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兵团干部学院 xxx中华文化智慧与个人修为的提升
    • 2. 一、何谓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3. 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 一、何谓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
    • 4.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聚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一、何谓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
    • 5. 琴棋书画 三教九流 四大发明 民间禁忌 十二生肖 诸子百家 传统文学 传统节日 中华诗词 中国戏剧 中国建筑 国文国语 传统中医 宗教哲学 民间工艺 地域文化 衣冠服饰 四大雅戏 动物植物 古玩器物 饮食厨艺 传说神话 神妖鬼怪 传统音乐 一、何谓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
    • 6. 为什么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一、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三、是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的需要 四、是民族自强、共同富裕的需要 一、何谓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
    • 7.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统一体系 刚健有为—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 两个方面。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 总原则; 和 与 中—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 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 朋友等人伦关系; 崇德利用—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 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天人协调—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何谓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
    • 8. 何谓“精神”? 精神本是对形体而言,文化的基本精神应该是对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文化的具体表现即文物、制度、习惯等,文化的精神即思想。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一、何谓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
    • 9. 什么是国学? 一、何谓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
    • 10. 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释道三家等;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分,应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一、何谓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
    • 11. 中华国学的宗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修齐治平 一、何谓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
    • 12. 国学包括诸子百家之说——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 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阴阳家---- 邹衍   纵横家----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杂家----吕不韦   农家----   小说家----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13. 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三教九流”一般都理解为古代职业的名称,并认为这是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14. 国学包括五术:山、医、卜、命、相 是“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 “山”——就是利用禅、静坐、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 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 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15. 国学包括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 礼乐射御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乃是为生民立命之术。 书数为小艺,是在古代小学阶段的必修课,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 六艺中的礼并不仅是礼仪、礼节那么简单,在礼中蕴含了国家政治,征战外交,生老病死,各种情感以及无数的生活细节。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16. 人,求的是啥 ?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17. 圣人求缺—舍得 求得是啥,必须舍的是啥 凡夫求全—都得 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得不到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18.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养 心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19.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20. 底线在哪里?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21.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财富”的概念:福禄寿喜财,通通是德行的物化,不光真金白银才是财富。 不能永远保持德行的高尚,就不能永远保持财富的永久。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22. (一)修为始于“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2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刚强不屈之义。“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除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努力向上,绝不停止的意思外,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地势”是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 《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24. 有多大的德行 就做多大的事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25. 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域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极浓厚的兴趣,大力搜求,广泛吸收。从名马到美酒,从音乐到舞蹈,从科学到宗教,无不兼容并包,其气度之闳放、魄力之雄大确实令人赞叹。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的表现,这种精神还广泛地表现在中国人处理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的习惯上. 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邀请全球政党一起开大会 ——2017年11月29日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26. (二)智慧源于定力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27. 所有的智慧都来自于定力 智慧的状态——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水清则月现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28. 什么让我们变得没有定力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29. 贪心;权势;生气;动情;名声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30. (三)定力的获得需要持续的自我修行 第一个考验:苦难 中国文化如何看待苦难?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31.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32. 第二个考验:鲜花和掌声 永远不要看不起人 永远要知道自己是谁 永远要很谦卑的对待自己 永远要懂得真诚的尊重别人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33. 第三个考验:平凡 过一个平凡的、非常有意义的人生 也是了不起的。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34. (四)盼着别人好是一种胸怀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中庸》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35. (五)为人处世的态度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36. (六)立足本职,做好本分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任何事物都有本与道。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了解事物本身,才 能应用它,改进它,这也才算得上是学习 的一种境界。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修为的作用
    • 37.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四维:礼、义、廉、耻 五常:仁、义、礼、智、信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 38.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39.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文化的生命力在哪里? 不仅在读稿子里 不仅在博物馆里 不仅在唐诗宋词里 不仅在我们曾经的历史里 更在国民的日常生活里
    • 40. 今天,各路文化盘根错节,以致根之不存者有之,扎根不深者有之,脱根转胎者有之…… 但是我们依然要满怀希望,因为我们没有不怀希望的权利,即使没有希望—— 你不是还是要继续爱你身边的人吗? 你不是还要寻找爱吗? 你不是还要告诉你的孩子成长的路吗? 你不是还要去面对这个世界吗? 除了希望之外,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41.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搅混)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吃)其糟而歠(饮)其醨(薄酒)?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42. 屈原被放逐后,在四海间流浪,在湖边一路吟唱,面色憔悴,神情枯槁。(湖上的)渔父见了,问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闾大夫么?怎么竟成了这般模样?” 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渔父道:“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而相应地改变。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何不也一起扬泥荡波?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也跟着吃糟喝酒?为什么要想得那么深远,凌驾于平庸的世人之上,使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道:“我听说:刚洗头的人一定会弹去帽子上的浮尘,刚洗澡的人一定会抖去衣服上的尘土。怎么能让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外界的龌龊感染?我宁愿将此身投入湘水,葬身于江中的鱼腹之内,却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蒙上世俗的尘埃?”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去,口中唱道:“(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就这样唱着歌远去,不再与屈原说什么了。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43.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战国 屈原《楚辞渔夫》 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水的清浊决定了你是洗帽还是洗脚。 水清意指太平盛世,水浊意指世道浑浊,根据世道决定进退。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44. 《周易大传》不仅从自强不息引申出“及时”即顺应变化潮流的原则,而且将这个原则与“中”的原则结合起来,称为“时中”。“时中”即随时处中。也就是说,在《周易大传》看来,所谓“中正之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的生活行动也必须随时间的变化调整,按当时的情况确立标准。 《周易大传》有一句至今脍炙人口的话,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传》。事物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叫做“穷”。事物发展到极盛就要向反面变化,这叫“变”。通过变革或革命,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就会一变而为“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通”,也就是“通则久”。正因为如此,《周易大传》把“通天下之变”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45.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
    • 46. 文化是民族之根,若要用中国智慧根除当代社会的痼疾,需先用中华文化的精华提升党员干部的修为,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标杆,须以修身为本,自信的用中华文化的精华滋养德行以载万物,磨练定力以生智慧,迎受苦难掌声和平凡以锤炼修行之功,发扬大度宽容和互助精神以领悟万物并育之智。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47.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 上自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48. 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