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四章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概念框架第一节 会计概念框架概述 第二节 会计基础理论 第三节 会计目标 第四节 会计假设 第五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第六节 会计原则 第七节 会计要素 第八节 会计程序与方法 第九节 会计报告
    • 2.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一节 会计概念框架概述一、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历程 1940年,公司会计准则导论 1966年,论会计基本理论 1976年,关于财务会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框架——财务报表要素及其计量;概念框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
    • 3.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一节 会计概念框架概述一、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历程 1978年11月发布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以后陆续公布第2号到第7号,分别是: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1980.5) 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1980.12) 非营利组织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1980.12) 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1984.12) 财务报表的要素(1985.12) 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与现值(2000.2)
    • 4.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一节 会计概念框架概述一、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历程 此外,以讨论备忘录的形式发表了未能取得比较一致结论的项目:盈利报告(1979年7月)、财务报告形式与其他手段(1980年5月)。而关于现金流动与流动性的研究更加艰难,仅在1981年11月发表了包括现金流动项目的公布草案——《企业收益、现金流动和财务状况》,后来在1987年11月公布了第95号财务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
    • 5.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一节 会计概念框架概述一、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历程 继FASB建立了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之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制订机构也开始了对本国或国际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并发布了阐述概念结构的文件。 2003年,我国会计学家们也开始了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设计研究工作。2006年,发布基本准则(概念框架)。
    • 6.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一节 会计概念框架概述二、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李孝林等的统一会计制度理论框架 3.完整的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 7. 二、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FASB会计信息使用者基本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用途)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品质)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 (会计信息的表达方式) 基本假设 基本原则 操作限制详细会计原则及程序 (狭义公认会计原则)财务报表中各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 8.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一节 会计概念框架概述二、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李孝林会计目标会计对象要素确认计量财务报告质量要求基本前提会计原则社会环境
    • 9.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一节 会计概念框架概述二、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会计基础理论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所面临的客观环境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
    • 10.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一、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就是指与会计工作系统平级的其他工作系统以及它们共同构成的那一个大系统。 现有研究所提出的会计环境的主要因素基本相同,包括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法律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宏观环境以及企业的微观环境。 当前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公开会计信息的社会化生产提出了要求,科技进步为公开会计信息的社会化生产提供了手段和条件。
    • 11.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二、会计本质 1.会计本质研究回顾 关于会计本质的表述有很多种,工具论、艺术论、上层建筑论、生产力论等等已成过眼烟云。 在目前会计本质研究中经常被提及的有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控制系统论、考核制度论、契约关系论、产权关系论、立体动态反应与信息资源整合系统论等。
    • 12.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二、会计本质西方国家对会计本质的认识 “会计当作一个系统和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涉及到把一个组织的经济数据转换为对该组织财务决策有用的经济信息”。“这个系统是进行经济数据的输入和经济信息的输出之间的变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会计的本质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观点,在西方会计理论界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 13.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二、会计本质我国关于会计本质认识的主要观点 会计管理活动论   在我国最早提出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当属杨纪琬、阎达五教授。在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他们做的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报告中指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而后两位教授对会计本质进行了深人地探讨,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理论体系,在我国会计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 14.