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Q204
创建于2012-05-16 01:05:00
修改者Windows 用户
修改于2022-06-24 01:05:00
字数5631
文档摘要:今年以来,我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抓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市自然资源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自然资源局 (2022年6月22日) 今年以来,我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抓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服务保障。 一、202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坚持全域统筹,打好空间规划攻坚战。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建立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同步做好乡镇规划、村庄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的指导和审查工作,强化各项规划的衔接协调,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截止目前,我市完成了60%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成果。完成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招投标的前期工作及56个村庄规划方案编制工作。2022年上半年完成了第一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工作的核查任务并上报省厅审批,正在进行第二轮与林业局的对接;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清单正在研究审核;“三条控制线”重新划定已提交省厅审核。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成果已经提交省厅技术单位核查,阶段性成果已上报省厅进行规范和转换基数。 (二)强化用途管制,打好土地保障攻坚战。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资源配置机制,全力协调争取上级用地支持,重点保障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医疗卫生、教育、扶贫等民生项目。一是不断加大用地报批力度。今年以来,完成临时用地审批1宗,面积12亩;设施农用地上图入库13宗,面积39亩;已取得用地批单2宗,面积17亩;已下达缴费通知书2宗,面积471亩;正在组卷上报衡阳市13宗,面积27亩。二是不断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严格按照省、衡阳市要求,全力推进我市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全面加强建设用地交地巡查、开工巡查、竣工巡查等供后监管工作。对湖南润东教育有限责任公司、市市华岁市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水口山金铜项目等20宗地进行各类巡查30余人次,将建设用地供后监管工作常态化,切实减少土地闲置现象的发生。三是不断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对照省自然资源厅下发我市74个批而未供批单,面积391.0085公顷,组成专人专班,精心谋划,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找准方向,全力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截至目前已供应土地面积213.5763公顷(其中23个批单已全部供应,未完成供应批单51个),未供应土地面积 177.4322公顷(其中2015年以前批单10个申请撤批8.2771公顷),切实提高我市土地供应率。 (三)加大土地储备,打好土地经营攻坚战。会同市发改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制定了2022年度土地储备和供地计划,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做好土地储备和净地出让相关工作。一是抓好土地储备和供地计划编制工作。科学合理地做好土地储备和依法依规地做好净地出让规划工作。年初,我们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及衡阳市局工作部署,会同市发改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制定了2022年度土地储备和供地计划,目前已上报省厅审批。二是查实全市批而未供可出让存量土地状况。经核实摸底,我市2009-2019年批而未供存量土地共计约157公顷。其中:可出让存量土地面积约31公顷(均属征地拆迁未完成达不到净地供地条件);工业用地面积约15公顷(部分为边角用地,部分为流拍用地);道路、市政基础设施、教育和其他土地面积约111公顷(大部分为征地拆迁未完成)。三是积极开展我市新增储备土地。为完成全年任务,我中心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市政府组织曲潭办事处、宜阳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召开了全市储备工作会议。目前我局已对三个新增储备地块出具规划条件,面积约116余亩。其中:曲潭办事处常储字(2021)031号储备用地已完成储备用地土地征收和坟墓搬迁工作,用地报批已完成部分前期工作,下步将加大力度完成拆迁和用地报批工作;宜阳办事处常储字(2021)032号储备用地已完成储备用地征收土地实物调查工作,下步将加大力度完成征地、坟墓搬迁和用地报批工作;宜阳办事处常储字(2021)033号储备用地征地拆迁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下步将加大力度完成用地报批工作。四是做好市重点项目服务工作。为茶常高速、湘江三级航道等市重点项目工程做好服务工作。为按时完成各重点项目工程的征拆任务,中心人员分组分工,完成实物调查、矛盾调处和征地拆迁,有效确保了项目工作的有序开展。到目前为止已完成茶常高速实物调查工作,完成土地征收协议117份,面积1620余亩,完成坟墓搬迁1200余冢,完成房屋征收补偿协议57户,拆迁面积约17000平方米;完成湘江三级航道项目拆迁房屋56户的全部协议签订工作,完成安置用地实物调查工作,为省人民政府组织的开工仪式打下良好基础。配合水口山经开区千亿级园区完成瑞科美、钛白粉二期用地报批工作。五是抓好土地一级市场净地出让工作。目前,我中心委托供应康家湾矿技术升级改造工程、金翼二期、高诺二期、夏联农贸市场等省市重点项目用地11宗,面积670余亩,成交价款1.5589亿元。 (四)解决遗留问题,打好确权登记攻坚战。紧紧围绕“以群众至上、一切为了群众”的服务宗旨,有序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不动产登记、房地产信访矛盾化解等各项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各类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工作。上半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9件(次)。其中上级交办28件,群众来信5件,日常接访11批45人(次);署名举报投诉5件。另外12345等网上平台交办工单148件。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有:涉及自然资源部门职责的方方面面。以上信访件均已转办处理,办结处理回复193件。目前,省厅、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办的重大信访问题办理及时,重要特护期内未发生进京赴省集体信访。2022年上半年我办承办的信访件按时办结率,过程满意率、结果满意率、综合满意率等基本保持100%。二是有序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继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认真做好不动产登记工作,截至6月20日,不动产登记中心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25930件,颁发不动产登记书20372本,不动产登记证明5555份,办理抵押注销登记1760件,协助法院解、查封登记655件,为群众、企业单位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15000余次,出具不动产登记信息资料2000余份,出具登记信息证明5500余份。收取不动产登记费186.10余万元,补缴土地出让金129.16万元,收取罚款1665元,协收各种税收8200余万元。三是全面完成2021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变更调查是每年例行开展的一项常态化工作,针对我市自然资源现状年度变化开展的补充调查,自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以后,变更调查技术规程有了新的要求,调查的内容更细、更广,涉及的图斑数更多,要求更加严格,我市2021年变更调查涉及图斑数4796个,其中需要外业核查的2686个,细化图斑调查数2100个,按照时间安排,外业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业建库也只有2个月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我们组织了大量的技术人员来投入开展该项工作,目前成果已经通过省级核查上报国家进行确认。 (五)严格执法督察,打好耕地保护攻坚战。将耕地保护工作作为全年工作重中之重,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一是全面推进“田长制”。按照省、衡阳市关于在全市实施“田长制”的工作部署。