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本页无文本内容)
    • 2. 四、现代权变的组织理论现代权变的组织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之上的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对组织进行分析的一个前提是将组织看作封闭的、机械的、决定论的系统,而从系统理论看,组织是开放的、有机的、权变的系统,它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交换关系,要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组织总在具体的环境下运行,没有一种适用于一切的组织结构模式。
    • 3. 美国管理学家马奇认为,有七种基本因素对组织结构起着作用:共有的价值观念、制度、领导作风、人员素质、工作技术特征、发展战略、外部环境,这些因素的复杂关系共同影响这组织的建设。
    • 4. 美国管理专家卡斯特和罗森茨威格列举了运用权变法对组织进行分析的一些结论: 当下列条件成立时,适用稳定的、集中性强的、等级关系严格的机械组织:(1)目标规定详尽并持久;(2)技术连贯而稳定;(3)环境相对稳定;(4)决策有计划;(5)活动是例行公事,生产效率是主要目标。
    • 5. 有机组织在下列条件下,分权决策、低度正规化、重视横向协调的有机组织更合适:(1)目标多样且不断变化;(2)技术复杂且在发展;(3)环境不稳定;(4)活动创新性较大;(5)决策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较大。
    • 6. 第三节 组织结构一、组织结构的含义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纵向各层次工作群体、横向各个部门的设置及其关系的总和。它是组织的框架体系,构成组织的基本形态。可以认为组织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部分:(1)分工即横向专业部门划分;(2)纵向等级系统,包括权力的层级系统和职责的划分;(3)协调机制,包括制度规则、沟通网络与程序等。
    • 7. 研究组织结构的意义:组织结构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很大意义。结构决定功能,组织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内部张力,即是否有足够的控制力和凝聚力,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组织的任务;同时也决定了它的对外拓展力,这关系其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结构对组织运行的经济性有很大影响,直接与管理成本的高低有关。
    • 8. 二、组织机构的几种形式组织机构的形式是指组织中权力关系的结构模式,即决策中心与下属部门,以及下属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加拿大管理专家亨利·明茨伯格认为,每个组织应包括:(1)最高决策层;(2)中层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决策;(3)基层操作部门;(4)技术支持部分;(5)行政管理支持部分,由内外部管理部门或人员对组织的管理工作提供道义、物质或信息支持。
    • 9. (一)直线式组织形式
    • 10. 这一组织形式的特点是一位上级领导负有最高指挥责任,命令从上至下层层下达,形成直线式的指挥链。上级有权在权限范围内作出决策、指挥下属而无须征求别人意见。这种最简单的形式适用于小型组织,优点是指挥统一,权责明确且到位,效率较高;缺点是对最高领导者个人素质的依赖性太大,在复杂问题的决策上产生失误的可能性较大,主要领导容易陷入事物性工作而无暇顾及组织的长远发展,同一层次各部门缺少横向沟通。
    • 11. (二)直线参谋制直线参谋制是在组织的规模扩大以后,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和决策日益复杂,组织的最高领导者配备了专门的助手来协助完成决策与指挥工作。这种专门的助手通常是几个职能机构,他们替领导者收集信息、研究专业问题并向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在领导者授权范围内处理日常工作中的问题。这种体制减轻了决策者的负担,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研究重要问题,更科学地决策。
    • 12. (三)矩阵式组织形式矩阵式组织形式是在大型组织中,为克服缺乏横向沟通的弊病,把管理中的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集权化与分权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设计的。在这种结构中,纵向设有指挥-职能领导关系,横向设有项目-目标协调关系,各职能部门的垂直系统和各项目的水平系统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矩阵。
    • 13. 矩阵式的优缺点:矩阵式组织的优点是加强了成员之间横向沟通,自动协调的机制强化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也得到改善。不足之处是对下属可能形成双重领导,使之难以适从。 我国大学和规模较大的中小学,很多采用这种组织模式。
    • 14. (四)事业部制组织形式在组织活动中还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各部门分别从事某一领域的经营,彼此之间的业务范围有较大差距,需要独立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部门获得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就显得非常重要。对这种组织,学校高层领导必须以“大权(政策决定权、宏观调控权)独揽,事权分散”为原则,建构新的组织形式。事业部制是一种可供考虑的选择。
    • 15. 事业部制的优缺点:能及时适应社会变化,但可能出现过度分权的局面。为防止分权后形成“诸侯割据”的分散状态,组织的领导集团必须握有干部的任命权和管理权,同时建立权威的中心协调机构,协调各事业部的工作关系与利益关系,实现“全局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