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际贸易
    • 2. 第四篇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第十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变化 第十五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十六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十七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 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发展
    • 3. 第一节 当代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特点一、50~70年代国际贸易的增长特点 二、8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一)80年代上半期贸易的缓慢发展 (二)80年代下半期世界贸易恢复快速增长 (三)90年代初世界贸易的不稳定增长
    • 4.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结构的重大变化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重大变化 (一)50~70年代商品结构的变化 1、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 2、燃料在初级产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 3、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二)80年代以来贸易商品结构进一步向高级化发展 1、制成品贸易重新上升,初级产品贸易继续下滑 2、高技术产品贸易迅速增长 3、技术贸易迅速发展 4、服务贸易地位上升 二、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的重大变化 1、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2、在工业发达国家中,美国的对外贸易地位相对衰落,而德国和日本的贸易 地位迅速上升。 3、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增长最快的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其次 是石油出口国。 4、东西方贸易从停滞走向活跃
    • 5. 第三节 国际贸易方式的新发展一、无纸贸易 无纸贸易:是指用电子文件代替传统的纸面单证,是按照协议,对具有一 定结构特征的标准经济信息,经通讯网络,在商业贸易伙伴的 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自动处理。 二、国际保理业务 国际保理业务:是保理公司接受出口商的委托,向出口商提供进口商的信 用额度调查、信用风险担保、应收帐款管理和贸易融资的 综合服务项目。 三、租赁贸易 租赁:指出租人把某种商品出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期限内使用,收取租金。 租赁形式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下几种: 节税租赁、杠杆租赁、转租赁、售后回租、维修租赁、综合租赁
    • 6. 第十五章 国际服务贸易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与类型第二节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第三节 国际服务贸易协定第四节 国际技术贸易
    • 7.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与类型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凭借自己的劳动力为他人提供服务,或为他人提 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务活动。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类型 国际服务贸易分为“要素服务”和“非要素服务” 要素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性劳动输出直接作为生产第一要素进入生产 过程,在输入国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创造物质产品, 为雇主服务。 非要素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性劳动输出不进入直接物质生产过程,而 是在非物质生产领域为服务输入国提供劳动与服务。
    • 8.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 首先,服务贸易市场与商品贸易市场不同。 其次,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再次,服务贸易与国际生产要素移动密切融合。 三、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 2、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 3、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促进了服务的国际化。 4、国际服务合作的扩大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5、战后由于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交通 运输工具的进步,以及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加强等原因,促进了世界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 9. 第三节 国际服务贸易协定一、国际服务贸易协定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国际服务贸易协定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一)服务贸易协定的基本内容 (二)对服务贸易协定的评价 三、中国与服务贸易总协定
    • 10. 第四节 国际技术贸易一、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一)技术的含义及特点 技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生产方法或提 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 技术的特点: 1、技术是无形的知识。 2、技术是整套的系统知识。 3、技术具有商品的属性。 (二)技术的种类 1、按技术的公开程度可分为:公开的技术、半公开的技术、秘密技术 2、按技术是否属于工业产权来划分,可分为: (1)具有工业产权的技术 (2)不具有工业产权的技术 (3)按技术的表现形态分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
    • 11. (三)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技术贸易: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一般商业条 件或惯例,将其技术的使用权出售或购买的一种贸易行为。 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贸易的标的不同。 第二,贸易的标的具有多次交换性。 第三,技术贸易具有垄断性强的特点。 第四,贸易标的的生产目的不同。 第五,技术贸易具有不等价交换的特点。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 (一)专利 1、专利的含义与特点 专利:是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发明人的申请,经过审查认为其发明复合 法律规定的条件,而在一定的期限内授予发明人的一种独占的权利。 专利作为工业产权主要有3个特点: (1)专有性 (2)地域性 (3)时间性
