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 2. 什么是心电图?怎样与病人相连的?正常图形是怎样的?
    • 3. 心电图的概念一心电图的导联体系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意义五心电图的测量四目 录
    • 4. 一 心电图的概念
    • 5. 一 心电图的概念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 6. 心电图的概念一心电图的导联体系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意义五心电图的测量四目 录
    • 7. 二 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的导联: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 极,并通过导线与心电图机的正负极相连, 所构成的线路称心电图的导联。
    • 8. 心电图导联(肢体导联)标准肢导 加压单极肢导
    • 9. 导联位置Vl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 V3:V2与V4的连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左腋前线V4水平 V6:左腋中线V4水平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V1V2V3V4V5V6
    • 10. 导联位置V1胸骨右缘4肋间隙V2胸骨左缘4肋间隙V3V2与V4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交点V5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V6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心电图导联(胸导联)
    • 11. 心电图导联(胸导联) 18导联心电图:标准12导联+以下导联 V7: 左腋后线第5肋间 V8: 左肩胛线第5肋间 V9: 左脊柱旁线第5肋间 V3R:右胸部V3的对应位置 V4R:右胸部V4的对应位置 V5R:右胸部V5的对应位置
    • 12. 心电图的定位诊断V1—V5 前壁 V1-V6 Ⅰ avL 广泛前壁 Ⅱ Ⅲ avF 下壁 Ⅰ avL 高侧壁 V7 V8 V9 正后壁 V3R V4R V5R 右心室
    • 13. 心电图的概念一心电图的导联体系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意义五心电图的测量四目 录
    • 14. 三 心电图各波段 的组成和命名
    • 15. 窦房结 心脏的“天然起搏器”房室结 接受来自窦 房结的脉冲,将 脉冲传递到希氏束-浦肯野系统希氏束 将脉冲传导至心室浦肯野纤维网 使脉冲在心室内扩散,引起收缩1-心脏传导系统复习
    • 16. 传导系统
    • 17.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和命名 4个波 P波 QRS波 T波 U波 1个段 ST段 2个间期 PR间期 QT间期
    • 18.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各波段心电活动P波最早出现较小的波,心房除极波P-R间期P波开始至QRS波的开始QRS波群左、右心室除极全过程S-T段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条直线,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T波心室快速复极的过程。U波心室后继电位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 19. R波: 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 向波 Q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 S 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波幅<5mm的用小写q、r、s 波幅≥5mm的用大写Q、R、S 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 20.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1. 课堂练习
    • 22. 心电图的概念一心电图的导联体系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意义五心电图的测量四目 录
    • 23. 四 心电图的测量
    • 24. 心电图的测量心电图记录纸是一种1mm X 1mm的方格坐标记录纸 横坐标代表时间,每一小格为lmm,相当于0.04s,5小格为0.2s。
    • 25. 心电图的测量纵坐标代表电压 一小格为1mm,相当于0.1mV 5小格为5mm,相当于0.5mV。
    • 26. 心电图的测量(1)心率的测量 _________________心率 =60(s)P-P间距或R-R间距
    • 27. 心电图的测量
    • 28. 心电图的测量(2)振幅的测量 正向波的高度:上缘至顶点; 负向波的深度:下缘至底端。
    • 29. 心电图的测量(3)时间测量 各波起点的内缘至终点的内缘
    • 30. 心电图的概念一心电图的导联体系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意义 五 心电图的测量四目 录
    • 31. 五 心电图各波段的 正常值及意义
    • 32. 代表心房除极电位变化 1.形态:钝圆、可有切迹 * 窦性P波: PⅡ直立, PavR倒置 2.时间:<0.12s。双峰时,峰间距<0.04s。 3. 振幅: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mV(一)P波
    • 33. P波异常的临床意义1.肺型P波:P波高尖,电压 ≥0.25mV,以ⅡⅢ aVF导联最为 突出,P波时间正常<0.12S。 称为“肺型P波”常见于右房肥大。
    • 34. 右房肥大
    • 35. P波异常的临床意义12. 二尖瓣型P波:P波增 宽≥0.12s,呈双峰,峰间距≥0.04s。 3. PtfV1绝对值≥0.04mm.s
    • 36.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 时间。*(房室传导总时间) 成人:0.12-0.20s 幼儿及心动过速时相应缩短 老人及心动过缓时相应延长(二)P-R间期
    • 37. 五 心电图各波段的 正常值及意义
    • 38. (二)P-R间期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 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 常见于预激综合征
    • 39. 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限: 正常成人多数在0.06~0.10s ,平均0.08s ,最宽不超过0.12s 2、波形和振幅: 肢体导联:除avR导联外,其他五个导联一般以正向波为主 (三)QRS波群
    • 40.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点胸导联:V1、V2呈rS型 V5、V6呈qR,qRs,Rs,V3 : R/S≈1
    • 41. 正常心电图
    • 42. 3.低电压: (1)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 均≤ 0.5mv,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2)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 均 ≤0.8mv,称为胸导联低电压; (3)肢导联低电压加胸导联低电压称为低电压。(三)QRS波群
    • 43. 肢导联低电压肢导联各 QRS波群R+S<0.5mv。
    • 44. 广泛低电压(局部放大)肢导联各QRS波群R+S<0.5mv。 胸导联各QRS波群R+S<0.8mv。
    • 45. 4、Q波:时间<0.04s, 振幅<1/4R V1、V2不应有q波,偶呈QS型(三)QRS波群
    • 46. 病理性Q波
    • 47. 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交接点, 反映心室除极结束,复极开始。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四)J 点J点J点上移
    • 48. 五 心电图各波段的 正常值及意义
    • 49. 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的起点间的时距 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五)S-T段 ST段一般位于等电位线上 偏移正常范围: 所有导联ST段下移≤0.05mV 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抬高≤0.1mV V1-V3导联ST段抬高≤0.3mV
    • 50. (五)S-T段
    • 51. (五)S-T段
    • 52. 心室复极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较圆钝,双支不对称,T波上升支缓 慢,下降支迅速。 2.方向:大多QRS主波方向一致,若V1T波向 上,则V2至V6导联不应倒置。 3.振幅: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 导联R波的1/10 (V3最高可达1.5mv)。(六)T波(T wave)
    • 53. (七)Q-T间期正常范围:约0.32-0.44秒 校正Q-T间期Q-Tc = Q-T /√R-R 临床意义: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时间总和
    • 54. (七)Q-T间期
    • 55. 代表心室激动的激后电位 <1/2T; 方向与T波一至; 增高常见于低血钾。 (八)U波(U wave)
    • 56.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冲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为窦性心律。 心电图表现为: ①窦性P波: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②PR间期0.12~0.20s; ③频率为60~100bpm; ④QRS时间0.06-0.10秒; ⑤P-P间距相差不大于0.12s。 ①、②为窦性心律; ①-⑤为正常窦性心律。
    • 57. 分析心电图的步骤找出P波,确定是何心率 测定心率,P-R间期及Q-T间期 检查各导联中P波、QRS波群、T波的形态、电压、时间及相互比例 检查S-T段是否有偏移 结合临床下诊断
    • 58. 例:男性,21岁。健康查体。
    • 59.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