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12章 控制职能
    • 2.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控制的含义; 掌握控制过程; 了解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能够制定基本的控制方案; 2.能够确定控制标准; 3. 能够依据控制方法检查企业的存在的问题。 方法目标 1.对企业实际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2.在管理过程中会运用控制方法与技术。
    • 3. [引导案例] 标准化修炼真功夫标准化、专业化战略 专业分工、制度明确、统一标准、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 4. 一、控制的含义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实际情况。狭义的控制广义的控制总结:监视各项活动,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态相适应的过程。
    • 5. 控制的重要性控制好比是汽车驾驶员的方向盘,它把组织、人员配备、领导职能与计划设定的目标连结在一起。控制与管理其他职能紧密联系,使管理活动真正有效进行。 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主要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使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
    • 6. 管理控制的实质:确保实际活动与规划活动相一致。计划计划计划实际实际实际
    • 7. 计划与控制的关系(1)计划与控制互为条件(2)计划与控制的效果互相依赖。计划越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越科学,计划就越容易实现。(3)计划与控制相互渗透。上一阶段控制的结果是下一阶段计划的基础。使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闭路系统,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有计划无控制,知道干什么,不知道干得怎样(控制为计划实现提供保证)有控制无计划,不知道控制什么和怎样控制(计划为控制提供标准)
    • 8. 控制的目的控制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维持现状(基本目的) 第二个目的:打破现状 组织有两类问题: “急性”问题:指经常产生、可迅速、直接影响组织日常活动的问题; “慢性”问题:指长期存在,影响组织素质的问题
    • 9. 控制的构成要素1、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的前提,是衡量和检查实际工作的依据和尺度。2、偏差信息——指实际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之间产生偏差的 信息。3、矫正措施——目的是消除偏差,保证计划顺利进行。
    • 10. 目标的重要性是控制活动的起点和依据是控制过程循环发展的终点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分类限制偏差的积累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目标
    • 11. 控制的基本作用检测作用保证作用调整作用
    • 12. 控制的必要性环境变化的影响组织成员素质对计划执行的影响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 13. 案例:一家生产慢跑运动鞋、网球运动鞋等产品的公司发现它的一些主要竞争对手在和它进行一场价格大战。为了弥补降低的销售收入,公司经理计划削减管理费用10%,生产成本15%以及销售成本的5%。问题:公司打算用哪些控制手段来达到这些目标?
    • 14. 控制类型
    • 15. 控制的类型1、预先控制(或前馈控制、或事前控制)含义:指组织在一项活动开始之前所进行的控制活动。内容:主要是确定活动的成果及资源投入的限制。目的:保证某项活动有明确的绩效目标,保证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投放。
    • 16. 优点1、防患于未然,避免对已铸成的差错无能为力的弊端;2、适用广泛;3、不针对具体人,不易造成面对面的冲突,易于被接受。缺点1、需要事前及时准确的信息;2、要求严对规律的把握及预测要求严对人员素质要求高
    • 17. 2、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含义:在某项活动或工作过程中进行的控制。内容: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给予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目的:及时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偏差。
    • 18. 优点1、具有指导的职能;2、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控能力;3、及时性、适时性。缺点1、受到管理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2、应用范围狭窄;3、控制者与受控者易对立,造成伤害。
    • 19. 管 理 情 景小张下岗后开了一间小型餐饮店。他知道,要取得经营成功,除了要有可口的饭菜外,周到的服务和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他采取了如下控制措施: 在店内显眼的位置挂一本顾客意见簿,欢迎顾客提出意见和批评;让领班严密地监视服务人员的行为,并对棘手的问题的处理提供协助和建议;在员工上岗之前进行工作技能和态度的培训。 
    • 20. 3、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或反馈控制)含义:在活动或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内容:根据事先确定的控制标准对实际工作绩效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目的: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计划制定和活动安排提供借鉴。
    • 21. 优点1、提供信息,发现结果与目标的偏差;2、给下一轮工作的正确开展创造条件;3、应用范围宽。缺点实施矫正措施前,偏差、失误、损失已经出现。
    • 22. 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类型信息来源关注重点表现方式利弊基本目的反馈事后工作结束亡羊补牢业绩评价激发员工损失发生总结经验借鉴未来现场过程偏差信息立竿见影消除偏差提高能力产生对立及时消除偏差前馈事前未来信息防患未然将损失消除发生前难以完善明确目标资源配置
    • 23. 控制过程制定控制目标,建立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获取偏差信息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矫正措施