    • 12. 2、专利的种类 (1)发明 (2)实用新型 (3)外观设计 3、获得专利权的条件 (1)新颖性 (2)创造性 (3)实用性 (二)商标 1、商标的含义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用以识别自己所生产或出售的商品的 一种标志。 2、商标权及其特点 商标权:是商标的使用者向主管部门申请,经主管部门核准所授予的 商标专利权。 商标权具有以下3个特点: (1)排他性 (2)时间性 (3)地域性 (三)专有技术 1、专有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专有技术:是指有关使用和运用工业技术的制造方法和知识。
    • 13. 专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它是一种技术知识,是人类脑力劳动的成果,具有非物质的属性。 2、它具有实用性,属于工业技术范畴,可作为技术转让的标的。 3、专有技术具有秘密性,是一种不公开的技术知识。 4、专有技术是没有取得专利权的技术知识。 2、对专有技术的保护 第一,合同保护。 第二,通过侵权行为法提供保护。 第三,通过保护工商秘密和防止不正当竞争法予以保护。 第四,通过刑法予以保护。 三、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 (一)许可证贸易 许可证贸易:是指双方当事人为共同实现专利权、商标权和专有技术 使用权转让的特定目标而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 根据使用技术的地域范围和使用权大小,可分为: (1)普通许可证 (2)独占许可证 (3)排他许可证 (4)交叉许可证 (5)分许可证
    • 14. (二)技术咨询与服务 技术咨询与服务: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技术贸易方式。指双方当事人通 过签订协议或合同,由技术供应方就某项工程技术课题、技术人员培 训、提供技术资料、工程项目设计等向技术接受方提供咨询或传授技 术、信息处理的一种盈利性的服务。 (三)合作生产 合作生产:是指一国公司、企业与另一国或地区公司、企业根据所签 订的合同合作生产某种产品、或合作研究某个项目、或联合设计某种 产品的一种经济合作和技术转让的一种综合方式。 合作生产与前两种贸易方式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合作生产期限长。 第二,合作生产的当事人由多方构成。 第三,合作生产的计价方式复杂。
    • 15. 第十六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国际产生第二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第三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经济影响
    • 16.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 生产国际化:是指生产社会化在国际范围内扩展,一个国家或 企业的生产过程不仅建立在国内的社会分工的基 础上,而且越来越多地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 各个国家的生产过程逐渐变成世界生产的有机组 成部分。 一、国际生产专业化的类型 (一)最终产品国际生产专业化 (二)零部件国际生产专业化 (三)工艺国际生产专业化 (四)子公司之间的国际生产专业化
    • 17. 二、国际生产专业化的组织形式 (一)股权式国际合营 股权式合营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当事人出资认股,联 合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 是国际上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在生产与经营中密 切合作的一种重要国际生产形式。 (二)非股权国际合营 非股权国际合营:是跨过公司与东道国的独立企业共同组成一种无 股权的契约式经济组织。 (三)国际加工装配 国际加工装配:是跨过公司与外国企业通过签订合同,委托外国企 业进行加工装配业务,特点是简单易行,能及时得 到适销对路的产品。
    • 18. 第二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一、公司内贸易的含义及发展现状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的国际间 流动,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同一系统子公司之间 跨国界的贸易联系。 二、公司内贸易的结构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结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部门结构上看,公司内贸易在高技术产业中的比例较高。 第二,从产品结构上看,公司内部贸易的产品主要构成是待售的最终 产品,其次是需再加工或组装的中间产品。 第三,从地区结构上看,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愈高,其跨国公司对外 贸易的内部化率亦愈高。
    • 19. 三、公司内贸易的特点 第一,公司内部贸易的利益原则和获利动机,通常不是以一次性交易为基 础,而是以综合交易为基础。 第二,公司内部贸易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内容。 第三,公司内部贸易的交易机制是转移价格,这种内部的不同经营企业之 间完成交易的内部结算价格,不以交易双方的“互利”为条件,也不 受外部市场价格的影响,而是以实现公司全球战略,取得整个公司 的最大限度利润为目标。 第四,跨国公司的内部一体化市场并不是完全封闭的。 第五,在公司内部贸易条件下,各有关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收政策和汇率 政策的作用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削弱,不能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 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 四、公司内部贸易发展的动因 (一)“市场不完全”条件下的竞争策略 (二)延长技术生命周期,防止技术优势的扩散 (三)满足特殊产品的需求 (四)利用转移价格获取垄断高额利润
    • 20. 一、公司内贸易促进和控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公司内贸易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 三、公司内贸易促进了技术贸易的迅速增长 四、公司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全球的贸易自由化第三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经济影响
    • 21. 第十七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与类型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的静态效应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的动态效应
    • 22.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与类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经济生活国际化,即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区域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 互依存关系日益增强,逐渐形成有组织的、可协调的、能有效运转的国 际经济体系,使区域经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1、部门的一体化: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的一种或几种产业实行一体化。 2、优惠贸易安排:是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减少成员国之间的进口关 税,即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 3、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在成 员国之间取消工业品贸易限额,减免或废除关税,使 商品在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逐步自由移动,但不涉及 建立共同的关税和共同贸易政策,不建立超国家机构。