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二、会计本质我国关于会计本质认识的主要观点 会计信息系统论   最早引进并主张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是余绪缨教授。余绪缨教授在《要从发展的观点,看会计学科的属性》论文中,提出“根据当前的现实及其今后的发展,应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后来葛家澍教授也接受了西方国家关于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提法,和余绪缨教授共同提出了会计信息系统论的观点。该观点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 15.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二、会计本质第一,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第二,将会计定义为是一个信息系统比较准确地表达了现代会计产生以来就始终存在提供致据和信息,为经济管理服务的职能。第三,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这三个概念组成的。所谓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它是一个企业的主要信息来源。信息是一种有特定目的的知识,它能使人们对事物取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任何事物假如事先已被知道。就不再成为信息,其信息就等于零。系统是具有一定功能的、为达到一定目的的有机整体,一个信息系统又是由很多元素组合起来的,它的目的是为了生成有用信息并提供给需要者使用。“信息系统论”将整个会计程序分解为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四个环节。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从单纯的财务信息扩大为经济信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它更能体现现实会计的本质特征,也更能适应具体社会环境的要求。第一,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第二,将会计定义为是一个信息系统比较准确地表达了现代会计产生以来就始终存在提供致据和信息,为经济管理服务的职能。第三,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这三个概念组成的。所谓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它是一个企业的主要信息来源。信息是一种有特定目的的知识,它能使人们对事物取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任何事物假如事先已被知道。就不再成为信息,其信息就等于零。系统是具有一定功能的、为达到一定目的的有机整体,一个信息系统又是由很多元素组合起来的,它的目的是为了生成有用信息并提供给需要者使用。“信息系统论”将整个会计程序分解为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四个环节。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从单纯的财务信息扩大为经济信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它更能体现现实会计的本质特征,也更能适应具体社会环境的要求。
    • 16.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二、会计本质 2.对会计本质现有结论的反思 信息系统论与管理活动论发生了较大争论,控制系统论、考核制度论、契约关系论、产权关系论等观点也未能实现理论综合。立体动态反应与信息资源整合系统论将行为过程与结果的信息反映和行为的价值创造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将核算和监督有机地统一起来,将信息加工方法和行为管理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就消除了两论关于会计基础理论的各方面分歧,使会计不仅提供行为管理的信息,而且直接进行行为的价值创造管理工作,成为包括行为价值信息在内的立体动态反映、信息资源整合和价值创造管理系统。
    • 17.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二、会计本质 2.对会计本质现有结论的反思 但是,现有的关于会计本质的探讨都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即会计只是建立于一个会计主体内部的系统,是从各个主体内部进行的独立的信息资源整合和行为价值管理工作。这样的会计系统就会割裂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技术经济联系,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和社会经济整体运行优化实现的困难。
    • 18.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二、会计本质 3.会计本质的界定 个体会计系统是一个信息服务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兼具的工作系统。 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本质就是从社会经济大系统的角度在微观会计主体外部对其进行立体动态反映、信息资源整合和价值创造管理的工作系统。具体体现为:第一,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是立体全息电视直播艺术;第二,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是全面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第三,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是行为价值创造管理系统;第四,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是公开会计信息析取系统。
    • 19.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三、会计对象 1.会计对象研究回顾 会计对象是前苏联和我国特有的概念,是指会计系统指向的客体。20世纪50年代,受前苏联的影响,认为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和财产或是社会劳动的耗费或劳动量;并提出了“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会计对象是全部经济活动与支配这些活动的人”的基本思想。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资金运动论的观点被更多的人接受,但也受到批评,并进一步发展成价值运动论。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的观点成为主流,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经济活动论、产权论、信息论、两个对象论、经济联系论等。
    • 20.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三、会计对象 2.对会计对象现有结论的反思 现行关于会计对象的大部分观点都是力图说明:会计的对象只能是一个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随着条件的改变,会计的反映范围必将不断扩大,故此,本文认为,应将会计对象的限定去掉,将会计系统应能获得的主体发生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作为会计对象。 两个对象论应该说是更加科学的表述,但遗憾的是,两个对象论的首倡者葛家澍教授又认为不需要对此进行严格的区分。 经济联系论注意到了经济活动必须由双方(或多方)共同参与才能完成,那么在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形成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但忽视了经济联系只是经济活动的外部结果。通过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联系可以更加确切的观察和验证经济活动,但经济联系毕竟不是经济活动本身。