    • 24. 控制的基本前提1、要有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2、要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3、要有反馈系统。
    • 25. 制定控制 标准
    • 26. 标准的定义一种作为规范而建立起来 的测量单位或具体尺度
    • 27. 控制标准的要求简明性适用性一致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相对稳定性及前瞻性
    • 28. 理由缺乏经济性资源的有限性影响因素的无限性重点控制现实做法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进行控制确定控制对象
    • 29. 制定控制标准标准有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定量标准又分实物标准、价值标准和时间标准。标准还可以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
    • 30. 制定控制标准方法统计分析法经验估计法工程方法(技术测定)利用统计资料建立的标准利用经验建立的标准利用利用技术参数和实测数据建立的标准
    • 31. 衡量实际 工作
    • 32. 最理想的控制含义:在偏差发生之前就被发现,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可能性不大并非所有管理人员都有卓越的远见并非所有的偏差都能在发生之前被预见最满意的控制含义:在偏差发生之后迅速采取纠偏行动要求及时掌握偏差是否发生偏差的严重程度需要用控制标准对实际工作状况进行检查、衡量、比较
    • 33.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可靠性收集的积极性处理和使用的积极性准确的来源可靠的收集手段尽量多地收集相关信息
    • 34.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信息的适用性信息收集方式不同的部门提供不同的信息信息的适当整理分析亲自观察利用报表和统计资料召开会议抽样调查
    • 35. 衡量实际绩效的方法获取执行信息的方法衡量绩效方式实地观察、口头汇报书面报告定性与定量 连续与间断 系统与局部 执行中与执行后
    • 36. 鉴定偏差并 采取措施
    • 37. 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首先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看它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看是否值得分析原因并采取矫正措施。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同偏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找现象、本质、根源。
    • 38. 发生偏差的原因标准正确,执行 错误。工作失误标准不正确。计划目标不切合实际环境出现重大变化纠偏纠标调适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
    • 39. 纠偏纠标调适加强管理和监督按实际情况修改计划目标启用备用计划或制定新计划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
    • 40. 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注意的问题纠偏方案的双重优化纠偏成本与偏差损失的比较各个纠偏方案的比较(最优)充分考虑原计划实施的影响已消耗的资源对客观环境造成的影响消除组织成员对纠正措施的疑惑人员的思想观念幸灾乐祸承认失败怀旧情感既得利益损失
    • 41. 有效控制的原则控制应同计划相适应不同的计划有不同的特点,所需的控制信息各不相同。控制越是考虑计划的特点,越能发挥作用。
    • 42. 有效控制的原则控制应同组织相适应明确的职务和责权是控制的依据。使每个人明白自己控制的责任。健全的组织能使联络渠道畅通、信息迅速传递。一旦偏差出现,就能迅速控制。
    • 43. 有效控制的原则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找出关键因素,并加以控制。着重于计划实施中的例外情况。
    • 44. 有效控制的原则控制应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控制系统能适应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持续地发挥作用。信息的及时性和矫正措施的及时性。控制的适度、考虑控制费用、工作力度和复杂性的关系
    • 45. 有效控制的原则控制应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具体性坚持实事求是,控制不凭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判断。信息必须是精确无误的,否则易出现错误决策。信息情报应尽量具体,控制才有针对性。控制标准信息控制工作过程
    • 46. 有效控制的原则控制应注意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控制有效性的根本途径是职工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的优点要求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降低开支。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职工的工作目标服从组织的整体目标管理者经常检查职工的工作效果
    • 47. 控制系统的构成控制的目标体系控制的主体控制的客体首先和组织总体目标保持一致,由总目标分解成目标体系是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他们所在的职能部门控制的对象—全部活动控制的的机构、工具、控制的运作制度和信息系统等控制的手段和工具
    • 48. 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 49. 预算控制—总类收支预算现金预算投资预算实物预算性综合预算总预算
    • 50. 预算控制—缺陷预算的过细、过烦以预算目标代替组织目标低效率的保护伞缺乏灵活性
    • 51. 存货控制的定量方法经济采购批量发ABC分类法要求
    • 52.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控制的概念、控制的方法、控制的过程,理解控制的作用、控制与计划、组织间的关系,掌握控制的类型、控制过程及怎样进行有效控制。学生们通过学习能够制定基本的控制方案;能够依据企业考核指标检查企业的控制状况;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控制。
    • 53. 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一:要求学生4~6人组成一组,调查本地某大型商业企业,了解该企业有哪些经营指标,针对经营评估指标分析其经营现状并提出改善对策,每组要求提交小论文一篇。 职业指导二:怎样增加会议的效率? 让同学们有意识的在参加班会时,运用会议效率指示计。通过比较下列各项内容思考会议的有效性。成员在会议中所做的事情就是填写下表。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