我市人大近期已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市市耕地保护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成立了市市田长制工作委员会,建立“四位一体”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我局制定出台了《市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实行班子成员包乡镇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管网络。二是不断强化宣传力度。印发了10万余本耕地保护宣传手册,联系市电视台、市日报开辟专栏,每月进行一次专题报道;在大义市手机端发布相关法规政策等信息;开展全市各村支部书记耕地保护宣传集中培训;在高速出入口设立8块巨型广告,宣传横幅200余条;利用宣传车、乡村广播、设立咨询台等方式,铺天盖地,大张旗鼓营造浓厚的耕地保护宣传氛围。三是全力抓好恢复耕地任务。组织召开了全市耕地保护底线目标任务暨耕地恢复任务工作调度会,将2022年耕地恢复指标3767亩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力做好全年耕地恢复实施计划,逐步补齐责任目标缺口。目前我市第一批7个补充耕地开发项目(800余亩旱改水、水田指标)已有4个通过省厅远程复核。第二批旱改水、水田开发项目500余亩,正在组卷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第三批选址正在进行中,目前已选址130余亩。 (六)加强矿政管理,打好生态修复攻坚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乱开乱采、非法挖采山砂等行为,坚决立案查处,严格依法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顶格处罚和严厉追责等措施,同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各项工作。上半年,省厅下达我市砂石土矿矿权控制指标数2021年底不超过15个。已关闭注销采矿权24个,砂石土矿矿权数由33个减少到9个,符合控制指标要求;24个关闭退出矿山已拆除到位15个,已完成生态修复6个;5个砖厂已产业转型。板桥镇常盛采石场、西岭镇石山采石场2个采石场,兰江乡宏发、东塔乐福、东塔、南丰、盛宇、东塔日鑫等6个砖厂已拆除到位;原洋泉洋龙、柏坊裕丰、兰江常发3个砖厂产业转型后用地手续尚未完善。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家,省级绿色矿山1家,现有5家矿山已启动绿色矿山建设。 (七)紧抓防灾减灾,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完成全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工作,建立台账,并指导开展隐患点治理,逐步构建起专业监测和群防群测相结合的全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一是加大排查力度。制定出台了《市市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方案》,重点对全市自建房、地质灾害隐患点、矿山企业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上报相关情况,对违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二是加强巡查监测工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工作,针对性地开展巡查100余次,特别是对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大巡查密度,认真做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工作,一旦发现灾情险情及时处置和上报。截至目前,全市突发滑坡地质灾害15起,督促指导监测员做好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了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表。三是加强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开展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根据我市气象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发布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及时通知了各乡镇(街道)自然资源所和各隐患点监测人,目前共传达预报预警信息1500余条。四是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我局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工作方案,落实汛期24小时双人值班值守制度,局领导轮流带队值班。在遇到强降雨天气时,一把手亲自调度指挥。特别是在节假日,对辖区内每处隐患点都要排查到位,对危险性较大的隐患点要求人员撤离。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耕地指标难满发展需要。根据省、市重点项目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市耕地指标短缺,导致我市耕地指标库一直为负数,新的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无指标进行挂钩,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指标只能用于经营性建设项目,不能与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通用,导致我市剩余3156.2445亩旱土指标无处可用。建议统筹“占补平衡”指标,两库指标通用。 (二)用地报批制约多难度大。主要是用地指标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比较突出。按照政策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国土空间规划过渡期对存量农村居民建房、乡镇基础设施、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等合理用地项目继续采取空间规划承诺函作为报批依据。 (三)行政执法人员力量薄弱。行政执法工作涉及到多部法律法规,而我局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执法配套设备不全,在巡察过程中难以面面俱到。加之,部门联动协调不够、合力不足,导致一家唱“独角戏”,各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强有力的联动监管。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阶段,我局将按照国、省、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会议以及市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下阶段工作。 (一)全面提升规划支撑。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有效解决以往规划科学性不强、衔接不够、重叠冲突、执行刚性约束不足等问题,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二)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强与省、衡阳市的对接,用好政策,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力争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周期降低,消除用地报批制约因素。科学出让土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化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科学布局、合理设置矿权,依法延续矿权,推行采矿权与经营权分离,规范全县砂石市场。 (三)用心服务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域推进废弃矿山、裸露山体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案件移送、联合处置工作机制,严厉打击侵占耕地和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地等行为,查处非法占地、非法采矿的长效机制。 (四)全面提升监督水平。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严的标准和要求执行好《准则》《条例》,狠抓一岗双责,落实两个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夯实责任,做到预防和惩处相结合,突出抓早抓小和源头防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以典型案例学习加强对干部职工的警示教育,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营造风清气正的自然资源新形象。 (五)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抓好值班值守和汛期排查。层层压实责任,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要求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具体抓落实,县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深化细化落实各项防灾措施,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做好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信息报送等前置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本文档由香当网(https://www.xiangdang.net)用户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