    • 21.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三、会计对象 2.对会计对象现有结论的反思 会计对象应有终极对象和直接对象之分,会计的终极对象是经济活动,而直接对象是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信息。如果能够获取参与经济活动的各方对经济活动进行描述的信息,就可以通过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必然经济联系全面感知、监控和反映经济活动。
    • 22.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三、会计对象 3.会计对象的界定 个体会计系统的对象是来自从内部感知的会计主体经济活动或经济活动的某种属性方面。 公共信息会计系统的终极对象虽然也是微观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但却是从微观会计主体外部对微观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描述的;其直接会计对象虽然也是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信息,但却是从一项经济活动参与各方所取得的可以全方位描述经济活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依据微观会计主体之间因经济活动导致的经济联系对微观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验证。
    • 23.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四、会计职能 1.会计职能研究回顾 我国关于会计职能的研究虽然有一职能论、二职能论、三职能论、四职能论、五职能论、六职能论、八职能论、十职能论、十二职能论等多种提法,但都可以分别纳入核算或控制职能体系中,而且认为核算是基础职能,控制是主导职能。徐国君教授基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会计必将走向三维会计,三维会计的一般职能可概括为四项:立体动态反映、信息资源整合、过程监管控制、价值创造管理。
    • 24.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四、会计职能 2.对会计职能现有结论的反思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由其本质所决定的独特功能。现有研究对于会计职能内容的认识是基本统一的,都可以归纳为反映和管理(控制、监督),争论的焦点在于谁是最基本的,是起主导作用的。其实,该争论的双方都使用着一个隐含的假设,即会计所要干的反映和管理(控制、监督)是两项工作,反映是通过提供信息实现的,而管理(控制、监督)是通过使用信息进行决策、指挥、命令、奖惩等实现的。问题在于,反映和管理(控制、监督)对于会计来说确实是应该并能够区分的两项工作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会计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告是可以同时做到感知经济活动、把握经济活动的实质、监控经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提供经济活动的情况的。
    • 25.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二节 会计基本理论四、会计职能 3.对会计职能的界定 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四项:立体动态反映、信息资源整合、过程监管控制、价值创造管理。 个体会计系统在微观会计主体内部履行这些职能;公共信息会计从微观会计主体外部对微观会计主体履行这些职能。 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履行会计职能。
    • 26.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一、会计目标的含义 会计的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境地或结果。 二、会计目标的地位和作用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的中心,影响和约束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要求。当然,其具体要求会随着社会经济和会计基础理论发展而逐步提高。
    • 27.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三、会计目标的研究历程1953年、美国、斯朵伯斯:各使用者的需求信息的重要性愿望实现能力会计人员的反应提供可能信息种类提供信息
    • 28.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三、会计目标的研究历程1.美国会计学会《论会计基本理论》(1966) ☆以用户为导向来构建会计理论 ☆总结了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共同用途 ☆试图经提出准则确定投资者所需信息 ☆提出管理会计的初步思想
    • 29.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三、会计目标的研究历程2.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企业财务会计所依恃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1970) ☆要研究使用者信息需求和决策过程,研究能最有效地满足这种需求的方法 ☆通用财务报表是满足共同需求的报告 ☆会计目标和报表目标是合一的,包括特定目标、一般目标和质量目标
    • 30.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三、会计目标的研究历程3.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司报告》(1976) ★呈送报告的组织与种类 ★信息主要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 ★满足该需求的报告形式及呈送频率 ☆提出了企业责任多元论 ☆研究了会计计量和方法及信息传输
    • 31.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三、会计目标的研究历程4.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财务报表的目标》(1973)(又称特鲁布拉德报告) 分析了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回答了谁需要财务报表、需要何种信息、会计能提供多少信息和需要何种机制来提供信息等问题。提出的财务报表目标如图所示:
    • 32. (1)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 (2) 一般使用者(3) 投资人 和 债权人 (11) 政府和非盈利组织(12) 社 会 (4) 盈利能力 (5) 资源有效利用能力(6)既有符合实际的材料,又有分析解释(7) 资产负债表(8) 收益表(9) 财务活动表(10) 财务预测表
    • 33.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三、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历程5.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报表的目标》(1978) ☆ 对投资和信贷决策有用 ☆ 对估量现金流量前景有用 ☆ 提供关于企业资源、资源上的 权益和它们变动情况的信息
    • 34.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三、会计目标的研究历程6.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公司报告的编制:前景展望》(1980) ☆ 为各使用者提供其需要相关的信息 ☆ 减小不确定性,并能评价企业风险 ☆ 为变革留有充分余地 ☆ 会计信息的复杂性与无经验使用者
    • 35.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三、会计目标的研究历程7.哈佛大学《财务会计理论体系》(1984) ☆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首要 目标是提供对使用者决策有用的 信息 ☆经营责任观认为:会计的首要目标是计量受托的业绩
    • 36.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三、会计目标的研究历程8.美国全国会计工作者协会《管理会计的目的》(1982) 提供信息 管理会计的目的 参与管理
    • 37.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四、会计目标的通行观点1.受托责任观 2.决策有用观 以上两种观点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一定差别。目前,决策有用观成为各国会计界的主流观点,但也并未彻底抛弃受托责任观 。
