g=48g,体积= ,需用50mL量筒,将配制好的50.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用来选种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可加溶质,设加溶质质量为x,则 x≈7.1g,故填:2;48;50;加入7.1g氯化钠固体,充分溶解。 本文档由香当网(https://www.xiangdang.net)用户上传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档的实际排版效果,会与网站的显示效果略有不同!!

    需要 3 香币 [ 分享文档获得香币 ]

    下载文档

    相关文档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重庆地区专用)第11单元 盐 化肥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第11单元:盐 化肥练习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一、单选题1.(2021·重庆南开中学二模)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

    2周前   
    0    0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山西地区专用)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1·山西万柏林·一模)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2.(20...

    2周前   
    0    0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word版 无答案)

    2022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溶液 一.选择题1.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草莓酱 B.蒸馏水 C.蔗糖水 D.玉米糊2. 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利用活性炭吸附杂质起到净...

    2周前   
    0    0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溶液学案

    〖设计意图〗探索“习题型复习课”的操作流程和作用探索如何在复习课中体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2年前   
    200    0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专题二 自然界的水(word版 含部份解析)

    专题二 自然界的水——2022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指南1.(2021.重庆A卷)2021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自来水净水过程中不涉及的环节是( )A.沉淀 B...

    3个月前   
    0    1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

    8个月前   
    58    0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第九单元溶液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在家中除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溶质溶剂水酒精苯(一...

    1个月前   
    0    0

    第十八章 青藏地区 训练 河南中考地理一轮复习(Word版含答案)

    第十八章 青藏地区(2021北京模拟)青藏高原是我国最独特的一个区域。读青藏地区略图(图1),完成1~3题。图11.有关青藏地区描述错误的是(  )A.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B.是我国夏季气...

    3个月前   
    0    0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电磁感应 练习题2(Word版含解析)

     电 磁 感 应 21.电吉他中电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磁体附近的金属弦被磁化,因此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电路放大后传送到音箱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个月前   
    0    0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对数与对数函数(Word版,含解析)

    对数与对数函数基础练一、选择题1.函数y=的定义域是(  ) A.[1,2] B.[1,2)C.D.2.[2021·江西南昌模拟]已知正实数a,b,c满足:a=log2a,b=log2b,c...

    1周前   
    0    0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函数及其表示(Word版,含解析)

    函数及其表示基础练一、选择题1.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x+1是相等函数的是(  )A.y=()2B.y=+1C.y=+1D.y=+12.[2021·安徽池州模拟]函数f(x)=+ln(3x-1...

    2周前   
    0    0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检测题(word版 无答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铁,可用来制造机械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C.铁、铝的表面都有一层致密的氧...

    2周前   
    0    0

    2022年吉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Mg:24 Fe:5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5个月前   
    0    0

    四川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 第18讲 常见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word版 含答案)

    第18讲 常见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命题点1  仪器的识别1.下列是实验室常见的化学仪器:(1)a的名称为__ __。(2)f的名称为__ __。2.(四川真题组合)写出下...

    3周前   
    0    0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词法(七)(Word版,含答案)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词法(七)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Many people cycle to work _______ t...

    1年前   
    211    0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词法(六)(Word版,含答案)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词法(六)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The prices of this kind of wine ___...

    1年前   
    173    0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词法(九)(Word版,含答案)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词法(九)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Last year was the warmest year on r...

    1年前   
    189    0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词法(八)(Word版,含答案)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词法(八)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I suggested the person ______to be ...

    1年前   
    195    0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句法(四)(Word版,含答案)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句法(四)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Many students won't take part in t...

    1年前   
    170    0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牛津译林版必修2Unit3Amazingpeople单元复习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过关检测1、词汇过关1. n.探险家,勘探者→ v.探测,探险→ n.勘查,考察2. adj.好奇的,求知...

    2年前   
    206    0

    文档贡献者

    高***本

    贡献于2023-03-06

    下载需要 3 香币 [香币充值 ]
    亲,您也可以通过 分享原创文档 来获得香币奖励!
    下载文档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