    • 23. 4、关税同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订协定,相互间免征关税和 取消其它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5、共同市场:是在共同市场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并建 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同时也允许成员国间资金、劳动力等生 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6、经济同盟:是各成员国之间不但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对外建立统一关税,而且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 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 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集团。 7、完全经济一体化:在此阶段,区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 策上完全统一化。在各成员国内完全消除商品、资本、劳动力及服 务贸易等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 三、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一)欧洲经济共同体 (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三)亚太经济圈
    • 24.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战后区域性贸易集团及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其 深刻地经济和社会背景的。其原因如下: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 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是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冷战”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政治原因。 第四,世界经济的多元化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第五,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为了加强对发达国家的抗衡力量 和实现南南合作。 第六,地区冲突的缓和与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 25.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的静态效应 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是指假定经济资源总量不增加,技术条件没有改 进的情况下对集团内成员国贸易、经济发展以及物质福利水平的影响。 一、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 (一)贸易创造效应 二、经济一体化的静态福利效应 上图:关税同盟的静态福利效应
    • 26. 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的动态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的动态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组建共同市场之类的一体化经济组织,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第二,一体化经济集团形成以后,实行自由贸易和生产要素的自由 移动,使各成员国厂商面临空前激烈的竞争。 第三,一体化经济集团内各企业为了应付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 必然千方百计增加投资,以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扩大生 产规模。
    • 27. 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发展第一节 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客观基础第二节 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运行第三节 国际贸易协调方式的发展
    • 28. 第一节 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客观基础一、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涵义 国际贸易协调机制:是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机构为维持世界贸易 的正常运行,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联合干预、管理和调节,以及相互 调整相互适应的方式及其起作用的过程。 二、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客观基础 第一,世界经济是开放经济。 第二,世界经济是市场经济。 第三,世界经济是整体性经济。
    • 29. 第二节 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运行一、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功能 (一)联系功能 1、联系的种类 (1)世界经济不同元素间的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2)根据国际间要素流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内部联系可 以分为单项联系与双向联系。 2、联系的方式 联系的方式有两种,即自发形成与人为建立。 3、联系功能的特征 (二)调节功能 (三)资源配置功能 1、对劳动力流动的替代 2、对商品流动的替代
    • 30. 二、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运行 (一)关税政策协调 (二)非关税政策及管理措施的协调 (三)交易活动管理措施的协调 二、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局限性 1、不能有效协调利益的分配 2、协调机制渠道不畅 3、市场机制与政策机制的摩擦 4、全球协调与地区协调、多边协调与双边协调的矛盾
    • 31. 第三节 国际贸易协调方式的发展一、各类国家在国际贸易协调中的地位 第一,发达国家间的协调活动是整个国际经济协调中的主体部分。 第二,发达国家进行的政策协调对世界经济的运行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协调方式的发展 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协调机制获得了迅速发展,战后国际贸易协调机制 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战后初期至70年代前的机构协调机制发展阶段 (二)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西方大国协调机制为主的发展阶段 (三)80年代中期后至现在的“多元化”协调机制发展阶段