    • 38.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四、会计目标的通行观点1.受托责任观
    • 39.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四、会计目标的通行观点1.受托责任观 2.决策有用观 以上两种观点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一定差别。目前,决策有用观成为各国会计界的主流观点,但也并未彻底抛弃受托责任观 。
    • 40.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五、会计目标的新观点 徐国君教授将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和人的经济价值的协调发展确定为三维会计的终极目的,并进一步具体化为四个基本目的:第一,通过立体动态反映系统提供客观反映并与实际情形相符的有关经济活动的科学信息,以使有关方面正确了解和把握情况,利于物力资源的产权人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管理当局进行科学管理,劳动者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其他利害关系集团做出正确的选择;第二,通过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提供增值性信息,以使有关方面进行科学的价值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价值;第三,通过会计机制、规则和方法,度量贡献,分清责任,彻底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真正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第四,确立人力资源产权与行为的经济价值,将会计变成价值创造的会计。而会计目标则是会计目的的具体化,表现为实现会计目的的标志。
    • 41.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六、对会计目标现有结论的反思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所讨论的是个体会计系统的对外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但即便如此,这两种提法也还是有缺陷的。管理会计目标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关于会计目标研究的狭隘观点。但问题在于,这些研究都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看成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部分,同时也将会计的反映和监控管理职能分裂开来,分别构造会计目标。这是错误的。 现有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还陷入了会计目标泛化的误区。 徐国君教授将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和人的经济价值协调发展作为会计终极目标是有道理的。会计的终极目标体现了会计子系统与其他系统协同动作的最终目的,是设计会计子系统直接目标所必须遵循的要求,但不是会计子系统的直接目标本身。
    • 42.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三节 会计目标七、会计目标的界定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境地或结果,反映了人们对会计应完成的工作的要求和期望,是对会计职能实现程度的要求或规定。 设计会计目标就要从会计职能出发,探讨会计职能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可以实现到何种程度。 公共信息会计的目标就是向社会经济大系统实时提供可以获取的、能够反映微观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全方位的、立体动态信息,以便对微观会计主体进行监控管理和支持有关者的决策。
    • 43.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四节 会计假设一、会计假设的概念和意义 会计假设是指面对着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会计人员对某种情况或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作的推断。是以有限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而是根据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做出的合理推论。
    • 44.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四节 会计假设二、会计假设的现有研究挪威著名会计学家阿那·金瑟铎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 美国穆尼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 45.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四节 会计假设二、会计假设的现有研究 会计假设随着进一步观察、社会环境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会进一步发展,并形成新的假设。我国很多会计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裘宗舜教授详细分析了现行会计假设所面临的挑战;李孝林教授提出了网络时代基本会计假设体系;葛家澍教授提出我国财务会计的七项基本假设。 徐国君教授将会计假设分成两种:一是作为会计理论的最基础的结构,是被普遍接受的公理,形成会计机制意义上的假设,姑且称之为结构假设;而为了实现会计机制,履行会计职能,从社会经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合理推定,姑且称之为职能假设。他还进一步认为结构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价值流转,职能假设包括会计分期、币值稳定等,并提出了三维会计的职能假设。
    • 46.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四节 会计假设三、对会计假设现有结论的思考 现行会计理论认为:会计之所以需要假设,是由于会计要客观描述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有关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就必须对描述范围、基点、所用计量单位等问题作出规定,以方便描述方和阅读方能够互相理解。可问题是:会计假设是属于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还是仅指会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如果是后一种概念,那么现行的会计假设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会计假设更主要的影响是在会计研究领域,是会计理论研究中进行其他会计基本概念推理的基础命题。 本人认为:应将为进行会计理论研究而对研究所涉及的一些基点和环境所作的未能证明或无法证明的推断性解释定义为会计研究假设,而将作为会计实务工作的必要前提的推断定义为会计工作假设(包括结构假设和职能假设)。
    • 47. 第四章 会计概念框架 第四节 会计假设四、会计假设的具体内容社会环境假设 信息工作先决条件假设 信息使用者素质假设 会计结构假设 会计职能假设政府仅代表社会利益而无不法私利 社会经济运行平稳而有秩序 存在或能够建立安全有效的信息网络 经济活动必会产生反映其活动实质的信息 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可以被感知 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可以脱离经济活动本身而独立存在 经参与经济活动的各方共同确认的信息能够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 信息使用者具备所需信息的判断能力或寻求帮助的意识 信息使用者具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公共信息会计系统查阅信息的能力或寻求帮助的意识 信息使用者清楚地了解会计的优势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